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两种不同共混比的聚(苯乙烯-嵌-乙烯/丁烯-嵌-苯乙烯)(SEB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膜的表面形态和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当膜厚为25μm时,两种共混膜表面均未见明显的相分离形貌,而在膜体相中可见宏观相分离结构。当膜厚为120 nm时,质量比为30/70的共混膜表面可见明显的“海-岛”状宏观相分离;而质量比为60/40的共混膜表面未见明显宏观相分离,仅有少量PMMA小颗粒嵌于SEBS基体中,形成SEBS趋于包裹PMMA微区的稳定“笼型”结构,其尺度属于介观相分离。退火后,两样品膜的体相形态与表面形貌趋于一致,均呈现宏观的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L-S相转化法将聚醚型聚氨酯(PEU)和聚醚砜(PES)共混,以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制备PEU/PES共混膜,并通过测定比较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共混组成比、添加剂种类与浓度是影响PEU/PES共混膜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三嵌段两亲性聚乳酸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乳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b-PLA-b-PVP),然后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制备PVP-b-PLA-b-PVP/PVDF共混膜。结果表明:PVDF膜表面致密,膜断面中指状大孔和海绵状孔同时存在,而共混膜表面多孔,指状大孔贯穿整个断面;与PVDF膜相比,共混膜的孔隙率和孔径增大,水通量提高了158.87%,接触角下降了16.70%,抗污染指标下降了64.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载药聚乳酸(PLA)静电纺丝膜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作用,探讨预防口腔癌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顺铂(DDP)PLA静电纺丝膜(DDP/PLA膜)、载氯喹(CQ)/顺铂/氯喹PLA静电纺丝膜(CQ/DDP/CQ/PLA膜,复合膜)和载氯喹/顺铂PLA静电纺丝膜(CQ/DDP/PLA膜,共混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3种载药PLA静电纺丝膜的表面形态;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PLA静电纺丝膜的降解速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在CAL-2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CAL-27细胞生存率。结果:SEM观察,DDP/PLA膜、复合膜和共混膜纳米纤维连续,表面光滑,直径较均匀;载药PLA静电纺丝膜在21 d左右降解;第1天DDP/PLA膜、复合膜和共混膜对CAL-27细胞杀伤作用不明显,第3天以后,DDP/PLA膜组、复合膜组及共混膜组CAL-27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复合膜组和共混膜组LC3-Ⅱ荧光亮度均低于DDP/PLA膜组。结论:具有缓释效果的CQ/DDP/PLA纳米静电纺丝膜提高了CAL-27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增强了DDP对口腔癌CAL-27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行研制羟基磷灰石/聚左旋乳酸(PLLA/HA)复合材料支架,测试机械力学性能;制备PLLA/HA复合纳米纤维膜,观察纤维膜的结构形态。方法将一定比例HA复合于PLLA中,制膜切丝,自制支架,测试支架力学性能;电纺丝法行支架电纺丝覆膜,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果 PLLA/HA复合材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力学性能良好,结构形态符合组织工程材料要求。结论 PLLA/HA复合材料电纺丝覆膜支架可以满足气管内支架置入要求,是气管内支架的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引入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H)对体系进行增容。利用SEM、小振幅震荡剪切、溶剂提取、拉伸测试考察组成和增容剂含量对共混物相形貌、动态流变性质、相连续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DPE质量分数达到20%~30%时,PVA/HDPE/HDPE-g-MAH共混物呈现接近共连续的结构;储能模量-频率图中观察到较为明显的第二平台;PVA相的连续度达到98%;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由5%显著提高到25%左右。另外,当HDPE-g-MAH的含量增大时,共混物的相界面变得模糊,力学性能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7.
于良  樊超  吕毅  翟超  朱海涛  田敏 《医学争鸣》2009,(24):3040-3043
目的:在我们前期工作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降解时间较长的胆道可吸收支架.方法:通过反复调整PLLA和PL-GA材料的合成方法,研制出具有不同降解周期的不透X光胆道支架试件,将其分为A,B,C3个组,置于人新鲜胆汁中,恒温37℃并匀速震荡,每10d为一个观察单位,动态观察支架降解过程中一般性状的变化.结果:PLLA和PLGA(PLA:PGA摩尔比为50:50)以质量比为70:30,90:10共混的方法得到的胆肠支撑支架具有较长的降解周期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结论:通过改变PLLA和PLGA的比例和制作工艺可以得到理想的胆道可吸收支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三维有序大孔(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尼群地平的载体,对三维有序大孔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3DOM二氧化硅载体,通过溶剂沉积法将药物载入载体中。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孔结构的表征,粉末 X 射线衍射法(XRD)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研究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考察载药量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PMMA 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得的3DOM二氧化硅载体呈三维有序多孔网状结构,当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3和1∶5时,药物的结晶状态明显减弱,在2 h 时体外释放度达到80%。结论:PMMA 胶体晶体模板法成功制备了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PVCAc)与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TPU)的共混膜(PUV)。通过FT-IR和DSC对膜的形态和相容性进行了研究。与聚氯乙烯(PVC)相比,PVCAc与TPU的相容性明显增强。将PUV膜浸没于H2O2-CoCl2溶液中25 d进行加速氧化实验,结果表明:PUV膜的氧化稳定性优于TPU和TPU/PVC的共混膜(PUC)。此外,PUV膜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PUC膜。  相似文献   

10.
罗旭  李丹  杨俊 《广东医学》2016,(Z2):22-27
目的:探讨磷酸钙( CP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制备新型复合型骨水泥( CPC/PMMA)的方法及生物学性能。探讨复合型骨水泥材料CPC/PMMA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制备CPC/PM-MA复合型骨水泥并分组PMMA(100%)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分组为CPC/PMMA(75%)组、CPC/PMMA(67%)组、CPC/PMMA (50%)组、CPC/PMMA (33%)组、CPC/PMMA (16.7%)组、CPC/PMMA (9.1%)组、CPC/PMMA (6.25%)组、CPC/PMMA(4.8%)组。复合型骨水泥CPC/PMMA生物安全性检测包括:细胞毒实验、全身亚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致敏实验、溶血实验及病理学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骨水泥CPC/PMMA(33%~67%)组无细胞毒性;无全身亚急性毒性;热源实验及溶血实验为阴性;PMMA组致敏实验阳性;血液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均无异常。结论采用骨水泥CPC+PMMA为原料,制备复合型骨水泥CPC/PMMA,制备过程简便可靠,复合型骨水泥CPC/PMMA(75%~50%)范围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体系相容性,在160℃以上共混体系发生相分离;分相体系与非分相体系的FTIR谱明显不同;共混体系的FTIR谱不能从两统组分红外光谱简单加和得到;结果表明大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PMMA/PVAc体系相容可能是大分子构象熵变所致。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浓硫酸水解微晶纤维素(MCC)制备纳米纤维素(NCC)悬浮液,然后通过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NCC悬浮液制备二醛纤维素(DAC)水溶液,最后将DAC水溶液与壳聚糖(CTS)醋酸溶液混合,通过溶液浇注、溶剂蒸发法制得DAC交联CTS膜(DAC-CTS交联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交联度测试、耐酸稳定性测试表征了DAC-CTS交联膜的结构及性能,并研究了其作为吸附剂对阴离子染料活性艳蓝KN-R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与纯CTS膜相比,DAC-CTS交联膜的耐酸稳定性与拉伸强度均明显提高;当m(DAC):m(CTS)=3%时,该交联膜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1 118.8 mg/g;此外,DAC-CTS交联膜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2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首先,采用乳酸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具有缩聚活性的L-聚乳酸和D-聚乳酸;然后,将两者熔融共混后进行固相缩聚,合成了一系列立体嵌段聚乳酸。采用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产物的链结构、重均分子量、热性能,并探讨了均相晶体和立体复合晶体共存情况下的固相缩聚机理。结果表明,固相缩聚产物分子量增长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0 h,较低的催化剂含量,L-聚乳酸质量分数为80%。L-聚乳酸和D-聚乳酸共混物较低的初始立体复合晶体结晶度有利于后续固相缩聚过程中产物分子量的增长;固相缩聚不仅发生在异链之间,而且也发生在同链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酸作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分子量不同的具备缩聚活性的预聚物L-聚乳酸(PLLA)和D-聚乳酸(PDLA),将重均分子量(Mw)相近的预聚物熔融共混后制成前体进行固相缩聚。采用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固相缩聚产物的链结构、分子量、热性能及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固相缩聚产物具有立体嵌段结构。预聚物的分子量大小将影响固相缩聚前体中均相晶体和立体复合晶体的相对含量,进而影响固相缩聚产物的结构。当预聚物PLLA和PDLA的Mw≈5×104时,固相缩聚产物重均分子量的涨幅最大,最终达到1.83×105。因此,采用Mw≈5×104的预聚物进行固相缩聚有利于产物中立体复合晶体结晶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混的方法,将聚碳酸酯对苯乙烯-甲基丙烯本共聚物进行增韧改性,并DSC,SEM,FT-IR和力学测试为手段,对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聚合法制备的聚氯代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C)膜,除了具有聚对亚苯基二亚甲基(PPX)膜的保形涂覆和物理性能外,还具有更好的粘附能力。研究表明:PPX-C膜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和抗化学氧化性能;氯的引入使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室温柔性增强,动态力学阻尼性能增大,热降解起始温度比PPX膜低,主链降解温度与PPX膜相近。此外,氯的引入对膜的亲水性能影响不大,但膜的水汽渗透率却因此明显降低,与PPX膜相比PPX-C膜具有更好的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17.
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有物理共混、化学共聚、表面涂覆、表面化学处理、表面接枝等几种。其中物理共混和表面涂覆法比较成熟且已获得应用,而PVDF微孔膜的表面化学处理、等离子体或光引发改性技术以及环境敏感性等将成为PVDF微孔膜的改性和功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聚乙二醇(PEG200)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质量比对膜分相速率和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以磷酸三乙酯(TEP)和DMAc的混合液作溶剂对PVDF膜凝胶速率、膜结构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EG200的加入减弱了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但铸膜液的分相行为由延迟分相转变为瞬时分相,膜通量提高。随着混合溶剂中TEP含量的增大,铸膜液的黏度增大,分相速率减慢;在高质量比m(TEP)/m(DMAc)时,膜表面的孔增多,指状孔膜结构逐渐消失,整个膜截面呈海绵状,膜通量变大,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张臣  陆冲  程树军 《医学教育探索》2016,(6):808-813,870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接枝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GEVA)和马来酸酐(MA)功能化改性淀粉(MST),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对二者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MST/GEVA复合材料,其中固定MST和GEVA的质量分数均为20%。通过拉伸、冲击、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EVA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韧性得到明显改善,断裂伸长率最高可达170%,冲击强度提高了400%左右;随着GEVA接枝率的提高,淀粉逐渐被GEVA相包覆,促进了淀粉在PLA基体中的分散;同时复合材料的吸水性降低,结晶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丹参素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 方法: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载体,丹参素钠(SAS)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电纺纤维膜;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检测纤维膜含药量,绘制药物释放曲线。 结果:不同含量丹参素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纤维直径均在280~390 nm 之间,纤维膜含药量高,并能较好地实现丹参素钠的缓控释放。 结论:研究制备成功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制备工艺简单,载药均匀,有明显的缓释性,可为皮肤局部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