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tial cystitis,IC)是指不明原因的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病变。主要表现为膀胱区或下腹部、耻骨上疼痛和/或尿频、尿急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无明确诊断标准,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许多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被延误,诊断明确后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各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IC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对IC病因、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非细菌性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膀胱炎,中年以上妇女好发,病程长,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误诊率高,长期抗感染治疗无效。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6年4月诊断治疗13例IC患者,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研究对象13例I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73岁,中位年龄为61岁,基本符合美国国立糖尿病、消  相似文献   

3.
间质性膀胱炎病因学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的诊断手段,以及病因学的多种模式,治疗的最新发展动向。方法对IC的30年来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病理学、生理学发展资料汇总分析。结果IC其特点主要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急、尿频、膀胱区胀痛为其主要症状。其发病机制到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流医疗仍然认为免疫病变,感染因素、心理作用是IC的主要病因,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比较困难和复杂,易发生误诊,导致治疗无效。结论只有经过严谨的病因分析,诊断过程,良好的治疗方案,才可以极大的缓解并控制病情,但如果免疫治疗没有较大的突破性进展,IC的复发仍然是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问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健康教育在间质性膀胱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接受药物治疗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同时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接受生活质量调查,并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1~2年随访,观察健康教育对间质性膀胱炎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IC患者心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可提高IC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支杭娟  顾利慧 《浙江医学》2011,33(2):297-298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认为免疫病变、感染因素、心理作用是其主要病因[1],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IC患者由于长期存在严重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和盆腔疼痛等症状,常会产生抑郁、紧张、焦虑等情绪,表现为语言减少、低声哭泣、悲观绝望,加重了病情,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我科加强了对IC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针对性的康复干预对策,并以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HAD)量表[2]进行测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易被漏诊误诊的疾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夜尿等为主要表现,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治疗方法多种,但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综述IC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机理、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评价阿米替林联合透明质酸钠、肝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进行阿米替林联合透明质酸钠、肝素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夜尿次数减少,ICSI、ICPI、PUF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透明质酸钠、肝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膀胱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IC)是一种缺乏厚纤丝、致密体,且基底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完整的细胞。IC分为四个亚型,即固有层IC、肌间IC、肌束间IC和血管周围IC。固有层IC和肌间IC的离子电流及相关激活途径不同,但最终都通过Ca2+信号途径作用于膀胱逼尿肌。膀胱病变可影响IC离子电流和Ca2+信号途径而导致膀胱功能障碍,这些膀胱病变包括膀胱出口梗阻、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和糖尿病膀胱。目前以IC为靶点的治疗主要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电刺激针灸治疗是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安徽医学》2011,32(3):304-306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I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例依据NIDDK诊断标准确诊的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取治疗性水扩张/膀胱灌注利多卡因、肝素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液等治疗,总结该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3例患者均为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和(或)盆腔疼痛,病程1年以上,患者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各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57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9例患者行口服药物治疗,21例患者进行了口服药物与膀胱灌注治疗,5例患者行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2例患者行尿流改道术治疗,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案进行总结.结果 行口服药物治疗和膀胱灌注的患者有34例(68%)症状缓解或部分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疼痛缓解,尿频症状也部分缓解,排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5例行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的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尿频症状也部分缓解,排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膀胱容量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达到180~270 ml.到目前为止,5例患者均可以正常学习、工作.1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尿频、尿痛症状有所反复;1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无力;但是较术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行尿流改道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尿频、尿痛等IC相关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膀胱液压扩张与口服药物或膀胱灌注治疗是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常规方案,多数患者可取得一定效果;膀胱黏膜下和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新的有效、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对口服药物和膀胱灌注无效的患者可试用,对改善患者膀胱区疼痛具有良好效果;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最终方案,可完全缓解尿频、尿急、膀胱区疼痛的症状,但是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