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 (δKt/V)与血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关系 ,探讨Kt/V标准差 (δKt/V)作为血液透析充分性参数以及δKt/V在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中的指示性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测定血液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测定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Kt/V ,计算δKt/V ,观察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相关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δ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r=- 0 .6 90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低呈正相关 (r1 =0 .4 0 0 ,P <0 .0 1 ;r2=0 .2 5 5 ,P <0 .0 5 ;r3=0 .36 7;P <0 .0 1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透析治疗条件的掌握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压的高低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亦是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浓度与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δ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δKt/V可作为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IgA肾病发病率较高,约占原发型肾小球疾病的26%~34%,80%患者在16~34岁发病。本病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主要表现有血尿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蛋白尿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致的看法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疾病。治疗血尿为主的IgA肾病无特异有效药物,对肾脏病理比较轻的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则用糖皮质激素。然而大剂量激素有严重副作用,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试验,证明肾囊内药物注射的可行性,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既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也是其并发症之一,随着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高血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美国第3次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测对15600名参与者的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6年1~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116例,其中并发结核菌感染的患者共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转归的情况.结果 4例(3.45%)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的患者中有1例感染部位不明的肺外结核、1例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各1例.最常见的症状是经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发热,结核中毒症状均不明显.在除外肿瘤、一般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给予抗结核试验治疗后4例患者在2~8周内症状明显减轻,经6~9个月抗痨治疗后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症状均缓解.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症状多不典型且以肺外结核多见,如怀疑合并结核菌感染可尽早行抗结核试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PBMC)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定位分布及复制。方法直接原位反转录-PCR(标记引物)对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PBMC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分布、定位及存在形式进行研究。结果16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胞浆内发现HCVRNA阳性信号,并有一例患者的胞浆内发现HCVRNA负链信号。结论HCV可感染PBMC并在其中复制。原位RT-PCR为进一步研究HCV进入人体内的分布、潜伏、复制状况以及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LMwH治疗组.分别于1,2,4,6,8周留取肾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进行定量病理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VEGF表达,糖尿病肾病大鼠除上述细胞外,还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及基底膜VEGF表达.第2周后糖尿病肾病组VEGF阳性肾小球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MwH治疗4周后,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与非治疗组相比均明显下降.结论:LMwH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脑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毒症脑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毒症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同时在许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由于常规血液透析对中分子毒素清除有限,尽管加强常规血透,尿毒症脑病也经常出现.为了积极有效地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此类严重并发症,笔者用透析滤过方法对此类病例做了初步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106例尿毒症患者先后共留置股静脉导管72根,颈内静脉导管59根。观察两种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 Kt/V值等。结果 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量时间为 38±15天,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21±11天(P<0.01);血流量分别为260±35ml/分、215±61ml/分(P<0.05);颈内静脉插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股静脉插管;而且前者Kt/V值高于后者(1.1±0.4,0.8±0.5,P<0.05)。结论 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致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血液透析的99例患者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输血情况,与透析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及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以及HCV RNA、HCV抗体和肝脏B超检测指标等.结果 99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有20例感染HCV,患病率为20.2%,其中HCV感染患者的年龄平均为(63.3±10.9)岁,透析龄为(79.9±38.7)个月;发现HCV感染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2.6±22.6)个月,其中最长的1例患者为103.5个月.HCV感染者中有16例(80%)感染HCV前有输血史.曾有4例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其中1例经应用干扰素治疗半年后持续HCV RNA转阴,1例1月后HCV RNA自行转阴,其余2例患者血中HCV RNA仍阳性.抗HCV阳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及透析龄均明显大于抗HCV阴性者.实行严格感染控制措施后血液透析患者平均每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发病例(1.2%)较前(5.3%)明显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P=0.001)及透析龄(P=0.001)是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血及透析龄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HCV的独立危险因素.实行严格感染控制措施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评价营养状态时进行身体测量的最佳时间.方法 6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青年组53例,老年组13例;2年龄组中又根据透析间期不同的体质量增长率各分为2组分别为:①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干体质量4.5%(中青年组16例,老年组7例)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干体质量4.5%(中青年组37例,老年组6例),每个月分别在透析前、后测量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上臂围(Mid-arm circumference,MAC),计算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①2年龄组全部透析前身体测量数据均值±标准差结果(MAC 29.33±3.48cm;TSF 21.41±6.00mm;MAMC 23.00±2.75cm)均大于透析后测量数据(MAC 28.78±3.40cm;TSF 20.57±5.92mm; MAMC22.52±2.47cm),全部样本透析前后3项身体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分别为(MAC t=l0.091,P=0.000;TSF t=10.590,P=0.000;MAMC t=3.534,P=0.000);患者上臂围透析前(中青年组29.21±3.44cm、老年组29.81±3.80c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8.68±3.56cm、老年组29.19±3.69c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8.437,P=0.000;老年组t=6.009,P=0.000)、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透析前(中青年组21.43±6.06mm、老年组21.34±6.00m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0.52±5.98mm、老年组20.74±5.88m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9.865,P=0.000;老年组t=4.242,P=0.000)、上臂肌围透析前(中青年组22.99±2.80cm、老年组23.05±2.68cm)与透析后(中青年组22.50±2.47cm、老年组22.64±2.57cm)统计学分析(中青年组t=2.953,P=0.000;老年组t=5.177,P=0.000);②3项身体测量指标透析前、后差值在不同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分组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HD患者测量以上数据的最佳时间应为透析后、身体无不适(如肌肉紧张,抽筋,低血压等并发症)时进行测量,以避免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的影响,从而合理实行长期的营养评估计划,有效的组织管理营养评估工作,为监测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