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35年W ipple首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胰头、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十二指肠等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因此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共31例患者应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9~72岁。术后经病理证实胰头癌10例,胰体部癌6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胆总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改良Child胰肠吻合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对严重的胰头、十二指肠损伤患者急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防胰漏发生.方法:对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4-0 Prolene线双层胰肠端端套入式连续吻合.结果: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的吻合时间平均16 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2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在急诊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6年来按Child方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例胰头癌。结果:3例出现胰瘘,7例无并发症,11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重点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特别是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裂开胰漏并引起腹腔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3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破裂、严重胰漏伴腹腔大出血均急诊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借用主胰管置管并将胰液引流到临近的空肠袢内。结果术后经支持治疗,持续腹腔冲洗,抑制胰酶分泌,治疗成功。结论主胰管导管桥式内引流术,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裂开胰漏导致的腹腔大出血抢救治疗中具有简单快捷有效的治疗效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保存了胰腺功能,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胰肠吻合口漏是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预防和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术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我科2001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2例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进行治疗,无1例发生胰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为8%~19%,相关病死率高达8%~40%。如何有效地预防胰漏是顺利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1996年1月,彭淑牖等设计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以捆绑取代缝合,避免遗留针孔,保证吻合口的密封性,临床效果较好。我院自2002年以来引进该术式,并在近4年来对此方法进行改良,共施行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未发生胰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1999年 ,我们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在胰管内放置 1根长约 6 0cm的细硅胶管 ,远端送入胃肠吻合口下 2 0cm的肠管内引流胰液 ;将胃管置入胆肠吻合口上方 5cm引流胆汁及胃液 ;用带蒂大网膜袖状包裹胰肠吻合口。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0例 ,男 6例 ,女 4例。年龄 5 2~ 6 5岁 ,平均 5 6岁。临床诊断十二指肠癌 4例 ,胰头癌 3例 ,壶腹癌 2例 ,胆总管下端癌 1例 ,均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 手术方法本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按child。在半胃切除时游离 1片宽 6cm ,长 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寻找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结果 套叠式胰肠吻合17例,发生胰漏4例;捆绑式胰肠吻合24例未发生胰漏;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17例,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胰漏3例、胆漏1例、反复胆道感染3例、顽固性呕吐2例;Roux-en-Y方式重建消化道24例,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胰漏1例、胆漏1例.结论 Roux-en-Y方式 捆绑式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总结预防壶腹部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胆瘘的体会。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0月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术后胰瘘3例(7.7%),非手术治愈。无胆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胰漏的预防关键在于胰腺残端常规楔形切除与合掌式缝合,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吻合层次精确,吻合口无张力,胰管内置多侧孔引流管,胰液输出通畅。胆肠胰肠吻合口相距5cm~6cm。胆肠吻合口的胆总管周围组织游离长度以1cm为宜,保证胆肠吻合血供。胆肠胰肠吻合口附近各置质软腔大的硅胶管充分引流。消化道重建以Child术式为佳。  相似文献   

10.
王昌松  周文浩  龚光 《吉林医学》2010,31(20):3196-319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30例患者,经过常规的Whipple术式治疗,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胰漏4例,胆漏3例,发生率为26.7%,住院时间为(14.9±5.3)d;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组30例患者,胰腺空肠吻合口狭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住院时间为(8.4±3.0)d;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减少胰漏的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施行PD患者100例,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持续泵人病人44例(实验组),并与同期施行的PD术后常规应用全肠外营养及抗生索治疗病人56例(对照组),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病人44例无1例发生胰漏,对照组56例病人,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胰漏,发生率5.3%,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D后应用生长抑索持续泵入可以抑制胰酶的作用,使胰肠吻合口较好地愈合,从而有效地减少胰漏的发生;胰漏可进行分级治疗,Ⅰ级胰漏采用通畅引流为主,同时使用生长抑素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多可治愈,Ⅱ级胰漏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宁冬兰  劳贤邦 《右江医学》2005,33(5):559-560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病死率为50%。如何预防胰瘘成为减少手术死亡的关键,根本措施在于肿瘤切除后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改进。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22例壶腹癌、胰头癌患者采用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发生胰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8~72岁。壶腹癌4例,胰头癌18例。全组无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150~600 ml,手术时间4小时10分~6小时20分,术后无胰漏病例,每日胰导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置胰管外引流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其中胰头癌22例,胆管下段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31例均采用Prolene线行胰肠吻合,经空肠腔内胰管内插入细硅胶管引流,自肠袢侧壁戳创引出腹壁,肠袢侧壁戳创口与腹壁间固定。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胰漏,1例因腹腔内有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肠吻合术中经肠腔内胰管插管外引流预防胰漏的发生是可行的,该术式可作为临床进一步研究预防胰漏的发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胰肠吻合口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外报道的发生率在10%左右。为预防和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学者们对胰肠吻合术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我科2005年11月-2010年5月对10例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式进行治疗,无1例发生胰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缝线的改进及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6月~2008年6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6例,男4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3岁(32~74岁。其中胰头癌34例,胆管下段癌1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8例,胰岛细胞癌4例,胰头囊腺瘤4例。胰肠吻合采用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端侧吻合,第一层胰管粘膜对空肠粘膜均匀缝合4针,第二层空肠浆肌层对胰腺断面间断缝合,尽量贴合胰腺断面不留死腔,第三层空肠浆肌层对胰腺包膜连续缝合。手术缝线改进为:将胰肠端侧粘膜吻合缝线由慕丝缝线改为普理灵缝线。比较胰肠吻合术采用缝线的改进前后对术后并发胰漏的影响。结果术后胰漏总发生率22.37%(17/76),慕丝缝线组27.50%(11/40),普理灵缝线组16.66%(6/36)。普理灵缝线组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慕丝缝线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240min(220~280),慕丝缝线组手术时间230min(210~275),普里灵缝线组手术时间251min(229~290),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改用不可吸收的普理灵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并没有显著地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胰头癌的切除率以及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一胰漏的发生。方法 1996年5月~2002年11月本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除经典的手术步骤,笔者对手术术式与方法进行了改进,完整切除胰腺钩突,在门静脉与胰头粘连时应仔细分离,对受到浸润时的门静脉(PV)或肠系膜上静脉(SMV)作部分切除,PV端或SMV端端吻合或人造血管连接吻合,胰肠端侧吻合时,将胰腺残端确切地套入空肠,并在吻合口两角危险区及前壁覆盖一束大网膜。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切除率和生存率,而且并发症并未增加,本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68.8%、24.4%;采用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附以带蒂大网膜无胰漏发生。仅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内大出血1例,胃排室障碍3例,继发腹腔感染4例,切口脂肪液化并切口裂开2例。结论 随着肝胆外科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PV部分切除以及SMV部分切除已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胰肠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覆盖大网膜能有效地降低或防止胰漏的发生。此法为提高胰头癌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胰肠吻合口瘘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在年龄(>65岁)、术前黄疸、胰腺质地柔软、术前贫血、术前低蛋白血症、胰管直径(<3 mm)、放置引流、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直径<3 mm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质地柔软和胰管直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其防治,以有效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行胆管胰管双重外引流预防胆漏、胰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3例采用Child方法重建消化道,4例采用Whipple方法重建消化道,1例采用空肠胰腺捆绑式吻合重建.胰管内插入适当粗细塑料管并与胰管缝扎固定,T管一侧短臂经胆肠吻合口放入肝总管,另一短臂放入肠腔,T管长臂及胰液引流管经桥袢肠腔距胰肠吻合口15~20 cm处肠壁分别引出、固定.10~14 d胆汁、胰液适时回输肠道,带管3周拔除.结果 28例患者无1例发生胆漏、胰漏,1例胰腺残端出血,1例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愈.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胆汁、胰液双重外引流,能有效降低吻合口张力,消除胆汁、胰酶侵蚀作用,预防胆漏和(或)胰漏,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u YB  Wang JW  Fang HQ  Peng CH  Wu YL  Xu B  Deng GL  Li HJ  Li JT  Wang XB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997-999
目的 介绍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200例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结果。吻合口针孔渗漏、吻合口间隙渗漏、空肠内高压、吻合口张力大和吻合口血供欠佳等往往导致胰肠吻合漏的发生。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就是针对上述胰肠吻合口漏的主要原因而设计的。结果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吻合时胰断端与肠黏膜缝合缝针不穿透浆肌层,这消除了线周间隙的渗漏,继而环绕空肠浆肌鞘和胰腺同轴捆绑使两者紧贴、不仅消除间隙、而且加速愈合,覆盖胰腺的空肠黏膜被破坏后有扩大愈合面大的作用,捆绑远端空肠保留血供避免捆绑远端空肠浆肌鞘坏死,术中立即测试吻合口的密封性和可靠性确保吻合口不漏。结论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避免和减少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2月连续性地于 10例 (A组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 (FG)改善手术操作 ,并将其胰漏发生率与之前的 70例 (B组 )同类手术作比较。结果 :A组 10例中无胰漏 (0 % )发生 ,B组发生胰漏 6例 (8.6 % ) ,其中 2例死亡。两组胰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表明生物蛋白胶可降低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