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总结探讨汪悦教授运用风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痹证病因病机、风药功效、选药思路、配伍原则等方面介绍汪师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佐证。[结果]针对风邪、湿邪在痹证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汪师临证常根据邪气偏盛、病位证候等不同,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不同的风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散风邪、燥湿邪、行气血、止痹痛的效果。遣方用药时常将风药与祛湿药、化瘀药、补血药、养阴药、温阳药等配伍使用,每获良效。所举验案患者患有脊柱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范畴,辨证属正虚邪实、肾阳不足、风湿痹阻,治拟温阳益肾、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以阳和汤加减治疗,其中包括麻黄、独活等多味风药,收效甚佳。[结论]汪师灵活运用风药配伍组方以治疗痹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霍介格教授运用风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经验。[方法]介绍霍师对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风药的源流以及功效,分析霍师临床运用风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依据,并附案例加以验证。[结果]霍师认为放射性肠炎是癌瘤消耗气、血、阴、阳的同时,放射线之“火、热、毒”邪入侵人体,损伤脾胃及肠道所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肠腑,病理因素为湿、气、毒、瘀、虚,且多夹杂并见,临证遣方可配伍风药祛风燥湿、疏肝理气、开阖玄府、化瘀通络、升阳举陷,针对放射性肠炎复杂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临床上收效甚佳。所举案例,霍师辨为脾气亏虚、湿毒内聚,治以健脾益气、祛风化湿解毒,以胃苓汤加减利水止泻、健脾祛湿,配伍白芷、升麻、羌活等风药,升举阳气的同时可防渗利太过,在整个组方中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结论]霍师治疗放射性肠炎,谨守病机,辨证选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风药,为放射性肠炎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3.
内风的形成与肝密切相关,是肝失疏泄的必然结果,而肝气、肝火、肝风的病理演变规律则反映了内风形成的具体过程。内风有虚实之分,慢性咳喘病中“虚风”的表现更为显著。虚风内伏,风火上扰,肺体被伤,易致咳喘。临床治疗中应肝肺同调,以恢复肝的疏泄和肺的宣降为原则,在补肺阴、敛肺气的基础上,针对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致风者以滋补肝肾、柔肝息风为法,针对脾肾阳虚、土壅木郁生风者则以温阳暖土、疏木息风为要。外风引动内风是咳喘类疾病复发的主要诱因,临床应重视对外风的判断,加强对表邪的疏散,促进风火外透,防止闭门留寇。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具有病程长,变化多,易反复的特点。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而又以发声性症状治疗难度最大,迁延反复,实难治愈。王素梅教授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主要责之于"风""痰",病位在肝、脾,临床上采用揿针结合健脾止动汤治疗以发声症状为主的多发性抽动症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以揿针疗法调理五脏阴阳,以健脾止动汤扶土抑木,平肝息风,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可控制患儿症状,缩短疾病病程,较单用针灸或单用中药有更好地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风邪致病源流,从风邪致病的角度分析CTD-ILD病因病机,研究风药的有效性,并探讨对CTD-ILD的论治。[结果]CTD-ILD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与风邪特点相契合,风邪是CTD-ILD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犯肺"兼"内风伏肺"为疾病始动环节,内外风共同起病。疾病本质为虚,风与虚、痰、瘀、毒为病机演变的关键。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风药治疗此病有效。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以疏风为主,中期以搜风为宜,晚期以息风为要,治疗时应针对病情急缓、病性虚实、正气强弱,有侧重地选用风药。[结论]"风邪致病"贯穿CTD-ILD整个病程,治疗应抓住早、中、晚三期风邪致病特点,根据虚、痰、瘀、毒等辨证施用风药。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本病的主要病因与情志、饮食失调、内伤虚损等有关,病机当从肝、肾、心、脾着手,临床辨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虚者,肝肾阴虚,心脾气虚,为病之本,实者,风、火、痰、瘀,为病之标,两者常互为因果.高血压病辨治,当审其虚实主从、标本缓急而治之.  相似文献   

7.
朱先康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撷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朱先康老师运用滋肾平肝、熄风涤痰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简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分析临床典型病例,阐述朱师运用滋肾平肝,熄风涤痰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经验。[结果]朱师认为小儿多动症病因为五志过极、风痰内蕴,病机为肾虚肝旺,风痰阻络,以滋肾平肝,熄风涤痰为基本治法,运用定抽方加减治疗1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者,3个月后不自主抽动症状逐渐消失,胃纳可,睡眠安,诸症消失,多发性抽动症治愈。[结论]朱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经验,对儿科临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风药辛能润燥的机理、风药治疗燥证的配伍方法和选用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风药之辛本身并无直接润燥之功效,它是通过辛散宣通之性,宣达脏腑三焦之腠理,使液生津布而间接发生其润操作用的。并例举了风药在外澡、内燥治疗中不同的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山广志教授治疗脑瘤的临床经验,阐述其治疗脑瘤的学术思想。山教授认为脑瘤多是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病因上重视"风"与"痰";在临证中不仅要重视辨证施治,也要结合辨病,配合应用抗肿瘤药、虫类药及引经药等,从而收到良好疗效;既重视中医药治本之功,也不忽略西医在急症治标上的优势作用;同时山教授临证亦重视调摄患者饮食、生活及情志。  相似文献   

10.
卜献春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研究,认为颤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位在肝,基本病机为筋脉失养、肝风内动。多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多结合使用补虚药与平肝息风药,所用药物多主归肝经,同时重视脾脏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乌头止痛功效与其峻烈药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乌头的不同配伍在痛证治疗方面的应用,为临床灵活运用乌头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文献医籍,搜集部分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相关用药经验,从痛证的不同病因病机探讨乌头的配伍应用,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一般规律。[结果]在风、寒、湿、瘀等以实邪结聚,阻滞经络为主要病机的痛证中,多取用乌头辛热发散之药性祛除病因,同时消除湿浊、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来达到止痛目的;热痛虽为邪实疼痛,但其病机与乌头大辛大热之性不相适宜,治疗应配伍石膏、知母、白芍等与之药性相反的药物,起到"去性存用"的效果;虚痛的治疗应以标本兼治为原则,在补虚扶正的基础上保留或增强乌头的止痛作用",减毒增效"成为其应用的关键;在外伤、麻醉、癌痛等各类杂痛中,重视对乌头药理活性成分及其抗炎镇痛效应的现代研究,并结合历代医家方药,侧重于发挥乌头"对症治疗"的作用。[结论]乌头为止痛之要药,通过准确辨证,合理配伍,各类痛证均可大胆用之。  相似文献   

12.
风病有内风、外风两种,前者宜平熄,后者宜疏散.本章主要介绍入肝经而能平熄内风的药物. 平肝熄风药具有清肝、镇痉、潜阳的作用,适用于肝风内动的疾患。肝风主要证状是:头晕、目眩、抽搐甚至角弓反张。肝风一般是由于阴虚血少或邪热引动所致。阴血少虚者以滋阴潜阳为主;邪热引动者宜用平肝熄风药(?)肝风平熄。应根据病情选择配伍,以达到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启源》中从肝论治目疾的药味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从《医学启源》中治疗目疾的药物之性味、质地、归经、配伍及禁忌等表现特性方面阐述其从肝论治目疾的治疗思想,从而得出其用药规律。结果 《医学启源》中治疗目疾药物味特点包括:性味多顺应肝脏苦欲补泻之法,质地轻清可循肝经上达目系,均归肝经可泻肝实或补肝虚,常配伍风药或以君臣佐使相配以治肝,慎用利尿剂以固护肝阴。结论 《医学启源》中治目疾之药味特点可体现张元素从肝论治的思想,其将药物的表现特性与脏腑的生理特性相结合,丰富并完善了脏腑辨证理论,拓宽了临证用药思路,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杨文明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侍诊、聆听讲解,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病案,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杨文明教授对多发性抽动症发病机制的认识和从肝肾论治的学术观点,探讨杨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用药特点,并通过典型病案加以佐证。[结果]杨师认为肾虚肝旺、虚风内动是导致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病机,临证时应以滋肾柔肝、平衡阴阳为主,同时根据兼有的脾失健运、肺失宣肃、心神失养等不同病机特点选用相应药物,并注意护助脾胃;还可按病程特点选择合适药物剂型,配合适当的心理调适,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所举验案患儿先天不足,肺肾虚损,复加外感风寒,故先以疏风宣肺、固表止痉治其标,再以滋养肺肾、息风安神固其本,方选荆防败毒散和六味地黄丸加减,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杨文明教授从肾虚肝旺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风药指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之效的一类药物。根据文献总结,风药可分为发散外风类、平熄内风类及搜风类药物等三类。风药的应用常见于临床各科疾病,在湿病治疗中使用尤其广泛。湿邪为六淫之一,其病病因繁杂,致病多样,风药在湿病证治中常与他药配伍应用,其主要有升发脾胃阳气、调理三焦气机、开玄府透邪及通利血脉等四个作用.在湿病具体应用中,风药根据病机与其配伍药物而发挥不同作用,临床使用当细审病机,辨证论治,正确应用风药。  相似文献   

16.
胡乔斌  郝伟  马振  王南丁  王文杰 《中医学报》2019,34(12):2496-2499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可归属于中医"心悸""怔仲"等范畴,其发病部位在心之络脉,络脉生风动风导致心神惊悸不安是诱发PAF的病理学基础。因此,可将"络风内动"视为PAF的核心病机。熄风宁络法治疗PAF主要体现在风药的配伍及具体运用上:络虚失荣,生风动风者,可扶正与熄风兼顾;热盛动风者,当熄风与化痰、理血相伍;外风引动内风者,当除外以安内,可重用熄风药为君药、臣药,令玄府开泻有度,气机条达,则悸动自安;病情迁延不愈,风邪内伏者,取虫类风药克之,如此则痼疾清,沉疴安,悸动平。然风性属阳,入络化燥,久之必耗气、伤津、动血,故各期变化,需平调气、血、津液。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风先兆证的防治是降低中风发病率及再发率的关键。王亚丽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证候要素中"虚"、"瘀"、"风"是关键,治疗当以滋补肝肾,镇肝熄风,化痰祛瘀为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关于文中的“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有谓正治:虚者按虚证治疗,即补不足;实者按实证治疗,即损有余。有谓指误治: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虽然均认为虚证宜补,实证宜泻,但从文字解释方面看,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药在名医名方中的配伍特点及其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取东汉至明清时期各代医家的代表性方剂,分析风药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并列举典型验案以佐证。[结果]风药除具有发散祛风之效外,在历代名医名方的配伍中尚具有疏肝理气、发散火郁、振奋心阳、运脾化湿、宣发肺气的作用,可广泛用于情志病的治疗。所举验案中肝郁化火之不寐,治以清肝解郁、疏透郁热;肺气失宣、上焦郁闭者,治以散邪通窍、宣降肺气,配伍风药治疗均获得良疗。[结论]名医名方中风药的配伍运用,以其独特功效为情志病诸如郁证、癫狂、不寐、痛泻、惊悸等的治疗开拓了遣方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隐结构模型分析法,挖掘复杂性尿路感染(cUTI)的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中医药治疗c UTI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利用Office Excel 2019软件建立并规范数据库,运用隐结构模型学习、综合聚类及频数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库,总结c UTI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335篇,涉及中药254味,频率>0.35%的中药65味,功效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为主。药性多为寒、平,药味多甘、苦、淡,主归肺、肾经。隐结构分析共得到隐变量17个,结合专业知识后综合聚类为4类,推断c UTI的常见证候为膀胱湿热证、肾阳亏虚证、阴虚内热证、热毒蕴结证,代表方剂分别为八正散、真武汤、六味地黄丸、五味消毒饮等。结论 c UTI的治疗以清湿热贯穿始终,其病机复杂,多为虚实夹杂之侯,病性偏实者着重祛湿热并适当配伍养阴药,利水通淋而不伤阴,病性偏虚者重补虚并适当配伍清湿热药避免湿热羁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