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3例成釉细胞瘤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釉细胞瘤的X线特点。方法对病理确诊的有完整X线资料的153例成釉细胞瘤病例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结果①本组包含一般型成釉细胞瘤96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57例;有多房型X线影像82例(53.59%),单房型X线影像71例(46.41%);②本组一般型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为单房型35例(36.46%),多房型61例(63.54%)。本组单囊型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为单房型36例(63.16%);多房型21例(36.84%);两种组织类型中单房型和多房型X线表现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③本组有滤泡型成釉细胞瘤13例,其中X线表现为蜂窝型7例(53.85%);非滤泡型一般型成釉细胞瘤83例,X线表现为蜂窝型5例(6.02%)。二组中蜂窝型X线表现所占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单房型影像,一般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多房型影像,蜂窝型影像多见于滤泡型成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1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病理分型、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结果 单囊型发病组多见于青年,男女无差别.影像学特点为单房为主,兼有多房.手术方式刮治、方块切除、节段性截骨,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有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2例颌骨造釉细胞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此种肿瘤多发生于20—40岁,病程一般较长。肿瘤发生部位,下颌骨最多19例,上颌骨3例。病理特征,肿瘤一般较大,本组平均最大直径为4cm,多数为囊性,少数为实性。组织学以滤泡型为主18例,丛状型2例,棘细胞型和颗粒细胞型各1例。并对颌骨造釉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釉原蛋白基因在良恶性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为判断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程度寻找有效指标。方法 :收集存档的良恶性成釉细胞瘤标本 72例 ,其中良性 5 5例 (包括滤泡型 1 8例 ,丛状型 2 0例 ,棘皮瘤型 1 1例和颗粒细胞型 6例 ) ,恶性 1 7例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釉原蛋白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以 1 2例牙胚标本作阳性对照。结果 :釉原蛋白mRNA阳性表达位于肿瘤性上皮细胞胞浆内 ,5 5例良性肿瘤中 ,4 2例呈阳性表达(76 .4 % ) ,各组织学类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恶性 1 7例有 2例呈阳性表达 (1 1 .8% ) ,其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成釉细胞瘤 (P <0 .0 1 )。结论 :釉原蛋白基因可以作为判断成釉细胞瘤细胞分化程度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螺旋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螺旋CT征象。结果 11例中,下颌骨7例,其中下颌角及升支5例,上颌骨4例,1例多发。螺旋CT平扫与肌肉比呈均匀低密度,Ⅰ型及Ⅱ型(9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部分边缘硬化可见分叶,边界清晰;Ⅲ型表现为较大囊状低密度,边缘区见多发小子囊影。病变以向唇颊侧膨胀为主,部分病例(3例)穿破骨皮质,牙根(5例)可见吸收。结论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检查对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价值;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2000年7月至2017年8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颌骨成釉细胞瘤病例,分析各类型成釉细胞瘤的构成比和一般特征。选取具有完整病历和影像资料的DA病例28例、实性多囊型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连续病例各50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关键影像特征,包括边界、周围骨质、三维形态、内部结构、牙和牙周膜情况、密质骨等,并比较病变的CT值。结果 1 269例颌骨成釉细胞瘤中DA构成比为3.9%,上颌发病率达46.0%,好发于前牙区(62.0%)和前磨牙区(30.0%)。DA在CT中多表现为边界呈扇贝样,内部含有骨化结构的实性肿物。肿瘤平均高度与长轴径比值为0.76,平均颊舌径与长轴径比值为0.63,大于其他两类成釉细胞瘤。根据成骨密度特点,DA可见3种类型:成骨致密型(Ⅰ型)、蜂窝/皂泡型(Ⅱ型)和成骨稀疏型(Ⅲ型);Ⅰ~Ⅲ型CT值分别为:(488.8±164.0) HU、(171.7±102.8) HU和(42.1±8.8) HU,均高于其他两种类型成釉细胞瘤。结论 DA在CT中表现为内部含不同程度骨化的实性病变,对于影像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及其受体(PDGFR-α)、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牙胚、36例成釉细胞瘤中上述4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PDGF-A表达在牙胚与滤泡型AB、滤泡型AB与丛状型AB之间比...  相似文献   

8.
造釉细胞瘤(Ameloldostoma)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3%,约占牙源性肿瘤的63.2%[1],可浸润型生长,手术不彻底容易反复,复发率高达50%~90%,但罕见转移[2]。患病年龄一般在30~50岁,约80%发生在下颌骨,其中约70%发生于磨牙区及下颌骨升支,其余发生在上颌骨。1病理特点根据WHO1992年关于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标准,造釉细胞瘤可以分为: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样型、基底细胞型、颗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D166在含牙囊肿(DC)、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及成釉细胞瘤(SA)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71例经甲醛固定的标本,包括含牙囊肿14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15例、成釉细胞瘤(AB)42例,其中实性成釉细胞瘤(SA)13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A)15例、外周型成釉细胞瘤(PA)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析CD166在每种类型病变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66的表达率分别为DC:0、KCOT:73.33%、SA:69.23%、UA:73.33%、PA:71.43%.含牙囊肿中CD166且表达部分基底膜上方的柱状细胞.结论 CD166在KCOT及AB中均呈现高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2例儿童颌骨成釉细胞瘤病例,其X线表现类型主要为单房型;组织学类型以丛状型多见,生物学行为缺乏浸润性,复发率低;初次治疗采用保守性手术方法能保持颌骨的连续性,不影响颌骨发育,术后无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