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和半量抑肽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止血作用.方法112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半量抑肽酶(抑肽酶组,n=36)、氨甲环酸(氨甲环酸组,n=36)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n=40).记录术后出血量、输血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抑肽酶组及氨甲环酸组术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抑肽酶组和氨甲环酸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P<0.05).各组围术期血小板计数和黏附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在OPCAB中应用半量抑肽酶和氨甲环酸是安全的,二者有相近的抗纤溶作用,均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抑制纤溶亢进,但不影响术后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2.
我所于1985年2月收治1例右心房脂肪瘤。手术摘除,肿瘤体积15×10×5cm,重量398g。患者痊愈出院。本文将对该病例进行叙述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病例:男,20岁。入院前一年半,胸片发现心影增大,但无明显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心悸、气短及胸闷。症状不断加重,于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机制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直接与心肺机的异物表面接触,体外循环本身的非生理灌注,手术创伤,器官缺血再灌注致白细胞与内皮细胞激活、体温变化、肠道内毒素释放等均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启动以炎性细胞因子、补体、中性粒细胞相继被激活的“炎性瀑布”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持续冠状静脉逆行灌注保持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了心脏三个瓣膜替换术,在我院一名患者获得成功。 患者女,46岁,体重65公斤,入院确诊为重症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心胸比率70%,需要施行土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替换术。采用美国Sams 800 型心肺机和日本Terumo膜式肺常规建立CPB,流量70ml/(min·kg),平均动脉压(MAP)8.00~10.67kPa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型。据Gathman统计只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4%能生存到婴儿期的很少,极个别症状轻者生长到成人。本症是全部肺静脉血不进入左心房丽集中到一个共同静脉干,引流到体静脉系统或右心房。我所治疗1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成功。结合文献对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及分类、手术方法加以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7年9月~1998年12月,在体外循环(CPB)过程中采取浅低温,持续冠状动脉顺行或冠状静脉逆行灌注,保持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211例,保障了心脏有充分的氧合血供给,避免了过去各种方法配方的心脏停搏液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明显地降低了术后低排综合征及死亡率,在心肌保护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有其独特的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1例手术病人,年龄15~69岁,体重45~90kg。心功能Ⅱ级114例,Ⅲ级60例,Ⅳ级37例。2例为先天性主动脉瓣疾患,2例为二尖瓣后叶严重脱垂,2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年龄4 8/(12)岁。生后心脏有杂音,后紫绀逐渐加重。喜抱位,喜蹲踞,活动后紫绀加重。查体发现:心率102次/分,血压10/6 kPa(75/45 mmHg),口唇发绀。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Ⅲ/6收缩期杂音,可及震颤,肺动脉第二音未闻及。肝左肋下0.5cm,重度杵状指趾。胸部平片示:心胸比例:0.54。靴型心、肺血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右室肥厚伴劳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两大动脉发自右室,主动脉与肺动脉平行。两条大动脉与房室瓣之间为肌性圆锥组织连接。室缺近于肺动脉瓣下,房缺1.5cm。室水平左向右分流,房水平右向左分流为主。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室缺近肺动脉瓣下,房缺。心血管造影检查,主动脉、肺动脉起自右室,右室为双肌性流出道,主动脉与二尖瓣失纤维连接。肺动脉下流出道严重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40例心脏直视手术后48小时的 HR、MBP、LAP、PCWP、CVP、CI 和SVR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发现术后第一天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CI 有降低趋势,而 LAP、CVP 和 SVR 却有增高趋势。26例后心病(风湿性)和14例先天性心脏病比较显示风湿性心脏病组 CI 恢复到正常水平较先心病组慢(P<0.01)。这与术前风心病心功能较差和阻断主动脉时间较长有关。这一结果提示术后应当加强和延长风心病和复杂先心病的血流动力学监护,尤其是术后第1天。LAP 对血容量和左心功能的监测较 CVP 更为重要。如果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状态仍不稳定,CI 仍低,SVR 仍持续大于 1,800 dyn·s·cm~(-5),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我所深低温停循环基本方法的应用始于婴幼儿,临床实践又将其扩展到儿童先天性畸形的纠治和成人抢救性手术,共计27例。临床效果满意,再次体现这一基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一、临床资料本组年龄在10岁以下7例,~14岁9例,>14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在心电图上往往有QRS额面平均电轴(简称心电轴)右偏,右室肥厚等改变,有人认为这些改变与肺动脉瓣狭窄的程度有一定关系,有人强调QRS/T额面平均电轴夹角(简称QRS/T电轴夹角)可以反映狭窄的程度。为探讨该夹角的临床意义,我们对45例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