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就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温病学的教学质量,从病案切入法、PBL教学法、记忆教学法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几个微小方面的教学体会,强调温病学温病医家生平及诸多学术流派的教学重要性、常见温病分类教学的必要性、"方症辨证"结合原文在常见温病主要证治教学应用的意义、案例教学结合"方症辨证"的意义等四个方面的教学探索,以期对温病学教学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温病学属临床学,辨治急性外感热病。近年来因病毒性疾病的增多,抗生素使用不当,现代医药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温病学弥补了这一缺憾,其医疗保健作用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2教改的由来 笔者在理论和临床教学中发现:进人实习和刚毕业的青年中医,在临床运用温病学理论时,理法方药把握不准、辨证欠清晰。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在于两方面的概念不清晰,一是湿病的临床类型,二是湿病两大辨证纲领的应用。这是进行温病辨证论治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两大重点、难点,但按原教材的顺序讲解,会使学生不能清晰把握。针对这一存在…  相似文献   

4.
《温病学》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温病学》教学的实践体会,提出了"5个结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温病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目前中医经典教育改革中的一些误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及课程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重点在掌握辨证论治体系和方证的临床应用。最后对温病学教材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未来学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及学生在临床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从1988年9月至1998年7月,对《温病学》教材8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出5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兹择其部分内容介绍如下。1关于《温病学》教学内容的研究1.1基本理论研究《温病学...  相似文献   

7.
深入调研培养中医药创新型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时调整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经验,对我校温病学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构建温病学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以期建立一个符合培养中医药创新型大学生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温病常常被称为"四时温病",<温病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审证求因,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补充近年新出现或流行的传染病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综合运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开展师生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题学习在温病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理念已在温病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它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中医知识的整体连贯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助于优秀中医人才的培养。今后应进一步提高问题设计的合理性,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完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提高PBL教学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温病学》课程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有其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方式和处方用药的特色,其中所探讨的高热、神昏、动风、出血、厥脱等危急重症,是中医急症研究的重要内容及突破口之一,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应用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防治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指导中医急重症的救治,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温病治法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温病法研究的深入发展,今后必须着重解决好如下问题。(1)关注最新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手段跟上现人生命科学的研究步伐。(2)重视治法的理论研究,尤其应当加大复合法的研究力度,深入揭示临床运用的基本规律。(3)依据现代化科研成果拓展研究思路,认清温病治法的多重功效,扩大运用范围。(4)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温病营分证的辨治要点出发,就营分证邪热初传入营、营分热炽和营邪欲陷入血三个阶段的特点和治疗法则,以及发热、斑疹、口渴等症状和神志改变、舌象变等方面加以探。认为只有在临证时充分认识温病营分证的为发展的动态趋势,明辨营热、阴伤、血瘀等病理因素的轻重方次,才能于治疗中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分析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 ,认为阳明病与温病紧密关联 ,温病中的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在内 ,清、下两法是治疗阳明病和温病的主要方法。《伤寒论》相对《素问·热论》是个进步 ,但《伤寒论》并未究尽外感热病的证治 ,把阳明病与温病等同起来 ,不承认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也是不对的。吴鞠通运用承气汤遵古法而不拘古方 ,《温病条辨》对阳明下法的运用不但有继承 ,更有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冬末春初,气候交替变化,细菌病毒肆虐,是一年中诱发流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峰期,患者的明显症状是:发热,偶有畏寒,同时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咳嗽不止、呼吸困难等,此类疾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就温病与瘟疫的联系与区别、温病发病特点、发病原因、温病高热的辨证论治、温病暴喘辨证论治、温病当防患未然等问题,笔者访问了周仲瑛教授、杨进教授、金实教授和龚婕宁博士。  相似文献   

15.
近代医学家张锡纯治疗温病擅用汗法,多取辛凉、辛寒之法,不论新感伏气温病,根据病机、证候,因势利导,促进邪从汗解,认为“阴阳和而后汗”,“出汗之道,在调剂其阴阳”。他的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温病学教学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同时,从理论联系实践,制作典型温病学视频病案、引入现代辅教手段,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构建纸质与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新型温病学教材等方面探讨新时期温病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温病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关于温病学的性质和地位的困惑以及出路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提出应充分认识温病学的重要性,并根据温病学所具有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双重性质,进行学科的分化,使其基础理论部分分化成为古典温病学,临床证治部分则形成中医传染病学,以便于与现代医学体系接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温病学教学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同时,从理论联系实践,制作典型温病学视频病案、引入现代辅教手段,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构建纸质与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新型温病学教材等方面探讨新时期温病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