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发病机制。PSD的发病机制包括机体特定基因对抑郁症的易感性、脑神经元再生减少、低浓度神经营养因子诱发、脑缺血后的继发退行性变化、神经递质含量减少及炎性细胞因子增加;中医学机制为内伤积损、脑神逆乱。  相似文献   
2.
陈宁勇 《国医论坛》1991,6(5):16-16
一、五苓散治多汗曹××,男,63岁,退休工人,1987年9月18日初诊.近年来,稍一动作,辄易汗出,常觉口渴,欲饮不多,平素嗜酒.曾用滋阴、固阳、止汗等药罔效.患者形宽体胖,舌苔薄白微腻,六脉濡细.此湿蕴之体,郁而生热,迫液外出.治以五苓散化气行水:桂枝6g,茯苓12g,泽泻12g,猪苓10g,白术10g.日一剂,水煎服,并嘱其少饮多动.服上方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二诊续服7剂而告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历来存在不同认识。本文提出二种假说:①在一定历史阶段,古人认为“七”代表无限大和最高的象征,若以最大数为第一而序等次,则“七”为第一,“六”为第二。发于阳的先愈,发于阴的后愈。②古人以“七”为“岁之阳”,以“六”代岁之阴。七和六不是指实效,而是春夏和秋冬的代名词。天人如一,脉合四时。病发在春夏的,当在春夏愈,病发在秋冬的,当在秋冬愈。此对疾病具有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勿拘恶寒,注重整体表现卫分证的诊断似乎较简单,一般注重于恶寒这一症状,故前人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之说。然而就临床而言,恶寒固然是诊断卫分证的重要症状,但并非是卫分证的独有见症,有些里热炽盛者亦可见恶寒。如王安道“热自内达外,热郁腠理不得外泄”,可致恶寒;又如气分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致大汗出、腠理疏松,亦出现恶寒。温病邪在少阳、邪留三焦时出现的寒热往来、寒热起伏,以及战汗前所出现的寒战等,此类恶寒均不属卫分证。至于在温病过程中因阳气耗伤、衰惫而出现的恶寒,更与卫分证迥然有别。另一方面,某些温病初起患者虽无明显恶寒,而表现为发热、咽痛、口微渴、鼻塞、咳  相似文献   
5.
邹燕勤治疗“慢肾衰”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邹燕勤主任是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长期受其父肾病专家邹云翔教授学术思想熏陶,在治疗肾病方面造诣颇深,吾有幸跟随学习,现将其运用泄浊五法治疗慢性肾  相似文献   
6.
7.
《伤寒论改正并注》是民国时期中医学家陈逊斋的著作,该书为陈逊斋参考诸家之言,并结合其研究《伤寒论》多年的心得后编撰而成.全书分为前言与正文两部分,反映了陈逊斋的学术观点:1)《伤寒论》所言伤寒是广义上的伤寒;2)六经乃病证表里虚实之代名词,总持百病;3)仲景脉法与八纲相应;4)用药剂量从陈修园、徐灵胎所定最为适宜.《伤寒论改正并注》的正文部分共包括10篇内容,按照条文顺序或改正后作注,或只作注解.重视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是《伤寒论改正并注》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武撰《针灸聚英》崇尚经典,博采诸家,重视经络气血的流注,首创“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法。推崇东垣针灸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学说,主张针药并重,辨证施治。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小柴胡汤为“柴胡证”而设,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善于灵活运用小柴胡汤,除方后对7个或然证的加减外,临床还可用治多种疾病。驱邪与扶正是小柴胡汤的组方特点,它切合了临床多数疾病皆由邪实正虚、阴阳失调这一基本病机,故小柴胡汤既能和解少阳,又能治疗其他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论述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有余,汗出得法,邪去正安.仲景运用汗法辨证灵活,施用广泛,对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汗法后调理等都论述详细,强调太阳病当汗出而解,发汗时间当适中,汗出中病即止.认为阳气是汗液生成和疏泄以及调控发汗的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当鼓舞阳气,祛邪以汗.同时强调误汗或过汗都可损阳伤正,据其脏腑生理特性不同,当有伤卫阳、心阳、脾阳、肾阳等之分,且从机体生理以及病机演变中论述伤阳之根源,其内容丰富,论述详细,可谓汗法伤阳之宗始.其汗法具体应用原则至今为临床所应用和尊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