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围手术期应用倍他乐克与胺碘酮预防食管癌术后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5例食管癌手术病例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胺碘酮组和对照组。倍他乐克组和胺碘酮组分别从手术前7d开始给予相应药物预防性治疗,术后观察各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倍他乐克组和胺碘酮组房颤发生率和房颤时心室率均较对照组低(P〈0.0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倍他乐克或胺碘酮可减少食管癌术后房颤的发生,降低房颤时心室率,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李如松 《中外医疗》2009,28(25):83-83
目的为探讨胺碘嗣和替米沙坦联合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5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威2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给予胺碘嗣和替米沙坦联合干预,观察其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胺碘酮和替米沙坦联合可减小Pd、Pmax,同时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前及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剂量胺碘酮,对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胺碘酮组术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3次,术后前3天服用胺碘酮0.2,每天2次,之后减为0.2,每天1次,服1周后停药;常规组不服用胺碘酮。比较两组的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胺碘酮组术后房颤发生率13.33%,转复率100%;常规组术后房颤发生率40%,1例出院时仍为持续房颤。胺碘酮组在房颤发生率、房颤时心室率、房颤总持续时间均较常规组低(P<0.01)。结论:术前及术后服用低剂量胺碘酮对预防OPCABG术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7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8),实验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100 mg/d)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过程中的效果明显优于普罗帕酮,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围术期营养状况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中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前NRS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评分≥3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前给予普通半流饮食。实验组术前除给予普通半流饮食外,另给予1周的口服营养补充(热量900 kcal/d,蛋白质32 g/d)。 记录患者术前一般基线资料及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输入白蛋白及输血的情况、住院时间及花费;观察围术期血清学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术前、术后(1、3、5、7 d)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 vs. 40.0%, P<0.05),尤其是肺部并发症(6.7% vs. 30.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白蛋白的输入量显著少于对照组[(58.0±14.9)mL vs. (76.5±37.9)mL, P<0.05)],术后住院时间[(15.7±4.3)d vs. (18.8±5.1)d, P<0.05]及总住院时间[(22.7±5.7)d vs.(25.8±5.1)d, P<0.05]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显著少于对照组[(66 290.8±9 922.3)元 vs. (72 491.8±12 535.1)元, 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学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均表现为术后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第3天达到最低点,此后出现缓慢上升,然而到了术后第7天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实验组术后1、3、5、7 d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术后1、3、7 d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给予有营养风险的食管癌患者实施术前1周的口服营养补充可以显著改善其围术期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房颤(AF)中的作用.方法:184例行常规体外循环(CPB)下CABG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内部又分成60岁以下组和60岁及以上组,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 胺碘酮,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 安慰剂.结果:对照组术后AF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32.2%vs6.4%,P<0.01,OR=7.0).对于60岁以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术后AF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60岁及以上组则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内部60岁以下组和60岁及以上组之间的AF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内部60岁以下组和60岁及以上组之间的AF发生率则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胺碘酮可以有效预防CABG术后房颤的发生,尤其对于60岁及以上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我们推荐对于60岁及以上的患者,CABG术后应积极应用胺碘酮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SCORE)评分高危患者(SinoSCORE≥6分)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中心行OPCAB术且SinoSCORE≥6分置入IABP的患者30例,其中术前预置入IABP患者15例(A组),术中及术后紧急置入IABP患者15例(B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临床指标、住院30 d病死率。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3个月并比较其预后。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IABP使用时间[(78.66±28.83)h vs. (207.80±132.92)h]、呼吸机辅助时间[(36.86±35.13)h vs. (144.13±180.25)h]、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119.86±42.73)h vs. (296.66±191.84)h]、ICU监护时间[(69.06±42.90)h vs. (250.93±232.84)h]、术后住院时间[(10.73±2.49)d vs. (20.40±17.26)d]均短,住院总费用较少[(201 321.29±37 240.54)元] vs. (271 071.89±105 901.14)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3% vs. 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搭桥支数[(3.86±0.91)支 vs. (4.26±0.96)支]、术后引流量[(1 141.33±448.12)mL vs. (1 433.33±802.70)mL]无差别,住院30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6.7% vs. 20.0%)。结论:SinoSCORE评分高危患者行OPCAB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短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72例CHF伴快速AF患者,心功能Ⅱ-Ⅳ级(NYHA),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胺碘酮组、毛花苷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随后1.5ms/min微量泵维持;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60、90、12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用药后3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2h胺碘酮组患者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36%,毛花苷组下降26%;胺碘酮组与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毛花苷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8%和7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短时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胸腔镜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律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90)和对照组(n=90),两组均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给药方案,胺碘酮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应用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随后以1 mg/min泵速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泵入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胺碘酮组消融完成后、电复律后、手术结束时房颤转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胺碘酮组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趋于稳定(P < 0.05),术中正性肌力药和缩血管药用量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胸腔镜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静脉应用胺碘酮,可提高消融完成后整体房颤转复率和术中电复律成功率,且更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预防中胺碘酮对降低病死率、减少除颤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60例,分为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心律失常控制、除颤次数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除颤次数分别为(1.40±0.3)次和(3.65±0.4)次(P〈0.01);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心律失常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3.33%;病死率分别为36.67%和70.00%(P〈0.05);胺碘酮治疗试验组不良反应5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急救治疗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可显著降低除颤器的使用率,增加抢救成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