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无产科并发症和麻醉禁忌症的初产妇要求分娩镇痛的分为观察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为A组)随机另选100例条件相仿未实施分娩镇痛作为对照组(正常分娩为B组),A组在活跃初期使用1 ml麻醉药(布比卡因1.5mg加芬太尼20μg)经蛛网膜下腔给药,30分钟后接泵,胎儿娩出后停泵,B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用药后镇痛评分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等。结果 A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镇痛前即刻VAS为(8.1±1.2)分,腰麻后5分钟VAS为(0.5±0.3)分,差异有显著性,在第二产程时间A组为(37.1±21.4)min,短于B组(48.1±22.1)min,差异有显著性。A组的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和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临床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快速有效,不良反应少,能使活跃期明显加速,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与分娩镇痛仪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B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镇痛,C组采用分娩镇痛仪镇痛,比较三组镇痛效果(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结果: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三组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B组VAS评分均低于A、C组,A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A、B组,B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仪均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分娩镇痛仪镇痛效果虽逊于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麻醉,但其副作用小、无创伤性、对新生儿影响小、且可减少产后出血量,易于产妇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85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实施分娩镇痛,观察对总产程、催产素的应用率、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对85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实施罗哌卡因、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并与对照组(不要求镇痛)的96例自然分娩的产妇相比较,记录总产程、催产素的应用率、剖宫产率、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新生儿Apgar氏评分。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之间平均年龄、体重、胎儿体重及新生儿体重无差异性,Apgar评分正常,催产索使用率增加。宫口开全时间及总产程有显著性差异,自然分娩改为剖宫产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宫口大小不同的产程阶段分娩镇痛对剖宫产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腰麻-硬膜外联合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缓解分娩镇痛的效果及探讨镇痛对母婴的安全性.方法 100例足月产妇用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A组),100例不作硬膜外镇痛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观察镇痛分娩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器械助产、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出生1、5min的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在活跃期VAS评分分别为:A组(3.69±0.63)分,B组(8.87±1.52)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观察组均以1级为主,全部能自主或在护士搀扶下行走.呼吸频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借助器械分娩分别占4.5%和4.1%.观察组产后失血量稍多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相似.结论 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提供满意的分娩镇痛,促进产程,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5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5)。对照组产妇未镇痛,实施自然分娩;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同时,观察2组产妇产后疼痛状况、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对比2组产后相关指标,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为(253.6±7.3)mL、新生儿Apgar评分(9.2±1.5)、产程(497.2±276.4)min,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227.3±7.9)mL、新生儿Apgar评分(7.4±1.3)、产程(447.8±265.1)min,对比显示观察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缓解分娩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临床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有利于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不同阶段镇痛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接受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方案的134例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潜伏期麻醉组(A组,n=67)和活跃期麻醉组(B组,n=67)。将同期入院分娩的60例未予以分娩镇痛措施足月产妇纳入对照组(C组,n=60)。比对三组产妇镇痛穿刺前、泵注麻醉液后10 min、泵注麻醉液后30 min等时段内镇痛效果差异,记录其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量泵持续泵入麻醉液后,三组产妇VAS评分均较镇痛穿刺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降幅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在第三产程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口扩张速度A组B组C组,且活跃期、第二产程均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产妇阴道顺产率分别为89.6%、74.6%、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难产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新生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潜伏期予以足月产妇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方案,可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产妇产程无明显延长且母婴结局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分娩镇痛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对比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本院12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40例。A组予以硬膜外麻醉,B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C组未接受麻醉镇痛分娩,并对三组的VAS评分、产程进展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三组5、10、30、60 min、4~6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跃期时间、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5、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分娩镇痛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其起效时间更短、镇痛效果更为明显、用药量更少、可加速产程的进展尤其是活跃期的进展,并且不影响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麻醉后期(腰麻给药后4~6 h)产妇分娩疼痛有稍增加的感觉,故对于实施单次腰麻的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用于产程进展较快的经产妇,而对于产程较长的初产妇,在麻醉后期应该考虑增加硬膜外持续加药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全产程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B组为活跃期镇痛组,宫口开至3cm行硬膜外自控镇痛;C组为全产程镇痛组,进入规律宫缩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VAS)、下肢运动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的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C组镇痛效果良好,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微,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例数较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的总体满意度高于A、B两组。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全产程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不增加剖宫产率,可以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对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分为: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cm左右),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C组(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每组20例。A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A组、B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三组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潜伏期时间0.05),C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比A、B组高(P<0.05)。A、B组副作用为瘙痒。结论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缩短潜伏期,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伊川县妇幼保健院124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根据麻醉术式不同分组,各62例。两组均予以有效护理干预,与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腰麻联合单管硬膜外麻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对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评估,对比两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与分娩时VAS评分情况,探讨分娩镇痛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分娩时VAS评分为(2.3±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3)分(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麻醉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对母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科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3-12骨科围手术期患者96例实施镇痛(术前超前镇痛、术中鸡尾酒疗法局部镇痛、术后镇痛)的临床资料、术后疼痛评分情况、进行功能锻炼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结果96例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最高4分,最低0分,平均0.76分,术后最长住院天数9d,最短1d,平均4.3d;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锻炼,且围手术期少有疼痛感,睡眠等生活质量佳。结论骨科围手术期镇痛,可使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进行功能锻炼时间早,术后恢复较快,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减轻了医护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镇痛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低剂量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硬膜外腔阻滞镇痛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用 0 .12 5 %布比卡因加芬太尼 (1.5 μg/ml)硬膜外腔阻滞镇痛的 10 0例初产妇为研究组 ,未行镇痛术的 5 0例同等条件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及用药前后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对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分娩镇痛的有效率达 10 0 % ;研究组产妇用药期间的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0 .12 5 %布比卡因加芬太尼(1.5 μg/ml)用于硬膜外腔阻滞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在术后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80例,记录各组患者术毕后4、8、12、24、36、48 h后VAS评分、术后48h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硬膜外镇痛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镇痛组(P<0.05),硬膜外镇痛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术后布托啡诺用于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术后镇痛,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但硬膜外镇痛效果更好,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后镇痛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的镇痛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择期手术900例术后镇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I组)、硬膜外连续镇痛(II组)及肌肉注射镇痛(III组)。结果:术后VAS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和Ⅲ组,SS评分12小时以后Ⅱ组优于Ⅰ组,但是Ⅱ组的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多于I组,I组仍优于Ⅲ组。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优点和连续稳定的镇痛效果,避免波峰及波谷现象,用药量较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对分娩镇痛、产程的影响。方法  2 12例行PCEA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成A组和B组 ,分别给予 0 12 5 %和 0 0 6 2 5 %布比卡因 ,复合芬太尼 ;并与未给予任何镇痛药的同等条件产妇 475例 (对照组 )比较。结果 镇痛组分娩镇痛效果确切 ,未发现血压下降等副作用 ;产程催产素使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 (P <0 0 1) ,活跃期A组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的PCEA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但催产素使用率高 ,与局麻药浓度有关 ,故需加强产程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盆腔手术后3种镇痛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拟行盆腔手术患者60例,其中子宫肌瘤40例,宫颈癌4例,卵巢囊肿16例。随机分为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肌注哌替啶;B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3组患者术毕、术后6h、12h及24h的VAS评分,MAP及HR。结果B组及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MAP及HR均较A组显著低(P<0.05或P<0.01)。结论术后自控镇痛技术用于盆腔手术后患者镇痛,疗效较肌注哌替啶好,且PCEA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7.
刘伟  肖占元  李立光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42-744
目的 比较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 (PCEA、PCI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 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 (PCEA)组和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PCEA组在手术结束时 ,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 (吗啡 1mg + 0 9%生理盐水至 5ml) ,然后连接镇痛泵在术后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 ,给药剂量每次吗啡 0 2mg ,锁定时间为 2 0min ;PCIA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负荷量 (吗啡 0 5~ 1mg)然后连接镇痛泵在术后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 ,给药剂量每次吗啡 1mg ,锁定时间为 5min。术后 4、8、12、2 4h进行观察 ,并记录吗啡用药量、疼痛评分 (VAPS)、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镇静程度和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术后 2 4h用药总量PCIA组明显高于PCEA组 ;术后疼痛评分PCIA组在术后 4、8、12h高于PCEA组 ;PCIA组术后镇静程度明显高于PCEA组 ;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高于PCEA组 ;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PCEA组略高于PCIA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2组患者术后各时相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都在正常范围 ,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EA、PCIA均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 ,减轻术后应激反应。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且易发生明显镇静。对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8.
陈实  李德川  刘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407-408,411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患者胸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采用胸膜外镇痛60例为观察组;术后采用硬膜外留管接泵镇痛60例为对照组。对比术后应用2种镇痛方法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h、12h、24h、48h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胸术后应用胸膜外镇痛,临床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按产妇视觉模拟评分予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绍旋  胥建党 《上海医学》2004,27(8):597-599
目的 探讨按产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给予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明确产程早期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率和产程的影响。方法 176例初产妇,在其产程发动后VAS评分≥4分时,随机分为PCEA组84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再按宫口的扩张程度分为≥4cm与<4cm亚组。PCEA组硬膜外予0.1%布比卡因(含芬太尼2μg/ml)首剂量为8ml,背景量为4ml,自控镇痛剂量为4ml,锁定时间为15min,每小时最大剂量为20ml。对照组给予全程助产士陪护及关怀。结果 两组宫口≥4cm和<4cm亚组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和活跃期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宫口<4cm亚组第二产程时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PCEA组宫口≥4cm亚组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宫口≥4cm亚组(P<0.01)。两组宫口≥4cm和宫口<4cm亚组剖宫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宫口<4cm产妇的总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宫口≥4cm(P<0.01)。结论 按产妇VAS评分给予PCEA分娩镇痛是可行的,即使给予镇痛时子宫颈口<4cm,也不会延长产程及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椎管内不同诱导方式下腰-硬联合阻滞( CSEA)或硬膜外阻滞(EA)中,相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和头位初产妇60例,宫口扩张3 cm时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每组30例;另设无分娩镇痛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CSEA组鞘内注射舒芬太尼5μg后硬膜外置管接自控镇痛(PCA);EA组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与0.5 μg/mL的舒芬太尼混合液实验剂量5 mL,随后注入上述药物10 mL后再接PCA;对照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观察CSEA组和E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善时间、产妇满意度、不良反应、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催产素及器械助产的使用情况.结果 实施椎管内麻醉后,CSEA组和EA组的视觉疼痛评分表(VAS)评分逐渐降低.CSE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和镇痛完善时间较EA组显著提前.CSEA组和EA组的活跃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EA组第二产程较CSEA组和对照组延长(P<0.05);3组间第三产程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EA组和对照组.EA组改良Bromage评分高于CSEA组和对照组;3组剖宫产率、催产素及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于CSEA和EA均能提供满意且安全的分娩镇痛.CSEA因具有起效快、药物用量少和产妇满意度高的优点而更适合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