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x基因组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肠癌基因组中Cx基因的表达 ,探讨诱导剂作用后Cx基因的表达及Cx4 3基因编码序列突变。方法 :Northern杂交、RT PCR和PCR 单链构象多肽分析。结果 :正常大肠粘膜有Cx32、Cx37、Cx4 3mRNA的高表达 ,大肠癌癌旁组织有较弱的Cx32、Cx37、Cx4 3基因表达 ,大肠癌组织中仅有Cx4 3基因微弱表达。维甲酸 (RA)、二甲基亚砜 (DMSO)对大肠癌基因组中Cx4 3基因有诱导作用 ,而其本身表达的Cx4 6基因在RA及佛波酯 (TPA)作用后明显减弱或消失。Cx4 3基因编码区未发现突变。结论 :Cx32可能是人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基因组中维持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特异表达的Cx基因 ,Cx4 6可能是大肠癌Cx基因表达的一种变异。Cx4 3基因在人大肠癌中表达下调的原因不是其编码区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43(Connexin43)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及38例卵巢浆液性肿瘤(其中浆液性囊肿腺瘤8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6例,不同分化程度的浆液性囊腺部24例)中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Cx43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卵巢表面上皮细胞中及肿瘤细胞中,Cx43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及胞质中,与正常卵巢上皮相比,浆液性囊腺瘤中的Cx43无明显改变(P>0.05);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Cx43有明显下降(P<0.05);浆液性囊腺癌中Cx43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且随囊腺癌分化程度的下降,Cx43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发生与Cx43无关,Cx43表达下降可能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Hedgehog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间隙连接蛋白32(Cx32)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环巴胺组和空白对照组,环巴胺组分别以5、10、20、30和40 μmol·L-1环巴胺处理MCF-7细胞24、48和72 h,应用MTT法测定各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以0(阴性对照组)和25 μmol·L-1环巴胺处理MCF-7细胞48 h后,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Cx32、Cx43胞膜阳性表达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环巴胺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且随环巴胺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增殖抑制作用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5 μmol·L-1环巴胺组48 h时,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 μmol·L-1环巴胺组48 h时,MCF-7细胞胞膜Cx32和Cx43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Hedgehog通路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凋亡,并调节Cx43和Cx32的胞膜表达。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Cx4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CTD)患者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DNA测序,对37例CTD、26例非CTD先心病、10例正常小儿进行了Cx43编码序列检测。结果 正常对照SSCP均表现为相同的带型。37例CTD中,仅1例法洛四联症(TOF)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出现了不同于正常对照的SSCP带型,经测序证实发生了717G→A碱基替换,但由于不引起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考虑为沉默多态位点。其他CTD患者及26例非CTD先心病患者均未检测到Cx43编码序列的突变。结论 Cx43基因突变在CTD等先心病患者中可能并不常见。717G→A可能是一种新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5.
张海成  叶钢  江永浩 《四川医学》2005,26(7):796-798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26和Cx4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检测17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和43例膀胱癌中Cx26、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x26高表达于所有正常标本中移行细胞的胞膜上,在膀胱癌中约67.4%表达明显减低,且分布不均匀或异常分布于胞浆或核膜上。Cx26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无关(P>0.05)。正常膀胱上皮及膀胱癌中Cx43蛋白的表达多变。结论Cx26表达异常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间隙连接蛋白Cx26、Cx4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26和Cx4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石蜡包埋处理的22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和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x26以及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Cx26、Cx43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x26、Cx43高表达于膀胱移行细胞的胞浆以及胞膜中,而在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减低,且分布不均匀,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x26、Cx43的阳性表达随着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未发现其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Cx26、Cx43的表达随着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其异常表达可能是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全反式维甲酸上调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GJIC功能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间质细胞,采用0.1,1,10 μmol/L ATRA于24,48,72,96和120 h分别进行处理,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GJIC功能,并检测与GJIc功能密切相关的Cx43,Cx26和Cx3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经ATRA处理后,1 μmol/L与10 μmol/L处理组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荧光恢复功能明显增强;0.1 μmol/L处理组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荧光恢复功能无明显变化.未经ATRA处理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无Cx43,Cx26和Cx3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经1,10μmol/LATRA处理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检测到Cx43 mRNA和蛋白表达,但未见Cx26和Cx32的mRNA及蛋白表达.间质细胞的GJIC功能与去磷酸化Cx43蛋白的表达有关.结论:ATRA能选择性的诱导Cx43基因及其去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从而上调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GJIC功能;ATRA酸可能是治疗EMs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Cx43蛋白的表达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标本中Cx43蛋白的表达,甲基化PCR检测Cx43启动子甲基化的频度。5-氮杂脱氧胞苷培养乳腺癌MD-MBA-231细胞后,RT-PCR乳腺癌细胞中Cx43 mRNA,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Cx43蛋白表达,甲基化PCR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中Cx43蛋白的表达下调,启动子甲基化频度高。在应用5-Aza-dC处理前,MD-MBA-231 Cx43基因呈甲基化状态,经4.0μmol/L的5-Aza-dC作用48h后,乳腺癌细胞Cx43基因甲基化逆转,Cx4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Cx4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启动子甲基化有关。5-Aza-dC能逆转乳腺癌细胞MD-MBA-231的Cx43基因异常甲基化,促进Cx43基因的再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宫颈癌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对依托泊苷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示踪实验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及药物(油酸酰胺,维甲酸)对其功能的影响;采用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法检测Hela细胞中由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改变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荧光示踪实验结果显示油酸酰胺可显著降低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而维甲酸则可增强该功能;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缝隙连接形成的Hela细胞中,油酸酰胺显著降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维甲酸则增强依托泊苷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缝隙连接形成的Hela细胞中,油酸酰胺显著降低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而维甲酸则增强依托泊苷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宫颈癌Hela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x26/Cx32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降低,依托泊苷的抗肿瘤作用下降;而当通讯功能增强时,其抗肿瘤作用则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实验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CagA 菌株对BGC-823细胞系Cx43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抗H.pylori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探讨H.pylori CagA 菌株与胃上皮细胞Cx43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关系. 方法:将H.pylori CagA 菌株(国际标准毒力菌株NCTC J99)和CagA-菌株(NCTC 12908)分别与BGC-823细胞按细菌/细胞比例20:1,100:1,500:1共培养24,48h,以及细菌/细胞比例100:1组共培养16h后予抗H.pylori药物;对照组不加H.pylori或不加药物.用细胞免疫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Cx43表达变化;溴化-3(4,5-二甲基噻唑基-2)-2,5-二苯基四唑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未加H.pylori的对照组培养48h Cx43表达高于24h(P<0.05);加CagA 菌株不同比例组48 h时的Cx43表达均低于24h,且低于对照组,24及48h 500:1组均低于100:1组和20:1组,48h 100:1组低于20:1组(P<0.05);而加CagA-菌株不同比例组48h与24h的Cx43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 100:1组和500:1组均低于对照组,24及48h 500:1组低于20:1组(P<0.05);抗H.pylori药物干预后48h Cx43表达增强.(2)加CagA 菌株培养24h,100:1组细胞增殖增强;培养48h,20:1组和100:1组细胞增殖增强,500:1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而加CagA-菌株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抗H.pylori药物干预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H.pylori CagA 菌株明显下调BGC-823细胞Cx43表达,并与作用时间及H.pylori密度有关,H.pylori密度较低时促进细胞增殖,密度较高时抑制细胞增殖;H.pylori CagA-菌株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抗H.pylori药物干预可上调Cx43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MMC-772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10、20、40 μmol?L-1ATRA组。利用MTS/PMS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和侵袭实验检测SMMC-772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MC-7721细胞中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和40 μmol?L-1ATRA组SMMC-7721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划痕实验,20和40 μmol?L-1ATRA组SMMC-7721细胞处理24 h 后划痕距离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Transwell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μmol?L-1ATRA组SMMC-7721细胞处理24 h后穿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Real-time PCR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和40 μmol?L-1ATRA组SMMC-7721细胞处理24 h后,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ATRA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有关。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巴胺对大肠癌Caco-2细胞的促凋亡效应,在线粒体蛋白水平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大肠癌Caco-2细胞分为环巴胺处理组及阴性对照组,以5、10、20和40 μmol·L-1环巴胺处理Caco-2细胞,分别应用MTS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Caco-2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采用nano LC-ES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表达及由其形成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药物调控。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组(10µmol/L全反式维甲酸作用24h)及油酸酰胺组(25µmol/L油酸酰胺作用2h)。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中Cx43总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Cx43胞膜蛋白的表
达;荧光示踪法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中
Cx43总蛋白的表达(P<0.01),油酸酰胺则能减弱其表达(P<0.01);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Cx43胞膜蛋白表达,油酸酰胺能减弱其
表达;全反式维甲酸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P<0.01),而油酸酰胺则可显著降低该功能(P<0.01)。结论药物
全反式维甲酸及油酸酰胺可以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进行调控,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星形胶质细胞Cx43总蛋白和
胞膜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5,6,7-四溴苯三唑(TBB)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0 μmol·L-1TBB)和实验组(给予1、3、10、30和100 μmol·L-1TBB)。采用MTT比色法检测SW480细胞存活率,采用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SW480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抗凋亡蛋白p-Akt、Bcl-2和促凋亡蛋白Bad、pro-caspase-9及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W480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TBB作用3、6、12和24 h时SW480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作用0 h时(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TBB作用3、6、12和24 h时结肠癌SW480细胞中ROS水平高于作用0 h时(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W480细胞中抗凋亡蛋白p-Akt和Bcl-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促凋亡蛋白Bad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ro-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组(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B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活性或促进细胞中ROS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源肝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模型(HepG2/IR)和逆转模型(HepG2/IR-PH)中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阐明该基因参与IR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人源肝癌HepG2细胞,采用终浓度1×10-10、1×10-9、1×10-8、1×10-7、1×10-6和1×10-5mol·L-1胰岛素诱导24、48和72 h,对照组细胞不加胰岛素,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上清液中葡萄糖水平,计算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以确定IR模型建立的最佳诱导条件;采用终浓度为0.156、0.313、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mmol·L-1盐酸吡咯列酮(PH)诱导HepG2建立逆转抵抗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确定PH的最佳逆转浓度;利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7 mol·L-1胰岛素作用36 h,葡萄糖消耗量减少45.84%,发生明显的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 mmol·L-1PH逆转抵抗24 h,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人源肝癌HepG2细胞发生IR时,与对照组比较,Fox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R模型逆转后,与对照组比较,Fox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源肝癌HepG2细胞IR与FoxO1mRNA的表达有关联性,FoxO1 mRNA表达水平检测有可能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的药效评估指标,降低FoxO1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影响,为其抗肿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0、0.5、5.0、10.0和20.0 μmol•L-1),对照组不加氟伐他汀,阳性药对照组加入全反式维甲酸(ATRA,终浓度为10 μmol•L-1),计数活细胞数目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CCK-8试剂盒检测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0.5、5.0、10.0和20.0 μmol•L-1处理1~4 d 的HL-60细胞,活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且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用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2~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氟伐他汀10.0和20.0 μmol•L-1处理48和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2 h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P<0.05),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及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当用甲羟戊酸和氟伐他汀共同处理HL-60细胞后,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上述作用(G0/G1期细胞56.11% ,S期细胞37.12%)。结论:氟伐他汀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0作用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介 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HTK〗探讨缺氧条件下玉米黄质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HTW〗方法〓〖HTK〗建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缺氧模型(缺氧培养,体积分数为95%N2和体积分数为5%CO2),用玉米黄质进行低、中、高不同剂量(10-8、10-7、10-6mol·L-1)干预。测定对照组、缺氧模型组和玉米黄质各剂量组总活性氧(ROS)产生量、脂质过氧化物(LP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细胞活力。〖HTW〗结果〓〖HTK〗缺氧条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与缺氧组模型相比,玉米黄质各剂量组可有效抑制ROS产生量和LPO,提高总SOD活性和细胞活力(P<0.01)。〖HTW〗结论〓〖HTK〗玉米黄质可有效淬灭缺氧条件产生的活性氧,从而保护视网膜上皮色素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为人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L-60细胞用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观察细胞分化的形态学改变。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72 h后测定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5 d后进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计算分化细胞百分率。结果:经氟伐他汀处理的HL-60细胞,胞体较小,核/质比例降低,核呈扭曲折叠状或分叶状,细胞质内出现特异性颗粒及空泡样改变,部分细胞已分化为较成熟的细胞。用氟伐他汀处理的HL-60细胞NBT还原能力(A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阳性对照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10 μmol·L-1)的作用大致相当。经20 μmol·L-1氟伐他汀处理5 d的HL-60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在作用液中加入氟化钠未能抑制该种阳性反应。结论:氟伐他汀可使HL-60细胞分化为较成熟的细胞,提示氟伐他汀可能成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传代培养的人RPE细胞,分成不同浓度(10-9、10-8、10-7、10-6和10-5 mol•L -1的ATRA)和不同时间点(6、12、24、48、72和96 h)给药组,通过活细胞计数法、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TRA对人RPE细胞增生的影响。 结果:ATRA给药组细胞生存率低于非给药组(P<0.01)。细胞增生的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及时间呈正相关 (r1=0.9926,P<0.05; r2=0.9647,P<0.05)。与非给药组比较,ATRA给药组 RPE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增加(P<0.05),而G0/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ATRA可能通过阻滞人RPE细胞周期对RPE细胞增生具有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