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文化和区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使得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可能.现实中的长三角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一体化的内在机制、产业同构和产业分工.经济一体化效应已初露端倪,表现在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内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增强等.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未来的一体化将是从经济一体化向体制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多维度的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的24年中,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存在比较明显的经济增长趋同现象,同时经历了首先快速趋同而后缓慢趋异的动态变化过程,其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不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14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样存在趋同现象,也经历了先趋同后趋异的变化过程。二者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前一时段14城市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速度较15城市为慢,而后一时段经济增长趋异的速度较15城市地区为快。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趋同及其变化过程的主要作用机制不是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不是技术扩散和转移,也不是结构变迁或生产要素跨部门的再配置,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外商直接投资)转移的空间选择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正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但是,目前该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粗放式、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长三角地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充分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 --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及其15个城市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快速提升,提升的幅度和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与改革开放初期结构高级化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差距大幅度缩小。长三角及其15个城市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高与其经济增长、经济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密切关联且相互促进,但是由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构成的区域组合产业结构高级化上升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虽然实际情况不同的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及各城市地区均应继续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以发挥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互动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前店后厂”的利用外资模式,是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合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从总体上看,这一模式的推行,既有助于解决长三角区域内存在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又有助于构筑我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大都市带,对上海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带来积极影响。目前长三角地区“前店后厂”式引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上海及周边地区应通过增强大区域观念,创造有利区位条件等途径,因势利导,进一步壮大“前店后厂”的引资规模。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大是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和新趋势.这种现象在苏南和苏北地区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通过调研发现,苏南苏北地区产业转移加速了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促进了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是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存在苏北地区专业人才缺乏、思想观念落后、苏南地区对产业转移推力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法规建设力度,发展服务业与提高地区服务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拉动,技术创新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后,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引导系统、区域创新支持系统以及企业创新实施系统对长三角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如何在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探求可推广、可复制的实现模式与路径。研究显示,当前一体化示范区所属的两区一县的产业升级依旧面临挑战,各区县之间的产业结构虽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形成了各有重心的发展格局,但作为产业升级发动机的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为此,本文在分析示范区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为示范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创新引领、绿色为基、链式嵌入、高端高新”为产业升级的实现模式,并据此明确了发展重点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并发展为国家战略后,国内鲜有探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研究,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地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专利及基金项目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中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合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体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开展发明专利,与高校合作开展基金项目研究。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长三角地区采取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相关龙头科研机构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医药类高校借助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经济合作。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应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模式,其基本的运行理念是,不再简单的依靠行政、计划和政府间的协调手段,而是将政府的作用集中在撤除区域行政壁垒,提供区域无差异的公共产品,包括无区域歧视的各种规章、规范、规则等方面,从而创造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更多的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企业推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利用企业内地域分工的力量,促进地域问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推动地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达到企业发展、地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多赢目标。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要坚持政府推进、企业主导的方针,先易后难,逐步展开。在各次区域层面上,可以更多的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重点推进。在基础设施方面,长三角要构筑和完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体系。此外,江浙沪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也应在长三角的框架中实现,从而做到“基础产业协调发展,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支柱产业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生态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现状刻不容缓。长三角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不能仅仅依靠每个城市“独善其身”式的努力.这种努力是难以见效的。一湖、一江、一海以及其中密布的水网,把长三角各方生态粘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各方有着极为密切的生态联系以及较强的生态互动,生态安全走向一体化是长三角各方的必然选择。长三角生态安全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诸多层面予以展开:从体制层面看,当前各方应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协调机制以及区域生态安全应急合作机制;从经济层面看,当前各方应构建区域生态市场机制区域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规划层面看,当前各方应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生态安全专项规划;从社会层面看,当前各方应发挥第三组织的作用以及强化公众参与;从技术层面看,当前各方应进行生态安全技术联合攻关以及实现生态安全技术共享。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一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云南省高等教育学科与现代经济体系的适切性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2013-2020年间云南高等教育学科供给与产业经济增长效应。主要研究发现,(1)云南高等教育学科供给各要素均对云南产业经济增长有贡献,其中学科布点和经费供给对产业经济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2)农学毕业生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最高,农学类与第一产业的平衡度较好;面向第二产业的理工科类供给规模增速较小,工学类毕业生对第二产业的贡献较高,理学类毕业生对第二产业的贡献度要略低于部分学科;面向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类学科供需平衡度相对较好,对产业经济增长整体贡献度较高。(3)不同学科的毕业生供给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差异,医学类毕业生贡献度最显著。针对结果分析,结合云南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学承载的古典哲学思想中统一的哲理、数理同构规律。方法:从古典哲学思维模型、数学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公式,精确论证中医理论发生的共同的数学模型统一规律。结果:中医哲学思想潜在着基于统一哲理、数理基础上的同构律;奇数类演化律是中医同构律的根本规律。结论:中医各科理论的发生有必须遵从的哲理、数理规律。  相似文献   

15.
蒋芬  李明珍  张培锋  刘信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57-159,162
浙江是医药大省。本文通过对浙江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巩固优势、先仿后创、差异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思路,并提出了加速浙江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对增强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浙江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迈进,以及实现浙江经济转型提升和跨越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药产业作为四川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关系着四川省医药产业对经济贡献率的高低。本文立足于四川的中药资源优势,针对资源转化为产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推进四川中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参考,争取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现更高的经济贡献度。  相似文献   

17.
江苏作为中国沿海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其付出的环境代价也是巨大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迫在眉睫。以江苏省经济资源环境资料为依据,选取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形成了江苏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2012年的江苏经济状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我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处在较低阶段。其对策包括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低碳能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转变消费观念,提倡低碳生活;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鼓励低碳出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研发低碳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SARS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政府部门预防控制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济投入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情景与趋势分析法。结果 SARS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维护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费用增加,全市SARS病例的总医疗费用为77.68万元人民币,平均每例2.77万元;②医疗卫生成本支出增加,全市配套SARS防治基金人民币2440万元;③导致社会公共经济活动减弱甚至停滞,尤其对旅游业影响最严重,全年旅游总收入49.17亿元,下降11.20%;影响最严重的3~7月份,共损失人民币约12.65亿元;④社会消费心理基础威胁增加,消费心理衰退。餐饮业在3~4月份,损失人民币纯利润0.23亿元;⑤社会不安定经济形态特征明显,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企业景气指数出现急剧下降。结论 SARS对经济的影响可导致社会不稳定,社会公共经济活动基础动摇,政府应加大SARS等传染病重大疫情预防控制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王苹 《中国医药导报》2014,(23):132-135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其流通绩效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实现医药行业物流运作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析了医药物流的运作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医药物流与政策制度的整合,提高医药物流的流通绩效,引导医药物流结构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