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 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磁刺激组,每组8只。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皮下注射,每次15 mg/kg体重,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 h,建立急性PD小鼠模型。磁刺激组小鼠每天接受1 Hz、1 T的磁刺激治疗(共5个序列,25脉冲/序列),疗程为2周。经rTMS干预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GDNF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模型组、假刺激组TH免疫阳性(TH-ir)和GDNF免疫阳性(GDNF-ir)细胞计数、校正光密度(COD)值较生理盐水组减少(P<0.01);磁刺激组TH-ir和GDNF-ir细胞计数、COD值均较模型组和假刺激组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黑质区TH-ir和GDNF-ir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836,P<0.01),相应的COD值比较亦呈明显正相关(r=0.921,P<0.01)。 结论rTMS明显增加PD小鼠黑质 TH-ir细胞数量和COD值,推测其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黑质区GDNF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龄帕金森病( PD)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及黑质纹状体系统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10月龄快速老化P8系( SAMP8)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MPTP)制成急性损伤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同量生理盐水。给药后72 h进行行为学测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多巴胺( DA)含量,PCR Array检测其纹状体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水平下降,行为学成绩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环氧化酶-2、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氧化酶基因表达上调;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6、8等9种基因明显下调(改变倍数>2)。结论老龄PD模型小鼠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发生上调或下调,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rTMS)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纹状体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ctivty protein-43,GAP-43)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p38)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假磁刺激(srTMS)组,rTMS组,每组10只.小鼠皮下注射MPTP(15 mg·kg-1·2 h-1·次-1,注射4次)复制PD模型,rTMS干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GAP-43和p38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PD模型组、srTMS组及rTMS组GAP-43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以rTMS组GAP-43表达升高最为明显,且着色深,PD模型组和srTMS组校正光密度值(CO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MS组C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PD模型组和srTMS组(P<0.05).PD模型组和srTMS组及rTMS组p38表达较对照组反应产物明显减少,PD模型组和srTMS组 CO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TMS组 C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rTMS组p38表达较PD模型组和srTMS组增多,COD显著高于PD模型组和srTMS组(P<0.05).结论 rTMS可诱导受损的纹状体区GAP-43和p38的表达上调,从而推测rTMS可能通过促进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塑,进而对受损的多巴胺转运通路起修补作用,增加多巴胺转运,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动并发症是帕金森病(PD)后期最常见的、棘手的临床问题,是晚期PD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运动并发症主要包括症状波动及异动症两种,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程及左旋多巴的应用等有关,且常合并存在,临床治疗前首先要识别运动并发症的类型,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围绕PD运动并发症的类型、特点及常见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体外培养的海马原代神经元突起生长及形态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磁刺激对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海马原代神经元分为正常培养组(C组),假刺激组(S组),40%最大刺激强度组(M1组),60%最大刺激强度组(M2组),培养细胞24 h后开始磁刺激,每天固定时间刺激,刺激的频率为1 Hz,磁刺激最大输出强度为1.9 T,每天刺激3次,每次20序列,每个序列间隔1 s,每次间隔1 min,连续刺激5 d,刺激源距离细胞1.0 cm.刺激结束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原代神经元突起形态学改变,比较突起生长数目的 改变及SYN-I表达的改变.结果 TMS 5 d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与细胞间联系较多,部分细胞表现为多突起生长.M1、M2组2个突起的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45.6±14.9)%和(45.2±15.6)%,较C组和S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及3个以上突起的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30.3±10.8)%和(29.3±11.5)%,较C组和S组亦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组的SYN-I mRNA的表达较C、S两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S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海马原代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神经分化特性,有很多试验也证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用于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目的:比较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干细胞来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疗效。方法:实验以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SD大鼠脑梗死模型,造模24h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果与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脑梗死模型大鼠的运动和认知功能,且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梗死模型大鼠的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比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明显,移植后第7,14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梗死面积小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可能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PD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按医嘱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的模式对患者及家庭照料者实施健康教育,出院后每2周到医院复诊一次,每2个月参加一次医、护、康复师共同组织的PD病友会。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定,干预结束时进行PD不安全事件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HAMD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能够改善P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蔓长春花提取物(VMLE)对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80只,采用Zea-Longa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成模大鼠共5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 10 g/(kg·d)]、VMLE高剂量组[10g/(kg·d)]、VMLE低剂量组[5 g/(kg·d)]和假手术组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d,48 h后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抗氧化能力.结果 VMLE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并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均<0.05);尼莫地平组能增强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但对脑缺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影响.结论 预防性应用VMLE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为预防青年缺血性卒中提供参考.方法 青年(18~4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215例,其中男176例(81.86%)、女39例(18.14%).回顾性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卵圆孔未闭、房颤等可致心源性卒中的心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高尿酸血症病史,血液指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比较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述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头颅血管CTA和(或)MRA或DSA、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因分型(TOAST分型),比较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比例.结果 男女性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所占百分比比较,P均<0.05;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史所占百分比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为男女青年患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TOAST病因分型中,男性、女性青年缺血性卒中均以SAA、LAA多见,两组比较,P>0.05.两组SOE比较,P<0.05,均以烟雾病多见.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青年缺血性卒中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方面的暴露高于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均以SAA、LAA多见,女性SOE型患者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