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以尿急、尿频、夜尿增多、膀胱或盆腔区疼痛不适为典型表现的症状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无明确诊断标准,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许多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被延误,诊断明确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各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IC患者的生活质量.1987年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会(NIDDK)制定了IC的实验诊断标准(表1)[1],但该诊断标准过于严格,临床诊断的患者有60%均不能达到其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2.
吴汉  吴海啸  王先道  余谦  杨庆 《浙江医学》2010,32(1):129-130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或盆腔疼痛、排尿后症状减轻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已成为一种困扰患者和泌尿外科医师的常见病。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43例IC患者采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非细菌性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膀胱炎,中年以上妇女好发,病程长,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误诊率高,长期抗感染治疗无效。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6年4月诊断治疗13例IC患者,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研究对象13例I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73岁,中位年龄为61岁,基本符合美国国立糖尿病、消  相似文献   

4.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与膀胱充盈有关的膀胱区或耻骨上区疼痛,尿急、尿频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尿频、尿急症状呈持续性发作、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发于30~50岁中年女性.由于病因不明,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的难题.笔者对15例IC患者给予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碳酸氢钠及利多卡因灌注治疗和有效的整体护理,治疗有效率达83.3%.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支杭娟  顾利慧 《浙江医学》2011,33(2):297-298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认为免疫病变、感染因素、心理作用是其主要病因[1],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IC患者由于长期存在严重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和盆腔疼痛等症状,常会产生抑郁、紧张、焦虑等情绪,表现为语言减少、低声哭泣、悲观绝望,加重了病情,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我科加强了对IC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针对性的康复干预对策,并以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HAD)量表[2]进行测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和间质性膀胱炎(intetrtitial cystitis,IC)都是以局部疼痛、尿急、尿频等症状为共同特征性表现的常见慢性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症状多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病,诊断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两病病理生理深入研究,认识到慢性前列腺炎尤其是Ⅲ型与IC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指标、可能的发病机理、甚至对治疗的反应都极其相似,通过多种实验推测两者可能有相同得下尿路病理生理改变,这为CP与IC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进一步治疗提供新线索。现就两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指无明确原因的一种膀胱壁炎症状态。并有纤维组纵形成,使膀胱容量极度缩小,病变处粘膜肿胀、充血并可发生裂隙或溃疡。表现为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及膀胱或箍腔疼痛,IC主要发生于女性。一般为良性进程.但部分IC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IC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复杂,机制不清,疗效欠佳。是难治性疾病之一。以往常采用一般性治疗、膀胱水囊扩张、针灸和手术治疗等.其疗效不一。目前.药物治疗逐渐兴起,主要有口服药物和膀胱药物灌注。现就药物治疗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间质性膀胱炎(IC)又称为Hunner溃疡病、痛性膀胱炎,是一种基于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其主要好发于40多岁的中年女性,但是男性在任何年龄也可以发生。目前国内外对于IC研究较多,但是还没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迄今为止所描述的治疗方法都是以临床经验为基础,重点是姑息治疗,只实现部分和在大多数情况下症状的缓解。该文旨在从临床表现、病因学、诊断、治疗等角度来介绍IC,从而进一步增强认识。  相似文献   

9.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标准及方法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以临床表现、麻醉下的膀胱镜水扩张表现及病理活检、钾离子试验(pst试验)为主要手段。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对14例可疑间质性膀胱炎(IC)的患者进行了麻醉下膀胱镜水扩张诊断,其中3例明确IC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膀胱痉挛及大出血情况,经常规保守治疗无效及时给予留置硬膜外导管间断或一次给予吗啡镇痛配合膀胱镜冲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海  王芳  程德云 《四川医学》2013,(3):368-370
目的探讨临床上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诊断程序。方法采用相关体格检查、实验室与诱导痰检查相补充的方法,对136例持续8周以上的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并探讨病因学诊断程序。结果在13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126例(92.6%)的病因得到明确。明确诊断的患者中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117例(92.9%)得到临床缓解,而未明确病因的10例患者中有2例临床症状获得缓解。结论鼻后滴流综合征和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对慢性咳嗽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是一种与膀胱相关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因其病因复杂、机制不清等原因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通过对各国指南、专家共识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回顾,总结了该疾病的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腺性膀胱炎49例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膀胱镜检查结合活组织检查进行早期诊断,确诊后行经尿道电切(TUR)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腺性膀胱炎患者均获12~45个月随访。37例行TUR加膀胱灌注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及早(出现症状1周以内)进行膀胱镜检查结合活组织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UR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术后辅以常规膀胱灌注药物化疗治疗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手术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8周后23例症状消失或好转。随访3个月~4年,症状消失,复发1例,无恶变病例。结论膀胱镜检查加活组织检查对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并辅以膀胱药物灌注化疗是治疗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对26例经膀胱镜检取材活检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黏膜电汽化,术后7天开始用丝裂霉素40mg或吡柔比星20mg膀胱灌注.结果:随访3~72个月,其中24例症状消失,2例症状减轻.结论:膀胱镜检查为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指标",经尿道黏膜电汽化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福才  胡斌  邓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44-145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诊断及抗感染、经尿道气化电切病变组织、膀胱药物灌注治疗方法的分析。结果本组13例均获得随访,1例4个月后复发;1例术后1年恶变,其余均治愈。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诊断腺性膀胱炎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或电灼病变组织,需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病因;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需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6.
间质性膀胱炎病因学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诊断手段,以及病因学的多种模式,治疗的最新发展动向。方法对IC的30年来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病理学、生理学发展资料汇总分析。结果IC其特点主要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急、尿频、膀胱区胀痛为其主要症状。其发病机制到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流医疗仍然认为免疫病变,感染因素、心理作用是IC的主要病因,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比较困难和复杂,易发生误诊,导致治疗无效。结论只有经过严谨的病因分析,诊断过程,良好的治疗方案,才可以极大的缓解并控制病情,但如果免疫治疗没有较大的突破性进展,IC的复发仍然是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异地口音综合征(FA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运动性语言障碍疾病。迄今为止,国内外仅有100多例FAS患者的病例报道。通过对FAS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相关内容的文献综述研究,发现FAS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其临床症状和诊断明确。经过相关对因治疗后,异地口音症状可得到改善。同时,FAS的出现也是语言功能恢复的早期表现,它预示着患者语言功能由之前的障碍状态正在逐渐好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各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57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9例患者行口服药物治疗,21例患者进行了口服药物与膀胱灌注治疗,5例患者行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2例患者行尿流改道术治疗,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案进行总结.结果 行口服药物治疗和膀胱灌注的患者有34例(68%)症状缓解或部分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疼痛缓解,尿频症状也部分缓解,排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5例行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的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尿频症状也部分缓解,排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膀胱容量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达到180~270 ml.到目前为止,5例患者均可以正常学习、工作.1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尿频、尿痛症状有所反复;1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无力;但是较术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行尿流改道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尿频、尿痛等IC相关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膀胱液压扩张与口服药物或膀胱灌注治疗是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常规方案,多数患者可取得一定效果;膀胱黏膜下和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新的有效、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对口服药物和膀胱灌注无效的患者可试用,对改善患者膀胱区疼痛具有良好效果;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最终方案,可完全缓解尿频、尿急、膀胱区疼痛的症状,但是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安徽医学》2011,32(3):304-306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例依据NIDDK诊断标准确诊的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取治疗性水扩张/膀胱灌注利多卡因、肝素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液等治疗,总结该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3例患者均为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和(或)盆腔疼痛,病程1年以上,患者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  相似文献   

20.
李兴斌  周进  余志海 《四川医学》2006,27(10):1068-1069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膀胱镜检加活检明确诊断,经尿道汽化电切,视膀胱镜检查结果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本组62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者42例,总有效率67.7%。结论目前腺性膀胱炎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手段多样,经尿道汽化电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合膀胱镜检结果有针对性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可以节约医疗资源、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