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中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的变化,探讨正清风痛宁对偏头痛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ANI)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6 mg·kg-1·d-1)、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100 mg·kg-1·d-1)、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150 mg·kg-1·d-1)和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200 mg·kg-1·d-1),每组10只。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 h后断头取脑干及其脑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显微镜下计数蛛网膜下腔单位面积(以视野为单位)炎性细胞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低、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清风痛宁可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的ANI,其在偏头痛治疗中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SchB)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HSPA12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低剂量五味子乙素组(SchB 3 mg·kg-1,SchB1组)、中剂量五味子乙素组(SchB 10 mg·kg-1,SchB2组)和高剂量五味子乙素组(SchB 30 mg·kg-1,SchB3组)。假手术组大鼠不插栓线;模型组大鼠建立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模型;SchB1、SchB2和SchB3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SchB预先给药7 d后再造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通过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检测脑组织水肿情况,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核因子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A12B(HSPA12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0.01),脑组织结构疏松,间质出现水肿,NF-κB、TNF-α、IL-1和IL-6水平升高(P<0.01),HSPA12B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SchB1、SchB2和SchB3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SchB2和SchB3组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神经细胞水肿减轻,空泡减少,NF-κB、TNF-α、IL-1和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SchB2和SchB3组HSPA12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SchB1、SchB2和SchB3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SchB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SPA12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再灌注时炎症反应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影响,阐明TFN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穿刺法对大鼠踝关节注射尿酸钠,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48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100 mg·kg-1)、中(200 mg·kg-1)和高(550 mg·kg-1)剂量TFN组,秋水仙碱(0.63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均采用灌胃给药。造模后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清中尿酸(UA)水平,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0~8 h内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4h时最明显(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其中高剂量TFN组最为明显(P<0.05),低和中剂量TFN组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血清中U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NO水平升高(P<0.05);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大鼠软组织及关节液NO水平及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 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N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白芷香豆素组(100 mg·kg-1),白芷挥发油组(100 mg·kg-1),低(25 mg·kg-1)、中(50 mg·kg-1)和高剂量(100 mg·kg-1)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组(组合物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增加(P<0.05或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NO水平、血浆中CGR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挥发油、各剂量组合物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挥发油和中、高剂量组合物组大鼠血浆中CGRP和ET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芷2种活性成分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iNOS/NO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2O2 200 μmol·L-1)、SCL高剂量组(SCL 30 mg·L-1+H2O2 200 μmol·L-1,SCL1组)和SCL低剂量组(SCL 10 mg·L-1+ H2O2 200 μmol·L-1,SCL2组)。对照组PC12细胞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PC12细胞用200 μmol·L-1H2O2孵育6 h造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SCL1和SCL2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SCL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再用H2O2(200 μmol·L-1)继续孵育6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C12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NO水平升高(P<0.0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SCL1和SCL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上清中LDH活性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1),MDA和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SCL对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ASPS)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的影响,阐明ASPS的抗肿瘤作用。方法:4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和100、200、400 mg·kg-1 ASPS组,每组10只,取各组大鼠血清,HT-29细胞体外培养,以各组大鼠血清进行预处理,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侵袭活性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100 mg·kg-1 ASPS组比较,200和400 mg·kg-1 ASPS组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和侵袭活性抑制率均升高(P<0.05,P<0.01)。400 mg·kg-1 ASPS组HT-29细胞上清液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他组(P<0.05,P<0.01),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SPS能显著抑制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T-29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激活细胞凋亡通道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的影响,探讨丝胶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每组12只。链脲佐菌素(STZ)连续腹腔注射法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模型成功建立后,模型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2.4 g·kg-1·d-1)灌胃35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TNF-α和HNF-4α的表达。结果: TNF-α蛋白免疫产物为棕黄色和棕褐色颗粒状,位于肝细胞的细胞浆;HNF-4α免疫阳性产物为棕褐色,位于肝细胞的细胞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NF-α、HNF-4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丝胶治疗组大鼠肝脏TNF-α、HNF-4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丝胶可能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TNF-α和HNF-4α的表达保护糖尿病时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荞麦花叶芦丁(RBFL)对高糖所致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取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7只空腹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 (n=10)和低剂量(45 mg·kg-1,n=8)、中剂量(90 mg·kg-1,n=8)及高剂量(180 mg·kg-1,n=8)RBFL干预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记录血糖和体质量,检测不同浓度乙酰胆碱 (Ach)(1×10-9~1×10-5 mol·L-1)和硝普钠 (SNP)(1×10-10~1×10-5 mol·L-1)诱导的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氧自由基(ROS)、一氧化氮(N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正常大鼠处死并迅速分离胸主动脉,分为正常葡萄糖对照组(11 mmol·L-1 葡萄糖),高浓度葡萄糖损伤(HG)组(44 mmol·L-1 葡萄糖),低剂量RBFL(0.2 mg·L-1)、中剂量RBFL(0.4 mg·L-1)和高剂量RBFL(0.8 mg·L-1)处理组,HG+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组,HG+L-NAME+RBFL组,HG+亚甲蓝(MB)组,HG+MB+RBFL组(n=6)。检测不同浓度Ach 和SNP诱导的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检测正常葡萄糖对照组、HG和RBFL处理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SOD和NOS活性。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糖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BFL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升高,血糖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RBFL干预组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均升高(P<0.05或P<0.01),且该作用可被L-NAME和MB所取消;各组大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ROS水平升高(P<0.01),NO水平及SOD和NOS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 高剂量RBFL干预组大鼠血清ROS水平降低(P<0.01), NO水平及SOD和NOS活性升高(P<0.01)。各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葡萄糖对照组比较,HG组大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血管舒张率降低(P<0.01);与HG组比较,不同剂量RBFL(0.2、0.4和0.8 mg·L-1)处理组大鼠Ach诱导的血管舒张率均升高(P<0.05或P<0.01),且该作用可被L-NAME和MB所取消;各组大鼠SNP诱导的血管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葡萄糖对照组比较,HG组大鼠血管组织中SOD和tNOS活性下降(P<0.01);与HG组比较,高剂量RBFL 处理组大鼠血管组织中SOD和tNOS活性升高(P<0.01)。 结论: RBFL慢性整体给药和急性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小鼠高糖刺激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保护作用与增强血管SOD活性、减少ROS过量生成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NO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对ICR小鼠的抗焦虑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双蒸水)、2.5 mg·kg-1SchB组、5.0 mg·kg-1SchB组和10.0 mg·kg-1SchB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SchB)。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d后,进行十字迷宫及零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取空白对照组及SchB 10 mg·kg-1组小鼠外周血及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水平,计算GABA/Glu比值;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GABAA受体α1亚单位(GABAARα1)与GABAA受体γ2亚单位(GABAARγ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和10.0 mg·kg-1SchB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开臂滞留时间百分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在高架零迷宫中进入开臂次数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开臂探头次数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mg·kg-1SchB组小鼠外周血及脑组织中GABA水平明显增加(P<0.01),Glu水平明显降低(P<0.01),GABA/Glu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中GABAA Rα1和GABAA Rγ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SchB对小鼠具有抗焦虑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调节外周血和脑组织中GABA和Glu水平及脑组织中GABAARα1和GABAARγ2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镉染毒对大鼠肾脏功能的损伤及自噬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初步阐明镉损伤毒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染毒组(0.2 mg·kg-1 CdCl2)、中剂量染毒组(0.4 mg·kg-1 CdCl2)和高剂量染毒组(0.8 mg·kg-1 CdCl2),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予氯化镉溶液制备肾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和体质量。5周后,取大鼠肾脏组织和血液,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肌酐、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肾脏组织中镉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自噬相关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各染毒组大鼠明显精神萎靡,从染毒第3周开始,高剂量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减慢,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至染毒结束,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肌肝、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肌肝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染毒组(P<0.05),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蓄积大量金属镉,空白对照组仅见微量镉蓄积,且低、中和高剂量染毒组大鼠镉的蓄积量呈递增趋势。与低剂量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镉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中剂量染毒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镉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同时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LC3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肾脏组织中LC3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在0.2~0.8 mg·kg-1剂量范围内,随着氯化镉染毒剂量增加,镉对大鼠肾脏功能损伤逐渐加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肾脏细胞自噬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昆明山海棠(THH)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CIA模型制备组(n=40),用鸡Ⅱ型胶原(CⅡ)诱导大鼠制备CIA模型。再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200和400 mg·kg-1THH干预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足爪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AI)等变化。实验第35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MTT法检测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活性;ELSIA法检测脾组织白细胞介素12(IL-12)、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各组大鼠足爪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I明显上升(P<0.01),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活性、脾组织中IL-12、IL-23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足爪皮下组织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与模型组比较,400 mg·kg-1THH干预组大鼠一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足爪肿胀度和AI明显下降(P<0.01),脾T细胞和B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明显降低(P<0.01),脾组织中IL-23、TNF-α和IL-1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大鼠足爪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200 mg·kg-1THH组大鼠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高剂量(400 mg·kg-1)THH对CIA大鼠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THH能明显抑制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抑制脾组织中IL-23、TNF-α和IL-12和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进而明显改善大鼠足爪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苍耳水提物(CEW)对 α-葡萄糖苷酶(AG)抑制活性及对正常小鼠和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 方法:利用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阿卡波糖(Acarbose)为对照品,不同浓度的CEW进行酶抑制活性研究。体内试验,CEW以40.0、10.0 g·kg-1,阿卡波糖0.375 g·kg-1,生理盐水(NaCL)0.3ml给正常小鼠ig,连续5 d后,分别负荷葡萄糖2.0 g·kg-1、蔗糖4.0 g·kg-1、淀粉2.0 g·kg-1,在15、30、60、120 min时间点测定小鼠血糖值。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CEW以40.0、10.0 g·kg-1,二甲双胍片(Metformin)0.08g·kg-1,参芪胶囊(SSJN)0.30 g·kg-1给正常小鼠ig,测定连续给药2周和4周后的血糖值。 结果:酶-抑制剂模型中,CEW浓度在0.3125 g·L-1~10.00 g·L-1时,抑制率为55.42%~92.73%;阿卡波糖浓度为1.5625 g·L-1~25.00 g·L-1时,抑制率为9.28%~64.87%。耐糖量试验中,淀粉组血糖值降低明显(P<0.01),蔗糖组次之(P<0.05),葡萄糖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糖尿病模型试验中,连续给药2周后, CEW 40.0g·kg-1(CEW-40)组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极其显著(P<0.01), CEW10.0g·kg-1(CEW-10)组降糖作用显著降低(P<0.05),4周后,两组降糖作用均极其显著(P<0.01)。 结论:CEW中含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的活性成分,抑制AG活性的作用强于阿卡波糖,浓度在0.3125 g·L-1~10.00 g·L-1范围内,抑制率与浓度成正比,可提高正常小鼠的耐糖量;高血糖小鼠模型试验中,CEW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DECB)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ICR种小鼠40只,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ECB组和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腹腔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DECB组小鼠给予DECB 1 g·kg-1,阳性药物组小鼠给予护肝片0.63 g·kg-1,每天1次,连续30d;末次给药2 h后,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调和油溶液,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0% CCl4调和油溶液(10 mL·kg-1)并禁食,建立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表现;TUNEL方法检测小鼠肝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ECB组和阳性药物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和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T-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DECB组和阳性药物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DECB对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抑制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梅  颜景颖 《中医学报》2022,37(2):365-370
目的:基于NF-κB/COX-2信号通路探讨芍药内酯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5%2,4,6-三硝基苯磺酸(80 mg·kg-1)和体积分数50%乙醇混合液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36 g·kg-1)、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60 mg·kg-1)、芍药内酯苷中剂量组(30 mg·kg-1)、芍药内酯苷低剂量组(15 mg·kg-1),另设假手术组。给予相应的药物14 d后,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RT-q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NF-κB mRNA、COX-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NF-κB、COX-2及p-NF-κB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肠组织MDA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p-NF-κB/NF-κB水平及COX-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有改善。结论:芍药内酯苷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发生炎症反应,抑制结肠组织氧化反应,减轻结肠组织病变,作用可能与NF-κB/COX-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百令疏肝胶囊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层粘连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浓度,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和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使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纤维化面积。 结果:百令疏肝胶囊高(450 mg·kg-1)、中(270 mg·kg-1)和低(90 mg·kg-1)剂量组的血清Ⅲ 型前胶原肽水平[分别为(34.46±13.95)、(36.15±9.46)和(40.58±7.72) ng·ml-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水平[分别为(16.65±4.24)、(16.66±4.34)和(18.99±6.05) ng·ml-1]、层粘连蛋白水平[分别为(12.94±4.29)、(12.96±3.21)和(15.32±8.00 )ng·ml-1]和肝组织纤维化面积[分别为(0.02240±0.01337)、(0.02176±0.01460)和(0.02384±0.01405)μm2]显著低于模型组的相应值[(49.38±10.95) ng·ml-1、(30.84±14.48)ng·ml-1、(30.22±17.00) ng·ml-1、(0.03929±0.01732) μm2];高、中剂量组的肝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分别为(0.77±0.09)、(0.81±0.09)μg·mg湿重-1,显著低于模型组的(1.06±0.33)μg·mg湿重-1;高剂量组的肝组织中白蛋白水平为(34.02±4.17 )g·L-1,显著高于模型组的(30.25±4.21) g·L-1。 结论:百令疏肝胶囊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眩宁颗粒对缺血性眩晕小鼠和大鼠的治疗作用,阐述其对小鼠和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机械眩晕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CCA)的方法建立眩晕小鼠和大鼠模型。选择小鼠和大鼠各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抑眩宁颗粒组(2.25 g·kg-1/1.50 g·kg-1)、中剂量抑眩宁颗粒组(4.50 g·kg-1/3.00 g·kg-1)、高剂量抑眩宁颗粒组(9.00 g·kg-1/6.00 g·kg-1)和阳性对照组(1.50 g·kg-1/1.00 mg·kg-1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和大鼠灌胃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和大鼠给予10 mL·kg-1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分别测定各组小鼠和大鼠跳台逃避时间,检测各组小鼠的进食量,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和大鼠跳台逃避时间缩短(P<0.05或P<0.01),各组小鼠进食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抑眩宁颗粒可抑制缺血性眩晕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缺血性眩晕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