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在结膜下、球后和玻璃体内3个不同部位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悬浊液,比较其在兔玻璃体腔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醋酸曲安奈德悬浊液以玻璃体内、球后和结膜下3个部位注射入兔眼,分别于给药后1、2、4、8、24 h取出玻璃体样本,以紫外分光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浓度.结果 三组中球后注射组与玻璃体内注射组在注射后1、2、4、8、24 h,两组的玻璃体内醋酸曲安奈德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下注射组与玻璃体内注射组在注射后1 h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注射后2、4、8、24 h两组的药物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球后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悬浊液在治疗眼后段疾病上是较为合适的给药方式.球后给药在剂量加倍后24 h内能维持相当的治疗效果,操作更简便,并发症风险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结膜下、球后和玻璃体内3个不同部位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悬浊液,比较其在兔玻璃体腔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方法将醋酸曲安奈德悬浊液以玻璃体内、球后和结膜下3个部位注射入兔眼,分别于给药后1、2、4、8、24 h取出玻璃体样本,以紫外分光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浓度。结果三组中球后注射组与玻璃体内注射组在注射后1、2、4、8、24 h,两组的玻璃体内醋酸曲安奈德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下注射组与玻璃体内注射组在注射后1 h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注射后2、4、8、24 h两组的药物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后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悬浊液在治疗眼后段疾病上是较为合适的给药方式。球后给药在剂量加倍后24 h内能维持相当的治疗效果,操作更简便,并发症风险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治疗性玻璃体内及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后玻璃体内药物浓度。方法:干预性病例序列研究。玻璃体标本取自需行玻璃体手术的患眼,其中6例接受Tenon囊下注射TA,另6例为玻璃体内注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行玻璃体内TA浓度测定。结果:玻璃体内注射组的玻璃体TA浓度为1.22±0.24ng/L,显著高于Tenon囊下注射组(<0.001ng/L,P=0.003)。少数接受Tenon囊下注射的同时,为看清楚透明的玻璃体胶体行TA辅助下的玻璃体切割术,其玻璃体内的TA浓度为0.20±0.11ng/L,介于以上两组之间。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后的玻璃体TA浓度显著高于Tenon…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种自控式缓释系统,能持续、有效地控制大鼠体内异常增高的铬、钴离子。方法:制备负载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的缓释系统。通过膝关节腔注射铬钴钼(CoCrMo)纳米微粒悬液构建体内铬、钴离子升高的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EDTA溶液(EDTA组)、二氧化硅微球空载体溶液(空载组)及载有EDTA的自控式缓释系统溶液(载药组)。在此过程中继续注射纳米颗粒悬液,观察大鼠血清铬、钴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短期内EDTA组和载药组金属离子浓度均显著降低。而随着时间延长,EDTA组大鼠血清金属离子浓度迅速回升,载药组则保持相对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种自控式缓释系统能持续有效降低实验动物体内异常增高的金属离子,为治疗金对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金属离子的异常增高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次性注射针头所致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病例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生素及地塞米松,1-2天后行玻璃体切割术。2例病例直接行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结果全部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0.1者6例,O.05者1例,指数者2例,治疗有效率77.8%,显效率66.7%。术后无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一次性注射针头所致的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疗效确切,尽早行玻璃体腔内注药,可控制炎症,增加屈光介质的透明度,为玻璃体切割术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可确定病原体及敏感抗生素,是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病原体及毒素,有利于抗菌素在眼内的扩散,并可直接注入药物,去除病变的玻璃体及增殖带,预防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恢复屈光介质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6.
在脉络膜疾病的治疗中,以往没有可直接作用于脉络膜的给药方式.为达到眼内有效药物浓度,全身用药所需药物剂量通常较大,在缓解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药物固有的副作用.同时,部分药物的全身禁忌症大大缩小了其适应症范围.常用的局部给药途径,如筋膜下给药因需透过巩膜至脉络膜,因此,脉络膜内药物浓度低,分布不均,范围有限,并可能损伤巩膜、球筋膜及眼外肌等[1].玻璃体内给药的出现使药物到达脉络膜更为容易,增加了脉络膜局部的药物浓度,但可引起视网膜毒性、眼压升高、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色素上皮层撕裂等并发症,且扰动玻璃体结构,可致玻璃体浑浊及增殖等[2].为减少用药量,提高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减少治疗的并发症,近年来开始使用脉络膜上腔给药的方法治疗脉络膜的疾病[3].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左旋氧氟沙星(LVFX)点眼和球结膜下注射后家兔眼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将0.3%LVFX滴入或球结膜下注射入兔眼,在不同时点取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等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球结膜下注射LVFX后,不但在角膜、虹膜-睫状体中具有更高的药物浓度,而且在晶状体和玻璃体内也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与滴眼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球结膜下注射LVFX较滴入法更有利于治疗严重的眼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囊注射给药治疗多种肾脏疾病的可行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肾囊注射川芎嗪后不同时间肾组织药物浓度,并与静脉注射法比较。结果:肾囊给药组的肾组织药物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12h达高峰,至72h仍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结论:肾囊注射川芎嗪后,肾囊可作为药物的储存与向肾内释放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76例85眼,依据术前是否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将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手术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组41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5 mg/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4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 联合药物治疗组的平均手术用时、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出血、应用电凝止血频率、术中硅油填充率、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70.55±23.08)min、12.20%、19.51%、17.07%、34.15%、4.88%、(0.374±0.211),单纯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9.57±28.86)min、50.0%、65.91%、43.18%、65.91%、18.18%、(0.263±0.1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10.
肝靶向载药缓释毫微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颖  周世文 《重庆医学》2000,29(4):355-357
临床用药后药物的体内分布和代谢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改变药物在体内分布和代谢的途径之一是将其包封于亚微粒药物载体中。在这些载体中 ,脂质体、毫微粒 (NP)及药质体已得到广泛研究。目前 ,人用脂质体的发展仍受到限制 ,主要问题是其不稳定 ,泄漏快及贮存期变质。为克服这些缺点 ,自 70年代末以来研究了聚合物毫微粒 (纳米级的颗粒 )的制备。毫微粒是毫微球和毫微囊的统称 ,其粒径大小为 10~10 0 0nm之间 ,由大分子物质构成并可作为药物载体[1] 。本文就肝靶向载药缓释毫微粒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毫微粒的靶向性毫微粒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微药物载体技术,将抗结核药利福平制成靶向多相脂质体,并在表面修饰强化。此新剂型具有较强的体内靶向性与病变器官滞留性,达到定向缓释药物的目的。实验表明,小鼠给药后10h肺内和福平浓度,强化靶制剂可达650.4μg/g,比同剂量溶液高9.1倍,维持时间亦更长。本文还对该制剂的稳定性、脂质体粒度分布及药物包封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感染途径和治疗措施。方法:应用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例5眼,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其中术前行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4例,联合人工晶状体摘除4例,术后行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2例,头状葡萄球菌1例,阴性2例。5例随访期末均达到感染前最佳矫正视力,最高达1.0。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药是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栽药微粒,对其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以羧甲基壳聚糖为栽体,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载药微粒,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粒的外形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微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结果 5-FU羧甲基壳聚糖载药微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1~2 μm,载药量为17.55%,包封率为45.4%.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粒具有缓释特性,在模拟体液中,10d的累积释药量达94.92%.结论 以羧甲基壳聚糖微粒作为5-FU的载体,可改变5-FU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使之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4.
医用几丁糖庆大霉素玻璃体内缓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菁  陈祖基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0):896-897,901
目的:对几丁糖庆大霉素凝胶在玻璃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取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常释组和缓释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射庆大霉素溶液0.1m l(2mg/m l)和医用几丁糖庆大霉素凝胶;并于注药后分别于0.5、1、2、4、8、16、24、48、72、96 h和0.5、1、2、4、8、16、24、48、72、120 h 10个时点测量中央玻璃体庆大霉素含量。结果:常释组及缓释组t1/2分别为(8.38±0.75)h和(24.49±3.44)h,曲线下面积(AUC)为(1 637.03±72.24)(μg/m l).h和(4 367.49±588.4)(μg/m l).h,维持最低抑制浓度(M IC)的时间为48和120 h。结论:3%医用几丁糖凝胶可延长庆大霉素在玻璃体内的半衰期,降低药物消除率,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生物蛋白胶甲氨蝶呤缓释药粒在兔的体外和体内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肿瘤药物载体的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对抗肿瘤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1)配制抗肿瘤药物与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混合制剂.(2)纤维蛋白胶缓释药粒体外试验.(3)动物实验:把纤维蛋白胶甲氨蝶呤缓释药粒植入兔胫骨上端进行体内释放实验,并与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甲氨蝶呤进行比较.结果:(1)纤维蛋白胶MTX缓释剂的药物释放与纤维蛋白浓度有关.体内外试验表明在释放初始时低及高纤维蛋白浓度组均有较高药物释放,后期药物释放量与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2)三组低、中、高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缓释药粒,可使MTX在局部骨组织中维持有效含量达3周,中浓度组在第4周仍有较高有效含量.且骨组织中最高含量是静脉注射相同剂量时骨含量300倍以上,但血浆峰值浓度仅为静脉组血浆峰值七分之一以下.结论:(1)纤维蛋白胶体浓度变化不仅影响胶体密度,而且影响所含药物浓度.药物释放量与两者相互作用有关.(2)三种低、中、高不同浓度纤维蛋白胶体与MTX制成的缓释药粒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该缓释药粒MTX的1次局部用量可超过静脉注射1次用量的7倍以上,能较好的满足骨肿瘤局部化疗用药量大,维持时间较长,血浆药物浓度低,全身反应小的用药要求.(3)维持骨肿瘤局部较高的药物含量,及较长的时间宜选取用中等浓度的纤维蛋白胶体.  相似文献   

16.
自70年代以来,由于生物化学、生物药剂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药学新概念的出现,临床治疗给药方式和给药效果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药物制剂体系更新换代创造了条件。全新的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成果,使药物治疗向现代化迈进。其特点是:将药物置于特制载体或贮库,通过口服、输注,贴附(皮肤或粘膜)、埋植等方式给药,可以改善以往给药体内疗效不佳状况。药物通过载体具缓释一控释,乃至高度靶向性,严格选择性,达到维持人体有效血药浓度或引导药物集中于病变部位,以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防止和减少毒副作用之目的,这种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药物联合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药物联合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 活血化瘀药物联合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患者22例.结果 痊愈6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有效率86.36%.结论 经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联合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确切,但对于陈旧性玻璃体积血吸收不明显,机化膜及条索形成者还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细菌触发型结肠靶向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触发型靶向释药系统是依据人体结肠独特的菌群分布,利用细菌具有的偶氮还原酶、糖苷酶及糖苷酸酶等多种酶,能生物降解药物载体,使药物在结肠定位释放.按释药机制和给药方式,细菌触发型结肠释药系统可分为4类前体药物释药系统、多糖载体释药系统、联合pH依赖型或时滞型的复合释药系统、偶氮芳香族水性凝胶释药系统.它们需采用独特的溶出性试验评价药物的体外释放和γ-闪烁照相法观察药物的体内行为,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载体的微粒缓释给药系统是近30年药剂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备工艺、应用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显示PLGA微球给药系统在药物缓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是治疗眼底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操作也为微生物眼内感染提供了条件,眼球内组织结构纤细、脆弱,对机械、化学、生物侵害的耐受力极弱,眼的球状结构及球内房水、玻璃体一旦与外界相通极易感染,且可以成为良好的细菌培养导致炎症迅速发展,因此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