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行MSCT扫描,将薄层轴位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并将CTVE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的CTVE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部位的内表面形态。结论:MSCT的VE成像能多角度、立体、全面地显示椎管内表面形态,结合二维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病变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矢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对腰椎间孔狭窄(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证实的LFS矢状位MP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LFS共32个椎间孔狭窄,均见椎间孔上下径及前后径减小,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周脂肪间隙狭小或消失,其内神经根受压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结论MSCT矢状位MPR对LF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窥镜(VE)在腰椎骨性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行MSCT扫描,将薄层轴位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并将CTVE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26例腰椎骨性椎管狭窄病变的CTVE图像均能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部位的内表面形态。结论:MSCT的VE成像能多角度、立体、全面地显示椎管内表面形态,结合二维及三维成像可以明确病变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矢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对腰椎间孔狭窄(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证实的LFS矢状位MP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LFS共32个椎间孔狭窄,均见椎间孔上下径及前后径减小,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周脂肪间隙狭小或消失,其内神经根受压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结论:MSCT矢状位MPR对LF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病理证实的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另有2例分别行CT及MRI检查。结果单骨型11例,其中股骨5例,肱骨4例,腓骨1例及桡骨1例;多骨型1例,同时累及髋臼、坐骨支及股骨。在CT上可见病变不同程度膨胀,5例成单囊状或多囊状改变,3例成囊实性改变,实性部分呈磨玻璃样改变。在MRI上,6例均呈囊实性改变,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信号,在T2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或中度强化,其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改变,骨皮质变薄,3例囊内见分隔,1例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后仅有囊壁及囊内分隔强化。结论 MRI对骨纤维结构不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比CT有优势,但作出准确的术前诊断仍需结合X线或CT。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成人骨盆骨折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骨盆骨折行CT检查的成人患者110例,随机抽取20例为常规剂量240mA扫描,剩余90例按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第一组BMI〈19kg/m2,第二组20kg/m2≤BMI〈28kg/m2,第三组BMI≥28kg/m2),管电流分别使用40、80、120mAs,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各扫描剂量产生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按正常图像(优)、图像有少许伪影(良)、图像有严重伪影(差)评定图像质量,并对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除120mA组的满足诊断率为93.3%,其余各组图像的满足诊断率均为100%,各低剂量组40、80、120mA的CTDIvol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17.4%、34.8%和52.2%;其DLP分别是常规剂量组的19%、38%和57%,低剂量组的CTDI与DLP值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骨盆骨折的低剂量CT扫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同时可以较CT扫描常规剂量减少,可明确地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正常小儿寰枢椎的MSCT表现。方法对32例2-13岁正常小儿寰枢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MSCT图像。结果寰椎前弓双侧部骨骺板融合时间为6-7岁,后弓正中部为3-4岁。枢椎齿状突尖部骨骺出现时间多数是5-6岁,骨骺融合时间是9-10岁。齿状突上部形状在冠状位上似双乳突状或蜡烛火焰状,在横断位上似豆瓣状或花蕊状。齿状突基底部骨骺板形似裂隙状,融合时间多为5岁以后。正常小儿寰齿前间距平均值是2.05±0.45mm,寰椎两侧侧块外缘与齿状突中心距离差平均值是0.94±0.84mm。结论正确认识正常小儿寰枢椎的各种MSCT表现,有利于提高小儿寰枢椎损伤或发育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矢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对腰椎间孔狭窄(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证实的LFS矢状位MPR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LFS共32个椎间孔狭窄,均见椎间孔上下径及前后径减小,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周脂肪间隙狭小或消失,其内神经根受压情况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结论:MSCT矢状位MPR对LF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寰枢椎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齿状突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5例,颈2/3椎体右侧椎小关节半脱位1例,寰枕关节半脱位1例。CT全部诊断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小儿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能准确确定损伤的类型。多层螺旋CT是小儿寰枢椎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