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进行阔筋膜张肌游离肌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按局部层次对用福尔马林固定的25具(共50侧)成人尸体进行逐层解剖并观测阔筋膜张肌的血管、神经以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结果:阔筋膜张肌营养血管主要来自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其神经主要来自于臀上神经的下支,血管和神经行程较恒定,在分离寻找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时,应注意保护浅层的股外侧皮神经.结论:阔筋膜张肌有自身较长的血供和神经来源,是良好的游离肌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应用阔筋膜张肌带蒂肌皮瓣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40例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就阔筋膜张肌及其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阔筋膜张肌主要营养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其神经为臀上神经下支的一个分支。结论阔筋膜张肌是一块可游离移植用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阔筋膜张肌瓣修复上肢的移植存活率和功能重建的满意度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教学用尸体30具(48侧)及完整下肢5侧,对阔筋膜张肌的血供、神经、肌形及髂胫束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阔筋膜张肌星长梭形,长14.5~17.5cm,宽3.6~4.2cm,厚0.8~1.2cm,髂胫束长25~28cm,宽4~7cm,厚0.5cm,由臀上神经下支支配。旋股外侧动脉分支3支型占74%,2支型占24%,1支型占2%;阔筋膜张肌由升支供血占77%,升横支共同供血占23%;升横共干占75%,升横分叉存在4种位置,近肌前缘和深面分叉的横支分支至阔筋膜张肌(12侧),也分出浅皮支(21侧)至阔筋膜皮肤。结论阔筋膜张肌瓣以升支或升横干、降支为肌、皮双血管蒂,带阔筋膜张肌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上肢深度烧伤,血运丰富,运动和感觉功能存在。阔筋膜瓣以横支浅皮支和降支为双血管蒂,带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无肌肉缺损上肢烧伤,血运充足,感觉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髂骨与骨膜瓣移位治疗髋部病损11例。由于手术基本不游离血管束,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骨瓣植入再加入骨膜包绕股骨颈,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及股骨头血运,有利于缺损修复,防止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股骨大转子褥疮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2000年4月以来,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股景大转子处褥疮18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无血运障碍,随访3~12个月,局部形态良好.结论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血运丰富,组织量大,易于设计和解剖游离,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大转子褥疮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阔筋膜张肌神经入肌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阔筋膜张肌游离移植选择神经切断或压榨点.方法大体解剖测量固定的成人尸体20具共40侧阔筋膜张肌及其血管神经分布.结果阔筋膜张肌主要由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分支供应,其来源和行程均十分稳定.阔筋膜张肌神经来自臀上神经下支,行程恒定,入肌点在髂前上棘下方6.4±0.5cm处,即髂前上棘垂直线与左右耻骨结节连线延长的交点处.结论该肌神经入肌点可被选作神经的切断或压榨点,阔筋膜张肌已被制成带蒂或游离瓣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带血运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两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联合带旋股外侧升支血管的阔筋膜张肌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41例。结果本组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8个月~6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8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良率87.8%。结论应用两枚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带旋股外侧升支血管的阔筋膜张肌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高,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足部软组织缺损造成骨及重要组织外露,用传统的带蒂皮瓣修复有困难时,虽可用吻合血管的皮瓣修复,但外形多较臃肿,需术后分次行皮瓣修薄术,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1987年10月~1996年10月我们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阔筋膜瓣行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足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案。方法:对31例患者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小腿内侧皮瓣、交腿皮瓣、小腿外侧逆行皮瓣、足背动脉皮瓣、游离的阔筋膜张肌皮瓣、游离的股前外侧皮瓣、以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来修复。结果:2例皮瓣出现部分坏死,其余均成活。游离的股前外侧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有较好的感觉和耐磨性,余皮瓣较臃肿或容易滑动,交腿皮瓣易出现血运差、皮温冷、易溃疡。结论:皮瓣修复踝足软组织缺损是有效的治疗法,但选择皮瓣种类应谨慎。  相似文献   

11.
<正> 增加骨折端血供是加速股骨颈骨折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作者近10年来对该类患者,先后采用股方肌、缝匠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等肌骨瓣,与带旋骼深血管蒂、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蒂的骼骨块异位移植,以及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折共68例。这些方法中,何者为优,如何选择,现就作者实践体会分述于下: 1.从1979年以来,作者按照Meyer氏的推荐,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头下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方法11例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设计,以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为轴线,以连线中点为轴心,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高位皮动脉为血管蒂;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11例11块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供区植皮区瘢痕较大,但下肢功能不受影响。结论该皮瓣解剖容易,方法可靠,可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及阔筋膜,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游离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的变异及处理。方法在52块股前外侧皮瓣切取移植手术中,详细观察该皮瓣血管蒂的有关解剖。结果发现血管蒂起始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系统44块、横支5块、股深动脉2块、股动脉1块。12块为肌间隙皮支,40块为肌皮支。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主要起始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系统,但也存在一些变异。先作皮瓣内侧切口,仔细解剖,寻找血管蒂,根据血管蒂进皮点的高低,作相应切口调整,皮瓣往往能成功切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带缝匠肌深层肌间隙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部位病变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对缝匠肌深层的肌间筋膜的血管分布和走行进行观察。1例进行摹拟手术。结果 该肌间隙行走的血管主要由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及其分支一阔筋膜张肌支、髂嵴支、臀中肌支、髂前下棘支和来自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的缝匠肌节段性血管,上述血管相互吻合形成丰富的肌间筋膜血管网。采用缝匠肌深面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移植,髂嵴支和缝匠肌的节段性血管可保留,肌筋膜蒂的长度可以达到6—8cm。结论 以缝匠肌深层肌间筋膜蒂的髂前上下棘间骨瓣转位移植可用于修复股骨颈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血运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 1989年-1999年我院应用带血运骨瓣移植及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中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11例,带股方肌大转子骨瓣7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9例。应用带股方肌骨瓣或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加截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结果 经2-10年随访,1例股骨头进一步塌陷,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而改行全宽关节置换术,其他病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带血运骨瓣移植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手掌洞穿性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较困难,作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折,形成双岛状皮瓣,吻合血管移植一次修复成功,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方法如下。方法 先行受区清创,然后测量手掌和手背侧软组织缺损面积,以两侧所需皮瓣长度之和,再增加贯穿伤口的长度2~3cm。作为所切取的皮瓣总长度。皮瓣宽度应比受区创面宽度稍大1cm,按常规方法切取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皮瓣设计稍有不同,应将供给皮瓣血供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至发瓣的第一肌皮动脉穿支穿出点。设计在皮瓣中上部,有利于皮瓣远端穿过洞穿性缺损后对折,形成双岛状皮瓣而不使供给皮瓣血供的血管在洞内或对折时受压。同时应注意连同阔筋膜一起切取,也有利于保护血管穿支避免受损。皮瓣游离后,暂不断蒂,将手掌和手背侧皮肤缺损面积,依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旋股外动脉横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治疗面临截肢的小腿严重开放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带旋股外动脉横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治疗的11例面临截肢的小腿严重开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皮瓣、肢体全部成活,小腿均得以保留。术后获得随访6~21个月,肢体功能恢复优良,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面临截肢的小腿严重开放损伤,采用带旋股外动脉横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能同时解决皮肤和血管缺损,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避免截肢残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采用3D-CE-MRA扫描后评价其图像质量,对旋股外侧降支和穿支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进行分析,并对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和降支起始位置进行测量后,与手术中发现进行比较。结果:3D-CE-MRA显示股前外侧皮瓣供血动脉的起始部位、分布与手术发现一致,经配对t检验分析,降支和穿支的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血管起始位置等的磁共振发现与手术发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3D-CE-MRA能够显示股前外侧皮瓣的动脉信息,可以应用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常见严重的创伤导致软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伤情严重,修复难度大。笔者采用游离与带蒂转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各种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创面14例,创面均获得一期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1应用解剖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动脉为蒂。旋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胫骨骨髓炎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 应用旋股外侧动脉横支或降支为蒂切取皮瓣另一支桥接胫前或胫后动脉、闭合创面、改善足部血运11例.结果 临床应用11例,3例60岁左右并伴有糖尿病患者,需二次手术小量自身骨移植,其余患者创面一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管口径较粗,利用横支或降支蒂另一支可桥接血管,改善足部血运,对治疗胫骨骨髓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