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有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大鼠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 HD  Zhou L  Tian HB  Tia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302-3306
目的探讨胶原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基因转染的许旺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管复合构建的人工神经导管在修复面神经缺损方面的优势。方法利用乳鼠臂丛神经和坐骨神经取材,双酶消化法培养许旺细胞,PcDNA3.1(+)/GDNF质粒通过脂质体转入许旺细胞。与PLGA管构建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直接缝合(A组),未转染的许旺细胞与PLGA管(B组),转染的许旺细胞与PLGA管修复面神经缺损(C组)。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面神经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髓鞘厚度测量。结果C组的面神经肌电图较A,B组恢复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之间神经肌电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髓鞘厚度均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NF基因转染的许旺细胞复合PLGA管构建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神经导管在修复面神经缺损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复合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爽  刘学政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4):317-320,384,F0003
目的翻转静脉为内层、壳聚糖导管为外层组成复合神经导管,透明质酸钠凝胶为细胞外基质并加入神经生长因子,构成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的动物模型,分别用复合导管(翻转静脉与壳聚糖)加神经生长因子,翻转静脉加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导管加神经生长因子和自体神经修复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约10姗的缺损。术后12W进行形态学(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检测。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2W时,对于各项形态学指标,A组与D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电生理指标:术后12W时,A组坐骨神经平均传导速度明显高于B组、C组,但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动作电位幅度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2W时,A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接近于D组,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翻转静脉为内层、壳聚糖导管为外层组成复合神经导管,透明质酸钠凝胶为细胞外基质并加入神经生长因子,构成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为神经缺损修复创造良好微环境,可明显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羊膜包裹的自体神经-变性骨骼肌复合移植物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54只,分别以羊膜包裹的“神经-肌”并联桥(A组)、自体神经 (B组)和变性骨骼肌桥(C组),桥接10 mm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术后行Fast Blue逆行示踪,神经丝(NF)免疫组织化学和胫前肌湿重、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检测。结果: A和B组脊髓和背根节荧光标记细胞均多于C组; C组再生神经丝排列稀疏、紊乱,而A和B组稠密、整齐;胫前肌湿重、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A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羊膜包裹的自体神经-肌复合移植物能很好地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4.
徐靖宏  丁晟  罗敏  李青峰 《浙江医学》2001,23(6):336-338
目的:进一步改善现有生物材料所制成的神经导管的理经和生物学性能,提高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将医肠衣所制生物膜和不同通透性几丁质导管网架制备成复合导管,以SD大鼠坐骨神经为模型,应用不同通透性复合导管和自体神经移植桥接神经缺损,对修复后的再对神经的电生理,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各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在16周时神经传导速度的判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通透性的复合导管均能有效引导神经纤维再生,16周时各组导管基本吸收,与神经愈合时间基本吻合,期 中半通透的复合导管内再生神经纤维形态最佳,炎症反应最轻,瘢痕组织最少,半通透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再生神经的数目、髓鞘化率及轴索与神经纤维直径比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半通透的生物膜几丁质复合导管是桥接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体神经-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各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形成10mm缺损,A组(n=18)行缺损远端神经原位束间分离后,切取10mm一束,与经过热变性处理的自体骨骼肌条“并联”形成复合桥桥接缺损坐骨神经;B组(n=18)行自体神经桥接;C组(n=18)行单纯变性骨骼肌桥接。术后24周,对各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进行图像测量分析。结果: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密度)、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统计学分析显示:A、B两组与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再生效果优于C组;A、B组的胫前肌恢复率和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损伤神经远端束间分离自体神经与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优于变性骨骼肌桥,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神经再生速度的影响。方法建立15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SC),细胞外基质成份(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以及自行制备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进行对照。在术后1,3,6,9周行神经再生速度检测。结果术后1、3、6w,由于新生神经纤维无法着色而无法计算神经再生速度,术后9w,OEC-SC-ECM-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的神经再生速度均为(0.71±0.00)mm/d,显著快于OEC-ECM-PLGA组的(0.60±0.05)mm/d和SC-ECM-PLGA组(0.60±0.09)mm/d(P〈0.05)。ECM-PLGA组和PLGA组神经再生速度均为零。结论 OEC-SC-ECM-PLGA桥接体可显著提高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神经再生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导管技术修复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22只家猫随机分为3组,神经移植组10只,导管组10只,对照组2只.右侧动眼神经制作4 mm缺损后,分别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PLGA+BDNF/CNTF修复,对照组不修复.14周时处死动物,取远端再生神经,用光镜、电镜观察及轴突图像分析评估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14周时,神经移植组、导管组各有8只猫术侧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神经连续性恢复;对照组无恢复.神经移植组远端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为(12032±999)个,平均轴突直径为(5.19±O.38)μm;导管组远端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10 274±881),平均轴突直径为(4.78±0.32)μm;两组间纤维数日和轴突直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体腓肠神经移植及PLGA+BDNF/CNTF导管法均能有效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自体腓肠神经移植法修复效果好于PLGA+BDNF/CNTF导管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的再生效果.方法 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分别预变性0、3、7、14和21 d后,用对侧坐骨神经桥接,术后6周分别行快蓝(Fast blue)逆行荧光示踪、胫前肌湿重称量、再生轴突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等检测.结果 预变性7 d组的再生轴突数目多、直径大、髓鞘厚,明显优于其他组;3 d组与0 d组无明显差别,14 d和21 d组相对较差.结论 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神经缺损可以对神经再生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以7 d时再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方法 建立15 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进行对照.术后1、3、6、9周OEC-SC-ECM-PLGA组、OEC-ECM-PLGA组和SC-ECM-PLGA组行细胞示踪检测,在术后9周各组行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OEC和SC可在桥接体内至少存活6周,SC的存活率高于OEC,两者沿神经纵轴呈梭形分布,并向桥接体近心端和远心端坐骨神经内迁移至少2.5 mm,OEC-SC-ECM-PLGA组的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总神经纤维数及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和PLGA组,还未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组水平.结论 OEC和SC可在缺损坐骨神经桥接体内存活,沿神经纵轴分布,并向桥接体两端坐骨神经内迁移.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显著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ANA)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促神经再生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自体移植组,桥接2,4,8,12周组,每组6只,分别观测患侧L4脊髓及胫前肌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ANA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2周患侧脊髓内BDNF表达增高,4周时达高峰,持续到8周,然后逐渐降低,12周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自体移植组相比无差异。而患侧胫前肌最初4周内逐渐降低,然后逐渐升高,12周时达到正常水平,与自体移植组相比无差异。BDNF mRNA的表达基本与蛋白表达一致。结论AN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也许可替代自体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此作用可能与上调脊髓BDNF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PLGA神经诱导管的制作及其神经再生诱导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测制备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管的神经再生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观察以两种构成比不同[(85:15)或(50:50)]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制备的PLGA管的神经再生诱导作用.结果(1)体内神经桥接情况下,硅胶管促发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包囊包裹于管壁,而两种PLGA管组未见类似现象;(2)与硅胶管组相似,PLGA(85:15)管能够顺利完成坐骨神经缺损桥接作用,再生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评价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而PLGA(50:50)管体内神经桥接4周时即出现破裂,不能为坐骨神经桥接提供良好的支持作用.结论与硅胶管及PLGA(50:50)管相比,PLGA(85:15)管能够提供良好的神经再生诱导作用,而且由于其并物反应小、生物相容性佳,生物降解率适当,是一种良好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微球搭载的鹿茸多肽(VA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横断法复制大鼠外周神经损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横断对照组(对照组)、VAP微球组(VAP组)、BMMSCs移植组(BMC组)和VAP微球联合BMMSCs移植组(VAP-BMC组),每组15只。造模7 d后,对照组大鼠在横断坐骨神经区域注射PBS溶液,VAP组大鼠在相同位置注射含有载药PLGA微球的PBS溶液,BMC组大鼠注射含有BMMSCs的PBS溶液,VAP-BMC组大鼠注射含有载药PLGA微球和BMMSCs的PBS溶液。3个月后采用Basso、Breattie和Bresnahan (BBB)运动评级量表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二硫键异构酶(PDI)、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半胱胺酸蛋白酶12(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BB运动评级量表评估,与对照组比较,VAP组、BMC组和VAP-BM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以VAP-BMC组大鼠BBB评分升高最明显。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VAP组、BMC组和VAP-BMC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更粗,轴突直径更长(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VAP组、BMC组和VAP-BMC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PDI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VAP-BMC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PLGA微球搭载VAP联合BMMSCs可促进受损坐骨神经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OECs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 切除3 mm右侧坐骨神经并用预先充填可吸收明胶的硅胶管套接修复,OECs组和对照组硅胶管内分别给予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和生理盐水; 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8和12周,OECs组和对照组修复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再生,OECs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直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OECs移植能明显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再生室中的作用 ,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8只 ,硅胶导管桥接右侧 13mm的坐骨神经缺损 ,A组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ECM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凝胶 ;B组植入ECM凝胶 ;C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 12周 ,进行大体观察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电生理检测、神经组织学等观察。结果 A、B两组均有再生神经生成 ,但A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B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与聚乳酸(PLA)和聚羟基乙酸(PGA)共聚物(PLGA)形成的VAP-PLGA复合膜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将大鼠坐骨神经进行手术显露,假手术组神经游离后不进行处理;模型组神经切断后断端直接吻合;对照组神经切断吻合后包裹PLGA复合膜;治疗组神经切断吻合后包裹VAP-PLGA复合膜。术后第2、4、6周取材,分别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检测。结果在3个时相点,组织学:假手术组为正常神经轴突,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对照组,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治疗组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抗原染色和抗原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高(P0.05)。结论 VAP-PLGA复合膜能够提供神经修复所需要的微环境和神经活性因子,从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是理想的神经修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6.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GDNF)对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并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神经移植复合体,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同时对其促轴突再生及神经元保护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 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10) 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10)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10)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10)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 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s a common disease andthe effectiveness is poor after microsurgery repair.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re the axon regeneration af-ter the nerve repair.It is believed that axonal guid-ance is mainly regulated through interactions of theaxons with attractive,repulsive,and trophic cuesduring development of the nervous systems.Similarmechanisms regulate axonal regeneration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1] .There is evidenc…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白鼠3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失;B组:自体神经移植;C组:微囊化NIH3T3细胞。于术后4、8及12周进行足迹试验,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8和12周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12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成熟程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A 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 (P<0.05)。结论: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 微胶囊与外周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