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妊娠中风系中医命名,其症状表现为孕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甚则半身不遂;严重者为中于脏腑,症见卒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其病因为孕妇平素体弱,孕后聚血养胎,经络、脏腑失荣,或为风邪所袭而致。中医治疗妊娠中风,依据症状当辨明风邪中脏腑或中经络,中于经络者,孕妇患此症应以补虚安胎、佐以祛风为主,而不可按中风常法治疗。方用增损八物汤。增损八物汤来源于《胎产心法》卷上。方药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牛蒡子、赤芍、防风、荆芥穗、连翘、桔梗、葛根。主治:妊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脏腑者占55.64%,属阴虚阳亢证者占41.9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中脏腑,以阴虚阳亢证常见。  相似文献   

3.
中风的整体护理高文华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我科对中风患者认真实施整体护理。1994年10月~1995年8月收住60例中风患者,现将整体护理体会浅谈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53~71岁,中脏腑者46例,中经络者14例;除8例中脏腑者死...  相似文献   

4.
中风,即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或急性脑血管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历来按发病时有无神志障碍区分为中脏腑或中经络,近年亦有按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分类的。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三大...  相似文献   

5.
中风中脏腑多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多数病人、伴有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本病起病急、病情重、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严重地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护理难度较大。笔者根据多年护理实践,就中风中脏腑病人的临床护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 脑出血为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的“中风”范畴。其主要病理机制为脏腑阴阳平衡失调。中风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脑出血大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属中脏腑。但在临床上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轻微,大抵为中经络。近年来,中医活血化淤疗法在中风中经络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明显疗效。笔者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准则,并以活血化淤为主法,治疗两例脑出血病人,取得良好疗  相似文献   

7.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讨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挟痰型患者下丘脑神经肽Y(NPY)的水平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免疫放射分析法,通过临床病例的观察,阐明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挟型发病后NPY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风中经络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中脏腑闭证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脱证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后遗症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脑部CT表现与中经络中脏腑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中脏腑或中经络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将373例病人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根据CT表现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分析梗塞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293例,中经络291例,中脏腑2例。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80例,56例为中经络,24例为中脏腑。中经络与中脏腑间的年龄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及脑梗死、脑出血之间出现中脏腑的差异,P均<0.01。结论 中脏腑较中经络发病年龄大;腔隙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中脏腑以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为主。脑出血出现中脏腑的机率大于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总结孙志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在针灸治疗方面,以调和脏腑与疏泄内邪为主,辅以火针使经络达到最大程度疏通;在中药治疗方面,以益气养阴药为主,配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品。针药并用,脏腑与经络并调,祛邪与扶正并举,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2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经络系统也是如此。经别,即“别行之正经”,能行气血,营阴阳,加强体内脏腑间的相互联系。文章论述了经别的循行特点及治疗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赖新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心得与选穴原则。赖老师结合失眠的疾病特点,认为失眠的发生与五脏相关,与阴阳相应。失眠为病,虚实相兼,五脏既损,治以安和五脏,调和阴阳为主,故治法上兼顾五脏、气血、阴阳,使气血生化有源,阴阳转化有度,则病乃愈。针刺治疗上主张取穴精准,以辨证归经为基础,使补泻得当,配穴合理。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属中医喘息,水肿,心悸,怔忡,心痹,心水等病证范畴,阴阳两虚,心脉瘀带为其基本病机,虽阴阳俱损,但总以阳虚为主,兼有阴虚,为五脏精气虚衰,功能失调的疑难重症,在脏腑病理上虽为多系统虚损性改变,但病变重点以心肾为主,因虚致瘀是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瘀证的病理特点,气虚血滞,是导致体内水液潴留的始动因素,气血阴阳之虚与瘀血,水饮水实的标本虚实之间,表现为因果错杂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分析肿瘤的病因病机,提出正气虚损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以及邪毒蕴郁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应遵循扶正培本的原则,着眼于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的平衡,以增强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长。  相似文献   

15.
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16.
A Survey of Treat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with Chinese Drug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cording to the TCM theory, diabetes is characterized in the initial stage by deficiency and consumption of qi and yin fluid and excessiv edryness-heat; in the middle stage by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obstruction of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while in the late stage, by various complications due to consumption and loss of qi and yin,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 and stagnation of both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相似文献   

17.
总结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治疗肾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思路。主张治疗肾癌应维护肾元,燮理阴阳;平调五脏,生克制化;抑癌解毒,活血化痰攻坚;畅达二便,使邪有出路。通过维护先后天之本,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祛除癌毒,以达到扶正祛邪,邪去正安。   相似文献   

18.
从阳气、经络、脏腑三个方面解释了少阳为枢的本质:少阳是全身阳气出入的关键,控制着阳气的升降出入;少阳经络循行于居中之位,可通达表里,沟通阴阳;少阳与肝、胆、心包、三焦关系密切,为各脏腑功能运转之关键。又从五脏、气、少阳三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的病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五脏与人体思维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正气亏虚或气机失调均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病机;不论是少阳证症状还是阳气的功能,均能体现出少阳与抑郁症病机的关系。最终得出了抑郁症病机与少阳为枢之间关系密切,基于少阳为枢的理论基础,提出应用疏利少阳法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前人著述和现代文献,参照临床实际,以感冒为切入点探究《伤寒论》传经的概念及其机制。重新定义《伤寒论》传经概念,传经客观存在,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得外感病时,若正邪斗争局限于体表,从一经受邪到全身体表受邪,仅是一个传经量变过程,症状较为局限,多以发热、恶寒、头痛为主,可以持续整个疾病过程,称为邪传在表,病在经络营卫,常七日自愈。若正邪斗争,由外入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功能失常,便是一个传经质变的过程,可以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症状随不同脏腑病而复杂多样,称为邪传入里,阳盛则传经入腑,阴盛则传经入脏。这两个过程均受体质的影响,根据病变情况具体又可细分为三阴病与三阳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