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外置(不切开)在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末端回肠外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灶Ⅰ期吻合,末端回肠外置。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予切开外置回肠造口,3个月后Ⅱ期手术回纳造瘘口;其余16例外置肠管处平均1个月后完全上皮化,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末端回肠外置制作和回纳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在直肠癌术后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可以立即在体外切开外置的末端回肠,使肠内容物改道,促进漏口愈合,避免了短期内二次手术打击,对外观要求不高且未发生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可以终生无需再次手术回纳,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有临床推广价值。[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频率及方式,提供最佳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58例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性状,颈部淋巴结转移频率、方式及外科治疗.结果 58例患者中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44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14例.颈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双侧颈内静脉淋巴结链(Ⅱ、Ⅲ、Ⅳ区)切开探查47例,颈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0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6.28±2.23)mm,共26例(44.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明显颈部淋巴结转移倾向(P<0.05).88.5%(23/26)患者仅有颈Ⅵ区淋巴结转移,3.8%(1/26)发生颈内静脉旁Ⅱ、Ⅲ、Ⅳ区跳跃性转移;7.7%(2/26)发生颈Ⅵ区伴其他区域转移.结论 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很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颈Ⅵ区是淋巴结转移好发部位,对于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应进行常规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近来发现 ,p2 7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对于细胞的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体内 p2 7除可抑制周期素依赖激酶复合物 cyclin D- CDK4.6活性外 ,还能特异性抑制 cyclin E- CDK 2激酶活性 ,使细胞不能越过 R1控制点 ,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p2 7可能最直接地影响限制点 R1的调控 [1 ] 。随着对 p2 7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 p2 7还具有促进细胞调亡、参与细胞分化调控、作为胞外信号与细胞周期联系的媒介、调节肿瘤耐药性、防御炎性损伤等功能。本文就其基因、蛋白结构、作用与调控机制及其在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p2 7基因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44v6与ER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乳腺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6例乳腺癌标本进行检测 ,取 1 2例乳房囊性病作对照。结果 :CD44v6与乳腺癌TNM分期、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 ;5年乳癌死亡组与生存组CD44v6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CD44v6高表达者ER低表达 ,CD44v6低表达者ER则高表达。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侵袭、转移能力的增强有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 ,可作为乳腺癌临床预测肿瘤侵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otide,AS0)对乳腺癌MDA-MB-157细胞增殖、凋亡及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化学修饰的miR-155ASO,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MDA-MB-157细胞,激光共聚焦检测转染率,real-timePCR测定转柒后miR-155表达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观察miR-155ASO对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激光共聚焦检测转染率达80%以上。转染miR-155AS0后,miR-155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增加。miR-155AS0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率为52.98%,并且能显著增加Caspase-3的表达。结论:miR-155AS0能显著下调miR-155的表达水平,继而抑制乳腺癌MDA-MB-157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通过增加靶基因Caspase-3的表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为miR-155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鉴于老年患者体质、伴发疾病以及预期寿命的考虑,外科医生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手术范围尤其是腋窝淋巴结清扫与否一直存在争议.自2006年1月到2008年10月,我们对43例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NLB)替代腋窝清扫研究,并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p27及Ki-67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状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p17及Ki-67联合检测对于良、恶性甲状腺滤泡状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甲状腺泡状肿瘤(滤泡状腺瘤20例,滤泡状腺癌33例)p27和Ki-67的表达指数(LI)。结果 p27蛋白水平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表达最高,滤泡状腺瘤次这,滤泡状腺癌最低;而Ki-67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几乎不表达(LI<0.01%),滤泡状腺癌最高,滤泡状腺瘤次之。滤泡状腺瘤与腺癌的p27和Ki-67标记指数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27在甲状腺滤泡状腺癌、腺癌两类的最佳分界值为LI=28.3;Ki-67的最佳界值为LI=10.85。结论 p27和Ki-67的检测可有效的区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状肿瘤,也有助于术前甲状腺针吸细胞学对滤泡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互表达关系及与淋巴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COX-2与VEGF-C蛋白的表达,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乳腺癌组织COX-2、VEGF-C高表达率分别为65.7%(46/70)和42.8%(30/70)。COX-2与VEGF-C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529,P〈0.01)。(2)COX-2蛋白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LVD和淋巴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与雌激素受体状态、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VEGF-C蛋白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LVD、淋巴管浸润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来促进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从而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COX-2和VEGF-C的高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的延迟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安全、有效的措施。手术时机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伤后2天内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但股骨颈骨折多系老年人,因医疗条件限制或思想顾虑等原因,致使某些病人接受不恰当的保守治疗而延迟了早期手术,发现无效时往往已拖延了1个月以上。笔者分析15例延迟l-2个月的股骨颈骨折治疗结果。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87-1996年间住院治疗的非新鲜股骨颈骨折病人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54-65岁,平均58岁。均为骑自行车摔倒或行走不慎跌倒致伤。受伤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