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总结现场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普及培训、考核的经验和不足。过去普遍存在概念模糊,动作不规范,标准不统一,从而培训效果欠佳,难以普及推广。建议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统一标准下,结合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将现场CPR的培训制度化和常规化,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大学生人群普及培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后的效果。方法 2018年7-9月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120名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然后采用多元化CPR培训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结果①44.9%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来源是电视网络,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急救培训。②大学生接受CPR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后,认知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③大学生对复苏成功的指标、抢救中的评估等内容掌握有欠缺。结论大学生CPR普及率及实施率较低,但学生们对心肺复苏术有学习的需求。培训过程中可采用多元化CPR培训方法,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把理论落实到实际当中,培训后可通过培训手册、发放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巩固学习。  相似文献   

3.
近年,临床中心脏骤停发生率逐渐升高,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相关统计报道,我国院外死于心脏骤停者达到54.4万例,且生存率极低,仅为1%左右,较美国(3.4%~10%)低[1]。相关指南强调了心肺复苏(CPR)技能的重要性;但在临床考核中显示,目前实践中心的CPR并未满足指南要求[2]。本研究分析CPR实时反馈系统应用于CPR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新护士岗前系统、规范化培训心肺复苏术(CPR)的方法。方法对2016年、2017年分配的172名及179名新护士进行CPR理论授课,观看操作录像,分组培训考核。结果培训后新护士熟悉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对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操作要领掌握程度大大提高。结论系统、规范化的CPR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心脏骤停是临床危急重症,心肺复苏是救治此类患者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及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不容乐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发表的《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实施了新的心肺复苏培训模式.本文在对比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对新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探讨了心肺复苏培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努力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骤停是最严重而紧急的临床状况,如何正确、合理运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以提高CPR的成功率,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尤其是急诊工作者困惑和争论的问题。虽然“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治疗推荐意见国际共识”和“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发表已有3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士的心肺复苏术规范化培训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统计心肺复苏术规范化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心肺复苏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65.1%和84.4%,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能提高ICU护士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院前急救病人行心肺复苏术时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2例在院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骤停的病人,在急救现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气管插管、开放静脉通道、复苏药物的应用等现场处理.结果 2例患者中,在转院救护车中突发心脏骤停1例,进行心脏复苏(CPR)后存活.在10 min~15 min内到达现场进行心脏复苏(CPR)存活1例.结论 院前急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及时、正规、有效的心肺复苏及恰当的心肺复苏护理配合,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83-985
为更好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并提高培训效果,根据现行对规培生教学要求及《2015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特点,提出要强化规培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及提高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质量,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急救人员CPR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监测培训质量;3明确复苏成功的基本条件;4应用案例情景剧提高复苏团队层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5操作考核和综合实践总结CPR持续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乡镇医师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现状,探讨提高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对策。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32名乡镇医师在CPR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合格率低,对CPR专题培训需求率高(92.4%),通过CPR专题培训,被调查人员在培训后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01)。结论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应加强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建立一个CPR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的模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葛小敏  孙建华  孙艳萍  顾红军  李玲 《吉林医学》2012,33(28):6176-6178
目的:探讨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后,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08年7月进行规范化的心肺复苏培训,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8年3月20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以及2008年8月~2011年8月200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分别为培训前组和培训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模拟考核心肺复苏抢救流程,采集固定的200名医护培训前后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的时间,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统计学差异。结果:培训后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培训前组,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使抢救工作更加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了医院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王炳今 《中外医疗》2016,(23):97-99
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及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疗效,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时的抢救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心肺复苏机予以心肺复苏,为研究组;其余24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研究组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4.76)mmHg、血氧分压(53.74±3.31)mmHg、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对照组(29.41±15.82)min、(72.49±3.17)mmHg、(43.06±12.32)mmHg、45.83%,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3例心脏骤停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机械CPR组)的患者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8例用徒手心肺复苏(徒手CPR组)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电除颤和药物等治疗.结果:机械CPR组有效率47.2%,明显高于徒手CPR组,有效率29.6%(P<0.05);机械CPR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徒手CPR组(P<0.01).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方案在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对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两种不同心肺复苏方案,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患者为机控组;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的患者为人工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复苏药物和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方案10 min及30 min后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气分析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及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后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机控组患者动脉血的pH值、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以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人工组(P〈0.05);但心肺复苏30 min后,两组患者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为(46.8±5.2)min,机控组为(45.6±5.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10 min后,人工组4例有效,而机控组15例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术相比,采用心肺复苏机的心肺复苏的方式在循环的支持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徐俊 《四川医学》2012,33(10):1750-1752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院外心肺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CPR成功的因素。结果院外CPR218例中,自主循环恢复4例,复苏成功率1.83%。急救反应时间平均15min。结论缩短急救半径,在群众中大力普及CPR,院前急救团队密切配合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心脏停搏时的抢救方法。方法 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突发心源性猝死,心电监护显示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在救治中出现心脏停搏。立即行心肺复苏术(CPR),对停搏的心脏进行复跳,主要包括胸外持续按压,肾上腺素静推和静滴,安置临时起搏器等综合治疗。结果复苏早期:17例心跳恢复,1例死亡;复苏晚期:14例存活,3例死亡。复苏成功率为77.8%。结论心源性猝死突发时对心脏停搏的抢救是抢救心源性死亡一个重要环节,持续胸外按压,静推和持续静滴肾上腺素,促使心脏尽快起搏,并及时安置临时起搏器等是有效的抢救方法。抢救时心跳的复苏时间及患者原有的心衰是影响复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心肺复苏的现状,总结抢救经验,探索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科52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心跳停止到心肺复苏间隔(TCA)时间,原发病因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结果TCA〈5min者CPR成功率40%、存活率16.7%;TCA5-10min者CPR成功率33.3%、存活率6.7%;TCA10~15min者CPR成功率28.59%、存活率为0。无心脏基础疾病的药物中毒者抢救存活率相对较高,心源性骤死者难以抢救。结论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心脏停搏时间、原发病是否可逆、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陈立峰  彭莉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97-1998
通过学习心肺复苏现场急救与"生存链"五环节实用简化流程,总结分析近年来我院在实践工作中抢救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得失,进而加深对现代急救医学新概念的理解,并得出现场急救"五早"环环相扣。专业医务人员应确保心肺复苏术(CPR)的高质量,非专业人员亦应学习和接受CPR教育,全社会共同构建突发性卫生事件的救护体系,使更多的危重病患者有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的376名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现场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有基础原发病对CPR抢救成功率影响不大。结论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很多,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采用改良胸外按压术,尽早除颤并及时、有效、合理地使用复合药物,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复苏过程中,应用冰袋冰帽可有效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脑氧气消耗量,在有效地辅助心肺复苏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脑复苏。另外,加大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肺复苏抢救的心搏骤停急救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均采取心肺复苏救治,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细胞活性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加用纳洛酮静脉应用,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及2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