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胎儿窘迫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0例,甲组给予氨茶碱0.25g加入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椎注,乙组用维生纱C,维生素K1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推注,用药前后观察胎心情况,羊水情况,新生儿出生后行脐血血气分析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显示,用药后甲组胎心改善率为79%乙组为48%(P〈0.05);血pH〈7.2者,甲组为25%,乙组为42%,平均PCO2甲组为5.98%kPa,乙组为7.57kPa(  相似文献   

2.
作者回顾分析了60例羊水过多患者。资料表明,羊水过多的B超漏诊率8.5%,胎儿畸形发生率29.9%,胎儿畸形的B超漏诊率达40%,早产率37.5%;校正围产儿死亡率35.7%,而校正畸形围产儿死亡率78.6%,无畸形围产儿死亡率21.4%,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新生儿患病率71.7%,而畸形新生儿患病率100%,无畸形新生儿患病率63.9%,两者的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死亡率21.7%,而畸形新生儿死亡率70%,无畸形新生儿死亡率8.3%,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合并胎儿畸形者与无胎儿畸形者比较,羊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畸形类型50%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作者讨论了羊水过多和胎儿畸形的诊断,指出羊水过多患者宜选择阴道分娩,并应加强围产期监护。  相似文献   

3.
1,6—二磷酸果糖抗失血性休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FDP抗失血性休克作用。3组失血性休克大鼠分别接受5%FDP溶液(A组)、5%葡萄糖溶液(B组)和生理盐水(C组)静注。给药60min后,A组MAP为10.4±2.1kPa,与B、C组7.9±2.4和7.7±2.6kPa间均有差异(P<0.01);A组动物存活率75%,而B、C组分别为25%和15%(P<0.01);A组动脉血pH和PaO2分别为7.24±0.14和13.46±1.22kPa,与B、C组7.14±0.14和10.29±3.84kPa与7.02±0.10和7.25±2.12kPa间有显著差异(P<0.01);A组回输血液再灌流后血浆SOD和MDA分别为1200±126Uml-1和0.47±0.25nmolml-1,同B、C组1081±119Uml-1和0.91±0.29nmol-1与835±9Uml-1和1.13±0.16nmol-1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FDP保护组织损伤而产生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胎儿脐带血pH值为指标评价羊水胎粪污染,预测妊娠胆汁瘀积症(ICP)患者围产儿结局的敏感性。结果:ICP组pH<7.2者10例,8例羊水胎粪污染,阳性预测值为80.0%,pH≥7.2者20例,羊水胎粪污染4例,阴性预测值为80.0%;对照组pH<7.2者5例,羊水胎粪污染3例,阳性预测值60.0%,pH≥7.2者25例,羊水胎粪污染2例,阴性预测值98.0%。两组间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比较高,表明羊水胎粪污染与胎儿宫内缺氧密切相关。而且,ICP组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5)。因此,我们主张对于ICP患者,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应特别注意观察羊水有无胎粪污染。  相似文献   

5.
对5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分别以糖皮质激素+氨茶碱(12例)、氨茶碱+呼吸兴奋剂(12例)和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呼吸兴奋剂(30例)治疗。应用三药联合治疗后3hPaCO2明显降低,PaO2及pH均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1,<0.01和<0.001)。治疗后7d有效率以三药联用最高(96.7%),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66.7%)和氨茶碱+呼吸兴奋剂(50.0%)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三药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可有效降低PaCO2,且不会增加呼吸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小儿消化性溃疡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9例Hp阳性的PU患儿随机分三组,分别给予甲组;乙组;丙组三种组合治疗。结果;三组Hp近期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近期溃疡愈合率甲组与乙组比较P〈0.05,甲组与丙组比较P〈0.05,乙,丙组比较P〉0.05。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肝素治疗老年性高粘滞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剂量肝素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对老年性高粘滞血症的疗效。方法:对将92例老年性高粘滞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52例,每日静滴肝素50min;乙组40例,每日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疗程均为两周。结果:治疗结束时,甲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36.5%~40.7%;乙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27.5%、25%。结论: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肝素静滴治疗老年性高粘滞血  相似文献   

8.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n=25,链激酶150万U/30min)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方法(n=25,链激酶150万/60min)作对照,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和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果显示,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增加血管再通率而不增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3天疗程总量4.8mg/kg,二盐酸奎宁3天疗程总量100mg/kg,随机分组,分别治疗恶性疟30例。平均退热时间青蒿琥酯组为17.6h,奎宁组为29.2h(P<0.01);平均原虫转阴时间青蒿琥酯组为58.8h.奎宁组为78.8h(P<0.01);原虫复燃率青蒿琥酯组56.7%,奎宁组50%(P>0.05);清除原虫95%所需时间青蒿琥酯为16h,奎宁为28h。青蒿琥酯组未见任何副反应,奎宁组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胎儿宫内复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纳络酮进行胎儿宫内复苏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将进入临产状态确诊为胎窘的孕妇133例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组(甲组)73例,静脉缓慢推注纳络酮0.8mg 50%葡萄糖液(GS)20ml;氨茶碱组(乙组)60例,静脉缓慢推注氨茶碱0.25g 50%GS40ml。观察两组起效时间,终止妊娠时采集脐静脉血作血气分析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近期效果。结果:纳络酮组71.23%用药后5~10min起效,94.52%在用药后20min起效;Apgar评分68.49%≥7分,血气分析表明酸中毒不同程度地恢复正常;而氨茶碱组5~10min起效为8.33%,60%在用药后20min起效,Apgar评分58.33%≥7分,血气分析表明酸中毒仍未完全纠正,且新生儿病死率达3.33%。结论:纳络酮能有效地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的耐受性,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胎儿宫内复苏的应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地塞米松在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者正常初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120人,用氨茶碱加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117人,用50%葡萄糖加VitC治疗.结果实验组胎心的恢复、胎儿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新生儿窒息率、分娩手术率明显降低.结论氨茶碱与地塞米松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脐带压迫过紧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脐血血气分析、Apgar评分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分娩过程中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出生时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过程中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22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追踪新生儿结局,同时取同期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对照.结果:胎儿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在高危孕妇胎儿窘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00例高危妊娠孕妇行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及胎心监护监测。并比较分娩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羊水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绕颈率。结果S/D值≥3、胎心监护异常时,产时(Ⅳ组)在羊水过少发生率(66.7%)、胎儿窘迫发生率(43_3%)、新生儿Apgar评分(48.3%)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及S/D比值正常的孕妇(I组)(47.2%、27_3%、27.3%)。而脐带绕颈在剖宫产发生产时胎儿窘迫也显著高;于胎心监护及S/D比值正常组(I组)(35.0%vs18.2%、66.7%vs44.9%)。Ⅱ组羊水过少发生率(52.0%)、胎儿窘迫发生率(32.O%)、羊水污染发生率(Ⅱ~Ⅲ°)(28.0%)及剖宫产率(60.0%)均高于I组(47.2%、27.3%、18.8%、4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脐带绕颈率明显低于I组(4.0%vs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Ⅱ组剖宫产率(60.0%)高于Ⅲ组(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脐动脉S/D值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在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与阴性率均较脐动脉S/D值或者胎心监护单独使用有明显升高。结论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S/D值联用能明显提高胎儿窘迫的判断率,对于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对羊水粪染窒息新生儿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85例羊水粪染新生儿进行分娩前胎心监护,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pH值测定,进行Apgar评分,分析3项指标与脏器损伤的关系,以及三者联合诊断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585例羊水粪染新生儿中共确诊窒息49例,占8.4%。随着pH值、Apgar评分的降低出现脏器损伤的新生儿比例升高(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的脏器损伤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5)。低Apgar评分(≤7分)联合异常胎心监护、脐动脉血pH值<7诊断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为44.9%,特异性为100.0%,符合率为57.1%;低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值<7.2、异常胎心监护诊断窒息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6%,符合率为82.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可有效地预测评价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为窒息新生儿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相同浓度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72例育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A组(n=24),0.20%罗哌卡因;B组(n=24)0.20%布比卡因;C组(n=24)为对照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行走功能评定。记录各组产妇的血压、脉搏、心电、血氧饱和度、胎心率(FHR)、产程长短、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静脉血气分析。结果:A、B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A组产妇100%能下床行走,B组75%产妇能下床行走,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优于布比卡因,且对母体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产妇静脉应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血气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探讨提高剖宫产手术新生儿预后的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2~36岁行剖宫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术,A组于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1异/20ml;B组麻醉前14min输注10%1,6-二磷酸果糖(FDP)的溶液250μ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比较三组患者新生儿出生时1、5、10minApgar评分,胎儿娩出后脐静脉血血气值及心肌cTnI。结果A组新生儿出生时1minApgar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新生儿的pH值较A组偏低,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值较A组偏高,呈酸性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TnI相比: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前静脉注射小剂量磷酸肌酸钠后行剖宫产有利于胎儿能量代谢和利用,预防新生儿心肌早期损伤,提高剖宫产后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维持新生儿内环境的稳定。磷酸肌酸钠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地塞米松在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第二产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正常初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110人,用氨茶碱加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105人,用50%葡萄糖加Vitc治疗。结果:实验组胎心的恢复、胎儿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新生儿窒息率、分娩手术率明显降低。结论:氨茶碱与地塞米松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脐带压迫过紧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本院门诊及住院部妊娠≥28周共10 944例孕妇行B超检查、胎心监护,分娩时记录羊水、脐带及新生儿情况.脐带异常发生率31.51%(3448/10 944),B超诊断脐带异常的敏感度为95.74%(3301/3448),特异度为96.25%(7215/7496).脐带异常者剖宫产率(44.00%)、胎儿窘迫率(18.27%)、Apgar评分≤7分率(15.46%)、死胎率(2.41%)显著高于无脐带异常者(均P<0.01);脐带绕颈1周压迹深度≥0.8 cm者剖宫产率(41.90%)、胎儿窘迫率(29.76%)、Apgar评分≤7分率(25.30%)、死胎率(4.05%)显著高于压迹<0.8 cm者(均P<0.01).B超在诊断脐带异常的种类、指导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提高围生儿预后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翟会芳 《中外医疗》2014,(31):16-17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胎心监护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产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243例行剖宫产孕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胎心听诊法;治疗组143例,采用胎心监护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对两组患者胎儿宫内窘迫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剖宫产率。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为94%。治疗组剖宫产率为65.03%。对比两组患者剖宫产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腹产率与胎儿窘迫、脐带异常、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有密切关系,与传统胎心听诊法相比,胎心监护可以更准确、清晰地反映出孕期胎儿状态,对于可疑OCT阳性孕妇视具体情况可选择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胎儿宫内窘迫剖立产新生儿的Apgar评分、SPO2和脐血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足月妊娠、单胎、胎儿宫内窘迫,拟行剖它产的产妇.随机分三组(备10例).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用氯胺酮麻醉,C组局部逐层浸润麻醉.结果:B组1min、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A、C组(P<0.05,<0.01).新生儿5min的SpO2低于A、C组(P<0.05).B组脐动脉血SaO2和静脉血PH值、BE值低于A、C组(P<0.05).A、C两组间结果相似.结论:胎儿立内窘迫剖宫产时,不宜使用氯胺酮麻醉,应首选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