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柔韧性的方法——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方法:通过利用基于姿态传感器的脊柱形态测量仪,结合纵向牵引评估Lenke 1 型主胸弯AIS患者。选取18例Lenke 1型主胸弯AIS患者,其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年龄10-17岁(13.78±1.83岁);初始Cobb角40°- 63°(44.50°± 6.35°)。每20N纵向牵引Lenke 1型AIS患者,2名脊柱外科医生对主胸弯冠状位 Cobb 角进行一次评估,每次评估均重复测量3 次,将3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评估结果,从而通过相关回归统计分析获得Lenke 1型AIS患者动态柔韧指数K和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结果:Lenke 1型AIS患者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随着纵向的牵引力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姿态传感器的脊柱形态测量仪测量的每个AIS患者在不同纵向牵引力下的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与纵向牵引力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得出每一个AIS的K值(即动态柔韧指数)与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Risser征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与初始Cobb角相关(P<0.05)。结论: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生物力学在体反应特征曲线是一种新的有效评估脊柱侧凸柔韧性的方法,并且能动态全面评估整体柔韧性。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前后柱生长板的组织学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脊柱前后柱软骨生长板的组织形态学,了解AIS和CS患者生长板组织学特征.方法17例AIS患者,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13.6岁;均有累及胸段的脊柱侧凸,术前Cobb角65~115°,平均893°;Risser分级0~3.CS患者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3岁;术前Cobb角30~75°,平均48.8°;Risser分级0~2.取材部位分别为椎体前方正中和棘突顶端软骨生长板.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生长板软骨细胞层结构变化,同时将AIS、CS患者按Risser征分为Risser≤1和Risser>1两组,利用RY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AIS前柱(终板软骨)细胞增殖活跃,肥大细胞密集且厚度较大;后柱软骨增生程度一般,肥大细胞层厚度较前柱低.图像分析:AIS组Risser≤1和Risser>1两组患者前柱软骨增殖层和肥大细胞层绝对和/或相对高度及面积大于后柱且部分参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S患者前后柱软骨增殖层和肥大细胞层厚度和面积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段AIS患者青春期脊柱前后柱软骨生长板组织形态学差异有显著性,这种差异可能与AI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技术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冠状面和矢状面,提出特发性脊柱侧凸柔韧度评价的新方法,确立侧凸脊柱卧位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特征.方法 45例10~18岁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女孩进行了术前多层螺旋CT脊柱扫描.采用曲面重建技术分别对脊柱进行了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重建,测量了主弯、代偿弯的Cobb角等各项数值,并与患者X线影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侧凸曲面重建后,冠状面主弯曲面重建(CPR)图像的Cobb角较主弯X线站立位像Cobb角平均小10.17°,冠状面代偿弯CPR的Cobb角较代偿弯X线站立位像Cobb角平均小6.97°.对于侧凸冠状面柔韧度的评价,Fulcrum像方法提供了最大的术前矫正程度.对于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的对比没有发现,10~14岁年龄组和15~18岁年龄组间仅术后Cobb角有差别.对于手术矫形率和柔韧度,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Bending像两组的柔韧度有差异.不同年龄组比较发现手术矫形率、主弯柔韧度和代偿弯的柔韧度两组比较,10~14岁柔韧度较大.矢状面上,主胸弯组和主腰/胸腰弯组CPR胸后凸(T5~T12)角和CPR上胸弯(T1~T5)角两组之间比较,主胸弯的胸后凸角度较小.按年龄分组中,CPR胸后凸(T5~T12)Cobb角两组之间有差异,10~14岁组的胸后凸Cobb角度较小.相关分析示CPR主弯的柔韧度、Bending像的柔韧度和手术矫形率相关.结论 AIS主弯的卧位CPR柔韧度、Bending像柔韧度和侧凸的手术矫形率呈正相关.10~14岁AIS患者矢状面胸后凸较15~18岁患者减小,主胸弯AIS患者矢状面的胸后凸和上胸弯较主腰/胸腰弯AIS患者减小.脊柱侧凸CT下曲面重建对侧凸类型的诊断和侧凸三维的分析很有帮助,可以在1次扫描后获得对侧凸三维等多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CT扫描片测量正常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胸椎椎弓根有关数据,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正常人、AIS患者侧凸凸向右侧Cobb角10°~35°之间10例及Cobb角≥35°10例,测量胸椎椎弓根的宽度、长度及椎体旋转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AIS患者椎弓根表现出不对称,且Cobb角≥35°组较Cobb角10°~35°之间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对脊柱CT扫描,能为每一个椎体椎弓根提供精确的进钉点和方向,以提高胸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旋转畸形之间的内在规律。方法 对 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脊柱正位X线摄片和顶椎CT扫描 ,测量Cobb′s角、顶椎骨旋转角度RAsag。结果 在 38°~12 4°内 ,侧凸Cobb′s角每增加 1° ,顶椎旋转增加 0 39°。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旋转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和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对脊柱结构损伤最小,适合进一步矫形实验研究的脊柱侧凸动物模型。方法 对2 0只幼犬行冠状面凸侧肋骨切断、凹侧肋骨加压,矢状面后方棘突间加压。术后当日及3个月后分别采用脊柱X线摄片和顶椎CT扫描,测量Cobb’s角及顶椎旋转情况。结果 实验犬术后当日Cobb’s角为2 7°~4 3°,平均33.89°;术后3个月Cobb’s角为37°~6 2°,平均4 8.0 6°。平均进展14 .17°(8°~2 2°)。CT扫描证实以顶椎为中心椎体有旋转。结论 冠状面肋骨处置及矢状面棘突间加压方法成功建立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连续收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0-19岁,平均14.9岁;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胸腰支具保护3个月;术前术后行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位胸弯与腰弯Cobb角,并测量C7中点垂线与骶骨中垂线(CSVL)的平均距离(C7-CSVL),术前按Lenke法进行分型,Nash-Moe法对椎体旋转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患者术前胸弯Cobb角平均52.4°,术后为12.3°,矫正率为76.5%,末次随访14.6°,矫正率为72.1%,平均丢失2.3°;术前腰弯Cobb角平均43.7°,术后为10.8°,矫正率为75.3%,末次随访12.1%,矫正率72.3%,平均丢失1.3°;C7-CSVL由术前平均6.3 cm矫正为1.8 cm.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明显畸形丢失.结论: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的矫正率,且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病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行单纯后路矫形、全椎弓根内固定的AIS患者,根据术前病程分为2组:S组(术前病程<2年)和L组(术前病程≥2年)。两组患者以性别比相同、Lenke分型相同、主弯Cobb角相似进行匹配,每组均有55例入选。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各种放射学参数进行对比,比较两组融合椎体数、术中失血量、SRS-22量表得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主侧凸Cobb角相似,S组主侧凸柔韧性大于L组(P=0.034)。S组术前次侧凸Cobb角小于L组(P=0.035)。术后两组冠状面及矢状面放射学参数相似,术中失血及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L组融合椎体数多于S组(P=0.027)。随访时两组SRS-22量表中功能/活动度、疼痛、自我形象/外观及精神健康得分无统计学差异,S组治疗满意度维度得分高于L组(P=0.037)。结论脊柱侧凸的柔韧性会随着病程延长而降低,病程可能是次侧凸进展的危险因素,对AIS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同时寻求一种简单、有效、廉价的脊柱侧凸普查手段.方法 对南昌地区13所中小学校9~15岁学生10119例进行脊柱侧凸普查,其中男生5444例,女生4675例.首先由普查小组成员使用自制脊柱侧凸测量仪结合弯腰试验进行初查;对初查阳性者到医院行X线摄片复查.结果 共检出脊柱侧凸患者64例(Cobb角≥10°),患病率为6.3‰.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62例, 占96.9%,女生40例,男生22例,女生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64.5% vs 35.5%,χ2=8.420,P<0.05);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结论 南昌地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6.3‰,女生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使用自制的脊柱侧凸测量仪能够有效的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并且筛查费用较传统方法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旋转与手术矫正率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2月,4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矫正治疗.术前均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以顶椎为中心9个椎体上下终板层旋转角度,计算椎体和椎间盘机械旋转,以获得脊柱的旋转顺应性;拍摄凸侧Bending位及手术前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凸侧Bending相Cobb角及手术前后正侧位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差异,计算侧凸柔韧性及矫正率.对侧凸旋转顺应性和柔韧性与手术矫正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侧凸柔韧性与冠状位Cobb角呈负相关(r=-0.574,P=0.013),而与手术矫正率相关性差;旋转顺应性与冠状位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与手术矫正率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r=0.887,P=0.000).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侧凸旋转顺应性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去旋转矫形的手术矫正率高度相关,术前测量并计算旋转顺应性对于该类手术效果的预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建立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仿真模拟前路、后路手术矫形操作,探讨其最佳手术方案。方法 建立Lenke 2型AIS的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前路和后路共5种不同的矫形方案,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的矫形效果和双肩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 5种不同矫形方案有限元模拟术后的上胸弯冠状面Cobb角和矫形率分别为:21.5(44.8%)、26.5(32.1%)、28.1(27.9%)、34.1(12.5%)、32(17.9%),各矫形方案的主胸弯矫正率无明显差别。胸椎矢状面生理后凸得以维持。5种矫形方案术后各双肩平衡影像学参数较术前有所升高,除方案A(上端固定椎为T2)外,其余各方案的喙突高度差均>9 mm,锁骨角均>2.5°,锁骨倾斜角差均>4.5°。结论 对于左肩高的含结构性上胸弯Lenke 2型AIS,上端固定椎选择T2且完全融合上胸弯,可取得上胸弯、主胸弯良好的三维矫形和双肩平衡。部分融合上胸弯(上端固定椎为T3、T4),上胸弯的矫正率稍差,术后容易出现轻度到中度双肩失平衡。前路或后路选择性胸主弯融合,难以恢复上胸弯的正常脊柱序列,术后会导致轻度到中度双肩失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量多个解剖标志与上终板平面之间的角度,寻找颈胸段(C6~T6)脊柱后路手术术中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sagittal screw angle,SSA)新的定位技术?方法:选择60例(男女各30例)正常成人颈胸段(C6~T6)CT片,分别测出上终板平面在矢状面上与同一椎骨棘突与相邻上棘突顶点连线夹角(方法1);相邻下棘突顶点连线夹角(方法2);同一椎骨棘突嵴线夹角(方法3);同一椎骨左侧椎板平面的夹角(方法4);右侧椎板平面的夹角(方法5)?得出每个椎骨各种方法的参考值,比较各方法的优劣,采用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法作为颈胸段(C6~T6)脊柱后路手术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定位新技术?结果: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棘突与相邻上下棘突顶点连线夹角在下颈椎C6到C7段角度在100°~110°之间且数值差异较大,在上胸椎T1到T6两种方法的角度值趋于90°,差异相对较小;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棘突嵴线夹角从C6到T6角度值逐渐变小;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左右侧椎板平面夹角基本为90°即垂直位?结论:在颈胸段(C6~T6),当椎弓根螺钉垂直于椎板平面进钉时,即椎弓根螺钉在矢状面上角度为0°,椎板平面可作为颈胸段(C6~T6)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36例,其中T2~32例,T3~42例,T4~53例,T5~65例,T7~810例,T8~96例,T9~104例,T11~124例。术前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21例,D级10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11.25~48.32°,平均35.34°。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所有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在位,无松动、塌陷及断裂。术后后凸畸形纠正0.89~27.63°,平均16.20°,随访1年未见明显丢失。结论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一期完全清除结核病灶,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全景影像检查技术在脊柱侧弯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数字化DR拼接检查技术,获得从颈椎上段至骶尾椎的脊柱全长影像,利用脊柱测量尺测量脊柱侧弯科布(Cobb)角角度。结果患者均一次性完成全脊柱摄影检查,测量角度与脊柱实际侧弯角度基本吻合,而分段所摄X射线照片中,测量角度与实际脊柱侧弯角度误差较大(平均大于4.3°)。结论采用脊柱全景影像摄影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前检查,与DR分段摄影法相比,不但能够清晰地显示脊柱全长影像,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全幅图像密度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24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侧凸Cobb角48.50°±10.32°(40°~82°),伴后凸畸形12例,后凸Cobb角27.20°±4.76°(13° ~38°).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1周及随访时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每3月随访1次.结果 术后侧凸Cobb角为12.90°±5.64°(5°~18°),矫正率为73.4%;12例伴后凸畸形者后凸Cobb角为8.70°±3.12°(6°~15°),矫正率为68.1%;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为16.30°±6.23(6° ~22°),最终矫正率为66.4%,后凸Cobb角为11.30°土7.21(8°~21°),最终矫正率为58.5%;术后植骨融合部位骨痂形成良好,无感染、内固定器械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并起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ovel Cobb protractor and assess its reliability and rapidity for measuring Cobb angle in scoliosis patients. Methods The novel Cobb protractor had two endplate markers. A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just to align the two markers to each endplate of the curve. The Cobb angle on the posteroanterior radiographs of 24 patients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was measured by three orthopedic surgeons with both standard Cobb method and the new technique, and the time of measurement was recorde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 were calculated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w method. Results The time for a measurement with the new tool was approximately 10 seconds less than the time that used to finish a measurement with the standard method(P<0.05). The overall mean Cobb angle for the major curve of the 24 patients was 47.8°. The mean overall intraobserver and interobserver ICC was 0.971 and 0.971 for the Cobb method group, while the overall intraobserver ICC and the interobserver was 0.985 and 0.979 for the new tool group. Conclusions The novel Cobb protractor could perform quick measurement and measure almost all forms of radiographs. The Cobb protractor might be an ideal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Cobb angle.  相似文献   

17.
导引手法综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导引手法综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脊柱平衡导引术和脊柱平衡手法综合治疗AIS 60例,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侧凸Cobb角改变情况,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等肺功能变化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痊愈12例,有效4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治疗后,Cobb角明显减小(P〈0.01),肺功能VC、FEV1/FVC和MVV显著改善(P〈0.01,P〈0.05);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导引手法治疗轻度AI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Zhang YG  Wang Y  Zhang XS  Mao KY  W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81-1884
目的探讨避免手术并发症评价单纯后路切除胸腰段半椎体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单纯后路胸腰段半脊椎切除治疗28例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其中12例半脊椎位于T12,10例半脊椎位于L1,6例半脊椎位于T11。Cobb角测量后凸角度平均75°,侧凸角度平均48℃。病人平均年龄14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单纯后路半脊椎切除、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矫形固定。分析本组资料术中操作的可行性、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畸形的矫正。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7 h,失血量平均900 ml。2例术中出现血气胸,其中1例经伤口引流愈合,另1例术后置胸腔管引流1周愈合。1例病人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自然愈合。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肋间神经痛,未经任何治疗1周后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14%。所有病例未出现早期或晚期脊髓损伤症状和伤口感染。平均随访3.5年,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在最后随访时,Cobb角测量后凸角度平均19°,侧凸角度平均14°,所有病例躯干平衡。结论单纯后路切除胸腰段半脊椎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操作性强,同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缩短了手术时间,明显减轻了手术创伤,矫形效果好,无严重神经损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