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16例(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16例在切除肿瘤后均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中行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对脊髓功能进行判断,术前术后行JOA评分。结果本组16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中脊髓监测均无脊髓损伤发生,平均随访12个月(3~29个月),JOA评分有明显改善,肿瘤无复发,术后无脊髓损伤或症状加重,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固定效果满意,术后复查x线及CT提示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颈椎管内肿瘤行后路肿瘤切除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的可行性.方法 82例Lenke1型患者,分为两组,按Cobb角度、Risser征、中立椎和下终椎配对.实验组以顶椎所处的节段作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对照组以中立椎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均行后路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术,在站立位片上测量手术前后侧凸畸形矫正率和脊柱平衡;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结果 冠状面Cobb角度和颈7距骶中线距离、矢状面胸5~胸12椎体后凸角度矫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失平衡数较实验组多3个.结论 Lenke1型侧凸患者顶椎可以作为选择下固定椎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减少致残率。方法:总结1996年5月~2001年8月我院获得随访的58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髋臼前壁骨折11例,前柱骨折7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8例,其他复杂骨折12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骨股骨入路及联合入路。其中43例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和松质骨螺钉,11例单纯用松质骨螺钉,4例年轻患者用一种可吸收性聚乙胶酯(SR-PGA)螺钉固定。28例进行了自体髂骨移植。结果:平均随访38个月,根据Mana评分,优29例,良20例,一般5例,差2例,异位骨化8例,3例发生表浅感染,1例并发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于有移位髋臼骨折术前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综合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中下胸椎(胸6以下)结核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多发性中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侧前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或行内固定,手术行钛网植骨5例,侧方椎体间单钉棒固定13例. 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21例,治愈率50%;部分改善16例,好转率38%,合计恢复率为88%.无内固定失败、钛网明显沉降和矢状面矫正度丢失,均获得植骨融合.5例切口至术后2~6个月延期愈合,1例死亡.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稳定,生活自理,能够从事正常的日常工作.结论 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可靠的植骨或加用内固定及加强手术后的制动及配合药物治疗,多发性中下胸椎结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羧甲基壳聚糖(CMCS)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使用酶消化法提取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髓核细胞.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CMCS处理组(100、200、500 mg/L),作用24 h后通过碘化丙锭(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100、200、500 mg/L) CMCS对髓核细胞内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表达的影响,并通过F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100、200、500 mg/L) CMCS对髓核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显示其表达阳性,表明为髓核细胞;通过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PCNA可见通过100、200、500 mg/L CMCS作用后髓核细胞表达PCNA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12.3%、18.2%、54.2%与25.1%、52.7%、66.9% (P <0.05);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100、200、500 mg/L CMCS处理的髓核细胞处于S期细胞比例是对照组的1.58、2.34与2.61倍(P<0.05);Cyclin D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26、2.15、2.64倍与1.53、1.69、1.83倍(P <0.05);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100、200、500 mg/L CMCS分别促进髓核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表达是对照组的1.67、2.24、2.79倍与1.48、1.65、1.77倍(P<0.05).结论 CMCS对体外培养髓核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对髓核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总结成人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69例手术的成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前后神经功能ASIA评分变化及预后影响主要因素。  结果  成人椎管内肿瘤主要分布于髓外硬膜内(约占总数的61.3%),肿瘤位于胸椎管内比例最高,病理类型以神经鞘瘤及脊膜瘤最多见(两者约占总数的53.5%),采取脊柱后路显露及神经显微外科技术,91%的肿瘤可经全切治愈。ASIA评分显示术后随访神经根性疼痛、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是目前椎管内肿瘤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枕颈部减压+Cervifix系统内固定融合的手术方式治疗Arnold-Chiari Ⅰ型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用枕颈部减压+Cervifix内固定方法治疗ChiariⅠ型畸形患者12例,JOA评分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1年后的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情况,评价术后的改善的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物合成的游离NgR对新生大鼠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ViraPowerTM慢病毒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培养上清获得游离NgR.分离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将神经元种植到经含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实验组先将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含CNS髓鞘蛋白的培养皿中,孵育4 h后再植入DRG神经元.两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固定,进行β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48 h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可见胞浆内荧光表达.种植24 h后对照组DRG细胞很少有突起长出;而实验组DRG细胞中60%的神经元长出突起,且突起较长.结论 游离NgR能够竞争性结合脊髓损伤后局部分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从而保护生理性NgR,可能是促轴突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