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动式吸入染毒柜制作小型高温人工气候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人为条件下,用动式吸入染毒柜制作小型高温人工气候室再现高温自然环境.方法:用可调电炉加温,经温控器及保温锅后通过空气压缩机向染毒柜内连续输送高温空气,观察柜内温度和湿度的均衡性及温度上升时间;对室内动物呼吸带对角线4位点及中心点用温湿度晴雨表进行温度、湿度测定;对小鼠进行热致死时间试验及家兔高温中暑试验.结果:高温人工气候室内温度、湿度在开机30 min后变化在(40±0.5)℃,(55±7)%范围内,小鼠在43 ℃高温的环境条件下死亡,家兔在40 ℃的高温环境下出现中暑症状.结论:该高温人工气候室室内温度、湿度恒定,能满足生物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2.
作者等前已报道了大鼠饲养室的落下菌和氨的变化与温度有关。此次报告温度,湿度同落下菌及氨之间的关系。实验是使用6M~3的恒温室,以温度为18,22,26℃分别配以湿度40,60,80%三种环境条件进行实验,换气次数为10次。供试动物是SPF的JCL——wistar系大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各用♂♀21只,共42只。放入铺有垫料的塑料盒笼里饲养,每盒三只。落下菌和氨的测定是在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芩苷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要求,将供试品黄芩苷锌置培养皿中,摊成≤5mm的薄层,开口置高温(60、40℃)、高湿度[RH(90±5)%、RH(75±5)%]和强光照环境下放置5、10d,分别取样,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黄芩苷锌的含量,同时观察其性状的变化.结果 黄芩苷锌颜色和水分变化较大,60℃高温以及强光照射下10d后的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在较低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含量变化较小.结论 研究表明,高温度、高湿度及强光照均可能对黄芩苷锌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行中的独立通气笼盒(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即IVC)在大鼠饲养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变化及饲养只数与氨浓度的关系,指导科学饲养与管理。方法每天记录运行中的IVC的温度、湿度变化,用大气采样机和气体吸收管进行采样,按GB14925-2001方法测定。结果全年温度在(22.3±1.9)℃,相对湿度为(70.1±14.9)%,氨浓度随动物只数增加饲养天数增多而升高,有的超标严重,未达屏障环境国家标准。结论大鼠体重在(290±6)g时,每笼饲养不超过3只,且2 d更换一次垫料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季节温度变化对绝经综合征模型大鼠尾温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春夏季节进行相同实验。实验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术后第1周至第4周,每周连续测量鼠尾皮肤温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去卵巢后1~4 w,实验组大鼠的尾温春季和夏季均明显升高。春季实验组大鼠尾温(24.49±1.30)℃,夏季实验组大鼠尾温(30.29±1.20)℃,夏季大鼠尾温明显高于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摘除卵巢后立即出现尾温升高,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也会促发尾部频繁散热,这一实验现象表明绝经大鼠"潮热"不仅存在内在机制,也可能存在外在促发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暑模型大鼠急性生理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署模型大鼠循环系统急性生理改变.方法 选择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常温对照组和中署模型组,每组各10只,然后将两组大鼠分别置于室温和高温环境(43℃)中,时间为90min.采用多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大鼠的直肠温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大鼠持续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时,...  相似文献   

7.
毁损弓状核对大鼠体温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29只Wistar系大鼠皮下注射谷氨酸单钠(MSG)获得毁损弓状核的大鼠模型。16只大鼠按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做对照组。饲养至第5周起,每周1次24 h体温监测,另对4只正常大鼠用遥感测温技术记录自然状态下的昼夜体温变化。将全部大鼠分别置于热环境(44±2℃)20min和冷环境(2±2℃)30 min,结果:1.常温下(22±1℃)毁损弓状核的大鼠平均体温升高(幼鼠更明显),但其昼夜节律性未变。2.毁损弓状核的大鼠在热环境和冷环境中体温调节能力均降低,表现在热环境中出现高热惊厥,甚至死亡。在冷环境中体温明显下降。3.大鼠弓状核被毁损由脑切片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高温高湿颅脑枪伤模型,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常温对照组:(22.0±0.5)℃、RH 50%,常温枪伤组:(22.O±0.5)℃、RH 50%,高温高湿枪伤组(39.0±0.5)℃、RH 80%~85%,每组8只.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淋巴细胞HSP70,应用化学发光和X线片显示,凝胶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颅脑枪伤受高温高湿环境作用后,大脑皮层、下丘脑和淋巴细胞的HSP70显著增高;淋巴细胞中的HSP70与大脑皮层、下丘脑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脑组织和淋巴细胞中HSP70在高温高湿环境颅脑火器伤时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在高热高湿条件下抗疲劳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CC组)、高温对照组(GC组)、运动对照组(SC组)、MCT对照组(MC组)和MCT训练组(MS组)。GC、SC、MC、MS各组每日在温度(36±2)℃,湿度(60±3)%的环境下进行热习服30 min,习服后在相同环境下进行转棒训练30 min。21 d后,各组取6只小鼠在温度(38±2)℃,湿度(60±3)%)环境下,测定转棒力竭时间。SC组、MS组取其余6只小鼠转棒运动30 min后,取血、肝脏、骨骼肌,CC组、SC组、MC组直接取材,并测定血糖、甘油三酯、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肝脏糖原、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及股四头肌PGC-1α的表达。结果 MCT和运动可以显著延长小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转棒力竭时间(P0.01),与SC组相比,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血糖和游离脂肪酸(P0.05),增加肝糖原含量(P0.05),上调PCG-1α(P0.05)。结论 MCT可显著提高小鼠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抗疲劳能力,其机制与MCT增加骨骼肌代谢调节因子表达,调节糖脂代谢,从而提高运动耐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湿环境习服对大鼠肺脏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习服对大鼠肺脏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和高温高湿环境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高湿环境,条件设置为温度35℃、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 90% ~ 95%.高温高湿环境组大鼠每天置于箱中10 h,其余时间与常温常湿对照组饲养于清洁环境(温度22 ~ 26℃,RH 40% ~ 60%),连续处理30 d.动物模型制作完成后,乙醚麻醉,取肺脏组织,分别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肺组织细胞胞质中Bax、Bcl-2及Cyt-C的变化,荧光素酶法测定肺组织ATP含量.结果 光镜下可见高温高湿环境组大鼠肺脏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血管及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宽、水肿;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20.79 ±7.65)显著高于对照组[(3.81±1.90),P<0.001].肺组织细胞胞质Bax显著升高(P<0.001),Bax/Bcl-2较对照组升高了30.18% (P =0.021),Cyt-C升高了85.36% (P<0.001),ATP含量降至对照组的69.30% (P=0.002).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习服过程中,长期反复的高温高湿刺激可致大鼠肺脏组织细胞发生凋亡改变,同时伴有ATP合成障碍,能量代谢失衡,导致机体产生蓄积性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1.
1 材料和动物 1.1 受试样品骨痛贴,棕褐色膏贴,样品批号为2006.10.8,受试样品为产品原形. 1.2 动物英格兰短毛豚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30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黑动字第P00102004,饲养环境为I级动物房,温度:22±2℃,湿度:45±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寒邪与寒挟风湿之邪对大鼠肺脏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差异性。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无风;温度20±2℃;湿度50%~55%)、寒邪组(无风;温度-10℃,2h;湿度50%~55%)、寒挟风湿邪组(温度-10℃,2h;湿度90%~100%;风力5级),并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4d后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寒邪组和寒挟风湿组大鼠肺脏外观、病理及超微结构均有明显改变,且寒挟风湿邪组病理改变尤为严重。结论:寒邪及寒挟风湿之邪对肺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且风、湿之邪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加重寒邪对机体肺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李莉  周欣  蒋学华  袁牧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2):151-153,155
目的: 检测银杏叶片剂(银杏天宝)的稳定性.方法: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Shim PACK CLC-ODS柱(150 mm×6.0 mm,5 μm),流动相为0.4%磷酸溶液 - 甲醇(1∶ 1),检测样品经不同条件存放后总黄酮的含量,同时检测性状、崩解时限.结果: 经强光照射(4 000 lx)10 d,高温存放(40 ℃,60 ℃)10 d,高湿存放[25 ℃ RH(75±5)%、(90±5)%]10 d,加速试验[(40±2)℃, RH(75±5)%]6个月,长期实验[(25±2)℃,RH(60±10)%]12个月,样品除易吸潮软化外,其它观测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本品对强光、高温较稳定但易潮解.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是一种主要因运动或劳作产生过量的内源性热而引起的重度中暑,目前尚无成熟的EHS实验动物模型建模方法和标准.目的 通过植入式生物遥测技术的应用,建立稳定可靠的EHS大鼠模型,阐明高温和运动下EHS大鼠的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Tc)、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等基本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取体质量250~300 g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通过手术将可实时遥测Tc、BP、HR的无线植入子植入大鼠腹腔,恢复1周后进行适应性跑步训练.训练1周后大鼠进入高温、高湿环境模拟舱,实验舱的环境温度设置为(39.5±0.3)℃,相对湿度为55% ±5%;大鼠以阶梯式增速方案进行跑步,疲劳后停止,出现重度意识障碍表现后结束热暴露出舱,出舱后自然降温.实验中持续监测大鼠Tc、BP、HR等参数变化,记录生存时间.死亡EHS大鼠即刻解剖,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18只进行植入子手术的大鼠中,7只大鼠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总体成功率为38.9%.遥测模型完整记录了热应激下大鼠的Tc、BP、HR等生理参数变化过程,随着Tc的迅速上升,BP、HR同步到达峰值并于出舱前急剧下降.病理学检查验证了EHS大鼠的多器官损伤.结论 植入式生物遥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EHS大鼠实验模型的生理参数,有助于进一步挖掘EHS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特点和机制,为后续EHS研究提供了必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常用透明敷贴及传统纱布进行潮气通透性实验,观察不同温度、湿度下贴膜的潮气通透率。方法取50mL塑料离心管装20mL去离子水,选用五种医用敷料不与去离子水接触;四种医用敷料与含水表面接触,置于20℃及37℃的Rxz型智能人工气候箱中24h,设定湿度分别为30%、60%、90%,实验前后称取离心管的重量,计算潮气通透率(MTR)。结果模拟与正常皮肤接触,不同温度、湿度下,实验1组的潮气通透性最高;模拟与出汗或渗液的创面皮肤接触,不同湿度、温度下,实验2组的潮气通透性最佳;在高温37℃、高湿90%时,实验2组潮气通透率明显优于实验1组。结论温湿度对各组敷料的潮气通透性有较大影响,实验1组的透气、透湿性能为最佳,实验2组贴膜的潮气通透率与实验1组较为接近,属于高潮气通透率的贴膜,在高温37℃、高湿90%时,实验2组的贴膜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实验动物需要在一定控制环境下生长繁殖,如温度、湿度,光照、噪声、氨气及营养等,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不可忽视。本文就环境温度因素进行探讨。1988年5月,大气温度骤升,又因停电无法通风,致使大鼠饲养房内温度达35℃持续5~6小时。笼箱内的哺乳母鼠,当场死亡33只,仔鼠由人工精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一种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方法 选用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效应器构建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并用于293细胞、PK15细胞受温度效应影响的试验.结果 该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可对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温度调控范围-20~ 60 ℃, 二氧化碳浓度调控范围0%~20%,氧气浓度调控范围0%~100%;湿度调控范围室温湿度至98%.采用该实验平台观察不同温度对293细胞、PK15细胞影响时发现,在10 ℃和20 ℃时,细胞出现胞体皱缩、突起变长等特征,细胞停止增殖.结论 该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可调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用于细胞低温保存等移植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兔脑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高温高湿颅脑枪伤模型,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常温(22.0±0.5℃、相对湿度50%)对照组、常温(22.0±0.5℃、相对温度50%)枪伤组和高温高湿(39.0±0.5℃、相对温度80%~85%)枪伤组,每组8只。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淋巴细胞中HSP70,应用化学发光和X线片显示,凝胶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 颅脑枪伤受高温高湿环境作用后,脑皮质、下丘脑和淋巴细胞的HSP70显著增高;淋巴细胞中的HSP70与大脑皮质、下丘脑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 脑组织和淋巴细胞中HSP70在高温高湿环境颅脑火器伤时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生理盐水对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及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6只,分成对照组、37 ℃组、20 ℃组、4 ℃组,每组24只.以T9为中心,打开椎管和硬脊膜.对照组不作生理盐水冲洗,其他3组分别用37、20、4 ℃的生理盐水缓慢冲洗.1 h后关闭椎管,各组术后24 h取材,称干湿质量,进行HE染色、电镜检查和β-NADPH组化染色,每组8只大鼠.结果 脊髓含水量对照组为(66.53±0.61)%,37 ℃组为(66.75±1.00)%改变,20 ℃组为(70.55±0.77)%,4 ℃组为(71.92±2.50)%;对照组和37 ℃组含水量低于20 ℃组和4 ℃组.形态学改变对照组和37 ℃组无明显改变.20 ℃组、4 ℃组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脱髓鞘和神经元肿胀,部分尼氏体消失.电镜下表现为髓鞘部分崩解,线粒体肿胀,嵴部分消失.表达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对照组为(18.75±2.12)个,37 ℃组为(18.63±1.41)个,20 ℃组为(14.75±1.67)个,4 ℃组为(8.13±1.25)个;对照组与37 ℃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高于20 ℃组和4 ℃组.结论 20 ℃以下温度的生理盐水冲洗对脊髓组织有损害,脑和脊髓手术中应选择37 ℃的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温环境下运动机体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Gln)对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仿真模拟热气候舱内[环境温度(39.5±0.5)℃,相对湿度(70±3)%]大鼠采用力竭性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补充Gln对比实验,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的存活时间以及血清中乳酸(LA)含量、肌酸磷酸激酶(CPK)、游泳时间和骨骼肌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在36 ℃水温中游泳50 min 后补充谷氨酰胺组大鼠血清LA、CPK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力竭性游泳时间为(85.5±10.0)min,较对照组的(55.0±7.1)min明显延长.结论 补充谷氨酰胺可明显提高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