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强化经典课程教学 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医事业的发展取决于中医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课程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经典理论是中医之本,对中医学术发展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弱化经典课程的教学必将严重影响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教育中的地位,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典课程教师队伍、增加经典课程教学时数、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开展经典课程理论等级考试等措施,强化经典课程教学,才能提高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学经典课程《金匮要略》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病案模拟一学生诊查一导入原文”三步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培养大学本科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病案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导课堂及自主学习、更好地深入理解《金匮要略》原文的能力。因此,《金匮要略》“病案模拟一学生诊查一导入原文”三步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当前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适合在中医经典课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中医经典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尤其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个学科合称为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是理论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亦是中医早期的基本临床学科,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建设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高等中医药院校原有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对合并后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该如何认识?怎样建设?这是高等中医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大事,也引起了从事经典著作教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加以讨论,将有利于这一学科的完善和建设。 一、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思考 《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长期以来,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必修课程开设,除作为经典课程开设比较明确外,其性质究竟属基础还是临床长期以来并不明确,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将三者并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范畴内,中医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是中医本科阶段开设的一门临床基础必修课,因课时少、内容多且文理深奥,致学生不易学好该课程。总结了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部分体会,以求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前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中《金匮要略》教学现状,提出基于"课程-竞赛-临床"中医经典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构建"课程-竞赛-临床"的教学体系,尤其注重真实案例与中医经典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对《金匮要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临床辨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受到了在线开放课程所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教学模式正掀起了一轮高校寻求教学教法和教学模式创新的热潮。本文以《金匮要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探索在《金匮要略》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经典课程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在中医院校前期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 ,它的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下面就中医临床基础三门经典课程在中医学课程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谈谈自已的看法。1 正确认识经典著作的地位和作用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 ,她根植于优秀而丰富的中华文化 ,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医经典著作 ,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已接近 5 0年的历史 ,自从 1 998年国务院颁布新学科目录后 ,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隶属于中医临床基础二级学科 …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是中医学专业近年新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内容融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大经典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着重介绍中医经典原著的精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运用中医经典辨证思维分析临床病证的习惯,为后续经典课程和临床各科的系统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引导的探究式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提问技巧与课堂上的有效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起着连接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金匮》的主动性,夯实学生对《金匮》基础知识点的把握,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中医临床,把握临证中的基本思维,近年来我们在《金匮要略》教学中实施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级考核制度,并通过考核认定授予学生相应的证明中医理论及临床思维能力的"等级认证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金匮》课程的教学实施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经典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程考试作为经典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基于这一认识,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本学科探索实施了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发展为宗旨的伤寒论经典教学考试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经典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方剂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方剂的能力,为中医临床各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但该课程内容编排形式多有雷同,每首方的学习内容均为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运用等,需要记忆的内容又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教学中的体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安徽中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紧紧抓住中医药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特点,在教学团队、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温病学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运用典型病例、联系专题病案讨论、采取对比鉴别法、利用多媒体和实施PBL教学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以期对温病学教学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适用于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追本溯源,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方面以3大目标为指导,以8大项目为中心为专业量身打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在教学问题处理方面从“高职学生”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两个方面把脉问诊,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进行了深度改革,探索突破医学基础课程服务专业的瓶颈,做好高职人才培养中医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对接。  相似文献   

17.
构筑分层次、模块化中医临床实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中医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局部性、单一性,实验课程体系尚未完善,提出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模式,重组实验教学的各要素,首次明确提出构筑分层次、模块化中医临床实验课程体系的概念及内涵,并从建立三层次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与教材体系建设、课程运行建设、考核与评价方式、临床综合能力训练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旨在不断完善中医临床实验课程体系,为构建科学系统的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学说博大精深,可以指导当代老龄化社会老年心理养生体系的构建,为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老龄化背景下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开设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教育相关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定期到社区和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到老年病科见习和实习;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学进程的科学化设计,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网络课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内经选读》、《难经选读》课程运用PBL教学法的试用效果,探讨了PBL教学法的运用意义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运用PBL教学法的设想。PBL教学理念在中医经典课程中的体现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中医知识的连贯性,能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