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行MSCT扫描,将薄层轴位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并将CTVE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的CTVE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部位的内表面形态。结论:MSCT的VE成像能多角度、立体、全面地显示椎管内表面形态,结合二维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病变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20例喉部病变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并与纤维喉镜对照。螺旋CT轴位图像、MPR、CTVE所示病变的形态学改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气道狭窄情况与纤维喉镜一致。提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CTVE,使喉部病变显示的细节得到明显提高,对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骨性椎管成像技术在脊柱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经X线平片、常规CT横断面扫描确诊为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将原始扫描数据薄层重建后传至GE AW4.0图形工作站,运用导航软件(Navigator)进行CTVE成像,并与横断面原始图像(2D)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30例椎体爆裂骨折均成功进行了CTVE成像,CTVE可清晰显示骨折线走行,碎骨块形状、大小、数量及与椎管关系,并能立体直观地反映骨性椎管的连续性及内表面情况。结论CTVE是显示脊柱爆裂骨折新的成像方法,对诊断骨折及判断椎管狭窄程度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螺旋CT工作站后处理各种成像方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螺旋CT扫描后,采用表面覆盖成像法(SSD)、透明重建技术(Raysum)、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等工作站后处理方法,对57例结肠病变患者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SSD 、Raysum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范围及肠腔狭窄程度,CTVE利于肠腔内结构的显示,MPR及断面图像可以较好显示肠壁改变以及肠道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SSD、Raysum、CTVE、MPR及断面图像在结肠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各有侧重,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的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在病变定性及肿瘤分期MPR及断面图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听骨链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听骨链CT仿真内窥镜 (CTVE)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方法 使用准直 1 0mm、螺距 1 0扫描 ,骨算法、视野 9 6cm、间隔 0 1- 0 2mm重建对 4 0例临床怀疑中耳病变(30例手术 )的患者进行CTVE成像 ,并与轴位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 (MPR)图像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VE诊断听小骨破坏的准确性为 92 6% ,明显高于轴位HRCT(84 % )和MPR(77% )图像。CTVE也能清楚地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和术后的状况。结论 CTVE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影像 ,有利于听骨链病变的显示和诊断。但CTVE不能清楚地显示鼓室腔内异常软组织、鼓膜和鼓室骨壁的异常改变 ,且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民 《华夏医学》2008,21(1):160-161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双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已知结肠癌患者进行结肠充气行全结肠容积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Raysum技术运用并经结肠镜和手术病理证实的CT三维图像,将这些图像作对照分析。结果:多平面重建(MPR)在检出病灶的同时可显示病灶的密度、形态、范围、肠壁受损程度以及肠外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而CT仿真内窥镜(CTVE)对病灶检出率及对病灶大体形态显示略有优势。结论:通过容积扫描发现病灶后,再通过表面遮盖法(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对全结肠进行浏览以及MPR图像对病灶进行多视角、多方位观察,将能提高结肠三维成像技术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CT仿真内窥镜在支气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建勇  吴辉 《西部医学》2003,1(1):53-54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对支气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CT6800-TXL全身螺旋CT机)对69例支气管病变进行CTVE成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61例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CTVE对病变形态的显示与手术所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 CTVE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的 探讨MSCT三维3D重建技术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全身各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50例,行MSCT薄层横断面扫描,将扫描数据经3D及MPR重建,3例行CT内窥镜(CTVE)观察。结果 50例骨折患者包括颌面骨骨折5例,肋骨骨折10例,四肢骨骨折14例,椎体及附件骨折16例,骨盆骨折5例。重建图像中,3D可以显示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但对微小骨折的显示不如横断面图像,1例鼻骨微小骨折未见显示;MPR图像可行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视角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3例椎管CTVE可以很好显示骨折片后移造成椎管狭窄程度。结论 MSCT3D及MPR图像结合横断面图像可以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率,同时CTVE以内窥镜角度观察椎管狭窄程度,为临床判断伤势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资料。CT检查方法是导尿管抽出尿液后,向膀胱内注入气体行螺旋CT扫描,图像传至工作站,行三维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 CTVE检查发现膀胱肿瘤26例,检出36个结节;而轴位图像仅发现18例,检出26个结节。其中18例行膀胱癌切除术,8例行膀胱镜电切术。结论 CTVE对膀胱肿瘤的检测是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对腔内病变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MSCT输尿管重建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重建中显示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中 ,均行MSCT肾脏输尿管扫描及输尿管重建。 2 5例均经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 (IVU)检查。输尿管重建方法有 :曲面重建 ,3D重建 (包括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 )及仿真内窥镜成像。结果 :2 5例输尿管重建中 ,17例结石病变清楚显示其位置、大小、形态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及范围 ,其中 12例行仿真内窥镜成像 ,显示输尿管腔内情况及结石形态。 8例非结石患者输尿管重建清楚显示梗阻部位及周围组织情况。结论 :MSCT输尿管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 ,清楚显示病变位置、周围组织及提供立体直观的图像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胸部螺旋CT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蔽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18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18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CPR、MinP、SSD、CTVE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月梅 《当代医学》2021,27(8):84-86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1年均行64排螺旋冠脉CTA和CAG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预后6个月的MSCT冠脉成像图像和CAG冠脉造影图像,观察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腔内狭窄程度的显示情况,比较多平面重组(MPR)、CT仿真内窥镜(CTVE)、曲面重建(CPR)3种不同后处理技术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狭窄范围的显示能力以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患者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与CAG金诊断标准比较,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预后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94.21%,准确率为89.53%,阴性预测值为90.28%;MPR对狭窄处斑块形态的检出率为91.43%,显著高于CTVE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对狭窄近、远心端正常血管的检出率为97.14%,高于MPR的65.71%和CTVE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与CAG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预后再狭窄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PR后处理技术适合术后支架狭窄形态研究,CPR后处理技术适合血管范围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2 0例颈、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 ,其中颈椎病变 78例 ,腰椎病变 4 2例。所有患者经 MSCT扫描 ,分别行 MPR、MIP、VRT、SSD三维重建图像 ,分析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MPR使用简便 ,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的优秀图像 ,较好地显示颈椎钩突增生、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椎管内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 ,对颈椎间孔的显示亦有一定价值 ;VRT及 MIP可从不同角度观察颈椎间孔变窄及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效果类似大体标本 ;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 ,与 VRT效果相当 ;MIP、VRT及 SSD均无法评价椎间盘病变及椎管内改变。结论 :MSCT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检查中各有优势 ,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白尚杰 《吉林医学》2013,(25):5135-5136
目的:分析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在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耳鼻喉科自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在鼻窦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分别使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和纤维内窥镜,然后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显示鼻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的病变形态的效果,与纤维内窥镜显示的效果类似。并且可以从窦口的远端对病变情况进行观察。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诊断患者29例,准确率为96.7%;纤维内窥镜诊断患者为27例,准确率为90.0%;两组诊断的准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VE技术不但可以作为鼻窦内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无创伤的诊断手段,也是纤维内镜的补充,但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CT仿真内窥镜 (CTVE)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鼻与鼻窦病变患者 4 7例 ,分别行 CTVE和鼻内镜检查 ,分别记录两种检查结果并作对比分析 (χ2 检验 ) ,结果 :CTVE和鼻内镜均能清晰显示鼻窦内病变位置及表面情况 ,有良好的一致性。 CTVE还能从多角度无创地观察病变 ,补充鼻内镜检查的不足。结论 :CTVE能准确显示病变 ,为鼻内镜手术提供有价值的术前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E)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鼻与鼻窦病变患者47例,分别行CTVE和鼻内镜检查,分别记录两种检查结果并作对比分析(χ2检验),结果:CTVE和鼻内镜均能清晰显示鼻窦内病变位置及表面情况,有良好的一致性.CTVE还能从多角度无创地观察病变,补充鼻内镜检查的不足.结论:CTVE能准确显示病变,为鼻内镜手术提供有价值的术前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9例直肠癌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VE)、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法(Raysum)重建,并与结肠镜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肠壁不规则增厚者49例,腔内肿块者43例,肠腔狭窄者36例,浸润至浆膜者39例;病变向心性狭窄27例,偏心性狭窄22例;大体形态:溃疡型10例,浸润型4例,肿块型22例,混合型13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MPR、CT仿真结肠镜(CTVE)、Raysum、SSD显示肿块浸润环肠周程度的符合率分别为95.9%、81.6%、71.4%和59.2%;Raysum、SSD、MPR、CTVE、电子结肠镜(EC)显示癌肿长度的符合率依次为100.0%、93.9%、77.6%、65.3%和55.1%;EC、CTVE、MPR、SSD、Raysum显示病理分型的符合率依次为100.0%、93.9%、83.7%、59.2%和59.2%.CTVE结合MPR、SSD 和Raysum技术能对直肠癌病变准确定位,并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特征.结论 螺旋 CT是一种无创、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ERCP后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胆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agrade 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ERCP)后应用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胆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26例行ERCP术后的患者行SCT扫描,对扫描所得的数据行后处理再进行CTVE重建。结果选择适当的闽值应用CTVE技术观察,胆管、胆囊未见明显异常5例,表现为胆管内径匀称,壁光整;胆系结石14例,表现为胆管或胆囊内的光整的隆起性改变,病变周围的管壁亦光整;胆系癌肿5例,表现为表面不光整的腔内隆起性改变,周围管壁凹凸不平;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表现为胆总管腔渐进性狭窄,内壁光整。结论ERCP后CTVE较为满意地显示了胆系疾病的腔内改变的细节,获得类似于内窥镜效果的图像,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螺旋 CT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 CT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和 CT仿真内窥镜成像 ,并与其传统 CT轴位图像、X线钡餐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15例食管癌螺旋 CT增强扫描的轴位图像与传统 CT图像几乎完全相同 ,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外周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2多平面重建可在不同方位以最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 15例食管癌 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从头侧或足侧观察食管壁和腔内病变形态 ,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的结果。3X线食管钡餐造影能较好地显示管腔粘膜的改变及癌瘤的长度 ,是普查的重要方法。结论 :螺旋 CT图像较传统 CT图像及 X线钡餐造影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是纤维食管内窥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喉部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及仿真内窥镜(VE)在喉部的临床应用,并与单层螺旋CT对比分析其优越性。方法:对46例患者(其中正常组8例,病变组38例)进行喉部16层CT常规扫描和多平面(MPR)重建,并分别行CTVE检查。每例患者均采用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正常组重点观察其正常解剖结构,病变组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受侵犯情况。所有病变组的观察结果均经病理和临床综合检查证实。并通过对不同重建层厚图像的比较,分析不同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运用16层螺旋CT进行薄层容积扫描,MPR重建及CTVE的Auto Navigator和任意方位、任意角度旋转的成像技术可更清晰地显示喉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图像质量高,三维立体关系明确。结论:16层螺旋CT的3D及CTVE成像技术较单层螺旋CT在技术上有重大进步,能够更清晰显示喉腔内结构,大大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在喉部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