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总结新生儿患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手术纠治的围术期护理经验 ,探讨新生儿先心病手术纠治的围术期监护方法、并发症 ,用合适的护理对策来提高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术期监护质量。方法 :选择 2 4例患危重先心病新生儿 ,进行围术期护理的质量跟踪 ,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 4例患危重先心病的新生儿中 1例死亡 ,死亡率 4 .2 % ,其余2 3例全部治愈。随访 1~ 2 0个月 ,均恢复良好。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主要有新生儿转运、前列腺素E1(PGE1 )应用及护理、术后早期镇静、心功能监测和护理、呼吸管理、基础护理及预防感染、对家属的指导和培训 ,这些措施可明显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护理意外及喂养不当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大动脉转换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采用大动脉转换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n-Bing综合征)。方法:5例2-7月龄,体重4.5-6.5kg的Taussig-Bing综合征病儿经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其中2例因肺炎,心衰急诊手术。所有病例在深低温停循环或低流量下行室间隔缺损至肺动脉心内隧道补片方法修补和大动脉转换术方法纠治。其中1例冠状动脉畸形,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该例术后心功能不全,尿量少。余4例恢复良好,术后10-24d出院,结论:大动脉转换术治疗Taussig-Bing综合征,能防止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避免了心外管道应用,减少了术后病死率,提高了术后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婴幼儿期主动脉弓中断一期矫治手术早、中期效果以及有关死亡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连续72例主动脉弓中断伴有合并畸形的一期矫治手术效果,其中63例手术中采用改良端侧直接吻合技术重建主动脉弓,9例在吻合的前壁用补片扩大成形;采用Logistic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和评估早、中期结果以及有关影响手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总生存率83.4%,手术后0.5、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96%、96%、95%.与术后死亡有关危险因素是大年龄(P=0.018)、合并复杂畸形(P=0.001)、术前状况(P=0.01)和肺动脉高压危象(P=0.014).结论 一期矫治主动脉弓中断以及合并畸形的早、中期预后好,重建主动脉弓采用直接端侧吻合技术以及适宜补片扩大效果佳,术前年龄和状况影响术后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完全性血管环的早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完全性血管环的早期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3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血管环病儿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3月龄~3.2岁,平均(2.2±1.7)岁.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ECHO)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包括双主动脉弓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和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10例.术前麻醉诱导后和术毕行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双主动脉弓通过切开次弓后部进入降主动脉的位置,将环离断;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者,双重结扎离断动脉韧带或者离断后缝合两残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处会有Kommerell憩室予切除,切下左锁骨下动脉转移至左颈总动脉作端侧吻合.结果 除1例病儿因术后2个月不能脱离呼吸机放弃治疗外,余病儿均生存.术后经支气管镜检查,受压迫的支气管腔均明显改善,7例病儿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术后监护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28~129 h,5例病儿由于肺血管阻力高,吸一氧化氮(NO)治疗1周后好转.随访3个月~2年,左锁骨下动脉移植至左颈总动脉者术后彩色超声检查显示血流通畅,左侧桡动脉搏动良好.结论 术前或术中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一步明确气管软化或支气管软化的部位.早期完全性血管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尤其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在近降主动脉处横断后转移至左颈总动脉病例,远期随访满意.  相似文献   
5.
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纠治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总结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5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患者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手术平均年龄83.0±72.2 天,平均体重4.7±0.9 kg.由于求诊时已经超过最佳手术年龄,左心室退化,不能承受体循环压力,则先行肺动脉环缩和体肺动脉分流术,术后6~9天行第二期动脉转位术.结果一期手术中,1例术后32小时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少尿,经腹膜透析和药物处理无效死亡;其余4例分别在术后6~9天行二期动脉转位术,无死亡.术后随访2~10个月,生长发育良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内无残余分流,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吻合口通畅,左心室射血分数(EF)0.68~0.77,短轴缩短率(FS)0.24~0.37,1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结论对失去最佳手术时间的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研究Nikaidoh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TGA/VSD/PS)的早期结果。方法在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有8例TGA/VSD/PS患者在我院接受Nikaidoh术矫治,手术年龄4~29个月(11.4±7.6个月),体重5.2~11.0kg(8.0±1.9kg);所有患者房室连接一致,其中伴房室瓣骑跨1例,左肺动脉狭窄1例,本组患者术前均未行其他手术,手术均采用改良Nikaidoh术,即主动脉根部移位和重建左、右心室流出道,除1例冠状动脉同时移植和使用Homograft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外,用自体心包补片扩大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结果手术死亡1例,无1例出现明显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和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轻度肺动脉反流3例,中度4例,除1例死亡患者外,其余左心功能均正常;随访时间平均8.8个月(3~18个月),7例存活;心功能状况佳,射血分数(EF)0.64±0.02;短轴缩短率(FS)0.33±0.02。未出现进展性主动脉瓣反流、LVOTO、RVOTO和肺动脉反流加重。结论Nikaidoh术适宜于治疗TGA/VSD/PS,尤其当解剖上存在不宜行Rastelli术的患者,早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体外循环中,近红外分光仪(NIRS)在监测脑氧合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 心内直视手术病人2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中度低温体外循环(MHCPB)组(n=12) 和深低温停循环(DHCA)组(n=12),NIRS连续监测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cere-HbO2),CPB开始、降温末、复温末以及术后6小时四个时点分别测定颈静脉球血测定乳酸值(Lact)和特异性神经源性烯醇化酶( NSE),术前、术后脑电图(EEG)检查各一次,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HCPB组中,无脑电图异常,cere-HbO2指标变化不大,与生化指标也无显著相关;DHCA组中,两例患儿术后出现异常脑电图,cere-HbO2指标在停循环开始便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和持续时间与复温末Lact及NSE值显著相关.结论 DHCA中,cere-HbO2与反映脑损害的其它指标显著相关,NIRS是一种崭新的,无创的脑氧合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法乐四联症(TOF)患者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探讨术后低心排趋势的监测方法与防治措施.方法 TOF患者20例,平均年龄(3.35±0.43)岁,均接受一期根治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多巴胺和磷酸二酯酶Ⅲ(PDE-Ⅲ)抑制剂(米力农)改善心功能.通过热稀释法监测血流动力学,于术后3、9、24、48h测定心排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体、肺血管阻力,以术后3h数据为基础值.结果术后9h多巴胺组心指数下降12.4%(P<0.01),米力农组心指数下降7.0%(P<0.05).术后24h二组心指数接近基础值(P>0.05).术后米力农组心排量改善优于多巴胺组(P<0.05),其体循环、肺循环阻力指数低于多巴胺组(P<0.01,P<0.05).结论 TOF患者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低心排趋势,PDE-Ⅲ抑制剂米力农的使用将有利于防治术后低心排.  相似文献   
9.
小儿长时间体外循环成功二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黄惠民,丁文祥,朱德明,陈虹,史珍英,陈怡1临床资料例1男性,5岁,体重15kg。患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作Rastelli纠治术。术中将直径15mm人造血管剪开作心内隧道,切...  相似文献   
10.
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总结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和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ASO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32例,其中TGA22例,伴室间隔完整型(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IVS)9例,伴VSDl3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VSD(Taussig—Bing)10例。结果TGA/IVS9例中死亡1例,TGA/VSD13例中死亡4例,Taussig-Bing10例死亡3例,总手术死亡率25%(8/32)。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紫绀消失,活动能力明显增强。1例Taussig—Bing术前二尖瓣轻-中度反流,术后仍为中度反流;2例TGA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上狭窄,压差40mmHg(1kPa=7.5mmHg),1例肺动脉瓣下狭窄和残余VSD,3个月后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ASO已广泛应用于TGA的纠治,手术效果满意;应用于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VSD的早期纠治,不但可防止发生肺血管阻塞性病变,而且避免了心内修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