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小鼠骨髓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的体外培养方法,并从形态、表型特征及功能方面与髓样树突状细胞亚群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提取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体外通过特异性细胞因子Flt3-Ligand诱导其向浆细胞样及髓样树突状细胞亚群分化,并利用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从形态学、表型特征及功能三方面对培养得到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小鼠骨髓细胞经Flt3-Ligand体外诱导培养8d,可获得表型为CD11c+ CD11b-B220+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形态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亚群多为表面光滑的圆形,胞核常呈偏心分布的肾形.共刺激分子表达上,未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低水平表达CD80、CD86、CD40及MHC-Ⅱ类分子,不能被TLR4激动剂LPS诱导成熟,但在TLR9激动剂CpG ODN1826作用下,能够迅速转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功能方面,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但弱于同等刺激条件下的髓样树突状细胞.结论 小鼠骨髓细胞在Flt3-Ligand的体外刺激诱导下,可向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方向分化,所培养出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形态上多呈淋巴细胞样,低表达共刺激分子,并具有一定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并观察其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形态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3 d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并呈集簇生长,培养至5 d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s,扫描电镜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高表达骨髓来源DCs特异性标记CD11c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成熟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基因型和同种异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成熟的DCs,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不同成熟状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方法:rmGM—CSF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5~6d后,利用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11C^ 细胞,部分细胞加入rmTNFα继续培养1~2d,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的体外刺激能力。结果:小鼠骨髓细胞经rmGM-CSF培养5~6d,再经过MACS分离可获得大量未成熟DCs,细胞表面出现少量短而粗的突起,低水平表达MHC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CI40,刺激同种CD4^ T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较弱:加入rmTNFα继续培养可获得成熟DCs,细胞表面出现大量细长突起,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MHC Ⅱ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CI40,刺激同种CI4^ T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较强。结论:通过rmGM-CSF或rmGM-CSF rmTNFα体外培养体系可以获得大量未成熟DCs或成熟DCs,为进一步研究DCs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可以在体外稳定地获得大量高纯度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对获得细胞进行形态、功能以及表面标志的鉴定.方法 取健康C57小鼠骨髓,通过MACS系统分离、纯化CD117 造血干细胞;使用SCF IL-3进行体外扩增,在此基础上使用GM-CSF IL-4 IL-10诱导其定向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而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功能,并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其表面标志的表达,对其鉴定.结果 SCF IL-3可以分别在3、5、7 d时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达10.34±1.43、22.65±2.71、54.39±3.08倍;小鼠HSC可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后者具有吞噬功能,表面树突较为短小,呈毛刺状,表面标志表达情况为CD11c 、I-A/I-Elow、CD40-、CD80-、CD86-.结论 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剂量照射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大肠癌抗原吞噬能力、未成熟DC表型及体外刺激T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铺板贴壁法分离淋巴细胞,贴壁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的作用下体外诱导5d后收获,并分别以0.1、0.2、0.5和1.0Gy的X射线照射24h。检测照射后未成熟DCs的表型、抗原吞噬能力及负载大肠癌肿瘤抗原信息的DCs在体外刺激T细胞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0.2Gy照射组成熟DCs的CD40、CD80、CD83、CD86表型及抗原吞噬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照射)及其他照射组(均P〈0.05);体外刺激T细胞的能力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弱。结论低剂量照射能促进DCs抗原的吞噬能力和成熟,但会减弱体外刺激T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伤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应答的能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失血合并闭合性骨折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诱导异源T细胞应答能力的变化.方法:致伤后24h分离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应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诱导BMDC,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未成熟、成熟树突状细胞(DC)诱导异源T细胞的应答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MHCⅡ)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脂多糖(LPS)刺激的BMDC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p40、IL-12p70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论是否经过LPS诱导,创伤组小鼠BMDC介导的ML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P〈0.05),创伤组小鼠BMDC在LPS刺激前后的CD40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1.0)%vs(22.0±3.5)%;(56.0±7.5)%vs(91.0±8.0)%,P〈0.01],但MHCⅡ、CD80和CD86表达在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创伤组小鼠BMDC在体外经LPS刺激24h后其IL-12p40、IL-12p70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0±6.5)vs(78.0±6.8)ng/L;(9.0±1.0)vs(18.0±1.9)ng/L,P〈0.05],但创伤组小鼠BMDC分泌IL-10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小鼠BMDC诱导T细胞应答的能力降低,该变化可能与其共刺激分子CD40表达降低及IL-12分泌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OCS3与LIGHT在刺激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产生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受LIGHT刺激后BMDC中SOCS3 mRNA及SOCS3蛋白表达的时间动力学;利用反义核苷酸技术抑制SOCS3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BMDC 表面分子CD4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LIGHT刺激后,BMDC的SOCS3 mRNA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并呈双峰度变化(分别出现在LIGHT刺激后2 h和10 h,增高幅度分别为92%和83%,其蛋白表达亦有所增加(LIGHT刺激24 h后表达量增加80%,P<0.05);反义寡核苷酸能阻断SOCS3的表达,其对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49%和45%;经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后的BMDC在LIGHT刺激下其CD40、CD86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 LIGHT在刺激BMDC分化成熟过程中同时上调了SOCS3的表达;阻断SOCS3能使BMDC 对LIGHT 的反应更敏感,从而促使BMDC 成熟度更高;SOCS3对LIGHT 诱导的BMDC 分化成熟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DNA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的影响. 方法:纯化提取双歧杆菌DNA,并鉴定DNA制品CpG基序甲基化程度;FACS检测BMDC的吞噬功能和表面标志分子,ELISA法检测BMD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双歧杆菌DNA诱导24 h后BMDC高表达Ia, CD40, CD86和CD11c分子,明显增加IL-6, IL-12(p40), TNF-α的分泌,显著增强同种异体和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论:双歧杆菌DNA能够促进BMDC成熟,增强BMDC的抗原提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经济的小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分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三段式培养法,将iPS细胞培养于op9细胞上,使用添加细胞因子GM-CSF(10 ng/mL)和 IL-4(10 ng/mL)的培养液,经过17天的培养收集到iPS诱导的DC,通过显微镜及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抗原吞噬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等对其形态、表面分子及细胞功能进行检测及评估。结果  本研究获得的iPS-DC在细胞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树突状特征;细胞表型上呈CD11b、CD11c双阳性;未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细胞呈未成熟DC的状态:细胞表面的第一信号分子MHCⅡ及第二信号分子CD40、CD80、CD86低表达,具有很强的抗原吞噬能力;经LPS刺激后细胞具有成熟DC的特征: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增高,同时具备对初始T细胞的激活能力。结论  本研究改良了小鼠iPS 细胞向DC分化的方法,缩短了培养时间,节省了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10.
无菌制备BALB/c小鼠骨髓细胞,按常规方法分离纯化出树突状细胞(DCs),采用GM-CSF和IL-4诱导后,以凋亡肿瘤细胞负载未成熟DCs,再分别加入mCD40L-CHO细胞和TNF-α继续培养48h,按常规方法分别制备各发育阶段DCs的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DC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比较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小鼠DCs被CD40L和TNF-α刺激后超微结构的差别。实验结果证实DCs在分化发育成熟中存在异质性;DCs可通过吞噬凋亡的肿瘤细胞负载抗原;CD40配基化对DCs的分化成熟作用优于TNF-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C2.4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与RelB基因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DC2.4细胞系,光学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DC2.4的细胞结构;流式细胞术分析DC2.4的表面标记(MHC-Ⅱ、CD86和CD40);RT-PCR检测DC2.4的RelB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观察DC2.4细胞表面有明显的树突状突起,形态极不规则;透射电镜显示DC2.4细胞内含许多质地均匀的脂滴,可见吞噬小泡样的结构.流式细胞术显示MHC-Ⅱ类分子和CD40呈低水平表达,而CD86分子却呈高水平表达;RT-PCR结果显示RelB呈低水平表达,与骨髓源性DC中的未成熟状态DC的RelB表达水平接近.结论 DC2.4具有强吞噬功能,其表面CD40分子和细胞内RelB基因均呈低水平表达,提示DC2.4是一种未成熟状态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方法。 方法:应用IL-4和GM-CSF培养小鼠骨髓细胞5~7 d,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培养至第5~6天,加入黑色素瘤(B16)冻融抗原继续培养1~2 d,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3、CD86,并与同种异体T细胞混合培养72 h,终止培养前16 h加入3H-TdR(18.5 kBq/孔),γ-液体闪烁仪测定cpm值。 结果:用IL-4和GM-CSF培养3 d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形状不规则,培养5~6 d时,有刺状突起、拉长,为典型树突状细胞形态学特征;抗原装载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D83、CD86表达,IL-4+GM-CSF+TNF-α组(61.68%、71.25%)及IL-4+GM-CSF+冻融抗原组(63.11%、76.88%)明显高于对照组(2.41%、3.88%)及单纯IL-4+GM-CSF培养组(21.86%、28.69%)(P<0.001),IL-4+GM-CSF+TNF-α组与IL-4+GM-CSF+冻融抗原组比较,CD83和CD86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液闪仪检测结果显示,IL-4+GM-CSF+冻融抗原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P<0.05)。 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成功地诱导扩增出足量树突状细胞,经肿瘤抗原刺激后绝大部分成熟,并能够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大量增殖,参与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大鼠OX-62+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大鼠骨髓中有效地诱导、培养OX 6 2 +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 ,观察其表型及功能特征。方法 :大鼠骨髓细胞培养 3h ,贴壁细胞加入含重组大鼠GM CSF和IL 4 ,继续培养 6~ 12d ,淘洗法去非粘附细胞中的Fc受体阳性细胞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及抗原摄取能力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 ,ELISA测定分泌IL 12水平。结果 :培养DC90 %以上表达OX 6 2。培养 6d的OX 6 2 + DCs具有不成熟表型 ,表达中等水平的MHCII抗原和低水平的CD80、CD86、ICAM 1;分泌少量IL 12 ;具有较强的摄取抗原能力 ,但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极低。培养 12d的OX 6 2 + DC已经成熟 ,MHCII、CD8、CD86、ICAM 1表达明显增加 ;分泌IL 12增加 ;摄取抗原能力下降 ;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成功建立了体外大量扩增大鼠骨髓OX 6 2 + DC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树突状细胞(DC)的培养及其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FBL-3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应用GM—CSF和114培养C57BL/6小鼠骨髓DC,用冻融法制备FBL-3细胞抗原致敏DC,用3H—TdR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标准的4h51cr释放测定法检测CTL杀伤活性。结果用IL4和GM—CSF联合培养小鼠骨髓细胞3天后,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形态不规则。培养第6~8天,细胞表面出现较多毛刺样突起,拉长,为典型的DC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有CD80、CD86、H-2Kd及I-Ad表达。FBL-3细胞冻融组和PBS组的DC在体外均可以诱导T细胞增殖,冻融组的DC体外诱导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PBS组。冻融组DC体外诱导的CTL对FBL-3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应用IL-4联合GM—CSF培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可大量扩增成熟DC,培养的DC符合其自身的特性;用冻融法制备FBL-3细胞抗原致敏DC,可以诱导T细胞细胞大量增殖,并能诱导出杀伤效应较强的CTL。  相似文献   

15.
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宗辉  黄军华  刘俊峰  赵要顺 《疑难病杂志》2009,8(9):520-521,F0003
目的建立简便的体外扩增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DC,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DC相对特异性表面分子CD11c(78.5%)、MHC-Ⅱ(92.7%)及CD86(87.2%),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小鼠脾脏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体外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成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表型及功能进行检测,并与骨髓来源的DC进行比较.方法:分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通过添加25 ng·ml-1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25 ng·ml-1的白细胞介素-4(IL-4)将其诱导为DC,分别从细胞形态、表型以及功能3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并与骨髓来源的DC进行比较.结果:小鼠脾脏来源的DC经磷酸脂多糖(LPS)刺激成熟后其表面显示出明显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CD11c、CD86及MHC-Ⅱ类分子,并具有极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其特征与骨髓来源的DC相差无几.结论: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能够被诱导为具有正常形态、表型、功能的DC,为DC的功能研究以及进一步制备相应的肿瘤疫苗提供又一可靠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体外诱导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中分离分泌IFN-γ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IFN-γproducing killer dendritic cells,IKDC).方法取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小鼠重组GM-CSF和IL-4协同诱导下培养.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培养第7天,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分选出CD11clowB220+NK1.1+的细胞,FCM进一步鉴定其表型.并将其与肿瘤细胞系B16F10共培养24 h后,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骨髓来源的DC中,FCM检测存在CD11clowB220+NK1.1+的细胞,进一步鉴定发现其高表达CD49b,低表达MHC II类分子,不表达Gr-1分子;并且与肿瘤细胞B16F10共培养后可分泌大量IFN-γ.结论通过FCM分选的方法可从体外培养的骨髓来源的DC中获得IKD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负载白血病细胞株U937冻融抗原 ,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 (CTL) ,使其对U937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人白介素 4 (rhIL 4 )、基因重组人粒 /单细胞集落刺激因(rhGM CSF)联合培养体系自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DC ,使其负载U937冻融抗原 ,致敏T淋巴细胞 ,产生CTL。观察负载U937冻融抗原的DC对所激发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CTL对U937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 负载U937冻融抗原后DC的CD1a表达率较培养前明显增高 (P <0 .0 1) ,CD86、CD11c、HLA DR表达也较培养前明显增高 (P <0 .0 1) ,而CD83、CD14与培养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且负载U937冻融抗原DC诱导的CTL中 ,CD3+ CD8+ T细胞比例较诱导前明显增高 (P <0 .0 1)。U937冻融抗原负载DC诱导CTL对U937细胞及K5 6 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6 6 .96± 6 .2 1) %和 (9.81± 4 .4 5 ) % ,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经rhGM CSF、rhIL 4培养产生的DC为CD14 -CD1a+ 的DC ,能诱导CTL产生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负载U937冻融抗原DC诱导的CTL中的CD3+ CD8+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提示CD8+ 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Wan XX  Zheng P  Chen 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61-2765
目的 探讨T辅助(Th)1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中性粒细胞(PMN)对树突状细胞(DC)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脂多糖(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LPS-PMN)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40和CD8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将与LPS—PMN共培养后DC(PMN-DC)提纯,与FITC标记的卵清蛋白(FITC-OVA)培养,检测其吞噬功能。将PMN-DC与D011.10T细胞和OVA17肽共培养,计活细胞数,胞内染色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 LPS-PMN可刺激imDC CD40和CD86上调并分泌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且这种能力能被抗TNF-α单抗所抑制。与imDC对照,PMN—DC吞噬功能下降,能显著刺激D011.10T细胞增殖,分泌高水平IFN-γ、少量IL-4。结论 LPS-PMN具有促使imDC成熟活化,刺激其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其在Th1免疫应答中抗原呈递,促进Th1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