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东  李新  马建勇 《铁道医学》2014,(10):1211-121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动脉造影(CTA)影像表现。方法:搜集3例冠状动脉瘘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及CTA特点。结果:3例冠状动脉瘘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因其它病入院,心脏超声检查时意外发现。其类型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左室瘘合并卵圆孔未闭、对角支心肌桥,前降支-肺动脉瘘,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多排螺旋CTA均明确诊断。结论:多排螺旋CTA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瘘及其合并畸形的解剖和病理学改变,为确诊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伟  冯越  陈伏庆  刘铁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311-311,331,334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9000例,统计冠状动脉瘘的发生率及影像表现。结果 9000例DS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共发现冠状动脉瘘23例,瘘口位于肺动脉20例,左心耳、左心室及冠状静脉各1例。影像表现为左、右或双侧冠状动脉起源畸形血管与肺动脉、左心耳、左心室或冠状静脉相连。结论 DSCT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全程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走行及终止,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8日至2007年9月30日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结果,共326例,包括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对每位患者图像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心脏及冠状动脉树,二者图像融合,透明化处理,分别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起始部位、走行分布情况。结果:共326例冠状动脉各段及其与心脏关系清楚显示,冠状动脉起源正常313例(96.0%),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13例(4.0%)。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主动脉右窦上方1例,右圆锥支(CB)开口于主动脉右窦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LM)开口于主动脉左窦上方5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及回旋支(LCX)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侧圆锥支(LCA)开口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旋支开口于主动脉右窦1例。另有1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口于主动脉升部前壁和乳内动脉.并可见侧支循环动脉。循环类型呈右冠优势型311例(95.4%),均衡型6例(1.8%),左冠优势型9例(2.8呦。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脏关系直观、准确,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Lai Y  Huang F  Yang J  Xu C  W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54-1456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到2001年3月,运用双侧乳内动脉连续为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平均49.9岁),48例患者为3支病变,3例为左主干病变,37例术前有心梗,4例合并室壁瘤。4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9例行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钝缘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前降支;9例行LIMA到前降支、RIMA到右冠状动脉手术;LIMA到前降支、RIMA到钝缘3例。运用胃网膜右动脉或桡动脉行其他病变血管搭桥手术。4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人均搭桥3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3例(手术早期死亡率5.9%)。死亡原因:1例术后围术期心梗导致低心排,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因脑栓塞在术后40d死亡。4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再次清创处理。随访2-39月(平均15.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B超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先天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总结279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准确判断出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结果: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39例,检出率1.40%,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79.5%(31/39),左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15.4%(6/39),单一冠状动脉占0.51%(2/39);检出各种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0.75%,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6例;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扩张2例。结论:成年人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检出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但具体类型有所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形态,分析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分支,提高临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行双源CT检查的2530例受检者的影像资料,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方法,对冠状动脉正常走向与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225例患者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先天变异284支.变异包括冠脉主干起源变异121例,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5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4例、右冠状动脉发自左冠状窦17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右冠状窦4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后冠状窦2例、单支冠状动脉2例、副冠状动脉37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8例;冠状动脉瘘9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36例.1720例患者左窦房结动脉异常起源818例.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检出率,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改变,清晰显示变异血管分支细节,对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A(coronary CT angiograpy,CCTA)检查资料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fistula,CPF)的解剖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CPF患者CCTA资料,对其供血动脉情况,瘘口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瘘口流入类型,主、肺动脉直径等进行分析测量,计算瘘口大小、供血动脉管径及瘘口距肺动脉瓣距离的95%置信区间,并统计分析不同来源供血血管管径差异、瘘口宽度与主、肺动脉直径及优势供血动脉直径的相关性,另外统计分析不同流入类型病例间瘘口大小及供血动脉管径差异。结果:98.5%的病例(70/71)集中在肺动脉干12点至3点方向,60.6% 的病例(43/71)为双侧供血,9.9%的病例(7/71)为右冠状动脉供血,29.6%的病例(21/71)为左冠状动脉供血,42.3%的病例(30/71)为烟雾型,46.5%的病例(33/71)为喷射型,排除瘘口位于左肺动脉干的孤立病例后,瘘口大小、瘘口与肺动脉瓣距离及供血动脉直径的平均值分别为(2.5±1.1)、(3.1±2.0)、(15.1±6.7) mm,95%置信区间分别为2.6~3.6、13.8~15.5、2.2~2.8 mm。右冠状动脉发出的供血动脉位置近于左冠状动脉(t=11.03,P<0.05),而两侧发出的供血动脉管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瘘口的大小与主动脉管径及供血动脉管径存在正相关(r=0.505,P<0.05),与肺动脉管径无相关性;不同流入类型的病例在瘘口大小、供血动脉管径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CTA能直观显示CPF的解剖特点并测量相关解剖数值,为临床对CPF的评估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瘘的观察效果,研究其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原始数据应用MIP、MPR、CPR、VR后处理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结果 15例冠状动脉瘘中,4例为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3例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为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5例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法乐氏四联征,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瘘的引流位置及瘘道大小,可观察心内结构及合并畸形,可作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一种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56层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56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1006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瘘,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造影(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10068例CTA中检出冠状动脉瘘(CAF)28例,检出率为0.28%,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1例,冠状动脉-右心室1例,冠状动脉-左心室4例,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1例.结论 256层CT血管造影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血管异常和瘘口,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悦  李双斌  张弘宇  窦守军 《吉林医学》2007,28(18):2036-2036
我科于2003年~2006年间共行冠状动脉造影700余例,其中于冠脉造影中检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其中1例明确诊断后自行出院,无法随访.另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患者,我科以"冠心病"诊断收入院,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意外检出,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成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CT图像。结果28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中,单侧分支血管参与者10例,双侧分支血管参与者18例。动脉瘘血管直径较起始冠状动脉直径小的患者有24例,占85.71%;动脉瘘血管直径较起始冠状动脉直径大的患者有4例,占14.29%。结论64排螺旋CT可清晰地显示血管的起源、走行和终止等情况,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40-474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声像图特点。方法选择9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回顾其声像图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9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右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2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超声心动图均可显示9例冠状动脉瘘的起源、走行和引流部位。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但可以较完整地显示冠状动脉瘘的病理解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还兼具无创伤性、价廉的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缺陷,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成年人群中发生率约为0.2%。通常是通过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来确诊。本文报道了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其左前降支和右圆锥支的血管情况。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其中66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5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有249例成功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另外7例由于扫描过程出现心率过快(>90次)或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或出现锯齿状伪影,部分冠状动脉显影欠佳。138例64-MSCT诊断201支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并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66例患者的64-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诊断 62例的78支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3.94%。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系指冠状动脉与肺动脉问的异常瘘道,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典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4例,漏诊3例。其中3例由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例外科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例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的患者接受了16层螺旋CT心脏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使用二维和三维图像进行诊断,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矢状位和斜位)、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法洛四联症的CT形态学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相同。4例患者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影清晰,发现冠状动脉变异3例,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均起源于右侧冠状窦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LAD)1例,左前降支(LAD)和左旋支(CX)直接起源于左冠状窦1例。肺动脉分支扩张1例,肺动脉分支狭窄6例,双上腔静脉1例。结论:16层螺旋CT心脏血管造影不仅能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而且还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和肺动脉狭窄,有利于法洛四联症患者的手术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柴瑞新  张晖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8):917-919,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肺动脉瘤(PA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肺动脉瘤患者的MSCT增强扫描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单纯肺动脉干动脉瘤3例,主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动脉瘤2例,单纯左肺动脉动脉瘤2例,主肺动脉及左肺动脉动脉瘤2例。2例合并有贝切赫特综合征(Be—hcet’sDisease。BD)。3例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1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PAPVC)及肺动静脉瘘(Pulmonaryarteriovenousfis—tula)。3例为特发性。胸痛4例,咯血3例,呼吸困难2例。结论:MSCT可明确诊断肺动脉瘤,其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经MSCT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肺动脉栓塞10例,其中双侧多发7例,左侧多发I例,右侧多发2例;单发肺动脉栓塞5例,其中肺动脉干2例,叶动脉1例,段动脉2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充盈缺损、肺动脉段面细小及管腔内不均匀密度减低;间接征象可以有肺内“马赛克征”、楔形影或索条状影、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孔凡彬  储成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90-219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例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的患者接受了16层螺旋CT心脏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使用二维和三维图像进行诊断,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矢状位和斜位)、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法洛四联症的CT形态学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相同。4例患者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影清晰,发现冠状动脉变异3例,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均起源于右侧冠状窦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LAD)1例,左前降支(LAD)和左旋支(CX)直接起源于左冠状窦1例。肺动脉分支扩张1例,肺动脉分支狭窄6例,双上腔静脉1例。结论:16层螺旋CT心脏血管造影不仅能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而且还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和肺动脉狭窄,有利于法洛四联症患者的手术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个体化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近期结果和手术经验。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1月,55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个体化全动脉CABG术。26例采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47.3%)作为移植血管材料,16例采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和双桡动脉(29.1%),11例使用原位左乳内动脉、游离右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20.0%),余2例使用原位双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3.6%)。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移植血管通畅率,考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有2例患者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急性肾衰,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围术期和随访过程中无死亡,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随访的移植血管全部通畅,无再次血运重建手术需要。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基于个体靶血管解剖特点的个体化全动脉策略可实现完全再血管化,近期桥血管通畅率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