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 (I/R)期间肌皮瓣静脉血浆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变化规律及其在肌皮瓣I/R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湖北雄性白种猪 8头 ,其中实验组及对照组各 4头。制备双侧岛状腹直肌肌皮瓣 ,实验组缺血 8h ,再灌注 4h。采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R不同时点肌皮瓣静脉血浆NO、TNF -α及IL - 1β的含量。采用依赖H2 O2 反应产物比色法检测再灌注毕组织髓过氧化酶 (MPO)活性 ,并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再灌注 0 .5 ,1,2h ,实验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再灌注 1,2 ,4h ,实验组TNF -α含量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再灌注 2 ,4h ,实验组IL - 1β含量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再灌注毕 ,实验组MPO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肌皮瓣I/R期间存在局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 ;内皮源性NO生成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 1β释放参与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I/R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移植心脏再灌注时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髓过氧化物酶 (MPO)水平的变化及环孢菌素A(CsA)预处理对移植心脏再灌注损伤 (I/R)的影响。方法 :将 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和实验组 (E组 )。 2组均分为 0h、3h、6h、2 4h 4个时间点。其中每组 0h作为缺血再灌注前对照 ,均为 6只。而 2组其他 3个时间点则为供、受体动物各 6只。 2组的 3h、6h、2 4h 3个时间点动物移植心缺血时间约为 5 0min。E组供、受体鼠术前 1h尾静脉注射CsA(10mg/kg)。分别于再灌注 0h、3h、6h、2 4h取移植心测定心肌TNFα、MPO水平及心肌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①C组移植心再灌注后心肌TNFα明显升高 ,于再灌注 3h最显著 ,且明显高于 0h(P <0 .0 1)。E组再灌注 3h、6h、2 4h心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C组 (P均 <0 .0 5 )。②C组再灌注后心肌MPO含量、心肌含水量逐渐升高 ,于 6h最明显 ,与 0h相比 ,P <0 .0 1。E组再灌注 3h、6h、2 4h心肌MPO含量、心肌含水量明显低于同期C组 ,P均 <0 .0 5。结论 :①心脏移植再灌注后心肌TNFα、MPO明显升高 ,且参与了心肌再灌注损伤。②供、受体应用CsA预处理可以抑制TNFα的表达 ,降低MPO水平 ,减轻心肌水肿 ,从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甘氨酸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甘氨酸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IL 10的影响。方法 :分离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后分别用RPMI 16 4 0或含 2mmol/L甘氨酸的RPMI 16 4 0培养液培养 ,测定脂多糖 (LPS) (5mg/L)刺激后 0h、3h、6h、12h、2 4h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 10水平及 12h 2者mRNA表达情况。结果 :①甘氨酸可明显降低LPS刺激后 3h、6h和 12hTNFα水平 (P分别 <0 .0 5 ,0 .0 5和 0 .0 1) ,并显著降低 12hTNFαmRNA表达量 (P <0 .0 1)。②甘氨酸明显增加 6h和 12hIL 10水平 (P分别 <0 .0 5和 0 .0 0 1)以及 12hIL 10mRNA表达量 (P <0 .0 5 )。结论 :甘氨酸可时间依赖性地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抑制LPS诱导的TNFα产生而增加IL 10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异氟醚麻醉中人肺泡巨噬细胞IL 8、IL 1β、TNF α、IFN γ、IL 4和IL 10mRNA的表达 ,探讨异氟醚对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 4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 (n =12 )和对照组 (n =12 ) ,在麻醉诱导后即刻和 4h分别用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从灌洗液中收获肺泡巨噬细胞提取RNA ,逆转录合成cDNA以 β actin为内对照作PCR后电泳扫描求积 ,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上述细胞因子、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异氟醚组麻醉诱导后 4h比麻醉诱导后即刻IL 8、IL 1β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 ,对照组麻醉诱导后 4h比麻醉诱导后即刻IL 8、IL 1βmRNA的表达轻度增加 (P <0 .0 5 ) ;在麻醉诱导后4h ,异氟醚组和对照组之间IL 8、IL 1β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TNF α、IFN γ、IL 4和IL 10mRNA的表达在麻醉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异氟醚能增强病人肺泡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 ,提示异氟醚可能加重肺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兔动物模型风寒湿颈椎病组、低头位颈椎病组、风寒湿加低头位颈椎病组的颈椎间盘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 1β)、诱导型氮氧化物合酶 (induciblenitric oxide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 al pha ,TNFα)、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TGFβ)的mRNA的表达 ,并检测葛根汤、桂枝汤对兔风寒湿颈椎病组颈椎间盘组织中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调节作用。方法  3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风寒湿颈椎病组、低头位颈椎病组、风寒湿加低头位颈椎病组、葛根汤治疗组、桂枝汤治疗组。葛根汤、桂枝汤治疗组均以风寒湿颈椎病模型为基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颈椎间盘组织中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各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 1βmRNA、iNOSmRNA表达上调 (P <0 .0 1) ;葛根汤、桂枝汤治疗组与风寒湿颈椎病组比较 ,IL 1βmRNA、iNOSmRNA表达均下调 (P <0 .0 5或 <0 .0 1) ;低头位加风寒湿颈椎病组TNFαmRNA表达上调 ,与风寒湿及低头位颈椎病组比较 (P <0 .0 1) ;葛根汤下调TNFαmRNA表达 ,与风寒湿颈椎病组比较 (P <0 .0 1) ;各模型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 ,TGFβmRNA表达均下调(P <0 .0 1) ;与风寒湿颈椎病组比较 ,葛根汤上调TGF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 - 10mRNA (IL - 10mRNA)、肿瘤坏死因子 -αmRNA (TNF -αmRNA)、白细胞介素 - 1βmRNA (IL - 1βmRNA)表达的变化 ,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时IL - 10表达的作用。方法 按照Pul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于缺血再灌注 2、 6、 12、 2 4、 4 8h取脑海马CA1区组织切片 ,用原位杂交法和图像分析检测IL - 10mRNA、TNF -αmRNA、IL - 1βmRNA的吸光度值。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海马CA1区TNF -αmRNA、IL - 1βmRNA的吸光度值均显著增加 (P <0 0 1) ,4 8hIL - 10mRNA显著表达 (P <0 0 1) ;2 4~ 4 8hIL - 10mRNA的吸光度值与TNF -αmRNA、IL - 1βmRNA的吸光度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 - 0 70 6、 - 0 84 2 ,P值 <0 0 5 )。结论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 4 8hIL - 10显著表达 ,对TNF -α、IL - 1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左旋四氢巴马汀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之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 (L -tetrahydropalmatine ,L -TH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均等地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L -THP治疗组 (C组 ) ,在再灌注 2、 6、 12、 2 4和 4 8h时断头取脑选取海马CA1区组织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 -κB (NF -κB)、抑制蛋白 -κB (IκB)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mRNA (TNF -αmRNA)、白细胞介素 - 1βmRNA (IL - 1βmRNA) ,用苏木精 -伊红 (HE)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数目。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对上述 5因子的影响。结果 B组NF -κB、TNF -αmRNA、IL - 1β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P均 <0 0 1) ,IκB和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 (P均 <0 0 5或 <0 0 1) ;C组NF -κB、TNF -αmRNA、IL - 1β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均 <0 0 1或 <0 0 5 ) ,IκB和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 (P均 <0 0 1或 <0 0 5 )。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时 ,L -THP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和NF -κB的活性 ,下调TNF -αmRNA和IL - 1βmRNA的表达 ,抑制炎症反应 ,提高存活神经元数目 ,起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药对体外循环 (CPB)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5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 ,按麻醉维持不同随机分为 3组 :芬太尼组 (Fen组 )主要用芬太尼维持 ;异氟醚组 (Iso组 )以吸入体积分数为 1 0 %~ 1 5 %异氟醚为主 ;异丙酚组 (Pro组 )主要用异丙酚维持。分别于以下 5个时点采集动脉血 ,麻醉诱导后 (T1)、切皮前 (T2 )、升主动脉开放后(T3 )、CPB术后 2h(T4)、CPB术后 2 4h(T5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 6(IL - 6)。结果 Iso组切皮前 (T2 )TNF -α明显下降 ,从 0 94μg/L降至 0 3 8μg/L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T2~T4的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 <0 0 5 )。各组TNF -α、IL - 6在CPB中及术后均较切皮前 (T2 )升高 (P <0 0 5或P <0 0 1)。三组间各时间点IL - 6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PB过程中及术后血浆TNF -α、IL - 6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最高值在CPB术后 2h出现 ,于术后 2 4h降低 ,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异氟醚对TNF -α的释放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并不能改变CPB手术对TNF -α的影响 ;而异氟醚、芬太尼和异丙酚对IL - 6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基因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Hu X  Zhang Q  Sun D  Duan P  Wang X  Dua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46-1549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基因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 ,及其在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80只 ,建立自体移植静脉模型 ,术后随机分为 6、2 4h ,3、7d ,2、4、6、8周等 8组 ,于相应时点取材 ,进行病理形态学研究 ,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NF κBp6 5mRNA和IκBβmRNA表达的变化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F κBp6 5mRNA表达 ,联合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6 5、IκBα和IκBβ的蛋白质表达。 结果 移植静脉术后 6h即出现p6 5mRNA和IκBβmRNA表达增强 ,基因表达值分别为 16 %± 4 %和 31%± 9% ,与正常静脉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p6 5mRNA表达 3~ 7d达高峰 ,术后 3、7d的表达值分别为 37%± 12 %和34%± 10 % ,IκBβmRNA表达则于术后 1~ 2周达到高峰 ,表达值分别为 5 3%± 17%和 4 9%± 10 % ,与其余各时点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p6 5蛋白质阳性表达 1周达高峰 32 %± 13% ,IκBα、IκBβ蛋白质术后 2周达高峰 ,阳性率分别为 35 %± 11%和 4 4 %± 13% (P <0 0 1)。IκBα、β蛋白质术后 6~ 2 4h表达量有所降低 ,为正常静脉的 1/3~ 1/2。结论 移植静脉中存在NF κB系统及其抑制因子IκB基因的活化。核转录因子κB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PDTC对创伤后肺组织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80中大鼠分为创伤组(T组),PDTC预处理组(P组)及对照组(C组),利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致伤,观测伤后各组0.5、1、2、4、8h肺组织TNFα、IL-8及其mRNA变化。结果 致伤后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升高,TNFα在伤后1h达到峰值,IL-8在伤后4h达到峰值;PDTC组TNFα、IL-8含量及其mRNA表达显著低于创伤组(P<0.01)。结论 PDTC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8mRNA表达,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创伤后全身及肺组织的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适血减轻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通过阻断肾下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11:6)、缺血组(Ⅱ组,11=6)、I/R组(m组,n=24)、IPC+I/R组(Ⅳ组,Ⅱ=24)。Ⅱ组在缺血4h末,Ⅲ组、Ⅳ组缺血4h并分别于再灌注后4、12、24和48h留取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胞同粘附分子(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ICAIM-1。结果 Ⅲ组中,PMN计数、肺组织的湿/干重比、MDA、MPO显著增加(P〈0.01)、ICAM-1 mRNA反蛋白产物表达明显增强,与Ⅰ组或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IPC处理的Ⅳ组中上述各项指标明显减少,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IPC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内的粘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glutamine administration on 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1CAM-l) expression in rat lung induced by 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Methods Sprague-Dawley rats (n = 2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sham group (sham surgery), glutamine groups (three different doses) and control group. All groups except sham were subjected to intestinal 1/R injury,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occluded for 60 min followed by 90 min of reperfusion. Lung injury was evaluated with Evans blue dye concentration and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and mRNA expression of 1CAM-1 were measur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RT-PCR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level of myeloperoxidase (MPO) was also measured with biochemistry method. Results Intestinal 1/R resulted in lung injury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e in Evans blue dye concentration, neutrophil sequestration, and obvious staining for expression of pulmonary 1CAM-l, compared with sham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1CAM-1 and the level of MPO in rat lung were lower in glutamine group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1-R injury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1CAM-1 within the lung. This may contribute to the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PAINs) after such injury. Preoperative glutamine administration attenuates rat lung injury induced by intestinal I-R, and inhibiting 1CAM-1 expression maybe one of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抑制核因子-κB(NF-κB)激活对大鼠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模型多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每组15只)。实验组和PDTC组均通过大鼠模型模拟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失血性休克期1h、腹主动脉阻断45min、再灌注2h。实验组和PDTC组在失血休克期分别静脉给予生理盐水或PDTC50mg/kg。取肺、小肠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小肠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肺、小肠NF-κB p65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NF-κB p65、ICAM-1的蛋白产物表达。结果实验组中,肺PMN计数(39个±8个)/HP,湿/干重比(7.6±1.2),与假手术组(11个±3个/HP,3.3±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肠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少与假手术组(0.71ml.min-1.g-1±0.11ml.min-1.g-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肺及小肠NF-κB p65和ICAM-1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均明显增强;应用PDTC干预后,小肠微循环血流量(0.64ml.min-1.g-1±0.06ml.min-1.g-1)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制NF-κB激活可以减轻大鼠RAAA模型多脏器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不同浓度(3.6%,2.4%和1.2%)七氟醚预处理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A组)、单纯七氟醚吸入组(B组)、3.6%七氟醚预处理组(C组)、2.4%七氟醚预处理组(D组)、1.2%七氟醚预处理组(E组)、内毒素组(F组)。分别在给药后(LPS或生理盐水)6 h 处死大鼠, 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 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肺组织ICAM-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组和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肺W/D、MPO活性、ICAM-1mRNA表达升高(P<0.05)。与F组比较,C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MPO活性和ICAM-1mRNA表达降低(P<0.05),但肺W/D无明显降低(P>0.05);D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W/D、MPO活性、ICAM-1mRNA表达均降低(P<0.05),F组肺组织MPO活性降低(P<0.05),但肺W/D和ICAM-1mRNA表达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2.4%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减轻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ICAM-1mRNA的表达上调,从而减少肺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Westem蛋白印迹检测ICAM-1.结果:I/R组各项指标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缺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IPC±I/R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IPC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内的黏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张溶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失血性休克组(Sham组)、乳酸钠林格氏液/6%羟乙基淀粉液复苏组(RLH组)和7.5%氯化钠溶液/6%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组(HTH组).RLH和HTH组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两组用相应液体进行复苏,复苏成功后腹腔注入内毒素,Sham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注射内毒素和0.9%氯化钠溶液后24 h和48 h采集血液和肺组织标本,测定大鼠肺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水平、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的湿重/干重(W/D)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结果 HTH组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后24 h肺组织ICAM-1 mRNA表达水平、MPO活性、W/D、CEC计数[分别为(37.8±2.5)、(4.15±0.93)U/g、(4.59±0.18)、(9.1±2.7)/0.9 μl]与RLH组[(46.9±4.1)、(6.04±1.50)U/g、(5.25±0.23)、(11.8±3.2)/0.9 μ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TH组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后48 h上述指标[(45.6±6.7)、(4.62±0.78)U/g、(4.84±0.16)、(13.4±3.5)/0.9 μl]与RLH组[(54.5±6.2)、(7.59±0.88)U/g、(5.31±0.22)、(16.8±4.2)/0.9 μl]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HTH组24 h和48 h时肺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3.17±0.98)分和(3.19±1.20)分,RLH组24 h和48 h肺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4.41±1.13)分和(4.63±1.48)分,相应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48和2.2731,P<0.05).结论 采用高张溶液加6%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可抑制 "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时ICAM-1mRNA在肺内的表达、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浸润和聚集以及相关炎症反应,并因此减轻肺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大鼠移植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期间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IL-1β在此过程中介导的移植肺炎性损伤机制。 方法 本研究大鼠分6组,包括:正常肺(未灌洗)对照组、仅肺灌洗处理组、肺灌洗后冷缺血保存6h、12h、24h各1组、冷缺血保存24h后左肺移植再灌注3h组。在相应各时间点采取肺组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IL-1βmRNA的表达并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结果 除冷缺血12h组和冷缺血24h组之间IL-1βmRNA表达相对量差别不显著外(P=0.167),其余各组之间IL-1β表达相对量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IL-1βmRNA表达相对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仅灌洗组、冷缺血组和24h冷缺血移植再灌注3h组的MPO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P<0.05。各组肺组织中MPO活性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9,P<0.01。结论 前炎症因子IL-1β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炎性损伤作用,可以作为移植肺功能评价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IL-1β基因的表达在保存液灌洗后的冷缺血保存早期就开始出现,而不是在再灌注之后的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EGb预处理组(EGb组,供受体各1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供受体各18只),假手术组(S0组,18只).SO组不进行肝移植.EGb组和NS组采用Kamada's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切取供肝前1 h,EGb组经阴茎背静脉注射EGb 40 mg/kg 生理盐水共2 ml;NS组注射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 h、6 h、24 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ALT、AST;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及fas 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后各时点,NS组血清ALT、AST水平、细胞凋亡指数、bcl-2及fas mRNA的表达均较SO组升高(P均<0.05).与NS组比较,EGb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细胞凋亡指数及fas mRNA的表达均降低,bcl-2 mRNA表达量升高(P均<0.05),肝组织病理改变较轻.但EGb组各指标均高于SO组(P均<0.05).结论:EGb预处理可以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供肝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减少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源途径一氧化碳对严重烧伤后小鼠早期肺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抑止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15% Ⅲ度烧伤模型.实验动物共随机分成3组:假伤(Sham)组(12只),烫伤组(12只)及烫伤加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组(12只).烫伤组小鼠异氟烷吸入麻醉下,背部去毛,以92℃水,9 s,造成15% Ⅲ度烫伤,伤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5 ml抗休克;烫伤加CORM-2组小鼠烫伤后尾静脉注射CORM-2(8 mg/kg);Sham组用37℃温水代替92℃水,其余操作相同.检测动物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肺组织损伤指标(湿干比、血管通透性)以及肺内皮细胞经烧伤血清刺激后对白细胞的黏附作用.结果 烧伤组肺组织中MPO(87±11)U/g组织,肺泡灌洗液中TNF-α(160±9)pg/ml和IL-1β(27.2±2.9)pg/ml,NF-κB的活性及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与烫伤组比较,烫伤+CORM-2组上述情况明显得到改善(P<0.05);而肺湿干比、血管通透性未见明显改善.肺内皮细胞经烧伤血清刺激后对白细胞的黏附作用增强(46.5±8.5)%,经CORM-2处理后的烧伤血清刺激后肺内皮细胞对白细胞的黏附作用明显减弱(25.4±5.6)%.结论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能明显抑止肺组织NF-κB活性,减轻严重烧伤后肺组织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组织中白细胞扣留,有效减轻肺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IL-1β的基因表达及与血清内毒素的相关性,分析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16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实验1组和2组各42只,均分为4、8、12、24、36、48和72h时相点的7个亚组,每亚组6只。尾状核注入不同剂量的胶原酶建立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分别采用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测定血清内毒素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肺、肝、肠和肾组织IL-1βmRNA水平;使用CMIA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IL-1β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实验1、2组肺、肝、肠和肾组织IL-1βmRNA的表达自12h开始升高,24~36h达高峰,12~48h各器官组织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验2组表达较实验1组增高,24h组各器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1组、2组血清内毒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P<0.001),且实验2组高于实验1组(P<0.01),血清内毒素于术后8?h开始升高, 24h达高峰,实验1组在72h时接近正常,而实验2组72h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肺、肝、肠和肾组织中IL-1βmRNA的表达与血清内毒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急性脑出血致CMODS模型存在内毒素血症和炎性因子IL-1β在各脏器的异常表达,内毒素血症刺激炎性因子的异常释放,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