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钢丝加强型导管和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0 例入急诊室需要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钢丝加强型导管组(A组)和普通导管组(B组),每组50例,均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鼻出例数明显降低(P<0.01)、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时,应用钢丝加强型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提高一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同时减少鼻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脊柱外科、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分为R、C两组(n=30),均采用经鼻明视下插管,R组导管选择EuromedicalTM 加强型(Oral/Nasal)导管,C组选择EuromedicalTM 普通型(Oral/Nasal)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R组插管用时平均(50±6.7)s,C组为(57±1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插管一次性成功29例,两次成功30例,C组一次性成功27例,两次成功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鼻黏膜损伤出血4例,无咽部黏膜损伤出血,C组鼻黏膜损伤出血16例,咽后壁黏膜损伤出血7例,均明显较R组多(P<0.05).结论 EuromedicalTM 加强型(Oral/Nasal)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引起的鼻咽部损伤少,更适合用于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难置胃管患者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置入胃管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机械通气难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鼻肠管钢丝引导下插入胃管,观察组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胃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所需时间及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1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难置胃管的患者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插入胃管,可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王丽  余岚  汤荣兴 《海南医学》2011,22(10):73-75
目的探讨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在颌面部手术经鼻插管中的优势。方法选择80例颌面部手术经鼻插管成年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组(W组)和普通PVC气管导管组(P组)。比较两组患者经鼻插管试探的次数、插管时间及鼻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鼻插管均获得成功,插管时间相似。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经鼻插管试探次数少,且鼻出血的频率及出血程度均小于普通PVC气管导管。结论带钢丝加强型气管导管经鼻插管试探次数少,出血轻微,更适合经鼻插管麻醉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倪明  黄磊 《重庆医学》2011,40(24):2450-2451
目的对比经鼻气管插管时,采用插管钳协助明视插管法和采用气管气囊充气法明视插管的时间与成功率。方法 100例需经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钳法(A组)和气管气囊充气明视法(B组)两种不同方法经鼻插入气管套管,观察每组的一次插入成功率和消耗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与B组在成功率和消耗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时采用气管气囊充气法明视插入气管导管,具有一次成功率较高、消耗时间短、简单可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视频喉镜下使用头部可控气管导管在困难气道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观察其可操作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择期外科手术患者33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M组、G1组和G2组,每组各11例,常规麻醉诱导后,M组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和普通气管导管,G1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普通气管导管,G2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头部可控气管导管,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分别记录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和Glidescope视频喉镜喉部显露Cormark-Lehane分级、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和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结果:与M组相比,G1组和G2组Cormark-Lehane分级中Ⅰ和Ⅱ级的例数显著增多(P<0.05);G1组和G2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中G2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于G1组(P<0.05);G1组和G2组插管成功率显著增加(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G2组明显高于G1组(P<0.05)。结论: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具有喉部显露清晰、损伤小和降低气管插管难度等优点,配合使用头部可控导管使操作更容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棒在快诱导经鼻气管内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适宜的弯曲角度。方法将72例需行经鼻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喉镜组、光棒A组和光棒B组,每组24例。光棒A组将光棒塑形为与气管导管曲度一致的形状,光棒B组将光棒的前端在气管导管套囊后缘将光棒弯曲成60°。记录各组插管一次成功例数、总成功例数和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气管插管后1,3和5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并随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光棒A组与喉镜组插管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分别为95.8%和10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但光棒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轻(P<0.05),术后并发症较少(P<0.012 5);光棒B组与喉镜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总成功率为91.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但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降低(6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结论光棒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适宜弯曲角度为与气管导管曲度一致的形状,其插管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变化轻,术后并发症少,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强型气管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对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应激反应与咽喉部有无不同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8例,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加强型气管导管组(A组)和普通气管导管组(B组),A组35例,B组33例.两组均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且一次成功,排除多次插管的病例.比较A、B两组患者入室时(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后手术开始前(T3)、手术结束前(T4)以及手术结束拔管前(T5)的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气道压;麻醉诱导前(T2)和插管后手术开始前(T3)两个时间点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血糖.记录手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时(T6)、第一次饮水(T7)、第一次进食(T8)、术后12 h(T9)以及术后24 h(T10)咽喉部有无疼痛,有无吞咽困难,有无其他不适等情况,疼痛指标以VAS视觉评分指标进行判断(0分不痛,10分最痛).结果:A、B两组患者之间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插管后皮质醇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后A、B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 h时B组咽喉部疼痛评分明显高于A组,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的咽喉部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气管导管相比,加强型气管导管对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在气管插管时不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更低,且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以及疼痛强度低于普通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型改良气管导管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对63例困难(或异常)气道患者分为两组,Ⅰ组(n=63):在麻醉诱导下,首先采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经口气管导管(传统气管导管)插管;Ⅱ组(n=51):在Ⅰ组2次插管不成功者归为Ⅱ组,并换用新型改良气管导管插管,均在不用管芯情况下分析其插管成功率.结果 Ⅰ组1次插管成功率为12.7%,3次插管总成功率为19.0%;Ⅱ组1次插管成功率为66.67%,3次插管总成功率为92.16%,两组1次插管成功率和3次插管总成功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型改良气管导管比传统气管导管有3大优点:(1)具有良好的可塑性;(2)无需辅用气管管芯插管;(3)能极易发挥软导引管的引导作用.所以认为,新型改良气管导管比传统气管导管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改良鼻咽通气管联合插管软镜行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20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声带息肉摘除患者,年龄18 ~60岁.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50例.A、B两组由高年资麻醉医生(获得执业医师证工作满5年以上)进行气管插管,C、D两组由低年资(获得执业医师证工作5年以下)麻醉医生插管.A、C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先经一侧鼻腔置入鼻咽通气管,然后使用插管软镜经鼻咽通气管进行气管插管,B、D两组麻醉诱导后直接使用插管软镜经鼻腔插管.分别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首次暴露声门时间、失败例数及插管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果 插管所用时间A组短于B组、C组短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4%、82%,失败率均为2%,B、D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50%、30%,失败率分别为10%、20%,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鼻咽通气管联合插管软镜可以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联合使用时高年资与低年资麻醉医生插管时间及失败率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急诊气管插管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气管内插管(ETT)组和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FOB)组,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成功率。结果:FO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而插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因其快捷、有效,在急诊气管插管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可控气管导管在吸引管辅助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4组,每组各20例,A组可控气管导管加吸引管辅助,B组可控气管导管,C组普通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D组普通气管导管经典调整头位法,观察一次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鼻后孔出血)、术后不良记忆、血压、心率、SpO2。结果一次操作成功率和操作时间A组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低于C、D组(P〈0.05),术后不良记忆D组有2例。结论吸引管辅助可控气管导管用于盲探气管插管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测定的环状软骨横径与小儿最适加强型气管导管外径的相关性,为预测小儿加强型气管导管的型号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1~6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120例,记录患儿的年龄、体重,在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应用超声技术扫描环状软骨,测量并记录最小横径DC.根据测定的环状软骨横径选择加强型气管导并插管,随后进行漏气试验判断导管是否合适并调整,记录最适加强型气管导管外径为OD.应用线性回归和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OD与DC的一致性,记录插管后气管导管的更换情况.结果 患儿的年龄、体重、DC与OD均存在相关性(P<0.01),其中DC与OD相关性最强(r=0.895),回归方程为:Y=1.02+0.85X,r2=0.795;OD与DC配对数据偏倚的均数d=0.10 mm,偏倚的标准差Sd=0.35 mm,95%一致性界限为(0.59 mm,0.79 mm);120例患儿均根据环状软骨横径选择的加强型气管导管,其中9例患儿气管导管偏小,5例患儿气管导管偏大,106例导管适宜,无需更换导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8.3%.结论 超声测定的环状软骨横径可作为小儿气管插管时选择加强型气管导管型号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姜维  张庆  刘祥 《安徽医学》2011,32(11):1845-1846
目的 观察ProSeal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E组),监测两组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两组拔管时期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L...  相似文献   

16.
自制下颌提升固定器辅助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中,比较自行设计的一种下颌提升固定器(Jaw elevation fixation device,JE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名ASA I~II级,年龄18~65岁的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C组和J组行纤支镜经口气管插管:C组辅用人工托下颌法,J组用下颌提升固定器法。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行纤支镜操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成功率、调整托下颌手法/JEFD次数和出现颈前区红点的例数以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成功,未见明显并发症。声门暴露及插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托下颌手法/JEFD的例数C组明显多于J组(P〈0.05),而出现颈前区红点例数则明显少于J组(P〈0.05)。结论下颌提升固定器可有效并安全地取代麻醉医生在纤支镜操作中的人工托下颌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在经口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喉癌手术且预期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B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然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口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局麻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过程中的舒适度评分以及插管成功后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评分;记录入室后(T0)、局麻完成后(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T2)、气管插管完成后注射全麻药物前(T3)的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 两组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局麻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到位时呛咳评分、患者舒适度评分、导管耐受评分均较B组低(P<0.05)。在T0及T1时,两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差异。在T2及T3时,A组患者HR及MAP较B组患者低(P<0.05)。所有时间点两组SpO2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能为喉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赵桂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4-14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SaO2变化。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50例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0.5~2min,血气分析pH、PaO2和PaCO2较前明显改善(P<0.01),SaO2上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安全、迅速,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屠亚君 《西部医学》2016,28(10):1428-1430
目的对比加强型喉罩及气管导管应用于眼科手术对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和术后复苏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全麻条件下行眼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TI组)以及喉罩组(FRLMA组),每组30例。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10、15分钟的呼吸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并采取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和拔管前后的MAP、HR水平相比于喉罩组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PIP、Pplateau、Pmean指标相比于喉罩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组麻醉苏醒期间伤口渗血、呛咳及躁动的发生率高于FRLMA组,术毕苏醒时间大于FRL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组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6.67%,气管插管组为83.33%,喉罩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加强型喉罩行眼科手术,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的伤口渗血、呛咳和躁动,同时减少了术后苏醒的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艾司洛尔对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有效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方法。方法: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口腔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35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艾司洛尔组(艾司洛尔组)和单纯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组(对照组),艾司洛尔组前者在气管插管前2 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1,测定麻醉诱导前后、插入气管导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2、3、4和5 min的SBP、DBP、MB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艾司洛尔组在插入气管插管时的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插入气管导管后1 min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BP、DBP、MBP和HR的最大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前后的SpO2均保持在96%以上。 结论:临床常用麻醉深度不能完全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操作导致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反应;在气管插管前2 m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1可有效抑制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