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腔常用修复材料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螺旋CT中的二维图像伪影,为临床口腔修复材料选择和口腔放射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猪头颅(6个月龄,长白猪),模拟人在体口腔环境,使用氧化锆、纯钛、镍铬、钴铬、银钯、金钯6种修复材料,在同牙位制作全冠,分别戴入右下第1、2、3前磨牙,分别按常规颌骨CT条件使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90ekV,0.4mm)和16排螺旋CT(130ekV,1mm)扫描,测量伪影的尺寸、面积和形态。结果:6种材料在两种CT中都会产生以冠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伪影,同种材料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螺旋CT中产生的伪影形态相似,但是尺寸和面积前者小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材料的密度越高,投照的强度越大,伪影的面积越大,沿投照方向的条索状伪影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材料产生的高亮度伪影和条索状伪影排列顺序为纯钛〈氧化锆〈镍铬〈钴铬〈金钯〈银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口腔内有高密度修复材料存在时,应首选低投照强度的设备检查,固定修复时应首选密度较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评价氧化锆等8种常见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产生伪影的程度。方法:针对下颌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分别制作氧化锆、玻璃陶瓷、聚合瓷、金铂合金、纯钛、金钯合金、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共8种全冠,用离体牙作对照,固定在光固化树脂固定板上。用锥形束CT扫描全冠及离体牙,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10.0软件,在二维断层图像中,定量评价全冠周围伪影的条纹数量和最大径。结果:在二维断层图像中,天然牙、玻璃陶瓷和聚合瓷无伪影,氧化锆和金属均产生条状伪影,条数为5~9条/全冠,左右和上下最大径分别为2.4~2.6 cm和2.2~2.7 cm。结论:在锥形束CT二维断层图像中,氧化锆和金属全冠周围均会产生伪影,玻璃陶瓷、聚合瓷全冠和天然牙齿不产生伪影。  相似文献   

3.
魏亦龙  崔钢  张跃  殷戬  宋一志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64-1766,1770
目的:对口腔常用的金属材料全冠在螺旋CT图像中的伪影进行实验研究,为临床口腔金属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同一家猪头颅(六月龄,洛克白猪),模拟人的在体口腔环境,使用金钯、银钯、纯钛、钴铬、镍铬5种金属材料,在同一牙位制作5种金属冠,并分别戴入头颅的右下第1、2、3前磨牙,按照常规颌骨CT条件扫描(130ekv,1mm),测量伪影的尺寸、形态和面积。结果:5种金属冠都会产生以冠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伪影,金属的密度越高高亮度部分伪影面积越大,沿投照方向的长度越大,与原始截面图差异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金属所产生的高亮度伪影和条索状伪影排列顺寻为纯钛〈镍铬〈钴铬〈金钯〈银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修复材料应首选密度较低的金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种植牙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3例接受种植牙手术患者的口腔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颌面锥形束CT和曲面断层检查。两种方式影像学分析,比较两种方式检测患者颏孔解剖检出情况,下颌区垂直距离测量以及种植术术后检查情况。结果锥形束CT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颌骨解剖结构和术后骨结合。锥形束CT在颏孔、颏棘上孔、切牙管、副颏孔以及颏神经环等解剖结构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前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显著长于曲面断层(P<0.05),磨牙区下颌骨根尖处根尖骨宽度显著短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前牙区和磨牙区可用骨高度,前牙区骨类牙根长度和前磨牙区下颌骨牙槽嵴顶跟间骨宽度均显著低于曲面断层(P<0.05)。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后未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3.85%)显著低于曲面断层的检出率(11.54%)(P<0.05);而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后骨量不足的检出率(25.00%)显著高于曲面断层的检出率(12.50%)。结论锥形束CT对种植牙术前颌骨解剖结构显示及诊断、术后种植体情况检测均要优于曲面断层,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腔科常用钴铬合金桩在磁共振常用序列中产生的伪影面积及形状,探讨钴铬合金桩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铸造钴铬合金牙桩,长15 mm,顶部直径3.5 mm,底部直径1.0 mm的锥形圆柱体10枚,采用4种头颈部常用序列(DW1,T2Flair,T2FRFSE,T1Flair)进行检测,观察钴铬合金桩在MRI检测中产生伪影的形状,测量并分析比较伪影面积及最大直径。结果钴铬合金桩在MRI成像中伪影形状为类椭圆形,在DW1序列产生的伪影面积最大,钴铬合金伪影最大面积为试件最大面积的87.6倍,最大直径为9.7倍。结论临床中戴有钴铬合金桩做核磁检查时,能产生金属伪影,MRI检查结果应依据金属桩存在的位置面积大小合理判断伪影大小,保证核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腔金属修复体对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响.方法 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钛合金、纯钛及钯金制作相同厚度和相同形状的4个牙齿单位修复体为试件,在水模环境下,用0.4T磁共振机分别采用GRE T2WI和SE T1WI序列进行扫描,测量比较不同材料在不同序列及同一序列不同成像参数下的伪影面积大小.结果 各修复体在磁共振成像上产生伪影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以钴铬合金产生的伪影范围最大,钯金几乎不产生伪影;成像参数不同,产生的伪影面积大小亦有不同.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查时,可选择产生伪影较小的序列及参数;制作口腔金属修复体时,应考虑以后可能存在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而选用不同的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和根管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按年龄段分组,各随机选择70张,共420张锥形束CT扫描图像,截取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横断面影像,针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根管数目、近中颊侧第二根管根管口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锥形束CT能在根管口横断面上清晰显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存在和分布。结论锥形束CT可以真实反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解剖形态,图像清晰,给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Protaper手动镍钛锉在根管预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君  方晓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4):304-305,311
目的 评价Protaper手动镍钛锉在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例需做根管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100例,Protaper手动镍钛锉组(PT组)采用冠向下深入法预备根管,手用不锈钢K型锉组(SS组)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记录患者的术后反应和根管充填后的效果、根管的锥度和流畅度.结果 前牙术后根尖急症的发生率PT组与SS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前磨牙、磨牙术后根尖急性反应的发生率PT组少于SS组(P<0.01).根管充填后的X线片显示中,两组牙根管预备后的流畅度和锥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前磨牙、磨牙,尤其是弯曲根管中PT组根管形态光滑、锥形完美,适充率更高.结论 Protaper手动镍钛锉用于磨牙根管预备有明显优势,可减少根尖急性反应的发生,根管塑形效果好,适充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根尖片与锥形束CT运用于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纳入的9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复查时采取根尖片与锥形束CT检查,观察治疗后患者根尖病变情况及病变变化。结果共90例研究对象,经过根尖片检查发现根尖病变有57例,占63.33%;而锥形束CT检查发现根尖病变有69例,占76.67%,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在有无病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根尖片检查发现病变消失有33例(36.67%),病变缩小有49例(54.44%),病变未变有8例(8.89%),病变增大有0例(0.00%);而锥形束CT检查发现病变消失有21例(23.33%),病变缩小有62例(68.89%),病变未变有7例(7.78%),病变增大有0例(0.00%),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在病变变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牙位在根尖片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前牙95.00%(19/20)、前磨牙64.00%(16/25)、磨牙70.83%(17/24)。结论根尖片与锥形束CT运用于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但在诊断有无病变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牙位是影响根尖片检出根尖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颌下腺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颌下腺涎腺结石患者,采用下颌横断合片及锥形束CT(CBCT)的方法判定颌下腺结石的位置和形态。结果位于前牙区结石4例,前磨牙区7例,磨牙区8例,磨牙后区10例,腺体内1例。按结石所处位置分为导管前部11例,占36.67%,导管后部结石18例,占60.00%,腺体部1例,占3.33%。术后观察导管结石长径范围为2.0~29.0 mm。结论采用下颌横断合片及CBCT的方法判定颌下腺结石的位置和形态,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下颌管上缘至各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方法采集 1 0 0份下颌骨标本 ,根据吴汝康的人体骨学测量方法进行年龄估计及性别鉴别 ,观测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的距离。结果下颌管上缘至第二前磨牙槽嵴顶距离 :男 1 5 .87mm ,女 1 5 .86mm ;下颌管上缘至第一磨牙槽嵴顶距离 :男 1 4.97mm ,女1 5 .87mm ;下颌管上缘至第二磨牙槽嵴顶距离 :男 1 4.68mm ,女 1 4.2 1mm ;下颌管上缘至第三磨牙槽嵴顶距离 :男 1 4.5 6mm ,女 1 4.3 9mm。下颌管均值长 :男 62 .3 0± 3 .87mm ,女 5 7.69± 4.2 0mm。结论男、女牙槽嵴顶至下颌管上缘距离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男、女下颌管长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男大于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 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睫状体解剖形态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在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住院的PACG 1 183例(1 45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共30例(38眼)。根据是否 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PACG组(眼数1 418)和恶性青光眼组(眼数38);根据年龄段不同将PACG患者分为3~40岁组(眼数 171)、41~70岁组(眼数1 016)、≥71岁组(眼数269);根据恶性青光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眼数5)、晶体摘除 组(眼数6)和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根据恶性青光眼是否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分为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27)和 非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眼数11)。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晶体厚度、治疗前后视力、治疗前后眼 压、治疗方式、既往手术史等,同时记录使用超生生物显微镜测量的患者不同部位睫状体厚度(ciliary body thickness, CBT)、小梁睫状突的夹角(trabecular ciliary angle,TCA)和晶体直径。结果:恶性青光眼组男女比例为1:2,平均发病年 龄[(51.87±12.92)岁]低于同期PACG组[(57.87±8.78)岁](P<0.05);PACG患者滤过手术后前3月,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 累计占85.7%;恶性青光眼组的晶体厚度为(4.33±0.67) mm,眼轴长度为(21.44±1.18) mm,前房深度为(2.12±0.41) mm, 低于同期PACG组的晶体厚度[(4.81±0.50) mm]、眼轴长度[(22.17±0.97) mm]、前房深度[(2.49±0.48) mm](均P<0.05);恶 性青光眼组CBT0,CBT1,CBTmax,TCA和晶体直径小于同期PACG组(均P<0.05)。结论:具有短眼轴、浅前房、薄晶 体、薄睫状体、小梁睫状突夹角小、晶体直径小的女性PACG患者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玻璃体切除术能显著降低眼 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两种钛笼植入方法对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方法:选用7具成年防腐尸体颈段标本,术前作为空白对照组;C5、C6椎体次全切除后将钛笼剪成相关长度不预弯植入减压骨槽中作为非预弯组;最后将不预弯钛笼取出,将预弯的钛笼植入相应标本后作为预弯组.3组均拍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弧度、手术节段椎间角度及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结果:钛笼预弯组的颈椎弧度及手术节段椎间角度均较钛笼非预弯组和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钛笼非预弯组的颈椎弧度及手术节段椎间角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钛笼预弯组与钛笼非预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钛笼预弯植入可以很好地恢复颈椎的生理弧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针对区域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制作钴铬合金口腔修复材料,考量其在特殊口腔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方法 选取具有相同成分的钴铬(Co-Cr)合金金属粉末和金属块,分别运用SLM技术(SLM组,n=5)和传统的铸造工艺(对照组,n=5)制作适用于口腔修复的Co-Cr合金试件(圆柱形,直径10 mm,厚度3 mm).模拟特殊口腔环境(未进食pH值为5.0,进食后pH值为2.5),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方法获取相关拟合数据,根据极化电阻值Rp分析两组试件的耐腐蚀性能.结果当模拟口腔环境中pH值为5.0时,SLM组和对照组的Rp值分别为4.25±1.11和3.82±1.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模拟口腔环境中pH值为2.5时,SLM组和对照组的Rp值分别为5.83±0.88和3.49±0.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铸造工艺制作相比,SLM技术制作的钴铬合金修复体在进食后的酸性口腔环境中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新型前路颈椎桥型锁定融合器(ROI-C)置入术和椎间融合器联合前路钛板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76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固定方式不同分为ROI-C组(35例,ROI-C置入固定)和对照组(41例,椎间融合器联合前路钛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以日本整形外科及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OI-C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和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感染、血肿、神经损伤、食管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吞咽不适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JOA评分随着时间改变依次升高,VA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JOA评分、VAS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I-C置入术、椎间融合器联合前路钛板术治疗MCSM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助于恢复颈椎生理弧度与椎间隙高度,但前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少、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Older subjects tend to have smaller ocular anterior segment.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measure anterior segment dimensions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and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ffect of age and other factors.
Methods  Anterior segment OCT images were obtained in normal subjects residing in the greater Los Angeles area. Four line scans were acquired at the 90˚, 45˚, 0˚ and 135˚ meridians of each eye. Computer calipers acquired anterior segment dimensions of corneal diameter, anterior chamber width, corneal vault and anterior chamber depth on OCT images. Measurements from 4 meridians were averaged. Axial length and corneal power were measured by partial coherence interferometr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correlations.
Results  Sixty-six eyes of 33 normal subjects (aged 22–65 years, 19 Asians, 14 Caucasians) were enrolled. For every 1 year of age, corneal diameter was 0.033 mm narrower (P <0.01), anterior chamber width was 0.031 mm narrower (P <0.01), corneal vault was 0.016 mm lower (P <0.01), and anterior chamber depth was 0.025 mm lower (P <0.01). Asian eyes had smaller corneal diameter (P=0.035) and anterior chamber width (P=0.015)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aucasian eyes. Body height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neal diameter (0.039 mm per centimeter of height, P <0.01) and corneal vault (0.024 mm per centimetre of height, P <0.01). Gender did not have an independent effect on anterior segment dimensions.
Conclusions  Anterior segment dimensions were smaller in older subjects. Age-related changes may affect the tolerability of long-term implants such as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一科收治的63例缺损直径在3~10 mm的先天性干下型VSD 2~6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体外组和微创组,再依据直径大小差异各分为两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34例,男女比例为19/15,其中直径3~5 mm 13例,>5 mm 2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治疗29例,男女比例为16/13,其中直径在3~5 mm 11例,>5 mm 18例.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外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微创组长,两种手术方式总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3~5 mm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5~10 mm时,体外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手术失败患者的缺损直径均在8~10 mm.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两种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总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体外组的总体发生率为5.75%,高于微创组的1.67%.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结论 VSD缺损直径大小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有影响.体外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微创组高,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影响;微创组较体外组术中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较小选择微创封堵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越大选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锥形束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上颌前牙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supraosseous gingiva,SOG)的三维形态及相关解剖结构。方法: 选取25名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共计150颗上颌前牙纳入研究,受试者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24.5±1.6)岁,佩戴含有显影剂的硅橡胶印模拍摄软组织间接显影CBCT。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分析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的形态,包括SOG高度、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骨嵴顶的距离、CEJ处牙龈厚度、骨嵴顶下2 mm牙槽骨厚度等。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牙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上颌前牙唇侧中央SOG高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3.54±0.67) mm、侧切牙为(3.48±0.81) mm、尖牙为(3.49±0.70) mm,各牙位SOG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前牙唇侧中央CEJ水平牙龈平均厚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1.45±0.23) mm,侧切牙为(1.13±0.24) mm,尖牙为(1.14±0.22) mm,中切牙牙龈最厚,与侧切牙和尖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侧中央SOG与CEJ处牙龈厚度在所有牙位上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牙周健康的上颌前牙唇侧嵴顶上牙龈中,中切牙牙龈最厚,未发现上颌前牙区唇侧中央SOG高度与厚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