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三角的空间区位与发展基础为其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提供了可能,但要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在目前阶段,必须依赖创新,不仅是我们通常说的企业创新、自主技术创新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就是制度创新,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但由于行政区划的阻碍,长三角制度一体化的形成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性的障碍,而世界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博弈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合理划分与共享的过程,它要求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明确分工与合作,要求都市圈内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创新这包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度一体化,管理和运作体制的一体化创新,法律和经济社会政策的一体化创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的24年中,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存在比较明显的经济增长趋同现象,同时经历了首先快速趋同而后缓慢趋异的动态变化过程,其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不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14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样存在趋同现象,也经历了先趋同后趋异的变化过程。二者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前一时段14城市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速度较15城市为慢,而后一时段经济增长趋异的速度较15城市地区为快。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趋同及其变化过程的主要作用机制不是资本边际报酬递减,不是技术扩散和转移,也不是结构变迁或生产要素跨部门的再配置,而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外商直接投资)转移的空间选择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实现可持续率先发展有着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诸如环境资源人口压力巨大、经济粗放增长、社会矛盾累积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初步实现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层次推进,保持率先发展的势头,并且由经济的率先发展走向全面的率先发展、和谐的率先发展、可持续的率先发展,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 --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及其15个城市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快速提升,提升的幅度和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与改革开放初期结构高级化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差距大幅度缩小。长三角及其15个城市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高与其经济增长、经济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密切关联且相互促进,但是由长三角15个城市地区构成的区域组合产业结构高级化上升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虽然实际情况不同的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及各城市地区均应继续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以发挥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互动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同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的引擎,其产业结构的趋同趋势受到了理论界和政府的共同关注,产业同构到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各有说法。总体看来,产业同构对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积极意义。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客观上形成了广域的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并未对长三角经济造成明显的不利,正是这种逐渐趋同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正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但是,目前该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粗放式、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长三角地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充分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7.
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区域工业化步入中后期,进入“投资导向向创新导向”转型发展阶段时,不但出现了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迈入知识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态势,而且也出现了以“人本、创新与文化多样性发展”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以国家文化政策的引导,以创意产业的链接耦合方式,来支持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变革与进步。目前长三角区域正步入创新导向的经济发展阶段,长三角各区域的文化建设还处在自身建设的阶段。在长三角区域产业升级转型,步入创新导向阶段时,应通过确立创新价值导向,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推进精致化行动来支持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本在不同区域的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关系密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相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缓慢增长,长三角三大区域固定资本投资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其中苏南增幅最大,上海的增幅最小;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海最大,浙北最小;比较而言,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在三大区域都很小。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并发展为国家战略后,国内鲜有探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研究,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地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专利及基金项目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中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合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体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开展发明专利,与高校合作开展基金项目研究。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长三角地区采取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相关龙头科研机构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医药类高校借助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0.
规划建设城市群必须对其所处发展阶段进行准确判定。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城市群经历孕育起步、成长壮大两大阶段演化后,当前已经进入到优化提升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的时代使命,赋予长三角城市群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应以“创新引领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城市群功能,推进一体化治理,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长三角的持续快速发展中,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引人瞩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R&D的投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十分显著。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雷同,缺乏规划引导,集群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长三角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今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在产业布局上加强引导,促进产、学、研体系的完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集群的环境,以此弥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三角区域具备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长三角具有新阶段发展所需要的区域文化基础和精神资源。从区域文化看,长三角有着吴越文化、楚汉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类型,这三种文化具有奋发进取而又精致典雅的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对于新的发展方式有积极的内在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还需要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应该借鉴英国的经验,以繁荣文学艺术来涵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以创意产业的路径来开拓新的产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区域发展效应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在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快速率先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三角的可持续率先发展。目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境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与行政壁垒的矛盾、区域共荣与地方利益的矛盾、高速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矛盾等方面。今后要不断深化发展理念,整合市场、政府、社会三种力量,发展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建构社会政策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1877年芜湖开埠后,在贸易、交通、金融等方面与上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其成长为近代沿江重要口岸的主要动力.芜湖与上海自近代以来就存在的经济关系,反映了二者经济交往的渊源,为今天芜湖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合理的历史依据,上海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应该发挥更大的幅射带头作用,这样,长三角的空间范围方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为今天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长三角扩容或泛长三角经济关联,提供了有益的案例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FDI是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当前长三角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优势的主要来源。FDI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微观基础构造机制。外生出长三角地方政府以FDI偏好的制度安排偏好、特征及演化路径。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与地方政府双方在信息、资源控制及效用函数等方面的不对称性和差异,以FDI为偏好的长三角地方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制度安排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重性、阶段性和过渡性。如何充分发挥FDI偏好的制度安排的积极作用,充分降低其固有缺陷的负面效用,形成集群微观基础与制度创新互动的演化机制,是未来长三角地方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制度创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