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惠芳  吴暐  贾俊海 《甘肃医药》2009,28(5):374-375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院前复苏的58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例从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58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病例,复苏成功6例,成功率10.3%。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与呼吸心跳骤停的基础病、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尽早的正确的CPR及除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杨小冶  黄永阳 《右江医学》2009,37(4):406-407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急诊科3年多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多共收治院前或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88例,其中院前58例,院内30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40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0例心跳骤停患者中,院内心肺复苏成功2例,院外无一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5%。结论 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抢救人员抢救水平,抢救人员分开协调能力,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正确与否,能否早期除颤,有无先进的急救设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将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论:对于院前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患者要做到迅速到达现场,迅速诊断,迅速心肺复苏,才能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的376名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现场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有基础原发病对CPR抢救成功率影响不大。结论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很多,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采用改良胸外按压术,尽早除颤并及时、有效、合理地使用复合药物,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复苏过程中,应用冰袋冰帽可有效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脑氧气消耗量,在有效地辅助心肺复苏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脑复苏。另外,加大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李晓兰  张舒 《四川医学》2014,(9):1219-1220
目的 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探讨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院前发生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院前复苏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三因素其组间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目击者、心脏骤停至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其组间复苏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发现者或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参与CPR,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开展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36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发现医院内发生心脏呼吸骤停者,由于医护人员在场,70%以上均患者在5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有效率为72.4%,存活率为22.0%,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5.4%。而院外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的168例患者仅有5例在5分钟内进行了复苏,复苏有效率3.6%,存活率为0.6%、而且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高。院内外心脏中吸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有明显差异,说明现场复苏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中国必须提高现场急救意识,建立急救网络,使更多人的掌握CPR操作技术,把院前抢救-安全运输-医院急救结合起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造福于民众。  相似文献   

8.
“四早生存链”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种种因素,寻求提高CPR成功率的相应对策。方法对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院前现场和急诊科内进行CPR抢救成功的18例和抢救失败的84例心跳骤停患者,分析其影响复苏效果的各种因素。结果影响CPR抢救效果的因素主要与原发疾病(原发心脏疾病病死率高,意外因素病死率低)、是否早期获得抢救、抢救措施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结论“四早生存链”的正确实施和原发疾病的救治效果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我院参与院外现场急救心跳骤停的患者64例,并进行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抢救。结果:经医护人员徒手心肺复苏的6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5例,占23.44%;抢救失败49例,占76.56%。分析发现,心跳骤停至获得抢救的时间越长,心肺复苏成功率越低;在各种疾病中,心源性猝死、严重创伤和脑卒中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最大。讨论:影响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心跳骤停至获得抢救的时间、原发疾病类型、医务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及CPR的普及教育等。  相似文献   

10.
王宁 《中原医刊》2009,(18):27-28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0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吸氧,心肺复苏药物应用等急救措施。比较不同疾病类型、不同复苏时间、是否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异同。结果不同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病因、不同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的早晚、有无气管插管,其抢救成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心肺骤停的早期信号,这将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患者的病因、复苏时机、复苏措施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03-107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过程中各因素对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影响,为院前心肺复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年南京市急救中心接诊的3053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统计,院前实际救治1313例,共计48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PR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初始心律、有无BLS、是否使用心肺复苏机、除颤、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PR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初始心律、是否除颤,有无BLS、气管插管,以上因素对ROSC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谨规范的院前急救措施能显著提高ROSC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敏  吕传柱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77-1279
目的 观察院前猝死患者在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CPR)的结果。方法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资料完整的、资料出处为相同级别医疗机构、有各项比较标准的8篇文献资料,共得到6504例院前CPR。首先确定作者所收集资料的急救中心的急救模式,然后计算不同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的平均成功率,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独立型的院前CPR成功率最高。指挥型的院前CPR成功率较院前型的更高。依托型和指挥型之间以及依托型和院前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否则任何本领域的研究都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应该大力推广Utstein注册研究管理。专职化院前急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医护人员在院外心肺复苏中应用抢救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实施心肺复苏患者98例,将经科室统计医护人员按照我科制定的抢救路径实施抢救者52例设为试验组,未按照该路径抢救者46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医护配合模式,试验组按照设计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实际抢救路径。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抢救路径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默契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和失败组(606例),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0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分别为OR:0.65,95%CI:0.43-0.99;OR:0.64,95%CI:0.42-0.98;OR:0.6l,95%CI:0.39—0.96。,2010年后较2010年以前相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到18.2%,且出车时间(大于3rain率降为24.8%)、到达现场时间(大于10min率降为17.1%)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69.9%、电击除颤率50.1%、复苏药物使用率89.2%)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5.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遵循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对21例院外心肺复苏的病人分别经开放气道、呼吸支持、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应用等治疗抢救。结果21例院外心肺复苏病人,经现场复苏至送达医院急诊科时: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心率者2例(9.52%),无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心率者6例(28.57%),无自主呼吸、心率者11例(52.59%),现场复苏无自主呼吸、心率家属放弃送医院者2例(g.52%)。结论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健全急救救治网络(EMSS)体系的建设,加强院外急救技术现场应用的熟练程度,可以提高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院内的心肺复苏,特别是促进脑复苏奠定基础,可以明显改善及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崔耿  徐华 《海南医学》2016,(13):2138-214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中山巿古镇人民医院急诊科80例实施院前或院内CPR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性别、年龄、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的差异,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老年患者中CPR成功25例,失败55例。成功组患者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时间(≤2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肾上腺素(1 mg)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进行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并使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院前心肺复苏454例成败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明  花海明  龚翔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22-1323,1326
目的 通过对院前454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成败因素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方法 对我中心2002年5月-2008年5月心搏骤停454例院前死亡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心搏骤停后得到复苏时间早晚分为A、B两组:A组为早期复苏(≤5 min)组,113例;B组为晚期复苏(>5 min)组,341例. 结果 A组113例心肺复苏有效54例,有效率为47.0%,复苏成功23例,成功率为20.3%;B组341例心肺复苏有效29例,有效率为8.5%.A、B组由急救中心接到呼救到达现场平均间期分别为(2.5±0.7)min和(12.6±1.5)min;A组患者由急救专业人员行除颤、气管插管复苏有效率分别为25.7%及35.4%,B组患者除颤、气管插管复苏有效率分别为1.8%及1.2%,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社会重点人群中普及急救知识、心肺复苏知识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目击者及早进行心肺复苏,缩短呼叫-到达现场间期,熟练的气管插管、早期电除颤、合理使用心肺复苏药物是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院内或是院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186例,对其实施院内或是院前心肺复苏,并对其进行分析,查看影响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肾上腺素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8min内进行电除颤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8min后再进行电除颤的患者的成功率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不同,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不同,其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主要与患者CPR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和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心肺脑复苏抢救26例分析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光锋  游敏仪 《当代医学》2010,16(36):92-93
目的在急救医学中应用心肺脑复苏术(CPCR),抢救26例患者,总结其经验。方法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6例,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指标。结果成功复苏8例,总成功率为30.8%。结论科学规范常用心肺脑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诊管理,可大大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本法值得普及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