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卧位、电视监视压迫点片与追踪等对非典型征象输尿管下段结石IV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经手术或临床证实,并作常规KUB IVP及相应俯卧位、电视监视压迫点片。结果:常规KUB IVP片显示输尿管结石阻塞的尿路征象,包括肾盂积极水85例,肾盂显影延迟或不满意34例,梗阻近侧输尿管扩张81例,输尿管全程显影伴肾盂无或轻度扩张9例。俯卧位片的8例即可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和形态,35例热电厂尿后在盆腔片上见患侧输尿管末端有小结石显示,并伴有该侧输管末端有少量造影剂存留。结论:常规KUB IVP后俯卧位摄片,电视监视压迫点片与复查对非典型征象输尿管结石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诊断与病因。方法 于肋脊角穿刺将造影剂注入肾盂,在X光透视下显示肾盂形态与排空情况,从而对肾积水的梗阻部位与原因做出诊断。结果 54例分别显示肾盂饱满,肾盂肾盏明显扩张,变动体位后,肾盂排空障碍,输尿管显影欠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管腔狭窄或外在压迫呈“切迹样”改变。讨论该方法可显示肾盂扩张程度、梗阻部位与病因,对其诊断与术式选择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640层螺旋CT泌尿系三维成像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74例B超、KUB及IVP未明确病因的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行640层螺旋CT扫描,利用后处理技术对扫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 640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清晰显示泌尿系的解剖结构,梗阻部位,以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关系.274例患者中,泌尿系结石154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9例,输尿管良性狭窄34例,肾输尿管肿瘤26例,肾输尿管结核1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8例,巨输尿管畸形1例,腹膜后肿瘤压迫输尿管9例.结石和肿瘤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640层CT泌尿系三维成像显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安全、便捷,可靠,应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患者术前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或肾穿刺造影,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CT)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切除异位血管或切除受压部分输尿管后行肾盂剪裁,肾盂输尿吻合术(成形术),腔静脉后输尿管则切断静脉后输尿管,输尿管断端吻合术。结果手术证实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10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梗阻2例。术后半年-2年随访,肾脏、输尿管积水明显改善,肾功能改善良好。结论血管压迫是输尿管和肾积水的常见原因之一;B超、IVP,逆行肾盂造影或肾穿刺造影并结合CT为诊断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常用方法:手术仍是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共3例,复习有关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B超、逆行肾盂造影及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治疗采用手术方法切除输尿管狭窄段,复位后行输尿管端一端吻合,输尿管内置双J管。结果 术后随访1年,B超和排泄性尿路造影复查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无狭窄,无临床症状。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极少见的腔静脉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引起的上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能导致右肾功能损害。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IVP可作为本病的初步筛选。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能显示输尿管全程,可帮助确诊。CT、MRI检查能显示出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之后椎体之前,是诊断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KUB)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考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做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的同时行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8例中输尿管结石42例,输尿管结核4例,输尿管肿瘤9例,膀胱癌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先天畸形7例(包括肾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其他病灶压迫输尿管6例,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合用,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泌尿系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螺旋CT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对其不同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例均作了B超、IVP检查,5例同时作螺旋CT检查。B超、螺旋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而输尿管无扩张,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见梗阻端形态及输尿管腔外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影各1例。IVP检查7例显示肾脏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输尿管无扩张,输尿管内侧成角移位,梗阻端形态显示清晰,其中1例迷走血管、1例纤维束带压迫显示梗阻端呈螺旋状或横贯样充盈缺损,形态具有特征性;3例未见显影。结论:B超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筛选手段;IVP既可了解梗阻端形态及肾脏功能状况,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重要手段;螺旋CT既可显示梗阻端形态、输尿管壁及腔内外情况及肾脏功能状况,是先天性UP-JO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造影表现,提高X线检查对其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证实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X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其中6例尚做逆行造影(RGU)。结果: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1例,输尿管高位开口6例,迷走血管10例,纤维索带3例,肾脏旋转不良5例。术前诊断正确40例,误诊5例。结论:综合分析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态表现,对大多数梗阻病因可作出正确诊断,合理掌握造影浓度、电视下无腹压延迟静脉肾盂造影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态表现是常用和最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X线、B超及CT对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的X线、B超及CT表现;2例CT扫描时采取平扫加增强及薄层扫描技术,并行肾盂穿刺或尿道膀胱灌注。结果 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提出诊断者1例,另2例静脉肾盂造影仅见于肾盂积水。B超提出或帮助诊断者2例,另1例仅见于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CT扫描2例,均见输尿管狭窄、梗阻段管壁不规则增厚及软组织块。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在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和窥镜下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痛和无痛性血尿。发病部位为上段3例,中段1例,盆段10例。盆段输尿管易受累,占71.4%(10/14)。MRI轴位像:梗阻端可见结节,不见管壁和可见结节,部分见管壁者为具有特异性,本组占85.7%(12/14)。MRU:以梗阻端呈截头状、杵状、钢笔尖状形态较具有诊断价值,本组占71.4%(10/14)。结论:在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中,以MR最具优势;对高龄、血尿患者,应行MRI检查,对于肯定和排除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上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B超等初步诊断上尿路存在梗阻或扩张的患者行MRU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 37例患者均能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结石15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8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伴异位开口4例,输尿管肿瘤3例,巨输尿管症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囊肿1例,膀胱出口梗阻致双侧输尿管反流扩张1例.诊断正确率100%,均可显示梗阻部位及尿路扩张的形态.结论 MRU对上尿路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婴幼儿、肾功能不全及不宜行ⅣU检查的患者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三维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超声、DR静脉尿路造影(IVP)在诊断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139例经临床证实的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三维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经腹超声、DR IVP结果对照。结果三维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的检出率为94.24%,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77.70%)及DR IVP(49.64%)(P<0.05)。三维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更好地显示肾脏积液的情况,肾实质的厚度、回声及观察输尿管梗阻和肾功能的情况。结论三维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优于经腹超声、DR IVP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肾积液的76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尿路三维重建。结果:双肾盂双输尿管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良性狭窄4例,巨输尿管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结石38例,输尿管结核6例,输尿管癌16例。CT图像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可多方位动态观察导致肾积液的各种输尿管的病理性改变,并从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是诊断肾积液病因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显示上尿路梗阻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7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21例,输尿管结石18例,输尿管肿瘤14例,输尿管结核7例,肾盂肿瘤11例,输尿管狭窄16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巨输尿管3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转移灶压迫输尿管8例),MSCTU均显示出梗阻部位及上方尿路扩张的形态,定位诊断准确。手术病理结果与MSCTU比较,术前MSCTU输尿管肿瘤1例漏诊,1例误诊为炎性狭窄,1例输尿管结核误诊为输尿管癌,余84例均获得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6.6%。结论:MSCTU对占位性病变(结石、肿瘤)等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世阳 《医学综述》2013,19(8):1501-1503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云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泌尿系统梗阻患者57例,采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果及静脉肾盂造影(IVP)的结果。结果 16排螺旋CT扫描可明确显示全部病例情况,可清晰地显示高密度致密结石影及其形态大小,占位病变清楚显示软组织肿块影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经此检查出神经源性膀胱3例,肾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29例,输尿管占位性病变6例,单纯肾盂积水3例,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轻度扩张后不规则狭窄2例。IVP检查中有15例患者发生延迟显影,11例患者发生一侧显影,6例患者无显影。IVP检查对泌尿系统梗阻的诊断率显著低于16排螺旋CT的诊断率(P<0.05)。结论 16排螺旋CT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操作简便、检查时间短,图像清晰,对泌尿系统肿瘤、结石或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泌尿系统疾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斌  张正龙 《中外医疗》2011,30(17):100-100
目的 探讨输尿管息肉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近年来2例输尿管巨大息肉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泌尿系B超(US)检查,静脉尿路造影(KUB)和输尿管逆行尿路造影检查.IVP,RP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滑的索条状充盈缺损;CT检查发现输尿管内管壁增厚、腔内软组密充盈缺损.MR / MRU发现高信号管腔内低信号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总结19562005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376例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患儿年龄3个月~15岁,男1169例,女207例;左侧894例,右侧309例,双侧173例。早期行Y-V成形术97例,1965年以后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1279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一次手术成功率达98.5%(1355/1376)。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绝大部分小儿肾积水是因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所致(占94.3%),其他还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瓣膜、息肉、高位输尿管口、迷走血管或副血管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论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以男孩多见,部位以左侧多见。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造成小儿肾积水的首要病因。有明显梗阻症状、肾盂进行性扩张或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者需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输尿管炎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患者的CT及MRI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9例非特异性输尿管炎发生于左侧6例,右侧3例;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1例,下段3例;6例输尿管管壁增厚,其中1例管壁为偏心性增厚,形成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厚输尿管壁及腔内软组织结节均呈等密度,增强扫描有强化效应,呈环形强化,梗阻处边缘较光整,均伴有肾脏、输尿管积水;3例仅提示肾脏、输尿管积水,梗阻处输尿管未见明显增厚.2例MRI均表现为输尿管管壁增厚,其中1例管壁为偏心性增厚,形成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厚输尿管壁及腔内软组织结节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与CT相仿,MRU显示管腔狭窄,梗阻处边缘较光整.结论 非特异性输尿管炎CT、MRI表现与输尿管癌有一定相似,影像学检查对其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CT诊断输尿管梗阻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敏  方佩君 《黑龙江医学》2001,25(9):643-645
目的 探讨CT诊断输尿管梗阻病因的价值。方法 本文收集 17例经多种泌尿系统的检查而未能确诊病因的资料。其中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2例经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3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单纯性结石 5例 ,炎性狭窄 4例 ,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2例 ,输尿管慢性炎症伴结石 1例 ,黄色肉芽肿性慢性肾盂肾炎伴结石 1例 ,右侧异位输尿管开口伴囊肿结石 1例 ,多囊肾伴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 1例 ,左输尿管结核1例 ,乳房癌、直肠癌转移 /或侵犯输尿管各 1例。定位诊断率 10 0 % ,定性诊断率 88 2 4 %。结论 CT做为输尿管梗阻常规检查后的补充检查手段能有效提高病因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和治疗。结果:脱落细胞学检查、静脉肾盂造影(IVP)、CT及MRI对本病的确诊率分别为38.1%、9.1%、80.8%、72.7%,38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随访29例,失访9例。随访期6个月~6a。3a生存率为79.5%,5a生存率为71.9%。随访病例中无残留输尿管癌和膀胱癌。结论:各种检查方法有相互补充的作用,IVP检查对本病病灶定位及定性诊断率低,但应作为常规检查。上尿路逆行造影对本病病灶定位准确率高适应于IVP检查失败者。CT及MRI对本病诊断率高,是重要的诊断方法。肾、输尿管和膀胱袖状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浅表性肿瘤,独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者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