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月-2008年7月,我们对3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实施低频脉冲电磁场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66例,年龄44~55岁。排除正在行激素治疗、补钙以及近3个月内进行过牙周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大涎腺肿瘤发病率高,手术刀口较长,虽在面部隐蔽部位,术后瘢痕仍可明显,并给患者容貌带来影响。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与骨及软组织都有良好结合性,在口腔科用于颌骨缺损修复、牙周植骨、种植、盖髓、口腔溃疡等。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又称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或嗜伊红淋巴肉芽肿,于1937年首先由我国学者金显宅首先报道,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 (木村)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故此病又称木村病(Kimura Disease, KD).此病全球至今报道约300例,本文报道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木村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11—2020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西省2011—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江西省2011—2020年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2起,涉及暴露人数19 858人,累计发病人数882人,住院297人,死亡1人;9月是江西省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高峰期;吉安市、上饶市、南昌市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居前三;中、小学校是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场所。除原因不明事件外,致病微生物及毒素是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素,主要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交叉污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引发环节。结论 江西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引起,提示夏秋季应继续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排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因食品交叉污染和存储不当而导致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5.
选择2000--2004年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住院的颌骨巨大囊肿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58~80岁,病程5~30个月。原发性颌骨巨大囊肿7例,复发性颌骨巨大囊肿1例,上颌骨巨大囊肿5例,下颌骨巨大囊肿3例。  相似文献   
6.
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360颗需要正畸减数的牙齿,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微创组用微创拔牙刀拔除,传统组用常规器械拔除,比较两种拔牙方法的效果.结果:微创组的患者畏惧率10%、断根率1.67%、拔牙窝完整率94.44%、术中无痛率88%、术后无痛率94%、术后肿胀发生率5.56%、拔牙手术时间(2±0.3)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传统组畏惧率56%、断根率12.22%、拔牙窝完整率48.33%、术中无痛卒68%、术后无痛率52%、术后肿胀发生率33.89%、拔牙手术时间(5±0.2)min、患者主观感受痛苦率48%.以上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用于正畸减数拔牙效果优于传统拔牙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6-2017 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诊断及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36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开展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采集5426份病例标本,检出386株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11%。病例数男女比例是1.2[DK]∶1,5岁以下年龄组病原检出率最高(8.56%)。第三季度检出率(9.17%)均最高,不同地区病原的总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27.259 P=0.002),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33.76%),致泻大肠埃希菌主要型别是肠黏附型(EAEC,68.6%)。诺如病毒主要是GⅡ型(95.45%)。沙门氏菌的耐药率为88.53%,其中多重耐药菌占耐药菌的60.43%。结论 江西省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沙门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具有年龄、季节性和地域性分布特点,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同时强化相关地区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BG)在面部软组织裂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面部软组织裂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清创缝合后伤口涂布BG、包扎,对照组清创缝合后常规敷料包扎。观察两组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35例、愈合时间为(5±0.4)d、出现增生性瘢痕3例、患者满意37例,对照组分别为17例、(7±0.1)d、15例、20例,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BG可促进面部软组织裂伤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釉细胞瘤的X线特点与组织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有完整X线资料的153例成釉细胞瘤的X线片和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结果 ①本组病例X线表现为多房型者82例(53.59%),单房型71例(46.41%);②一般型成釉细胞瘤96例,包括滤泡型13例及非滤泡型83例,X线表现为单房型35例(36.46%),多房型61例(63.54%).单囊型成釉细胞瘤57例,X线表现为单房型36例(63.16%);多房型21例(36.84%).2种组织类型中单房型和多房型X线表现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单房型影像,一般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多房型影像,蜂窝型影像多见于滤泡型成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10.
全冠修复治疗后牙早期隐裂9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隐裂又称牙裂综合症,多发于后牙,是口腔科常见的非龋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破坏性大,是发展中国家导致牙缺失的第三大原因。1997—2005年,我们用全冠修复法治疗后牙早期隐裂92例126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