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后能有效减少CO2蓄积、降低死腔通气比(VD/VT)及肺内分流(Qs/Qt)的通气方法。方法60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按不通的通气参数分为A、B、c及D组,各15例,全身麻醉插管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设定每分通气量(MV)均为140ml/kg,各组采用不同的呼吸参数。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60min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max)、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并计算死腔通气比(VD/VT)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各组气腹后各时点PaCO2、PETCO2、VD/vT及Qs/Q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D组气腹后10、30、60min的PaCO:、PETCO:、VD/vT及Qs/Qt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气腹后3个时间点Pmax与气腹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腹后组间Pmax比较,A组明显高于B、C、D组(均P〈0.05),B组明显高于C、D(均J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中为减少CO2气腹对机体不利影响,建议IPPV时设定MV为140ml/kg,并采用快频率低潮气量(VT=7.8ml/kg、f=18次/s)的通气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气腹压力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期间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ASAⅠ或Ⅱ级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气腹后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低气腹压力组(组Ⅰ,n=20)与对照组(组Ⅱ,n=20)。气腹后当患者PETCO2>45 mmHg持续 5 min 后,组Ⅰ采用8 mmHg气腹压力,对照组仅给予过度通气治疗。抽取动脉血检测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高碳酸血症后5 min(T3)、改低气腹压力后5 min或过度通气后5 min(T4)、低气腹压力后15 min或过度通气后15 min(T5)、低气腹压力后30 min或过度通气后30 min(T6)、低气腹压力后1 h或过度通气后1 h(T7)时的PaCO2、pH值。同时记录PETCO2、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情况。结果 组Ⅰ在T4,T5,T6,T7的PETCO2、PaCO2显著低于T3(P<0.05)。组Ⅰ在T4,T5,T6,T7的pH显著高于T3(P<0.05)。与组Ⅱ比较,组Ⅰ在T4,T5,T6,T7的PETCO2、PaCO2显著降低(P<0.05)。与组Ⅱ比较,组Ⅰ在T4,T5,T6,T7的pH显著增加(P<0.05)。组Ⅰ均顺利完成手术,组Ⅱ有6例暂停手术、2例中转开腹(P<0.01)。结论 低气腹压力可有效缓解腹腔镜手术期间并发的高碳酸血症,并降低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关键词】 气腹 高碳酸血症 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LSC)期间CO2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6例,ASAⅠ~Ⅱ级,于气腹前10min和气腹后15min、30min、以及放气后30min分别采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气,同时记录PETCO2。结果 与气腹前10min比较,气腹后15min和30minPaCO2及PETCO2均显著增加(P〈0.05),pH值、PaO2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气后30min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气腹前水平。结论 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期间,PETCO2和PaCO2均明显升高,说明可能存在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提示CO2气腹期间应充分供氧和加强对PETCO2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肥胖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3-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15例(试验组),同期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正常体重患者1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气管插管后约5min、手术前(T0)、行头低臀高位后10min(T1)、行头低臀高位后30min(T2)及拔管后5min(T3)抽取动脉血行血气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气道峰压(PIP)、肺顺应性(Clt)、PaO2、PaCO2、PETCO2、pH值及动脉血HCO3-的变化。结果麻醉后试验组患者气道峰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两组患者PaCO2呈上升趋势,试验组T1、T2时点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HCO3-均未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变化(P>0.05),但试验组患者拔管后动脉血HCO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相同的通气模式下,两组患者术中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PaCO2、PETCO2均呈上升趋势,但肥胖患者较正常体质量患者变化缓慢,两组患者动脉血pH值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肥胖患者术中PaO2较正常体质量患者低。术后拔出气管导管后,肥胖患者在短时内PaCO2升高、PaO2降低较显著,应加强对肥胖患者拔管后的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5.
楼海霞  徐丽丽  李伟燕 《浙江医学》2021,43(16):1765-1767,1772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在肥胖患者行妇科腔镜手术中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至12月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腹后通气模式为I︰E=1︰1,对照组为I︰E=1︰2。记录患者气管插管后10min(T0)、气腹后15min(T1)、气腹后60min(T2)和气腹结束后15min(T3)通气参数中的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同时在各时点抽取动脉血1ml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无效腔率(VD/VT);记录相应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患者术后有无缺氧、术后皮下气肿、肩痛、肺部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PETCO2、RR、HR、MAP、MV、VD/V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时点的Pmean、Ppeak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T2、T3时点OI及T1、T2、T3时点Cdyn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比通气可降低Ppeak,降低肺内分流,提高肥胖患者气腹下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6.
甘丽霞  黄中华  梁宁  包延丽 《广西医学》2010,32(11):1346-1347
目的研究不同CO2气腹时间对全麻下施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施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20例,监测时点为麻醉前(T0)、CO2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1.5h(T3)、气腹后2.5h(T4)、气腹后3.5h(T5)、CO2放气后30min(T6)、术毕30min(T7),监测项目为记录PIO2,抽取桡动脉和中心静脉血做血气分析,测定Hb、SvO2、SaO2、PvO2、PaO2、PaCO2。结果20例患者的pH、BE随着CO2气腹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QS/QT、PCO2、P(A-a)O2呈上升趋势,与麻醉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呼吸系统老化,肺功能减退,长时间的人工气腹会导致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并且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其程度会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探讨OLV期间应用的最佳PEEP值。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OLV患者30例,患者侧卧位后分别于双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通气侧肺5 cm H2O30 min(T3)及通气侧肺10 cmH2O 30 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心率
(HR)、平均动脉压(MAP)及气道峰压(Ppeak),并计算肺内分流(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比较,O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T2到T3期间PaO2从(200.20±145.25) mmHg上升到(299.55±138.83) mmHg,Qs/Qt下降(P<0.05)。T3到T4期间PaO2从(299.55±138.83) mmHg下降到(237.30±135.57) mmHg,Qs/Qt有所升高(P<0.05)。OLV时Ppeak值从T2(21.15±3.60) cmH2O上升到T4 (27.20±3.78) cm H2O(P<0.05)。结论: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 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是较合适的PEEP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头低臀高(Trendelenburg)体位以及高碳酸血症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40例60岁以上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全麻诱导插管后,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0~12 mL/kg,Fi O2为1.0,吸呼比为1.0∶1.5,呼吸频率10~12次/分,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0~35 mm Hg。术中CO2气腹注气压12~15mm Hg。分别于麻醉后15 min、T位后15 min、平卧位气腹后15 min、T位气腹后15 min及行过度通气后(PEtCO2恢复至30~35mm Hg)15、30 min监测ECG、HR、MAP、PO2、PEtCO2并测定动脉血气,计算动脉血-PEtCO2梯度(Pa-EtCO2,Pa-EtCO2=PaCO2-PEtCO2)。结果MAP、HR、PaCO2平卧位气腹后15 min、T位气腹后15 min比麻醉后15 min明显升高,过度通气后15 min、30min均较平卧位气腹后15 min明显下降。与麻醉前15 min无明显变化。pH、Pa-ET CO2平卧位气腹后15 min、T位气腹后15min比麻醉后15 min明显下降,过度通气后回升与平卧位气腹后15 min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及CO2气腹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均对循环功能有一定影响,术中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呼吸参数可减小以上因素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行胸科微创手术中非通气侧肺高频喷射通气(HFJV)的作用.方法 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患者30例、电视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40例,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全麻快速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A组左肺单肺通气后右肺行高频喷射通气(HFJV),HFJV频率60次/min,驱动压0.5kg/cm2;B组行左肺单肺通气.分别于OLV前(T1)及OLV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10min(T5)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肺顺应性(Cdyn).结果 与T1时比较,T2 -T4时两组PaO2均下降,Qs/Qt、气道峰压(Pmax)升高、肺顺应性下降(P<0.05);与B组比较,A组T2-T4时PaO2高于B组、Qs/Qt低于B组(P<0.05),气道峰压(Pmax)、肺顺应性较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辅助单肺通气可使胸腺瘤微创手术患者降低肺内分流,维持较好的PaO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肺内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维持期间吸入氧浓度分别为50%(A组)或100%(B组);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 min和气腹放气后1 min记录气道峰值压力、肺顺应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参数,并在麻醉前以及气腹放气后1 min采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在二氧化碳气腹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气腹放气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较气腹后明显增加,同B组相比,A组患者肺顺应性增加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氧合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Qs/Qt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麻醉维持期间吸入50%氧较纯氧通气更有利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低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期间高碳酸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气腹压力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期间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ASAI或Ⅱ级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气腹后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例与对照组20例.气腹后当患者PET CO2>45 mmHg持续5 mjn后,观察组采用8 mm Hg气腹压力,对照组仅给予过度通气治疗.抽取动脉血栓测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高碳酸血症后5 min(T3)、改低气腹压力后5 min或过度通气后5 min(T4)、低气腹压力后15 min或过度通气后15 min(T5)、低气腹压力后30 min或过度通气后30 min(T6)、低气腹压力后1 h或过度通气后1 h(T7)时的Pa CO2、pH值.同时记录PET CO2、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T4,T5,T6,T7的PET CO2、PaCO2显著低于T3(P<0.05).观察组在T4,T5,T6,T7的pH显著高于T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4,T5,T6,T7的PET CO2、PaCO2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现察组在T4,T5,T6,T7的pH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6例暂停手术、2例中转开腹(P<0.01).结论 低气腹压力可有效缓解腹腔镜手术期间并发的高碳酸血症,并降低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50例,E组选择L1,2和T11,12两点硬膜外穿刺,G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所有病人麻醉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T1),10(T2),15(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T5)的MAP,CVP,CO,HR,PETCO2。两组病人均在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L)经桡动脉抽血作血气分析和测血糖(GLU),并记录动脉血CO2分压(PaCO2)、酸碱值(pH)、碳酸氢根浓度(HCO3^-)、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糖值(GLU)。结果E组气腹后5min,10min HR明显降低(P〈0.05),15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腹后5min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腹后两组病人的CO均显著下降(P〈0.05),10min后开始回升,30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不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而硬膜外麻醉在降低气腹造成的循环高动力以及降低应激反应方面尚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不同平均动脉压(MAP)对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对肺内分流
(Qs/Qt)的影响。方法42例行右肺叶部分切除术需OLV患者,按OLV 20 min后MAP在基础值±10%以内为A组(22例),MAP
低于基础值30%为B组(20 例)。分别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LV)20 min(T1),OLV 20 min(T2),B组复压后30 min(T3),恢复
TLV20 min(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A组患者的PetCO2
与PaCO2在OLV与TLV时均密切相关(P<0.05);B组在T2时[(Pa-et)CO2]较A组增大,但PetCO2与PaCO2仍具有相关性(P<
0.05);B组T2时期Qs/Qt高于A组(P<0.05);在观察时间内,OLV期[(Pa-et)CO2]与(Qs/Qt)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OLV期
间血压正常时PetCO2可反映PaCO2的动态变化;低血压时[(Pa-et)CO2]增大,PetCO2与PaCO2相关性低于血压正常时,此时
PetCO2可能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需进一步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下不同吸气流速对胸科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病损切除术的单肺通气全身麻醉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吸气流速30?L/min组(A组),吸气流速50?L/min组(B组),吸气流速70?L/min组(C组),每组25例。分别于单肺通气前5?min(T0)、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并行血气分析,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死腔率(VD/VT)、氧合指数(PaO2/FiO2)和分流率(Qs/Qt)。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Ppeak、Pplat、呼气末正压(PEEP)、VD/VT、Cdyn、PaO2/FiO2、Qs/Qt有差异(P?<0.05);3组间PaCO2、Ppeak、Pplat、PEEP、VD/VT、Cdyn有差异(P?<0.05);3组间PaCO2、Ppeak、Pplat、PEEP、VD/VT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结论 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的单肺通气中,适当增加吸气流速可以在降低气道压的同时促使更有效的气体弥散,减少死腔率并改善肺动态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行泌尿外科手术中CO2气腹对全身麻醉病人通气功能的影响及呼吸调控效果.方法 82例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的病人依据PaCO2监测结果分为3组.A组60例,各监测时点PaCO2<8.00 kPa.其余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C2组,B组12例,气腹后PaCO2>8.00 kPa,呼吸频率维持12次·min-1;C组10例,气腹后PaCO2>8.00 kPa后将呼吸频率由12次·min-1调至18次·min-1.分别于气腹前(T1),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时抽取动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并记录pH、PaCO2等变化情况.同时观察PETCO2、Pa-PETCO2等变化情况.结果 B、C 2组气腹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均P<0.01).气腹后3组病人T2-T4的pH值均下降,PaCO2、PETCO2、Pa-PETCO2值均上升.与同组的T1时间点比较,B组在T2时间点PaCO2值明显升高(P<0.01),B组T4时间点PaCO2、pH、PETCO2、Pa-PETCO2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组PaCO2值在T2、T3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呼吸调整后,C组全部病人PaCO2均降至正常.皮下气肿并发症:B组5例,C组2例.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可导致术前既已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或肥胖的病人、术中发生皮下气肿及手术时间过长的病人出现高碳酸血症,必须通过加快呼吸频率,以增加50%通气量(MV)才能排除过多的CO2.  相似文献   

16.
曹桂珍 《中外医疗》2016,(35):43-45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配合低压力CO2气腹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运用。方法方便选择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09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通气量(MV)将患者分为4组,给予不同的通气策略;观察4组患者时间段内HR、MAP、CVP以及PaCO2、PaO2的数值。结果4组患者气腹后T2、T3时间段的Pa-CO2和PaO2均较气腹前T1有显著性变化(P<0.05);但B2组T3时间段的PaCO2(42.3±1.7)较其他3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aO2(261±52)也较其他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适当增加通气量,提高通气频率配合低压力CO2有助降低患者的PaCO2,减少高碳酸血症(H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秦丹丹  叶凤青 《广西医学》2006,28(10):1536-1537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时间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0例,按气腹时间分为4组,每组5例,气腹时间A组20min,13组30min,C组40min,D组50min,于相应时间监测PaCO2。结果气腹时间与PaCO2的相关系数为rs=0.954,P=0.000。结论气腹时间越长,PaCO2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对病人血流动力学、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20例ASAⅠ~Ⅱ,无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史LC术病人,全麻诱导插管后,控制呼吸潮气量为10 ~ 12 mL/kg,FiO2为100%,吸呼比为1∶ 1.5,调整呼吸频率至10 ~ 12 次/min,使PETCO2在30 ~ 35 mmHg.行气腹手术,适当调节呼吸参数,使EtCO2控制在55 ~ 60 mmHg(PHC)范围.观察病人PHC 5、15、30 min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测定动脉血气,计算Qs/Qt.结果 PHC 5、15、30 min,MAP、CI、HR均明显升高,Pa O2和Qs/Qt无明显变化.结论 LC术中PHC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心率和心排血量均增加,血压升高,对肺内分流和氧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各20例,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 (4μg/ml),10min内泵完,并按0.3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前半小时,C组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双肺通气后10min(T1)、单肺通气后10min(T2)、单肺通气后6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4),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及氧合指数(PaO2/FiO2),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呼末七氟醚浓度(ETsev)。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及各时间点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时,两组患者Qs/Qt和PaO2/Fi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1时相比,两组患者在T2、T3时Qs/Qt均明显增加,而PaO2/FiO2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相比,D组在T2、T3时Qs/Qt明显降低,而PaO2/FiO2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各时间点ETsev较C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缓解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提高氧合,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皮下气肿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气及苏醒的影响。方法依据皮下气肿严重程度把200例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为123例无皮下气肿患者;B组为54例1级和2级的轻度皮下气肿患者;C组为23例3级的重度皮下气肿患者。对B组和C组行过度通气。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30、60、90 min及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30 min血气分析,同时观察苏醒情况。结果 C组在T2~T4时间点的PaCO2、PET CO2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在T2~T4时间点的pH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C组拔管时PaCO2、拔管后30 min的PaCO2显著高于A组。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并发重度皮下气肿导致患者高碳酸血症,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