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肥胖病人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在工业发达国家,肥胖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美国最新数据显示,30%的人口为肥胖[体质量指数(BMI)≥30],且4.9%的人口为病态肥胖(BMI≥40)[1].  相似文献   

2.
肥胖病人与麻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随着体重的增加,各脏器功能可出现明显的异常改变,功能负荷显著增加、以致并发许多相关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胃肠反流性疾病;心肺合并症,如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征(obesity-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反映肥胖程度最好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kg/m^2)〉30为肥胖(obesity),BMI〉35为病态肥胖(morbid obesity)。大部分病态的动脉CO2分压(PaCO2)在正常范围,属单纯肥胖;少数病人出现低通气及高CO2血症,既所谓OHS。对麻醉师来说肥胖病人麻醉处理上有其特殊性,术前评估、术中及术后管理是个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曾经消瘦的巨人如今肥胖成倍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10亿超重或肥胖者中大约1/5是中国人。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瘦人群之一的中国,现在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正在快速地追赶西方人群。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变化发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里。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表明14.7%的中国人超重[体重指数(BMI;kg/m^2)≥25],另有2.6%的中国人肥胖(BMI≥30)。这样使全中国13亿人口中超重人数目前(2002年)达1.84亿,肥胖人数达到3100万(附表)。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肥胖病与高脂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的诊断标准按1998年WHO制订的标准,即体重指数(BMI)≥30%为肥胖,中国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但倾向于BMI≥27%为肥胖。中国诊断标准与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的共识意见大致符合,该共识意见认为某些亚洲人群的BMI或腰围标准应较国际标准低15%~20%。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组脂代谢异常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BMI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企事业单位中老年人不同性别BMI分布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地区2001年企事业单位30岁以上的25801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在25801例中,男性占16248例,其中正常体重占32.11%,超重占27.44%,肥胖占40.45%,女性占9553例,其中正常体重58.20%,超重占20.67%,肥胖占21.12%,男女各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明显增加(P<0.001),结论:肥胖症在深圳地区已有明显流行趋势,相关疾病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问题,控制体重增加是防治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病状况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发病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23例体质指数(BMI)≥23的7~1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按BMI不同分为3组:BMI≥30组34例;25≤BMI〈30组57例;23≤BMI〈25组32例。分别检测肝脏(B超),血转氨酶、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酸,以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FGIR)比值。对其中24例怀疑合并良性黑棘皮病的患儿行皮肤病理活检,分析NASH与良性黑棘皮病的关系。结果:123例患儿中B超发现肝脂肪病变的有99例(80.49%),诊断为NASH的54例(43.90%)。BMI≥30组脂肪肝炎和良性黑棘皮病的发生率及FGIR〈7者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在54例NASH患儿中20例伴良性黑棘皮病(37.04%),其发生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的概率及BMI值均明显高于24例不伴脂肪肝的肥胖儿童。经相关分析,ALT和AST与BMI、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FGIR有相关性(rs=0.413、0.290、0.379、-0.477,P〈0.01;rs=0.359、0.349、0.348、-0.369,P〈0.01)。结论:BMI≥30是肥胖儿童发生NASH的高危因素。NASH患儿中良性黑棘皮病发生率高,其严重的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参与NASH发病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发病率的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肥胖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房颤重要的临床相关因素。超重但未达到肥胖标准的西方中年成人OSAHS发病率约为有嗜睡症状人群的4~5倍。体重指数(BMI)≥30的肥胖患者中40%具有OSAHS,BMI每增加6则OSAHS的风险增加4倍,已经确诊房颤者OSAHS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MBI)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以BMI〈24kg/m^2为正常,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正常组(n=35)、超重组(n=32)和肥胖组(n=23);再以按腰臀比(Waistto Hip Ratio,WHR)将患者分为无中心性肥胖组(WHR男性〈0.9,女〈0.85;n=40)和中心性肥胖组(WHR男性〉0.90,女性〉0.85;n=50),前瞻性观察肥胖对于急性胰腺炎分型、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SAP发生率依次为体重指数正常组20.0%、超重组31.3%及肥胖组52.2%(P〈0.05);不同WHR组S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性别分层之后,男性未合并中心性肥胖者SAP发生率(17.4%)显著低于合并中心性肥胖者(46.2%),而女性未合并中心性肥胖者SAP发生率(41.2%)与合并中心性肥胖者(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感染/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呼吸功能衰竭和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死亡数分别为8.6%、18.8%和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中心性肥胖组和中心性肥胖组感染/脓肿及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肥胖患者急性胰腺炎病程更加凶险,局部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中年男性超重/肥胖的临床特点及与合并心血管危险性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2000年至2001年体重指数(BMI)≥25kg/m^2的单纯性肥胖中年男性人群26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BMI、腰臀比(WHR)、血压、血糖和胰岛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定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等,进行7年随访调查,对其合并心血管病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按BMI分层,不同BMI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EDD等患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MI的增加,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及聚集率明显升高,EDD则进行性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HR、空腹血糖、甘油三酯、HOMA—IR和EDD与中年男性超重/肥胖呈密切相关,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石家庄单纯性肥胖中年男性存在较严重的超重/肥胖状况及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因此,防治肥胖对预防心血管相关疾病发生具有重要临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敏  刘阳 《中原医刊》2009,(17):25-26
目的 探讨孕期肥胖与妊娠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测量58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如早孕期体重指数(BMI)≥24。分娩时BMI≥27则为肥胖。观察肥胖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以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情况。结果①孕期肥胖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以及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孕期肥胖的孕妇总产程、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巨大儿和新生儿死亡、窒息的发生率与时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肥胖导致妊娠并发症增加,产程延长和手术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Katherine  M.  Flegal  Barry  I.  Graubard  David  F.  Williamson  崔艳丽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5):282-282
背景:随着美国肥胖发生率的上升,人们对体重与死亡率过高的关系亦日益关注。 目的:对2000年美国体重不足(体重指数[BMI]〈18.5)、超重(BMI25-30)和肥胖(BMI≥30)相关性死亡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肥胖是指脂肪组织过度沉积,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大于或等于25。肥胖分为四级:超重(BMI:25~29)、Ⅰ级(BMI:30~34、Ⅱ级(BMI:35~39)、Ⅲ级(BMI≥40)。现今,肥胖已经成为健康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WHO调查统计,从1980年到2010年问,全球肥胖人数已超过5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天津白楼社区老年人糖尿病人群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与慢性疾病高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可靠、科学的统计学指标。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地区随机抽取糖尿病患者848人,基本条件为年龄≥60岁,且常住本地≥5年,老年人,进行调查,详细调查病史并全面查体,测量体重指数等。结果该人群中男女性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5.1%和41.9%;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1.1%和27.9%,女性高于男性(P〈0.05)。高血压总体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高血压患病率均随BMI水平的增高而增加∽〈0.01)。结论小白楼地区老年糖尿病人群中BMI是高血压病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旭晖 《中外医疗》2011,30(25):56-57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对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605名作为研究对象,产前BMI≥28为肥胖组、产前BMI〈28为正常组,孕期BMI增幅〈4为Ⅰ组,4≤BMI≤6为Ⅱ组,〉6为Ⅲ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结果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P〈0.0001);孕期BMI增幅≥4孕妇剖宫产增加、孕期BMI增幅〉6孕妇巨大儿明显增加(P〈0.0001)。结论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肥胖症系指肥胖指数(body mass index,BMI)≥40或≥35并伴有肥胖相关并发症的肥胖症。该症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还可进一步引发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综合症、骨关节炎、反流性食管炎、女性尿失禁等疾病,并可增加相关肿瘤的发病率,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其各种死亡的可能性可增加50%-100%[1]。传统的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与肥胖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根据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1650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低减(IGT)和糖尿病(DM)人群的肥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我省肥胖(BMI≥27)患病率为7.9%,BMI大于25,少于30人群,DM和IGT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的倍和2.5倍。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重指数、腰臂围比均是IGT,DM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重指数增加可增加糖尿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肥胖现象日益增多,将成为严重的医学问题。按WHO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30kg/m^2为肥胖,≥25kg/m^2为超重。按目前估计,美国成人中有30%为肥胖,同20年前相比,几乎增长了2倍。肥胖流行在儿童中亦呈上升趋势。肥胖将增加其它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早熟。另外肥胖与癌症发病有一定相关性,如  相似文献   

18.
刘德艳  颜彦 《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32-832,856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肥胖的流行现况及体质指数(BMI)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社区18-70岁户口在当地的常住居民2860人进行询问调查和医学体检,对肥胖的流行现况及BMI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收入、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等是肥胖的危险因素,BMI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肥胖是预防肥胖相关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常使用的肥胖症的诊断指标是体重指数,即BMI[体重(公斤)/身高(平米)],与健康危险相关的高BMI水平以超重的程度来表示。按肥胖程度的增加BMI分为Ⅰ级(BMI<25)、Ⅱ级(BMI为25~30)、Ⅲ级(BMI为30~40)、Ⅳ级(BMI>40)。根据国情,国内的标准略低于国际通用BMI标准,按同性别、身高体重超过相应标准的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和青少年血清Leptin(LEP)浓度,其与体重指数(BMI)、血脂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0例肥胖儿童和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LEP,并对其与BMI、血脂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肥胖组与健康组比较血清LEP、BMI均显著增高(P<0.01),血脂六项指标中有三项(TG、apo-A、apo-B)肥胖组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血清LEP浓度与BMI间相关性具显著意义(P<0.05),与血脂间(TG、apo-A)也呈现高度显著性相关(P<0.005,P<0.05)。#哈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血清LEP浓度增高,与BMI、与血脂部分指标间的正相关,表明脂肪组织分泌LEP与肥胖程度相关,血清LEP可能在血脂代谢活动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