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脏脂肪厚度与颈动脉IMT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isceral fat thickness,VFT)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139例患者入选,MS组患者67例,其中男33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10)岁,非MS组患者7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0±12)岁.应用超声测量患者的VFT和IMT.结果:MS患者VFT和IMT分别为(63.98±14.10)mm和(1.16±0.19)mm,非MS组VFT和IMT分别为(55.36±11.65)mm和(1.055:0.23)mm,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的变化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正常组(IMT≤0.9mm,颈动脉IMT正常组,16例)、颈动脉IMT(IMT 1.0~1.2mm)增厚组(19例)和颈动脉IMT(IMT≥1.3mm)斑块形成组(25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乳胶浊度法测定3组患者Lp(a)水平;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组患者Hcy水平。结果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血清Hcy、Lp(a)水平均明显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均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血清Hcy、Lp(a)水平均明显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均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清Lp(a)水平均呈正相关(r=0.65、0.64,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cy、Lp(a)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葛君  汪朝晖  宣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38-114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IMT>0.9 mm)与正常组(60例,IMT≤0.9 mm),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依据IMT检查结果分为内膜增厚组(30例,0.9 mm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内膜增厚组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内膜斑块组(均P<0.05)。内膜稳定斑块组hs-CRP、Hcy、UA水平均明显低于内膜不稳定斑块组(均P<0.05)。 结论 血清hs-CRP、Hcy、UA水平可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血清hs-CRP、Hcy、UA水平越高,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三者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 mm)、颈动脉IMT增厚组(0.9 mm≤IMT<1.3 mm)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IMT≥1.3 mm),对3组患者血清Hcy、脂蛋白(a)、尿酸、尿素、血肌酐、血糖、血脂等生物化学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 3组间血清Hcy、脂蛋白(a)、尿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Hcy、脂蛋白(a)及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可作为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对评估国人腹型肥胖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B超测量116例男性、84例女性腹内脂肪厚度(visceral fat thickness,VFT),同时进行螺旋CT检查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并测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析VFA、VFT、腰围、BMI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与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间的相关性.结果 VFT、VFA、腰围、BMI之间呈正相关(P<0.01),VFT与VFA的相关性(男r=0.81,女r=0.76)最强,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FT为影响VFA的主要因素(R2=0.57,P<0.01);经校正年龄、性别后VFA、VFT、腰围与HOMA-IR、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呈正相关,相关性VFA>VFT>腰围.结论 B超测量腹内脂肪厚度是评估腹内脂肪堆积的可靠方法,对国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珐:对120例维吾尔族患者的颈动脉系统进行超声检测.检测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IMT分为内中膜厚度正常组和内中膜增厚组(即IMT<0.9mm组和IMT≥0.9mm组),并抽血化验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尿酸,详细记录血压、体重指数。结果:内中膜增厚组与年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有关(P<0.05)。IMT与年龄、收缩压、脉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高龄、高收缩压和脉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是维吾尔族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88例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根据颈总IMT将所有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 缺血性卒中组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颈总IMT明显高于对照组.(2)斑块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结论 颈总IMT、hs-CRP、LDL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 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它可能通过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琛  李璐  陈雪松  李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5-156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分别测定其VEGF和CRP的水平,分析两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IMT增厚组的VEGF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斑块形成组的VEGF和CRP的水平显著高于IMT增厚组(P<0.01)。结论:VEGF和CR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相关,血VEGF和CRP水平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cysteine-rich 61,CYR61)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4月就诊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VEGF和CYR61浓度,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血清VEGF和CYR61浓度:斑块形成组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IMT增厚组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5);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CRY6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5),VEGF、CRY61浓度均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77、0.613,P均<0.05).结论:血清VEGF和CYR61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其可能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颈动脉超声IMT≥0.9 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动脉粥样斑块指标。测定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及血脂、血糖、血压等。结果老年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P<0.01)。老年高血压组CRP、IL-6、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CRP(r=0.422;P<0.01)、IL-6(r=0.313;P<0.01)、TNF-α(r=0.296;P<0.01)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与血压增高、血脂异常有关外,炎症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入选CKD患者180例(非透析治疗102例,血液透析治疗78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42例.ELISA检测血清visfatin,炎症指标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s,hsCRP)水平;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切面内膜中层(c IMT)面积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CKD患者血清visfatin,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透析CKD患者血清visfatin,IL-6,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透析CKD患者(P<0.05).CKD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r=-0.415,P<0.05).颈动脉有斑块的CKD患者血清visfatin[(34.22±7.96)ng/mL)]明显高于无斑块者[(28.24±6.18) ng/mL,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与IL-6(r=0.548,P<0.001),hsCRP(r=0.430,P<0.001),IMT(r=0.462,P<0.05)及c IMT面积(r=0.411,P<0.05)呈正相关.经Ccr、年龄、性别及其他与AS相关因素校正后,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sftin是颈动脉IMT(β=0.433,P<0.01)和c IMT面积(β=0.41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isfatin水平随肾功能减退而增高,可能成为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取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利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IMT)≥1.3 mm,根据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3 mm)和对照组(IMT<1.3 mm).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49.1%/9.8% X2=14.6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OR=2.011,P=0.0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预测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罗浩  韦慧 《河北医学》2012,18(12):1685-1687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方法评价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258例高血压患者及199例正常血压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回声强度.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者的以上指标差异,并研究血压水平与斑块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的IMT(10.11±1.14mm)、粥样斑块大小(23.42±11.21mm2)、回声强度(3.34±0.84)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血压水平(收缩压)水平越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越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患者,并且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103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103例患者颈动脉IMT≥0.85mm阳性率约68.9%,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多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一支病变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IMT≥0.85mm和(或)出现硬化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H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08-2010年就诊的60岁以上,曾发生胸闷的20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以高频超声测量患者的IHT及斑块的形态,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IMT及斑块的形态的发生率.结果 206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于50%者130例,同时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72.1%,冠脉基本正常者76例,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23.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冠脉粥样硬化者中分为多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82.2%;40.3%)、(P<0.05).结论 颈动脉的IMT及斑块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在发生胸闷的患者中,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高血糖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查血糖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良组患者的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斑块评分.结果 血糖控制良好组颈动脉IMT为(1.01±0.13) mm,血糖控制不良组颈动脉IMT为(1.31±0.4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4,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良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9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持续而有效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之间关系.方法 对205例可疑CHD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成CHD组和非CHD组;再对两组研究对象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非CHD组64例,CHD组141例,IMT分别为(0.75±0.11 )mm和(1.06±0.23)mm;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23.43%(15/64)和78.01%( 110/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0.90 mm)或出现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筛选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0例运动平板试验患者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发生率。结果90例初诊为冠心病患者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者69例(76.67%),阴性者21例(23.33%);阳性组IMT为(1.25±0.22)mm,阴性组IMT为(0.79±0.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组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阳性组(14.29% VS 69.57%,P<0.01);以IMT≥0.9 mm预测冠心病的有无,其敏感性为78.26%,特异性为71.43%,总符合率76.67%(69/9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高危预测因素之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运动平板试验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32例设为观察组,36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Hcy水平,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所有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根据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轻度狭窄组和IMT中重度狭窄组。比较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组间Hcy水平的差异,及Hcy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轻+中重狭窄组)Hcy增高发生率(78.79%,104/132)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1)。Hcy水平为IMT中重度狭窄组>IMT轻度狭窄组>IMT正常组(P<0.01,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Hcy水平与IMT值呈正相关(r=0.863,P=0.000)。结论: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高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脑梗死早期预防、干预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