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分子C93355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Western blot 检测C93355对非典型蛋白激酶C (aPKC)的磷酸化影响.结果: 小分子C93355抑制海马神经元突起的生长,降低aPKC的磷酸化.结论: 小分子C93355可能通过抑制aPKC的磷酸化而调节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熊顺华  王君  龚坚  曾凡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27-529,572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观察PQQ对海马神经元胞体、突起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测定MTT代谢率和脂褐素。结果:PQQ处理后,海马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胞体的长径显著大于对照组,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存活的时间延长,尼氏小体的光密度值和MTT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褐素的含量降低。结论:PQQ能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增加其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取SD胎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处理海马神经元不同的时间,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神经元中ERK1/2磷酸化的水平。结果:丙泊酚能降低ERK1/2磷酸化水平,随丙泊酚孵育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ERK1/2的磷酸化水平逐渐降低。结论:丙泊酚能显著地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ERK1/2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聚吡咯/丝素蛋白双导神经支架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细胞生长和突起延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取向性静电纺丝和3D生物打印方法,制备具有导电性导向性的聚吡咯/丝蛋白双导神经支架,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采用CCK8活性检测支架材料对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毒性,光学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粘附、生长状态,免疫组化观察突起延伸以及神经元突起长度。结果:双导神经支架材料对海马神经元无细胞毒性,海马神经元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粘附性和细胞活力较强,总体沿着纤维方向生长,排列呈现线性,平均突起长度194μm。结论:双导神经支架与海马神经元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有利于神经元细胞的粘附生长和突起伸长,为双导神经支架材料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外氰戊菊酯暴露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氰戊菊酯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 取孕18 d的ICR小鼠胚胎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模型.以1、5、10、50 mg/L的氰戊菊酯对培养8 d后的细胞进行染毒,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测定染毒48 h后的细胞毒性;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含量及海马神经元突起状况.结果 在对海马神经细胞不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前提下,氰戊菊酯可以引起神经元缺失,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及长度均随之明显下降.结论 氰戊菊酯可能特异损害和(或)抑制发育中神经元的突起  相似文献   

6.
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锦标  周红  郑秀琴 《现代医学》2007,35(4):272-27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氟西汀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进行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采用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鉴定海马神经元。在培养3 d的海马神经元中加入不同浓度(1、10、20、40μmol.L-1)的氟西汀,并设正常对照组,48 h后观察细胞有突起的神经元数目、突起长度和胞体长径。研究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结果1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的神经元数目增加、最长突起长度增长(P<0.05);4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最长突起长度及胞体长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1μmol.L-1、20μmol.L-1氟西汀组海马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突起神经元数目、最长突起长度及胞体长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氟西汀能促进海马神经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体外培养的海马原代神经元突起生长及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磁刺激对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海马原代神经元分为正常培养组(C组),假刺激组(S组),40%最大刺激强度组(M1组),60%最大刺激强度组(M2组),培养细胞24 h后开始磁刺激,每天固定时间刺激,刺激的频率为1 Hz,磁刺激最大输出强度为1.9 T,每天刺激3次,每次20序列,每个序列间隔1 s,每次间隔1 min,连续刺激5 d,刺激源距离细胞1.0 cm.刺激结束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原代神经元突起形态学改变,比较突起生长数目的 改变及SYN-I表达的改变.结果 TMS 5 d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与细胞间联系较多,部分细胞表现为多突起生长.M1、M2组2个突起的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45.6±14.9)%和(45.2±15.6)%,较C组和S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及3个以上突起的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30.3±10.8)%和(29.3±11.5)%,较C组和S组亦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组的SYN-I mRNA的表达较C、S两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S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海马原代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维生素C(Vit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UNEL方法检测缺血海马细胞凋亡,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VitC对c-jun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VitC(20mg/100g)能显著抑制大脑海马区细胞的凋亡,而且降低c-jun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VitC抑制c-jun蛋白激活而延缓缺血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europlastin 65(NP65)对小鼠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打靶获得NP65(-/-)的C57BL/6小鼠。培养新生鼠的海马神经元48 h,观察神经元神经突起的生长及免疫染色观察MAP-2、NP65的表达;培养海马神经元96 h,观察神经元活性;成年小鼠脑组织切片,尼氏染色、MAP-2及GFAP的免疫染色观察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学习能力与空间记忆的改变。结果培养的NP65(-/-)小鼠海马神经元仅表达MAP-2,不表达NP65;与野生型相比,NP65(-/-)小鼠的海马神经元的最长的突起变短但初级突起的数目增加。脑组织切片尼氏染色显示,NP65(-/-)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密度比野生型大,NP65(-/-)小鼠海马区MAP-2表达较野生型增加;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比野生型多。NP65(-/-)小鼠的海马神经元不表达NP65。水迷宫实验显示NP65(-/-)小鼠的逃逸时间比野生型短、穿越平台次数的比野生型多。结论 NP65(-/-)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NP65敲除提高了小鼠的学习与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芪总苷(AST)在缺氧/复氧所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抗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凋亡模型.采用DNA琼脂糖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 法检测ERK和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结果 海马神经元细胞经缺氧/复氧后发生了明显凋亡形态学的改变,凋亡率增加,AST(20、40 mg/L)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百分率和胞质钙离子浓度,且促进磷酸化ERK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黄芪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钙超载、激活细胞ERK信号存活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人参皂苷Rb1和Rg1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ginsenoside)Rb1和Rg1(GRb1,GRg1)对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及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组、Rb1组、Rg1组、Rb1+API-2(Akt抑制剂)、Rg1+API-2、Rb1+PD98059(MEK抑制剂)和Rg1+PD98059组,培养1d,用免疫染色观察神经突起的生长。加入Aβ25—35制备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损伤组(AB组)、Rb1组、Rg1组、Rb1+API-2、Rg1-I-API-2、Rb1+PD98059和Rg1+PD98059,培养48h,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活细胞与凋亡细胞。用Elisa观察培养上清液里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nerve growth factor,NG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neurotrophin-3,NT-3)。结果Rb1和Rg1组神经突起生长高于对照组(P〈0.05);API-2和PD98059显著抑制了Rb1和Rg1诱导的神经突起生长(P〈0.01),API-2的抑制效果强于PD98059;Rg1+API-2组BDNF高于对照组和Rg1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1组NT-3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Rb1+PD98059组的NGF高于Rb1组。Rb1和Rg1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显著低于损伤组(P〈0.01);PD98059和API-2阻断了Rb1和Rg1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P〈0.01);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b1和Rg1促进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及抵抗A1325—35损伤,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其机制与Akt和ERK1/2的信号通路激活有关,与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无关。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terahertz(THz) waves on primary cultured neurons from 4 rat brain regions(hippocampus, cerebral cortex,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and 3 kinds of neuron-like cells(MN9 D, PC12, and HT22 cells) under nonthermal conditions.Methods THz waves with an output power of 50(0.16 THz) and 10(0.17 THz) m W with exposure times of 6 and 60 mi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change, neurite growth, cell membrane roughness, micromorphology, neurotransmitters and synaptic-related proteins(SYN and PSD95)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Results Temperature increase caused by the THz wave was negligible. THz waves induced significant neurotransmitter changes in primary hippocampal, cerebellar, and brainstem neurons and in MN9 D and PC12 cells. THz wave downregulated SYN expression in 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s and downregulated PSD95 expression in primary cortical neurons.Conclusion Different types of cells responded differently after THz wave exposure, and primary hippocampal and cortical neurons and MN9 D cells wer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the THz waves. The biological effec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osure time of the THz wav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生长底物对培养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 SCG)体外分离培养,培养基中含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并选取不同方法溶解多聚-D-赖氨酸(poly-D-lysine, PDL)包被培养盖片,观测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状况.结果 用0.01 mol/L硼酸溶解的PDL进行包被,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最好,且神经元分散好,优于其他各组;GDNF对培养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关系,但它并不能阻止培养前5 d存活神经元数量的减少.结论 用0.01 mol/L硼酸溶解PDL包被是一种良好的生长底物处理方法,GDNF能促进离体培养的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NO供体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和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c-jun N末端激酶3(JNK3)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对再灌注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SNP(5 mg/kg)溶于生理盐水,间隔1.5 h分别腹腔注射3次,第1次注射时间在全脑缺血前30 min。GSNO(100μg/kg)溶于生理盐水,缺血前20 min于侧脑室注射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给予SNP组和缺血/再灌注给予GSNO组,缺血15 min后分别灌注1天或5天。利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和焦油紫染色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磷酸化水平及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结果给予SNP组和GSNO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JNK3的磷酸化,并且能显著提高再灌注过程中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存活。结论外源性NO供体能够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JNK3的磷酸化,进一步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挥了保护作用。本研究为外源性NO对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乳鼠脊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培养24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第3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即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进行神经元的培养。48h后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细胞计数,并测量细胞突起的平均长度,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培养细胞的生存活性。结果实验组神经元的活细胞数和轴突的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比较细胞活性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细胞活性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脊髓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并能促进轴突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对慢性温和性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引起的卵巢摘除(ovariectomized,OVX)抑郁模型雌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MS制备抑郁症动物模型,检测正常及抑郁症模型小鼠的血浆皮质酮水平?造模2周后开始给予OVX小鼠E2,同时继续造模1周?末次给药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血浆E2以及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标记海马齿状回nNOS阳性细胞数?体外采用雌性胎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给予皮质酮(CORT)及CORT合并E2后24 h,检测nN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此外,体外给予E2后24 h,检测胞外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结果:CMS造模后小鼠血浆皮质酮水平均显著上升?外源性补充E2可逆转CMS诱导的OVX雌鼠血浆E2水平的降低?CMS及体外CORT诱导的海马nN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并恢复OVX雌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此外,E2可显著升高雌性胎鼠海马神经元的ERK磷酸化水平?结论:E2逆转了由CMS诱导的OVX抑郁模型雌鼠海马nNOS的异常表达,并改善了其空间学习记忆缺陷,其作用可能是通过ERK磷酸化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溢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血红蛋白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50umol/L^-1血红蛋白造成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运用活细胞计数、Northern杂交、酶联免疫检测神经元存活数量、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含2%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可存活5个月以上。加入50umol.L^-1血红蛋白培养24h神经元死亡率为38.5%。同时加入脑溢安药液能显著降低神经元死亡率。血红蛋白可引起培养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短暂升高,脑溢安能降低白细胞介素-1表达,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1表达,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1、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