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腹腔镜切除术中应用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的优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105例PL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51例(观察组),行常规原...  相似文献   

2.
陈炉良  陆才德 《浙江医学》2018,40(5):534-536,546
利用蛋白质结合吲哚菁绿(ICG)可以发射荧光,且ICG只经胆汁排泄的特性,ICG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胆道、肝脏肿瘤、肝段的ICG荧光造影以及ICG荧光造影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局限性和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该联合技术能否有助于降低肝脏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7例患者术前完成CT、GD-EOB-DTPA增强MRI、三维可视化并进行手术规划,术中使用ICG荧光影像实时侦测肿瘤部位、边界,肝内卫星癌灶、转移癌灶,根据术中荧光探查结果并联合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完成最终手术方案;对照组97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评估及手术切除。对术前肿瘤的影像学信息、术中肿瘤的探测情况、术后实验室指标、病理信息及随访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57例,术前CT影像学检查发现63个病灶;MRI发现70个病灶;术中ICG分子荧光发现80个病灶,比CT多发现的17个病灶 中,病理证实10个为肝细胞癌,7个为肝硬化结节。实验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00(250)mL[M(QR)],少于对照组的400(390)mL(Z=2.291,P=0.022);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2/57),与对照组的48.4%(47/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6,P=0.001)。实验组的24个月总体无瘤生存率为74.9%,而对照组总体无瘤生存率为28.9%,两组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 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ICG荧光影像能够为原发性肝癌治疗提供精确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实施方案,以及术中微小肝癌侦测、精准导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肝脏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肝切除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肝脏肿瘤精确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规划和术中精准指导提供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在复杂性肝脏肿瘤诊治中的技术优势及重要意义也已逐渐得到认可。为规范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脏肿瘤的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三维重建同质化处理与质控体系的建立;(2)个体化腹腔器官和病灶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3)三维可视化个体化血管分型和量化分析;(4)复杂性肝脏肿瘤肝脏血管三维可视化分型、分级;(5)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后的手术模拟评估体系;(6)三维可视化肝脏3D打印在复杂性肝切除术的应用;(7)虚拟现实技术;(8)ICG分子荧光成像;(9)多模图像融合实时导航技术;(10)三维可视化指导精准复杂性肝切除术的术前规划;(11)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肝癌其他治疗手段的指导作用;(12)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肝癌手术后复查的指导作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复杂性肝脏肿瘤的术前精准评估病情、术前规划、手术导航等实施提供了新的方法,为病人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发挥强而有力的支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因其良好的可视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肝细胞癌精准切除术、腹腔镜胰腺癌手术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多模态技术的发展,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肝切除术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对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肿瘤外科肝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对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原理、肝染色方法,以及其在肿瘤恶性程度初步判别、解剖性肝切除术和胆道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结合蓝染与放射性胶体(RAC)结合蓝染对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探测的结果。方法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结合蓝染法,与放射性胶体(RAC)结合蓝染法对比,进行检出率、准确性比较。结果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结合蓝染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和准确性高于放射性胶体(RAC)结合蓝染。结论ICG荧光显像对于SLN探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表现在实时可视、敏感,技术上易于掌握,特别对初学者,能缩短学习曲线,试剂易于获取,便宜,安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无放射污染,能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吲哚菁绿潴留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与护理操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亚英  张霁 《重庆医学》2002,31(4):316-316
目的;介绍吲哚菁绿潴留试验用于评估肝储备功能及护理操作。方法:结合251例吲哚菁绿潴留试验,对其原理、方法及护理操作详细说明。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血中ICG R15均显著高于胆囊结石(P<0.01)及慢性肝炎患者(P<0.05)。结论:术前检测血中ICG R15对了解肝储储备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正确的护理操作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张珂  赵辉  时琳琳  林湘峰  王正寨  郑海涛 《浙江医学》2021,43(20):2254-2257,2262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已用于甲状旁腺和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本文就这一应用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吲哚菁绿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价值、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吲哚菁绿荧光评分,以及甲状旁腺或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甲状旁腺的血流灌注评价及功能预测。  相似文献   

11.
对14例肝硬化及1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吲哚菁绿滞留率检测。结果发现肝硬化IC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ICG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46,P<0.01),与其相关指标(腹水量、胆红质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肝性脑病无相关性。从正反两方面说明ICG和child-pugh分级均能良好地反应肝脏的功能,可为肝硬化病人的预后及手术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对肠管吻合血供情况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的患者46例(ICG组),常规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44例(对照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数量和因吻合口瘘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ICG组与对照组相比,除手术时间[(149.11±11.97)min vs(148.57±11.24)min],(P=0.826,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中失血量[(89.35±12.65)ml vs(97.84±9.82)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85±0.33)d vs(3.52±0.49)d]、术后进食流质时间[(4.62±0.45)d vs(5.34±0.44)d]、术后住院时间[(10.93±0.74)d vs(13...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未阻断组ΔR15显著低于阻断组(P<0.01),两组术后同时间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作为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方法,采用术中与术前ΔR15能有效的评估HIRI.  相似文献   

14.
ICG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ICG即吲哚菁绿,进入血循环迅速被肝细胞摄取,随胆汁排泄至肠道,不进行肠肝循环,不被肝外组织吸收,几乎无毒副作用。本文对25例肝病住院病人进行ICG排泄试验,并同时进行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以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更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体内主要由肝脏清除,以往用ICG的清除技术测定肝血流量,都需作肝静脉插管。本文报道了用ICG的清除技术非侵入性的检测犬的肝血流量的研究结果,提示采用药代动力学二室模型计算肝血流量的方法可不需作肝静脉插管,费时少,操作简便,结果较精确,因而方便临床实际应用,是一种较好的定量估价肝血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47-49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46例,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分析讨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检测准确性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对4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进行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所有患者均检验出乳房肿块,但在5例双侧发病患者中,仅3例患者确诊为双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余2例患者未检查出双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而且检验过程中,显像清晰可见。并为之后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提供重要依据,增加手术完成率,本次研究手术成功率为97.83%(45/46)。结论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下,能够精确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为之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做出引导,根据吲哚菁绿荧光素的SN定位,可有效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展情况,便于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17.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是临床上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而实用的一种检查方法,近年来该试验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可实时、无创检测肝脏功能,通过测定ICGR15指标来协助医务人员快速、全面了解患者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对各种肝病进行早期诊断筛查、早期警示肝功能不全或隐匿性肝脏疾病、早期判断预后。该试验相对于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化验指标、Child-Pugh评分更具有优越性和科学性,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或手术方案的建立以及治疗效果的评判,因此在肝脏疾病的诊疗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对ICG清除试验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CT(3D-CT)重建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导航(ICGF)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进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为原发性肺癌、2例为转移性肺部肿瘤。术前评估目标段肺动脉,并利用3D-CT重建虚拟的段间平面。术中当目标段肺动脉和支气管被分开后,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0.25 mg/kg),采用ICGF观察非靶区(NTS),并用电钩烧灼术标记目标和NTS之间的边界。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观察荧光首次出现时间、荧光持续时间、有效对比的持续时间及其他手术指标。结果 ICGF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段间线,其荧光持续时间足够完成标记,成功对20例患者进行了肺表面的标记,并实施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86.0±41.5)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7.8) ml。在注射ICG后,荧光首次出现时间为(20.0±10.5) s,荧光持续时间为(180.0±30.8) s,有效对比的持续时间为(70.0±11.6) s,足够临床医生标记分界线,该标记方法没有使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3D-CT重建联合ICGF可以充分地进行术前评估及清晰地显示段间线,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术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有理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清晰观察手术野区的血管血流情况,且操作方便、价廉,近年来逐渐被临床广泛使用[1~7].现就其在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超、神经导航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收治的4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8~53岁,平均26.51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分别或联合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辅助病灶切除,且术后全部病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A检查,同时记录术后新发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全切病灶,术中辅助技术检测结果均与术后DSA或CTA吻合.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例(7.0%),其中2例出现双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另1例为复视.43例患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评分均高于80分.结论 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均有助于鉴别血管性质和反映病灶边界.但其侧重各有不同.因此,该3种辅助技术有选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术者增加术中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收到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