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160例KD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0例KD中典型126例,不典型34例,男112例,女4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1岁。<1岁41例,1~3岁68例,3~5岁21例,>5岁30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6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44例,其中冠脉扩张26例,冠脉瘤13例,巨大冠脉瘤5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3年,完全恢复正常40例,5例巨大冠脉瘤患者,1例完全恢复,其余4例未恢复。结论:不典型KD冠脉损害率高,发病10 d内用丙球效果好,2g/kg单次注射,明显优于每日0.4 g/kg连用5 d的疗法,WBC升高,ALB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120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儿科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120例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20例KD中典型99例,不典型21例,男83例,女37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7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32例,其中冠脉扩张23例,冠脉瘤9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29例.结论 不典型KD冠脉损害率高,KD发病10d内用丙种球蛋白效果好,2g/kg单次注射明显优于0.4g·kg-1·d-1连用5d的疗法,WBC升高,ALB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6例KD患儿的相关资料。结果 106例KD中典型85例,不完全KD 2l例,男69例,女37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7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32例,其中冠脉扩张23例,冠脉瘤9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29例。结论不完全KD冠脉损害率高,要增强了解不完全KD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导致婴幼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的因素,针对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后症状仍未减轻的患儿,要及时进行早期检查心脏B超,防止漏诊或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及早期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儿科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7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KD中典型43例,不典型28例.男41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1.37:1.年龄9个月至13岁,<1岁3例,~3岁38例,~5岁17例,>5岁13例.平均发病年龄3岁9个月.早期误诊22例.合并冠脉损害者30例,均为冠脉扩张.结论 典型KD早期易诊断,预后好,不易发生冠脉损害.不典型KD早期易误诊,易发生冠脉损害.KD发病10 d内用丙种球蛋白(1 g/kg)单次给药效果好,大部分患儿24 h内热退.  相似文献   

5.
楼方  肖强 《四川医学》2013,34(5):629-63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儿科2004年8月~2012年8月诊治的73例KD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73例KD中典型62例,不典型11例,男38例,女35例,男女比例约为1.09∶1。年龄6个月~11岁,<1岁16例,1~3岁35例,3~5岁13例,>5岁9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10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19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17例。结论<1岁、WBC升高、ESR升高、ALB降低、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KD发病10d内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临床特征、易被延误诊断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72例KD中典型59例,不典型13例,男49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2.1∶1,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岁。<1岁22例,1~3岁29例,3~5岁14例,5~8岁7例。发病10d内确诊62例,发病10d后确诊10例。并发冠脉损害者19例,其中冠脉扩张16例,冠脉瘤3例。发病10d内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62例,发生冠脉损害13例,发生率为21%,10d后应用IVIG10例,发生冠脉损害4例,发生率为40%。结论:小儿川崎病症状不典型、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导致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早期应用IVIG可明显降低冠脉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情况,评价超声心图对KD诊疗的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常规对18例KD患儿进行监测,检测冠脉径及形态,其中急性期16例次,亚急性期18例,发病3个月时复查,异常者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损害9例,其中冠脉扩张4例,冠状动脉瘤4例(巨瘤1例),冠脉狭窄1例,8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1例冠脉瘤2年内恢复正常;亚急性期检出率高于急性期。结论:超声是诊断KD及决定是否继续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随访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护理配合.方法 护理全程配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在恢复期用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损害、扩张、瘤的变化差异.结果 356例KD患者,其中147例检出有冠状动脉损害,占41.3%,99例冠状动脉扩张.占27.8%,48例冠状动脉瘤,占13.5%(中小型冠状动脉瘤37例,巨大型冠状动脉瘤11例).对119例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2年,仍有19例患儿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冠状动脉管径均回缩至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的28例患儿,冠状动脉管径均回缩至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1例冠状动脉管径仍>8mm(较急性期略缩小),7例转为中小型冠状动脉瘤,3例转为冠状动脉管径扩张,管壁增厚,其中1例并发冠状动脉开口狭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门诊随访需要良好的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川崎病的17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特点:170 例 KD 患儿中典型 KD占77.1%(131/170例),不完全KD占22.9%(39/170例).典型 KD男女之比为1.86:1,不完全KD 为 1.19:1.合并冠状动脉损害46例(27.1%,46/170例),其中冠脉扩张38例(22.4%,38/170例),冠脉瘤6例(3.5%, 6/170例),巨大冠脉瘤2例(1.1%,2/170例).血液系统受累161例(94.7%,161/170例),消化系统受累98例(57.6%,98/170例),呼吸系统受累78例(45.9%,78/170例),泌尿系统受累40例(23.5%,40/170例),关节肿痛5例(2.9%,5/170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3例(1.8%,3/170例).结论 (1)KD好发年龄为<5 岁,男孩多见于女孩;(2)KD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KD冠脉扩张多以一过性扩张为主,除心血管并发症外,其他系统损害应引起重视,以便早期识别;(3)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预后好,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KD采用甲泼尼松龙冲击疗效好;(4)从总体随访情况看,年龄越小,依从性越强,越容易坚持定期复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应用不同剂量(1g/kg与2g/kg)丙种球蛋白后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比较两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自1996年1月~2006年1月本院资料完整KD住院患儿,根据应用IVIG(1g/kg与2g/kg)分为两组,监测其治疗后的3d血液流变学变化,同时应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有无冠脉损害,并动态观察其心脏变化。结果应用2g/kgIVIG患儿血浆蛋白浓度、血浆黏度及反映红细胞聚集性指标较应用1g/kg IVIG患儿明显增高,短期内冠脉损害增加明显,远期冠脉损害无差异(P>0.05)。结论1g/kgIVIG有不亚于2g/kgIVIG的治疗效果,且能减少近期冠脉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Kawasaki disease (KD) has received wide con-cernfor its liabilitytoinduce coronary arterylesion(CAL) . Clinica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IVIG)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KD[1]. But a number of patients de-veloped coronary artery dilation (CAD) or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 CAA) even after IVIGtreat ment with a varied incidence rate in differentreports .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IVIGin pre-vention and …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害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40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未并发CAL的382例A组KD患儿和并发CAL的21例B组DK患儿的相关检验、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儿平均热程、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值明显高于A组(P<0.05)。急性期约30%的KD患儿伴有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的异常。A组患儿在≤10d内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的占85.08%,B组仅占28.57%。超声心动图随访19例并发CAL的患儿,5例冠状动脉扩张(CAD)于短期恢复正常;11例冠状动脉瘤(CAA)有9例恢复或好转;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回缩困难。结论 热程过长及未予静脉注射两种球蛋(IVIG)治疗是KD并发CAL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表现有PLT、ESR及CRP的显著升高。部分KD患者伴一过性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KD并发CAA及CAD可好转或痊愈并发GCAA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108例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不完全KD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86例KD经1~2次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损害108例,发生率58.1%,不完全KD更易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其中轻度冠状动脉扩张60例(55.6%),中度36例(33,3%),重度12例(11.1%)。108例病例经过1~3年的随访,轻度冠状动脉扩张者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而中度、重度扩张者除3例巨瘤并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脉狭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外,余在6个月内均有改善,其中1年内消失30例,2年内消失8例,3年内消失7例;急性期未发现冠状动脉损害者随访1~2年均未发现异常。结论:不完全KD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且冠状动脉瘤预后较差,对可疑KD病例应尽早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提高对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冠脉损伤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63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不同类型川崎病患儿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合并症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KD患儿中,典型KD 41例,不完全KD 22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L)19例,其中典型KD为34.15%(14/41),不完全KD为22.73%(5/22),两组患者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KD的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显著高于不完全K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中性比例、HGB、PLT、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初始治疗前的生物学指标检测,分析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KD并发CAL(CAL组)患儿和70例KD未并发CAL(NCAL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与CAL发生率有显著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1岁、白细胞计数(WBC)>12×109/L、血清白蛋白(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超敏C反应蛋白(CRP)≥100mg/L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9、4.02、3.06、2.42、2.92、4.05。结论存在男性、年龄≤1岁、WBC>12×109/L、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CRP≥100mg/L这些高危因素的KD患儿并发CAL可能性大,需要更强化的治疗,更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作者10年间收集川崎病(KD)患儿82例,发病年龄≤3岁53例,占64.5%;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冠状动脉病变(CAD)33例(40%),随访30例,IVIG 1g·kg~(-1)·次~(-1)治疗31例,热程、住院日较未用组明显缩短;随访1个月~7年,无死亡或复发病例。结果表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敏感性高,安全,简便,可靠,无创伤,重复性好,拟患KD应作此检查;对于所有KD患儿应长期随访。本组病例提示IVIG对CAD具有治疗效应;探讨IVIG经济有效的剂量,仍为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丽辉  肖超跃  王波  陈娟娟 《吉林医学》2013,(20):3995-3996
目的:对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提高对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方法:对32例不完全K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2例不完全KD均有发热,伴有其他临床诊断标准5项中1项或者3项。口唇皲裂18例,球结膜充血18例,皮疹20例,颈淋巴结肿大16例,肛周皮肤发红脱屑17例,卡瘢红15例,手足硬肿18例。实验室指标中ESR、PLT和CRP增高居多,分别占62.5%和56.2%,WBC升高和HB降低均为50%。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冠状动脉急性期扩张11例,心包积液3例。结论:不完全KD在小婴儿中常见,临床表现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潮红、脱屑,卡瘢红有助于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实验室检查ESR>40 mm/h及CRP≥30 mg/L应考虑不完全KD的诊断;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损害(CAL)可作为不完全KD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炎症状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 方法 将128 例KD 患儿分为MP 感染组42 例,非MP 感染组86 例,分析两组热程、不完全KD 比例及静脉丙 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比例等临床特征。比较患儿急性期、缓解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并发CAL 情 况的差异。结果 KD 急性期MP 感染组NLR、PLR、hs-CRP 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非MP 感染 组(P <0.05),缓解期MP 感染组PLT 和hs-CRP 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MP 感染组IVIG 无反应、 CAL 发生率及左冠状动脉内径/ 主动脉环内径(LCA/AOA)比值均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结论 合 并MP 感染的KD 患儿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发生IVIG 无反应以及CAL 的风险均增高。  相似文献   

19.
何俊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182-183,186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治疗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效果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06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2例K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儿给予IVIG 1 g/kg静脉注射,对照组患儿给予IVIG 2 g/kg静脉注射,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患儿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C反应蛋白(creacting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总热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PLT、CRP、ES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L发生率为25.5%,对照组CAL发生率为21.6%,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 1 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KD,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CAL的发生率,且与IVIG 2 g/kg单次静脉注射治疗KD比较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20.
101例儿童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住院确诊的10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川崎病患儿中男79例,女22例,比例为3.59∶1;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9.11%;发病全年散发,以3~4月份最多。口唇潮红皲裂是仅次于发热的重要临床表现;卡斑红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9.70%,心脏损伤不限于冠状动脉,还见于心肌、心内膜和心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为91.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IVIG对川崎病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