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抑制状态的去除及进一步提高IL-2/TIL的杀肿瘤活性,本文应用人重组IL-2、IL-4及IL-6分别配伍及联合诱导TIL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200U/ml的IL-4及IL-6能显著增强TIL的杀肿瘤活性;增殖的TIL细胞以CD8^+阳性细胞为主,其表面IL-2受体(CD25)的表达显著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TIL,有助于TIL抑制状态的作及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13、16和RANTES(regulateduponactivationnormalTcellexpressedandsecreted)在支气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8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22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以及15名正常人的血清,用ELISA法测定IL-12、IL-13、IL-16和RANTES水平。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下(P<0.01)、且急性期低于缓解期(P<0.01);IL-13、IL-16和RANTE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急性期高于缓解期(P<0.05或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经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水平(P<0.01);IL-13、IL-16水平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而RANTES则降至正常水平。此外,血清IL-12、IL-13、IL-16和RANTES水平之间密切相关(P<0.05或0.01))。结论:IL-12、IL-13、IL-16和RANTES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其中IL-13、IL-16和RANTES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正调节作用,IL-12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IL-16和IL-17表达水平,探讨3种细胞因子在食管癌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51例作为试验组、4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受试者IL-12、IL-16和IL-17血清表达水平,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偏相关分析(Partial)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 IL-12、IL-16和IL-17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P<0.01),食管癌患者血清IL-1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L-16和IL-17(P<0.01),健康体检者血清IL-12和IL-1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L-17(P<0.01);在去除IL-16影响的条件下,食管癌患者血清中IL-12和与IL-17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去除IL-12影响的条件下,食管癌患者血清中IL-16和IL-17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IL-12、IL-16和IL-17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均呈高表达水平,3种细胞因子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推测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这3种细胞因子免疫调控失衡,3种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可能存在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4.
范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28-1028,1036
目的:研究春季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是否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方法:60例春季发病(包括复发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84例同期住院的病情稳定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对象及病例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IL-2、IL-6、IL-10的水平。结果:与病情稳定者相比,春季发病者有更高的IL-2(P<0.05)、IL-6(P<0.01)、IL-10(P<0.0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病例组的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P<0.01)。结论:春季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新发现的一类免疫细胞,由CD4+T细胞受一些炎性细胞因子网刺激分化而来。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表明,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IL)23可促进Th17诱发银屑病皮损形成,IL-22和IL-17也参与了该过程的众多炎症反应。该文就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银屑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在小儿肾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介素(IL)6、8、10在小儿肾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5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6、8、10水平,McAb-A-E法检测54例患儿T细胞亚群。结果:各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6水平降低,IL-8、10水平升高,CD4^ 细胞及CD4^ /CD8^ 比值均降低,IL-10水平与CD4^ 细胞呈负相关,血清IL-6、8、10分别与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在小儿肾脏病中,①血清IL-6水平降低,可能是继发性改变,②血清IL-8、10水平升高,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发生;③CD4^ 细胞、CD4^ /CD8^ 比值降低,是肾小球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④血清IL-10水平升高,与CD4^ 细胞呈负相关,抑制细胞免疫,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报道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1,12及其在临床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目前已经上市的白细胞介素是白细胞介素-1(1b,白细胞介素-1(2b和白细胞介素-2;接近上市的有白细胞介素-3,还有十多个品种正处在Ⅱ期和Ⅲ临床试验中。白细胞介素-2中国已经上市。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成人发病率1%,儿童可达3%,因此及时诊断是早期防治的关键。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我们对26例哮喘患者的血清IL-2和IL-6进了测定,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临床确诊的住院患者26例,其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广州哮喘会议制定标准和1993年第三届全国小儿呼吸道学术会议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40岁,平均28岁。病程1个月~30年,平均47年。选择年龄匹配的正常人22例为对照组。12 方法 入院…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2和13的研究进展王鲁男(锦州医学院)近一年来,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不断进展,一个又一个白细胞介素的cDNA被克隆成功,形成白细胞介素的研究高潮。到1993年,包括白细胞介素1~13,已被发现和克隆化,极大地促进了白细胞介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  相似文献   

10.
IL - 18又名IFN -γ诱导因子 (IGIF) ,是新近发现的前炎症细胞因子 ( proinflammatorycytokine) ,在机体的免疫和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 - 18能促进Th1细胞产生IFN -γ、IL - 2、GM -CSF等细胞因子 ,增强Th1细胞和NK细胞表达Fas配体及由此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超敏反应等作用。本文就白介素 18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IL - 18的分子特性及生物活性Okamara等[1] 在鼠内毒素休克的肝中 ,发现了一种能诱导IFN -γ的因子 ,经纯化发现这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immunit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s (HBsAg) of ad and ay subtypes at the cellular level among adult individual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btained from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ed patients, chronic HBV infected patients, recovered subjects from HBV infection and uninfected vaccinated controls were stimulated with HBsAg ad and HBsAg ay subtypes in vitro. Stimulated PBMCs were incubated in CO(2) for production of interferon-gamma (IFN-gamma), which was measured from the supernatant of cultured PBMCs by an in-house ELISA technique. The mean +/- SE of IFN-gamma levels produced by PBMCs in response to HBsAg ad among the acute, chronic, recovered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282.5+/-134.51 pg/ml, 307.45+/-94.84 pg/ml, 915.62+/-170.80 pg/ml and 511.67+/-161.22 pg/ml respectively, while on stimulation by HBsAg ay, the levels were 246.25+/-103.50 pg/ml, 374.70+/-104.02 pg/ml, 1040 +/-140.76 pg/ml and 465.83+/-166.26 pg/ml respectively among the above mentioned group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PBMCs were non-responsive to stimulation by both HBsAg ad and HBsAg ay subtypes in acute and chronic patients with HBV infection. The recovered group responded significantly to both subtypes of HBsAg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HBV infection showed weak or no IFN-gamma response to the HBsAg, subjects showed strong IFN-gamma response to the surface antigens on recovery from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Song LJ  Wang ZX  Chi BR  Yang G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2865-2867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对支气管哮喘辅助T细胞(Th)1/Th2偏移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甘利欣用药组及地塞米松用药组,通过描记呼吸曲线、肺组织病理切片及ELISA法检测血清IgE水平来鉴定模型成立,用L929-VSV系统同时设标准品检测干扰素-1(IFN-1),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呼吸曲线幅值(0.14±0.01)mV,频率增快,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支气管黏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黏膜断裂、黏膜下肌层增厚,且诱生上清中IL-4水平为(305±36)Pg,IFN-γ水平为(1.6±0.4)U;甘利欣用药组IL4水平(168±10)Pg、IFN-1(18.7±5.5)U;地塞米松用药组IL4(213±47)Pg,IFN-γ(2.1±0.3)U。结论哮喘模型大鼠存在着TB1/Th2偏移,甘利欣可使IFN-1增高可能具有促进Th1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辅助性T细胞极化群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Jiang R  Lu Q  Ho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41-744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1/Th2/Th3细胞的百分率、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36例 性HBV感染者分2例,慢性HBV感染组和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每组18例患者。正常对照组12名。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然佛波二脂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Li R  Chen H  Fei R  Cong X  Sun J  Wei L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87-890
目的: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并从细胞表型和功能方面与正常人树突状细胞进行比较。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00U/ml GM-CSF和500U/ml IL-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V体外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TNF-α对树突状细胞培养的影响,IL-12ELISA试剂盒检测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并采用MLR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AIM-V培养及细胞因子诱导后,可获得成熟的具有典型形态的树突状细胞,加入TNF-α后,IL-12分泌增高,CD83表达增加;2.病人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比较,CD80表达较正常人的低(P<0.05),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一样可用AIM-V无血清培养基及特定的细胞因子诱导在体外大量获得;2.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相比较在功能上降低,在形态数量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Qian S  Shi M  Zhang H  Zhang B  Xu DP  Wang F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48-252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负载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后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成分血分离机采集21例肝细胞癌患者和4名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无血清AIMV培养基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等因子诱导mDC分化、发育和成熟,同时加入HBcAg或HBsAg致敏mDC,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mDC表面分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DC培养上清中IL12、IL10的含量,通过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比较抗原致敏后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在肝细胞癌患者中,(1)经HBcAg致敏的mDC表面分子CD80、CD86、CD40、HLADR的表达率(55%±26%、80%±13%、70%±13%、73%±24%)明显高于无抗原致敏组mDC(29%±25%、35%±18%、44%±26%、45%±23%,P<005);经HBsAg致敏的mDC仅HLADR的表达率(63%±15%)高于无抗原致敏组(45%±23%,P<005),其他表面分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AMLR中经HBV抗原致敏的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无抗原致敏组(P<005),而且HBcAg的致敏效果优于HBsAg的致敏效果(P<005)。(3)经HBcAg致敏的mDC分泌IL10和IL12的量(236pg/ml±95pg/ml,733pg/ml±212pg/ml)明显高于经HBsAg致敏的mDC(35pg/ml±9pg/ml,135pg/ml±63p  相似文献   

16.
Liu JH  Li ZJ  Tang J  Liu YW  Zhao L  Deng P  Ji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7):1191-1195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作用。方法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重组HMGB1蛋白(15ng/ml)诱导HUVEC11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水平变化;检测不同浓度HMGB1(0~75ng/ml)刺激后不同时间点(0、1、3、6、12和24h)HUVEC分泌IL-6的水平以及HMGB1(15ng/ml)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对HUVEC分泌IL-6的影响。结果HMGB1刺激后HUVEC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IL-6、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分别是对照(未加刺激)的5.7、4.2、27.8、12.8和5.4倍;HMGB1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IL-6的分泌,在刺激后3~6h,IL-6水平开始增加,在6h时IL-6由对照的32pg/ml±21pg/ml增加到75pg/ml±22pg/ml(P<0.01),12h(453pg/ml±78pg/ml)~24h(901pg/ml±184pg/ml)持续升高(P<0.01);随着HMGB1浓度的增加,IL-6的水平也明显增加,当HMGB1浓度为3、15、75ng/ml时,IL-6分别是155pg/ml±33pg/ml、901pg/ml±184pg/ml、1508pg/ml±378pg/ml,与基础值32pg/ml±21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用LPS(10ng/ml)和HMGB1(15ng/ml)单独刺激HUVEC时,IL-6的含量从基础的32pg/ml±22pg/ml分别增加至289pg/ml±42pg/ml和901pg/ml±184pg/ml(均P<0.01);如果用二者共同刺激HUVEC,IL-6的生成量大大增加(2361pg/ml±299pg/ml),二者存在协同作用(F=69.405,P<0.01)。结论HMGB1蛋白可诱导HUVEC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HMGB1诱导IL-6的上调具有时效性和量效性关系,并可协同LPS刺激HUVEC释放IL-6,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4和17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4 (IL 4)和白细胞介素 17 (IL 17)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UC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IL 4和 IL 17 的含量。结果 40 例 UC患者和 30 例健康人血浆 IL 4 (pg/ml) 4.57±1.36 vs 18.67±4.22或IL 17浓度(pg/ ml) 29.4±2.8 vs 19.1±2.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 01) 。活动期(29例)和静止期(11例) UC患者血浆IL 4 (pg/ ml) 9.4±1.6 vs 12.03±3.72或IL 17浓度(pg/ ml)32.63±3.58 vs 19.23±2.37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 01)。轻、中、重度活动期血浆IL 4 (pg/ ml) 分别为13.35±2.98,8.12±1.56,4.4±1.0或 IL 17浓度(pg/ ml) 分别为13.36±1.15,19.31±1.78,32.6±3.01相互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 IL 4和 IL 17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Th1/Th2细胞免疫的失衡与UC的肠道炎症启动和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Zhang S  Yan X  Zhou PC  Huang C  Yang L  Li X  Lin J  Zhou ZG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68-572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 3-4周龄NOD雌鼠分为4组,对照组(摄普通饲料,30只),小剂量组(普伐他汀1 mg·kg-1·d-1,29只),中剂量组(普伐他汀10 mg·kg-1·d-1,29只)和大剂量组(普伐他汀40 mg·kg-1·d-1,30只),观察糖尿病发病至30周龄.各组另取8只12周龄未患病NOD鼠,胰腺HE染色观察胰岛炎;制备脾细胞悬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数量;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脾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刺激增殖反应;ELISA法测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脾细胞培养上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RT-PCR检测脾脏IFN-γ、IL-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30周龄时,大剂量普伐他汀组NOD鼠糖尿病的发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12周龄时,大剂量普伐他汀组胰岛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1);大剂量普伐他汀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42±20)Pg/ml,脾脏IFN-γmRNA表达水平(0.24±0.10)pg/ml均低于对照组(157±32)pg/ml,(0.81±0.18)pg/ml,均P=0.000),IL-4水平(91±22)pg/ml,脾脏IL-4mRNA表达水平(0.39±0.18)pg/ml均高于对照组[(44±20)pg/ml,P=0.000;(0.20±0.08)pg/ml,P=0.002)];小、中、大剂量普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特异性抗原增殖指数分别为3.85±0.35、3.53±0.82、3.32±0.44、3.70±0.6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中、大剂量普伐他汀组和对照组脾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分别为(9.6±2.6)%、(10.2±2.4)%、(8.9±2.7)%、(10.0±2.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使用大剂量普伐他汀进行干预,可以通过下调Th1细胞因子INF-γ,上调Th2细胞因子IL-4,促使免疫平衡向Th2方向偏移,从而减轻NOD鼠胰岛炎,预防NOD鼠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Wang TT  Zhao H  Ren H  Guo JH  Xu MQ  Yang RC  Han ZC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69-673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Ⅰ类和Ⅱ类T细胞的特点。方法采取30例慢性ITP患者外周血及8例慢性ITP患者和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脾细胞(接受脾切除的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辅助T细胞(Th)CD4^+’和细胞毒性T细胞(Tc1)CD8^+胞质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的比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疾病活动期患者外周血Th1/Th2和Tc1/Tc2的比例(25.62和30.2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29和12.58,均P〈0.01);缓解期患者外周血Th1/Th2和Tc1/T02的比例(9.86和10.1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患者脾细胞Th1/Th2的比例(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16.30,P〈0.01);Tc1/T02的比例(35.80)高于对照组(16.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以及ITP患者脾细胞GATA-3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是对照组的0.20和0.34倍,均P〈0.05),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对照组的0.97倍)。ITP患者外周血及脾细胞T-bet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对照组的1.17和1.04倍)。结论ITP是Ⅰ类T细胞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促进Ⅰ类T细胞模式向Ⅱ类T细胞转化可能为ITP患者提供一种潜在的免疫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魏军  刘岿然  隋丽红  尚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414-2415,2425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Th2细胞因子功能变化.方法子痫前期患者29例,正常妊娠妇女1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2小时,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259.4±90.5)pg/mL,(452.0±122.6)=pg/mL与正常妊娠组(140.3±73.2)pg/mL,(307.5±106.4)pg/mL相比,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28.8±7.7)pg/mL,(178.9±98.6)pg/mL与正常妊娠组(41.9±11.4)pg/mL,(316.1±284.6)pg/mL相比,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功能增强,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