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方法 调查深圳市皇岗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健康需求和生存质量状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筛选出影响社区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进行试验性干预.结果 皇岗社区老年人专案管理率达到100%,健康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18.2%,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13.7%,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率提高18.5%;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6%,糖尿病控制达标率为83%;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干预前下降50.6%.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综合满意度提高20.05%.结论 推广应用以老年人为中心,以契约服务为起点,以社区诊断、临床诊断和生存质量测评为依据,以全科医学、保健医学和健康教育学技术为手段,以病因学、发病学、临床学和康复学四级预防为载体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能够提高社区老年人群整体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以及生存质量。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0例老年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0例,观察组采用生理-心理-社会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对老年人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保健模式对老年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老年人保健知识、疾病防治知识比对照组提高了10.51%,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的实施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4.03%,慢性病的防治率提高了10.5%,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比对照组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人群实施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治疗,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群的保健知识、保健意识,减小各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病和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探讨适合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模式。方法以慢性病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美国芝加哥伊州大学提供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作为调查工具,调查黄石市永安里社区老年居民的慢性病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0.2%,34.3%的老年人生活能力减退。他们需要得到家庭与社区护理服务的支持。结论为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应建立规范化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如早期发现患者、个例护理方案、教育干预、支持服务体系以及健康生活质量评估等,以便达到老年保健目标:增进健康,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最佳功能,防止可避免的健康状况下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家庭医师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居家保健服务团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行无缝式管理的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应用。方法在深圳市西乡街道选取3家社康中心作为研究现场,探索并优化社区慢性病居家保健服务管理的流程。结果为社康中心全科医护人员有效管理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科学依据和便于操作的管理模式,以便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结论居家保健服务防治社区慢性病,能大大提高患者和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健康服务的内在质量和社区健康服务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体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对农村老年保健的需求调查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健康讲座对农村老年保健的需求和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2008年6月-2009年6月参加我中心系列社区健康讲座的256名农村老年人。结果:88.2%和84.9%的调查对象参加讲座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是老年慢性病预防和饮食运动保健,83.3%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开展老年保健健康讲座很有必要,72.4%的调查对象认为老年保健健康讲座内容通俗、易懂。结论:有效的社区健康讲座达到了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社区老年村民和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促进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对社区中169例精神病患者在社区干预前、干预6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病患者经过6个月的社区干预后,BPRS量表和SDSS量表总分明显下降、COOP/ WONCA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系统的社区干预和防治,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社区家庭健康评估及系统化管理对社区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所在地福田区的翠海社区家庭和碧海云天社区家庭为对象,两个社区家庭均包含各种家庭类型。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300户家庭,即随机抽取常住、暂住家庭各150户,然后按随机数列表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档案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档案,进行评估分析和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干预;实验为期1年。结果对照组实验前后指标无明显变化;干预组社区家庭成员的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干预组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高20%。结论社区家庭健康评估及系统化管理对社区家庭功能具有明显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对家庭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老年居民进行健康与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42.03%(306/728),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的比例为76.10%(554/728);社会老年人对常见病和急症的及时诊治、定期健康检查和老年保健服务等项目需求高.结论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家庭护理需求迫切,加强老年慢性病管理和家庭护理服务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科医疗和健康保健服务,是深圳市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市政府连续三年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十大内容之一."水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主办的全市首家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试点.三年来,在社区开展了健康促进、卫生防病、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和疾病诊治6大工作内容.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家庭访问,明确了社区诊断和居民健康状况,给辖区内全部常住人口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60%的个人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病等进行了专案管理,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社区健康建档工作及家庭访视,对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及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家庭护理,体会到在创建和谐社会,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今天。适时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医疗、护理、康复、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优质方便的社区服务已显得刻不容缓。这对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提高身体素质,降低医疗费用,维护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析长期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多阶段分层抽样,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 000 名社区老年人.结果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种数多,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居首位;老年人日间护理中心与护理院分别居长期护理需求首位;影响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服药情况、情绪低落程度、医疗费用来源等.结论 社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较高,应以需求为导向,培养长期护理人才,促进社区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病人在接受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的体验信息,探讨老年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认识,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社区病人体验和满意度监测中的700例病人,≥65岁的老年人206人(老年组),<65岁者494人(非老年组)。结果63.0%的老年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比较满意"、"很满意"和"非常满意",53.5%的老年病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了"一些"、"不少"和"非常多的帮助"。在42个质量监测项目中,老年组病人对其中12个项目的评价结果与非老年组病人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病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优势主要体现在医生服务方面,包括技术服务质量和人际服务质量。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病人意见和投诉管理、安排复查和转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结论通过掌握老年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看法和质量评价,可以掌握老龄化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并以此为依据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老龄化以及和谐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情况,为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有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推荐的调查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延吉市社区老年人群的口腔保健常识、口腔保健态度、口腔保健行为以及自我口腔健康状况评价等方面都比较低。结论:延吉市老年人口腔保健健康状况较差,自我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保健宣教,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改善他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227-4231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发展高度。学术论文是当前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学科领域学术期刊及刊发论文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学科的科学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本文围绕于德华团队对2001—2020年全科医学中文期刊刊载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研究团队对2021年中国全科领域学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勾勒出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的发展轨迹,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未来的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可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开展:基层医疗的功能定位与工作模式、全科学科建设、区域卫生协同发展、慢性病管理、临床质量管理、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主动健康"为导向的社区卫生功能新模式、社区人群身心照护、全科人才培养与能力发展、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慢性病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制定完善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询问,按疾病顺位进行分类,按年龄、性别、疾病、治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病以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最常见,共占患病例数的56.99%;男性慢性病患病率比女性低。结论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渐增趋势,提示我们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要有意识地对社区老年人有所侧重,加强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加强慢性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患者体验和满意度监测调查资料,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的就诊时间、健康危险因素和从医生处获得所需信息、机构环境和设施以及患者对医生服务的评价等代表性问题,通过访谈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顺应政策、扩大服务范围、环境整治和设施建设、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及加强沟通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采用澳大利亚的全科医学病人满意度和体验监测工具,采集病人对某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探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之间的质量差别,为合理地规划服务中心和不断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科学证据,并促进病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管理。方法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病人700人,匿名回答42个与服务质量有关的问题。结果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总体满意度和总体体验好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质量监测项目在两类社区服务机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具有基本类似的服务质量优势,但各自具有质量缺陷。结论全科医学病人体验监测是促进病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质量改进的有用工具,它采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发现质量问题并探索改善质量的途径。在解释监测结果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各个项目的病人回答率,同时也要关注病人观点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改善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行首诊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标  李晓芳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15-1117
推行首诊制度是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制度之一,首诊制度的推行需要政府的扶植引导,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定点医保,并与会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同步推行,同时避免首诊可能造成的大型医院延伸垄断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单一化等不良后果,使首诊制度成为真正的“守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的体验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就诊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看法和态度,为持续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澳大利亚RACGP全科医学服务质量监测工具,对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7%和25.7%的患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较好的儿童和老年人的服务设施。有超过50.0%的患者认为等候医生看病的时间过长、挂号室的工作人员的信息服务质量需要改善,特别是80.0%以上的患者认为应该提高医生给幼儿看病的能力。人际服务质量应该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隐私保护和对患者的关怀。认为应该改善复查服务和转诊服务的患者分别为30.7%和22.7%。结论从患者的观点看,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改善。应针对服务各个阶段的结构、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借助北京市祉区卫生服务常规监测网络平台,采用自填式问卷普查的方法,收集北京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情况,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08年底,北京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20754人,社区医生8430人,社区护士5211人,医护比为1.6:1。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年龄以25~44岁为主,占55.69%;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1.60%;职称以中级为主,占32.69%。2006年以后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但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增加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护士和防保人员的数量,加强全科医学培训,进一步落实人力资源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