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晶  刘喆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8):591-592,F000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即缺血性脑卒中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细胞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的现象。研究表明,再灌注损伤主要与IL-1β、TNF-α、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失控释放形成的"瀑布效应"密切相关。近年来针灸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功能,干预炎症反应而达到抗缺血脑灌注损伤的研究取到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常合并糖尿病或在发病急性期常可见血糖升高,许多临床及动物实验亦表明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较多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过程,缺血细胞以及缺血激活的内皮细胞、白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黏附分子,导致白细胞积聚和外流。该文主要综述炎症因子在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自噬,自噬的激活既可促进细胞存活又可导致细胞死亡,因而,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应针对自噬。由于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不佳,近年来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通过外源性干预措施激活内源性脑保护机制,由此产生了缺血后处理等机械治疗措施。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其对自噬过程的影响尚不明确,其可能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下调自噬相关蛋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Ⅲ蛋白,适度下调活性氧自由基,关闭线粒体膜通透性转移孔,减少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自噬相关蛋白的结合等机制调节自噬,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高血糖对脑糖水平及脑卒中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诱发大脑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在再灌注前5 min单次腹腔注射50%葡萄糖溶液(6 mL•kg-1)诱导再灌注早期高血糖。在再灌注30 min和24 h时检测脑糖水平,并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的统计评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给予葡萄糖后,血糖显著增加,并持续至再灌注后120 min (P < 0.05)。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脑糖水平的增加,再灌注早期血糖的升高会进一步加重再灌注24 h时脑糖水平的增加,并显著增加再灌注24 h时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面积(P < 0.05)。结论:脑缺血后,再灌注早期高血糖可加重再灌注后脑糖水平和脑损伤的增加,脑糖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高血糖介导的脑卒中损伤加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快速级联反应过程,包括许多环节,如能量/三羧酸循环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过量释放、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炎性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释放增加、凋亡基因激活等。这些环节紧密联系,互为因果,彼此重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脑细胞凋亡或坏死。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b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肝部分切除及肝移植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HIRI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肝血流中断或不足使肝脏缺血,当恢复血供再灌注后,肝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资料显示,HIRI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失衡,核因子-kB(NF-kB)的激活,前炎性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控制线粒体数量的选择性自噬过程,其对维持细胞正常表型和功能至关重要,且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脑组织在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可能导致比血管闭塞时更严重的急性损伤。而线粒体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其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等有关。而这些过程受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假定激酶1、Parkin、Bcl-2/腺病毒E1B 19 k Da相互作用蛋白3等)的调控。适度的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线粒体自噬功能受损清除不足或过度激活的线粒体自噬,可以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未来,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线粒体自噬将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系统回顾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探讨了中风膏对缺血性脑卒中引起再灌注脑损伤的治疗及作用机理。分析了中医益气活血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性期用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参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2VO)及气虚血瘀的中医证型复制了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予以中风膏灌胃治疗,阳性对照药选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步长脑心通。根据卒中评分标准,观察大鼠神经行为体征改变,分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本实验证明大脑神经元对缺血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海马区最为敏感,具有全脑缺血变化的全部特征。实验研究发现中风膏治疗组大鼠的神经行为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中风膏组与阳性对照组疗效相当,均对缺血性脑卒中有很好的疗效。结论:本实验从细胞、分子水平探索认为中风膏治疗大鼠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可能是阻断脑缺血缺氧后的损伤级联反应,抑制兴奋氨基酸中Glu的释放,减少NMDA-R1的过度激活,减轻脑组织中Ca^2+超载及脑缺血后引发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从而保护脑组织,减轻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起到神经保护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机制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直接与心肺机的异物表面接触,体外循环本身的非生理灌注,手术创伤,器官缺血再灌注致白细胞与内皮细胞激活、体温变化、肠道内毒素释放等均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启动以炎性细胞因子、补体、中性粒细胞相继被激活的“炎性瀑布”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舒东  朱也森 《医学综述》2006,12(18):1114-111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这个级联反应包括许多环节,如能量障碍,细胞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细胞内钙失稳态、自由基生成、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凋亡基因激活等。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的疾病。脑缺血后再灌注既可挽救濒临死亡的细胞,又可加重缺血细胞的损伤,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这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许多环节,如炎性反应、细胞内钙失稳态、自由基生成、能量障碍、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凋亡基因激活等均参与了该事件的发生。现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病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而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似乎是缺血性卒中的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通过多条途径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如改变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成分等。因此缺血性卒中病人应当常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以明确是否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及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中药组大鼠灌胃给予复方水煎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后,处死大鼠。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来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同时通过代谢组学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  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减少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表明其可有效减轻MCAO诱导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进一步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代谢紊乱,共筛选和鉴定出23种与缺血性中风相关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性变化,是脑缺血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显示,MCAO主要通过靶向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来诱导脑缺血性损伤。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大部分代谢标记物发生了逆转, 主要包括吲哚氧基硫酸、柠檬酸、3-羟基十二酸、3-甲基-2-丁烯酸、苹果酸、丁醛和尿酸等。  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改善多种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OCS-1/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RT-PCR的方法检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SOCS-1/3及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组中,心肌损伤明显,两个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均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地,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较假手术组SOCS-1/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OCS-1/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表达增多,可能在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今延长溶栓时间窗、减轻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亟待解决的的问题,缺血后适应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故成为研究的热点。缺血后适应通常指的是在组织缺血/再灌注之后进行的一系列短暂血管闭塞/血管再灌注,诱导组织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内源性保护作用,减少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文将综述缺血后适应脑保护的基本机制: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血流的改变,减少氧化应激产物的产生,抗炎,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炎性因子与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改变,探讨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在脑梗塞后的变化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插线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 CAO)2 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72和168 h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检测腹动脉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和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炎症细胞因子IL-1β水平于再灌注6~24 h明显增高,TNF-α含量于再灌注24~48 h显著增多(P〈0.05);再灌注6~72 h脑缺血梗死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2~72 h凋亡细胞大量出现(P〈0.01)。结论: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的生成与释放在6~48 h时增多;细胞凋亡作为缺血损伤后神经元损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在24~48 h时最为严重;缺血脑区的形态学变化在缺血后24 h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脑缺血的炎症反应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相关,从而构成了缺血性损伤的基础。就脑缺血有关的炎性因子及以白细胞介素(IL)-1、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黑皮质素(MC)4为靶点的抗脑缺血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疾病,对人类生命、社会经济及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脑卒中患者80%,缺血后再灌注引发更强烈的神经损伤,包括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其中氧化应激是损伤最关键的原因之一。我国的天然产物资源丰富,且传统医药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从天然资源中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毒、安全、价廉的天然产物具有独特优势,这对国内外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该文综述了丁基苯酞、丹酚酸、原儿茶醛等天然化合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免疫细胞因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脑缺血的炎症免疫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在炎症反应发生之前可有细胞因子介导、参与免疫调节和趋化作用,促进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使白细胞自血管内向缺血脑组织迁移。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并加重脑缺血损伤。细胞因子产生后进一步诱导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促使炎症免疫细胞浸润到损伤组织,炎症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又相互诱导激活,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作者就以下几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