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2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分级Ⅰ级30例(93.8%),Ⅱ级2例(6.2%);31例患者支架完全展开,1例患者支架展开不良。术后6~12个月,28例患者行DSA随访,其中Raymond分级Ⅰ级27例(96.4%)、Ⅱ级1例(3.6%)。临床随访32例,无再出血、致死、致残病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8例,mRs评分1~2分4例。随访期间32例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相关事件。 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方法安全、有效,但需长期、大量样本病例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超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联合应用B超和ICGA辅助切除的16例脑浅表AVMs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种术中辅助技术对AVMs定位、边界确定及血管类型鉴别的作用.结果 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定位AVMs,确定其边界,帮助辨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16例脑浅表AVMs患者共行开颅手术16次,均全切病灶,手术后经DSA证实AVMs无残留.结论 脑浅表AVMs手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准确切除病灶,判断有无畸形残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联合应用B超和ICGA辅助切除的16例脑浅表AVMs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种术中辅助技术对AVMs定位、边界确定及血管类型鉴别的作用.结果 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定位AVMs,确定其边界,帮助辨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16例脑浅表AVMs患者共行开颅手术16次,均全切病灶,手术后经DSA证实AVMs无残留.结论 脑浅表AVMs手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准确切除病灶,判断有无畸形残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combined use of B-ultrasound and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in the surgery of superficial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cerebral AVMs,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09, were performed surgery with the help of intraoperative B-ultrasound and ICGA;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The ability of intraoperative B-ultrasound and ICGA in distinguishing AVMs' vessels (draining veins,feeding and nidal arteries) from each other and from normal vessel was both evaluated.Results The combination of B-ultrasound and ICGA allowed accurate and real-time localization of the AVMs' nidus,helped to define the boundary and identify the draining veins and feeding arteries. Total lesion removal was achieved by 16 successful surgeries in 16 patients, which was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DSA.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B-ultrasound and ICGA in the surgery of superficial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llows accurate and real-time localization of the AVMs' indus and helps to assess the completeness of lesion removal, indicating its value in the surgery of superficial cerebral AVMs.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采用普通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探究2组患者住院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21±2.54天、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为9.21±2.10天、心率恢复时间为9.54±2.2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6.14±2.01天、治疗效果例数为28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54±2.22天、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为14.69±2.01天、心率恢复时间为16.54±2.98天、体温恢复时间为11.24±2.41天、治疗效果例数为20例,护理满意度为70.00%(21/30).2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针对小儿重症肺炎疾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脑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及主要分支动脉闭锁或狭窄,对比研究手术显微镜下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与术后脑血管造影(DSA),评价ICGA在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13枚动脉瘤常规手术夹闭,在手术中应用整合近红外光(NIR)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的手术显微镜新技术,将ICG染料经静脉单次注射到达NIR照射术野,观察诱发出的ICG荧光影像.将ICG造影证实载瘤动脉通畅度、穿通支和动脉瘤夹闭状态与术后复查DSA对比.结果 101例患者动脉瘤夹闭前后行荧光造影219次,除3例外,ICGA图像质量和分辨率良好,可以实时显示脑循环.ICGA可以提供脑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与手术后DSA对比.3例术中ICGA提供有意义的手术信息,调整了动脉瘤夹.101例动脉瘤手术中ICGA与手术后DSA符合,无动脉瘤瘤蒂残留,载瘤动脉畅通.结论 手术显微镜结合ICGA在手术中可以提供动脉瘤夹闭和载瘤动脉情况,实时简便,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术中多普勒超声和术中DSA补充,可能成为动脉瘤术中血管造影的常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血泡样动脉瘤(BBA)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其治疗策略,比较开颅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8例BB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开颅手术治疗组和血管内治疗组。开颅手术治疗组:27例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分别采用夹闭、包裹及孤立等方式。血管内治疗组:41例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分别采用单或多支架、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等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预后,出院时预后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结果开颅手术治疗组:直接夹闭22例,包裹夹闭4例,孤立+搭桥1例;术中破裂出血18例,术后脑梗死21例,术后再次出血补救治疗7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19例;出院时mRs评分0~2分8例,3~5分10例,6分(死亡)9例。血管内治疗组:单或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32例,血流导向装置9例;术中破裂出血17例,术后脑梗死22例,术后再次出血补救治疗5例,去骨瓣减压11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26例;出院时mRs评分0~2分30例,3~5分6例,6分(死亡)5例。随访6~84个月,开颅手术治疗组存活18例,失访2例,复发3例;血管内治疗组存活36例,失访3例,复发3例。 结论重建和加固载瘤动脉壁是治疗BBA的关键。围手术期监测凝血功能对及时处理高凝状态、防治脑血管痉挛、降低严重脑梗死发生率极为重要。相对于外科手术方法,血管内治疗似乎能带来更低的复发率、死亡率和更好的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超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联合应用B超和ICGA辅助切除的16例脑浅表AVMs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种术中辅助技术对AVMs定位、边界确定及血管类型鉴别的作用.结果 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定位AVMs,确定其边界,帮助辨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16例脑浅表AVMs患者共行开颅手术16次,均全切病灶,手术后经DSA证实AVMs无残留.结论 脑浅表AVMs手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准确切除病灶,判断有无畸形残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超、神经导航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收治的4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8~53岁,平均26.51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分别或联合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辅助病灶切除,且术后全部病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A检查,同时记录术后新发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全切病灶,术中辅助技术检测结果均与术后DSA或CTA吻合.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例(7.0%),其中2例出现双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另1例为复视.43例患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评分均高于80分.结论 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均有助于鉴别血管性质和反映病灶边界.但其侧重各有不同.因此,该3种辅助技术有选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术者增加术中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收到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背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增高是星形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外伤后的自发反应,是胶质细胞活化、增殖以及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该过程的调控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ephrinB2对小鼠脑外伤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 研究方法:利用Loxp/Cre基因敲除系统,培养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中不表达ephrinB2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KO),基因敲除的结果采用DNA-PCR技术以及大脑切片后免疫组织化学ephrinB2/GFAP共染色方法证明。随机选取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各12只,制备改良的控制性皮层撞击小鼠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利用尼氏染色、GFAP免疫荧光强度测量,比较损伤后28天,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脑萎缩程度以及GFAP表达程度的不同。 研究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在胶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ephrinB2的转基因小鼠种系。该基因敲除小鼠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中特异性不表达ephrinB2。 通过组织病例学研究发现创伤后28天时,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和脑萎缩。损伤灶局部出现胶质瘢痕形成以及神经元丢失。免疫组化染色后的组织学形态分析发现,ephrinB2基因敲除小鼠损伤侧大脑半球及海马的萎缩程度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基因敲除小鼠损伤侧的GFAP免疫荧光强度亦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 研究结论:在小鼠胶质细胞特异性敲除ephrinB2基因后,脑损伤后大脑半球GFAP免疫荧光强度以及半球和海马萎缩程度均显著降低。提示酪氨酸激酶配体ephrinB2在小鼠脑创伤修复中是促使胶质瘢痕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