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病变不作球囊预扩张的直接支架植入术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92例,随机分为直接支架植入A组(47例)和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B组(45例),选择的病变均为A型或B1型病变,以造影剂心肌染色(TMP)分级法、TIMI计帧法和支架植入术前后心肌酶的变化作为心肌组织灌注成功和冠状动脉微循环栓塞形成的诊断标准。结果(D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②TMP分级:A组TMP3级34例(72%),B组TMP3级21例(4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TIMI帧数:A组支架植入前后TIMI帧数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支架植入前后TIMI帧数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增加的TIMI帧数比较,B组比A组增加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心肌酶学变化:A组术前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明显差异(P〈0.001)。结论冠状动脉(A型或B1型病变)内直接支架植入,冠状动脉微循环栓塞的发生率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南籍老年人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以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特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作者作为术者自1999年7月至2001年12月期间连续完成的海南籍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141例,其中≥65岁的老年患者43例(老年组),65岁以下的患者98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术特点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比例高(38%对16%,P<0.05)、伴高血压比例高(36.2%对21.5%,P<0.05)、伴糖尿病比例高(21.9%对9.6%,P<0.05)、伴高脂血症比例相当(25.8%对24.7%,P>0.05)、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高(70.4%对61.8%,P<0.05)、多支血管病变比例高(64.2%对52.7%,P<0.05)、复杂病变(B2和C型)多(73.1%对62.8%,P<0.05)、钙化病变多(21.5对6.8%,P<0.05)、慢性闭塞病变多(23.8%对12.8%,P<0.05)、支架置入数量多(1.72对1.18枚,P<0.05)、支架释放压力高(14.2对11.3大气压,P<0.05)、支架直径相当(2.78对2.82mm,P>0.05)、支架长度相当(17.2对16.7mm,P>0.05)、手术成功率相当(96.9%对98.1%,P>0.05)、严重并发症(死亡、心肌梗死、争诊搭桥)相当(3.1%对2.0%,P>0.05)。结论: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海南籍老年冠心病患中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及有心肌梗死的比例高,其冠脉直径较大陆籍患者编细,其冠脉病变特点为复杂、多支、钙化及慢性闭塞病变较多,置入支架直径多为2.75mm且支架置入比率高,尽管如此,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海南籍非老年组患者无显著差异,说明海南籍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2例、胺碘酮组(B组)37例、稳心颗粒组(c组)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比:A纽总有效率为90.47%(38例),B纽总有效率为64.86%(24例),C组总有效率为65.85%(27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组与B组比较、与C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各自单用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卢青  周晓芳  钟萍  王文艳  张新星  张焰  金静 《四川医学》2007,28(11):1229-1231
目的 对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分别应用3d和7d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方法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4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3d(实验组),39例应用7d(对照组),观察两组30d心血管事件及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63%(5/43),对照组为10.26%(4/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验组为6.98%(3/43),对照组为41.03%(1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3d和7d均能减少30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应用3d的出血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临床应用曼安全。  相似文献   

5.
邵红  徐耕 《浙江医学》2006,28(7):528-531,F0003
目的 探讨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多态性在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冠心病组(至少1支冠脉直径狭窄≥50.00%)157例和对照组129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结合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多态性。结果首次发现浙江地区汉族人群存在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多态性,野生型(AA型)、GA型和GG型分别占16.78%、53.85%和29.3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71%和56.29%;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X^2=1.17、0.32,均P〉0.05);冠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间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X^2=1.17,P〉0.05),而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A型冠心病患者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是GG型的3.42倍。结论 浙江地区汉族人群存在蛋白Z启动子A-13G基因多态性,蛋白Z启动子A-13G位点A→G突变可能对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有保护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杨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60-61,63
目的对比研究瑞通立(化学名为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8月~2011年9月收住本院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瑞通立)和B组(尿激酶)各30例,观察两组血管总再通率、在发病3h内及3h后溶栓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12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总的血管再通率(86.66%)高于B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3h内较3h后溶栓的再通率有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死亡率、并发症及120dLVEF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中瑞通立疗效优于尿激酶,两组在发病3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均高于3h后。  相似文献   

7.
蒋红斌  陈桂嘉  黎惟广 《广西医学》2011,33(12):1627-1629
目的观察纳洛酮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VLBWI30例(A组),发生周期性呼吸时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其出生后1周内呼吸暂停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给氧时间。并与26例(B组)使用氨茶碱的VLBWI进行比较。结果A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为30.0%,B组为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6.7%),B组10例(38.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P〈0.01)。A组给氧时间为(7.2±3.9)d,B组为(6.0±4.1)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能降低VLBWI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并能缩短用氧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术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9例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根据术前液体复苏控制的血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的收缩压分别维持在70和80mmHg左右,C组的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价各组创伤严重程度可比性的前提下,比较各组的液体摄入量、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住院期间ARDS、ARF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结果(1)各组年龄、性别、损伤及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A、B和C三组之间的总输液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87+96)ml、(2096+87)ml、(2976+93)ml(P〈0.05);并且三组之间浓缩红细胞的输入量也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94+110)ml、(404±113)ml、(798+230)ml(P〈0.05)。(2)C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94±45)g伽明显低于A组【(110+22)g/L]和B组【(103+24)g/L](P〈0.05),但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三组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在C组中(31.2%)明显高于A组(16.7%)和B组(18.2%)(P〈0.05),A组和B组之间ARDS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病死率(34.4%)明显高于A组(12.5%)和B组(12.1%)(P〈0.05),但A组和B组之间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伤性休克术前未控制性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糖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患者144例,根据血糖分为三组,A组〈7.8mmol/L,68例,B组7。8~11.1mmol/L,43例,C组〉11.1mmol/L,33例。术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B、C组患者年龄较大E(62.6±10.3)岁比(57.2±11.2)岁,P〈0.053。冠脉造影结果B、c组多支血管病变较多(67.4%、66.7%比50.O%,P〈0.05)。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B、C组明显降低[(51.4±7.0)、(49.6±7.1)比(58.5±7.2),P〈0.05]。30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B、C组与A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增加趋势。病死率C组明显多于A组(9.1%比1.5%,P〈0.05)。结论血糖升高的急性非ST段抬离心肌梗死PCI患者较血糖正常者心功能差,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00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按个人意愿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0例。A组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全麻下实施人工流产术.B组在2%利多卡因宫颈麻醉下实施人工流产术.并在围术期实施相应护理.最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麻醉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优于B组(P〈0.01);A组手术时间为(3.04±O.50)rain,B组为(5.15±0.70)min(P〈0.05)。A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为O.00%,B组为8.67%,两组手术时间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收缩幅度为(2.33~0.34)em,B组为(2.28+0.36)em,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在不影响子宫收缩,不增加出血量的情况下,手术难度低,麻醉效果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例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评价其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因ACS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直接或补救性PCI患者273例中4例在PCI术后3~66h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后多数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证实原支架内完全血栓性闭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例患者治愈存活出院,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支架长度及帖壁情况,抗凝、抗血小板是否充分有关。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尽早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急性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4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急性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7.5±7.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0±10.4)%熏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9%。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2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Two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pparent symptomatic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nd found to have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are documented. The patients remain symptom free at follow-up 9 and 14 months later although one requires 160 mg propranolol daily.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myocardial metabolic and haemodynamic data in 413 patients with angina and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are reviewed and the suggested aetiologies documented. Follow-up of patients in these series indicates a good prognosis for symptom-free survival.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例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处理及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 8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过程及近期预后和转归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导丝损伤所致穿孔 4例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压力过大致血管破裂 4例。 3例行球囊压迫 ,1例行球囊压迫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例行弹簧圈栓堵 带膜支架置入 ,其余 2例小分支穿孔无水乙醇封堵。心包填塞 4例 ,死亡 3例。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较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 ,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心包填塞 ,甚至死亡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吸烟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352例中,选择连续65例(86个冠脉狭窄病变)术后3~16个月随访重复冠脉造影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随访时内径丢失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结果 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前降支病变、随访期尿酸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温云  曾文兵  李建蓉  王静  李翔 《西部医学》2019,31(8):1278-1282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G和Revolution 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节段两个方面评价Revolution 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885(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92.91%,特异度为92.53%、95.56%,准确度为92.56%、94.27%,阳性预测值为93.26%、95.16%,阴性预测值为91.78%、93.48%;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8、0.826(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96.88%,特异度为93.97%、87.21%,准确度为93.59%、95.39%,阳性预测值为98.13%、97.67%,阴性预测值为80.96%、83.47%。结论 Revolution CT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与CAG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Revolution CT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故目前临床中仍不能完全替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小血管复杂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观察已行PCI治疗实现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的16例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心功能、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改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6例患者行PCI治疗即刻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1±5)d.患者行PCI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功能由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由术前25%~45%[(29±8)%]提高到32%~48%[(37±7)%],LVDd由术前52~79(66±11)mm缩短至49~68(58 ±8)mm.术后12个月1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5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即B型或C型病变者,采用Gruentzig等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结果12处冠状动脉病变扩张成功10处,成功率为83.3%,其余两处病变一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狭窄部,另一处因术中患者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未行扩张。术后患者的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PTCA也适用于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且疗效较好,但危险性较大,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医师及同一医师前后两次采用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冠心病(CAD)的可重复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同时完成ICA及CTCA检查,且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100例.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按照盲法原则独立分析这100例患者的ICA影像资料,30 d后,其中1名按照盲法原则重复分析;另2名CTCA医师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CTCA影像资料;最后分别核对2名ICA及CTCA医师的诊断结果并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作为最后诊断结果.比较ICA及CTCA医师间、同一医师两种方法诊断CAD的Kappa值,若K值=0.65~0.75为一致性好,K值>0.75为一致性极好.结果 ICA及CTCA医师间诊断CAD的K值分别为0.89和0.79,95%CI分别为0.85~0.93和0.73~0.85,x2值分别为504.21和404.13;同一医师诊断CAD的K值分别为0.90和0.81,95%CI分别为0.86~0.94和0.75~0.87,x2值分别为505.42和431.25;K值均>0.75.ICA同一医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86.86%,高于医师间的80.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6,P<0.05);诊断CAD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97.32%,高于医师间的96.49%,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9,P> 0.05).CTCA同一医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81.89%,高于医师间的75.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5,P<0.05);诊断CAD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95.29%,高于医师间的94.3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7,P>0.05).结论 ICA和CTCA诊断CAD的可重复性极好,ICA法优于CTCA法,不同医师和同一医师前后两次的诊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